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瘰癧瘡

治瘰癧腫硬疼痛久不瘥。

貓頭、蹄骨(一具,酥炙黃,為末),昆布(一兩五錢),海藻(一兩五錢,二味酒洗,去鹽水,曬乾),連翹(一兩),黃芩(一兩),金銀花(一兩),穿山甲(一兩),皂角(五錢),枳殼(一兩),香附(一兩,用醋煮乾),為細末,將玄參煎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一日三服,以薑汁三匙調入,好酒下,能收全功。

消愁破結釀,岐天師傳。治瘰癧。

殭蠶(炒,五錢),全蠍(五個,不去頭、尾、足),白芷(一兩),白芥子(炒,一兩),白朮(土炒,二兩),附子(二分),紫背天葵根(八兩),先將前六味各為末,將天葵煮汁一碗,同入在黃酒內,用酒二十斤,煮三炷香,三日後,日服三杯,以面紅為妙。

樟腦丹,《活法機要》。治癧瘡潰爛,牽至胸前、兩腋,塊如茄子大,或牽至兩肩上,四五年不能療者,皆治之,其效如神。

樟腦(三錢),雄黃(三錢,為末),先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湯,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以針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然後用樟腦、雄黃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專忌酒色。

葛真君湯,治瘰癧,載在末卷十五卷內。

白話文:

瘰癧瘡的治療方法:

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堅硬疼痛,久治不癒的瘰癧。一種方法是將貓頭骨和蹄骨(一整套,烤至金黃色,研磨成粉)、昆布、海藻(兩味藥材用酒洗淨,去除鹽分,曬乾)、連翹、黃芩、金銀花、穿山甲、皂角、枳殼、香附(用醋煮乾)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玄參煎煮成膏,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一天三次,用薑汁調服,並用好酒送服,就能痊癒。這是岐伯所傳承的方子,能消腫散結。

另一種方法是用殭蠶(炒)、全蠍(不去頭、尾、足)、白芷、白芥子(炒)、白朮(土炒)、附子、紫背天葵根等藥材。先將前六味藥材研磨成粉,再用紫背天葵根煎煮成一碗藥汁,與黃酒混合,用二十斤酒慢煮三炷香的時間,三日後,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一杯,直到臉紅為止。

還有一種治療潰爛的瘰癧,腫塊像茄子一樣大,甚至蔓延至胸前、腋下或肩膀,多年無法治癒的方法。使用樟腦和雄黃研磨成粉,用荊芥根煎煮的溫水清洗患處,直到患處紫黑,再用針刺出血,反覆清洗幾次後,將樟腦、雄黃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於患處。隔天再清洗、再塗抹,直到痊癒。忌酒色。這是葛真君所傳的方子,詳細記載在某書的第十五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