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4)

1. 火燒瘡

火燒瘡,遍身燒如黑色者難救,或燒輕而不至身黑者,猶可療也。然而皮焦肉卷,疼痛難熬,有百計千方用之而不驗者,以火毒內攻,而治之不得法也。故治火燒之症,必須內外同治,則火毒易解也。

救焚湯,岐天師傳。內治火燒瘡。

當歸(五錢),丹皮(三錢),生地(五錢),甘草(二錢),苦參(二錢),生蘿蔔(一大個,搗汁),槐花(三錢),黃連(一錢),同煎服,服數劑,外以末藥敷搽自愈。

六仙散,岐天師傳。外治火燒如神。

黃葵花(一兩,曬乾,為末),大黃(一兩),滑石(一兩),劉寄奴(三錢),井中苔(五錢,身佩,為末),絲瓜葉(二十片,曬乾,為末),以蜜調敷,不痛且易生合,又不爛也,神效。平日修合,臨時恐不能成。

白話文:

【火燒傷】

火燒傷,如果全身燒到變黑,那情況就很危急,難以救治。但如果燒傷程度較輕,未致全身變黑,還是有可能治療的。然而,燒傷後皮膚焦黑,肉體捲縮,疼痛難忍,即使使用各種方法,若仍無效,可能是因為火毒侵入體內,治療方式不當所致。因此,對於火燒傷的病症,必須內外兼治,這樣火毒才能更容易解除。

【救焚湯】,這是岐天師傳下來的內治火燒傷的方子。

當歸五錢、牡丹皮三錢、生地五錢、甘草二錢、苦參二錢、新鮮蘿蔔一大顆(搗碎取汁)、槐花三錢、黃連一錢,以上材料一起煎煮服用,服用幾劑後,再搭配外敷藥粉,即可痊癒。

【六仙散】,這是岐天師傳下來的外治火燒傷的方子,效果神奇。

黃葵花一兩(曬乾後磨成粉末)、大黃一兩、滑石一兩、劉寄奴三錢、井中苔五錢(佩帶在身上,磨成粉末)、絲瓜葉二十片(曬乾後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敷在傷口上,不僅可以止痛,而且能加速傷口癒合,不會導致傷口腐爛,效果極佳。但這方子最好平日就準備好,以免真正需要時無法即刻使用。

2. 湯燙瘡

湯燙瘡,乃百沸湯、滾熱油與滾粥等物,忽然猝傷,因而遭害。遂至一時皮溻內爛成瘡也。此等之瘡,正所謂意外之變,非氣血內損也。輕則害在皮膚,重則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臟腑。害在臟腑者,多至殺人。然內治得法,亦可救也。內用托藥,則火毒不愁內攻,外以蚌津散汁數掃之,即應驗如響。如焮赤潰爛,用歸蠟膏拔毒止痛,尤易生肌。

祛火外消湯,岐天師傳。外治湯燙、油燒等症神驗。

地榆(五錢),白及(三錢),柏葉(三錢),炒梔子(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二劑。傷輕者,藥減半。

蚌津散,外治湯燙、油泡等症。方載後。

二黃散,傳世方

大黃(炒),黃柏(炒),各為細末,以雞子清調之,搽上最妙。《衛生寶鑑》用苦參末,香油調敷,亦效。

毛粉散,繆仲淳傳。治湯火傷神效。

豬毛(煅存性),研細末,加輕粉、白硼砂少許,麻油調和,敷之立效,無瘢痕。

歸蠟膏,治湯火傷瘡,焮赤潰爛,用此生肌拔熱止痛。

當歸(一兩),黃蠟(一兩),麻油(四兩),以油煎當歸焦黃,去滓,納蠟,攪成膏,出火毒,攤貼最效。出《和劑局方》。

又方

王不留行(焙乾),為末,麻油調敷。或絲瓜葉為末,如前調亦妙。

白話文:

【湯燙傷】

湯燙傷是由沸騰的水、滾燙的油或粥突然造成的傷害,導致皮膚瞬間受損形成燙傷。這種傷害是突發性的,並非由體內氣血損失所致。輕微的僅影響皮膚,嚴重的會深入肌肉,更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傷及內臟。傷及內臟的情況,往往會危及生命。然而,如果治療得宜,仍有可能挽回。內部使用託毒藥物,可以防止火毒侵入體內;外部使用蚌津散的汁液塗抹,效果顯著。若皮膚紅腫潰爛,可使用歸蠟膏來拔除毒素,止痛,且促進肉芽組織生成。

「祛火外消湯」,由岐天師傳授,對處理湯燙、油燒等情況有神奇療效。

藥材包括:地榆五錢,白及三錢,柏葉三錢,炒梔子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生甘草一錢,用水煎煮服用兩次。若是輕微的傷害,藥量可減半。

「蚌津散」,處理湯燙、油燒等情況的外用藥方,詳情請見後文。

「二黃散」,是流傳已久的方子。

藥材包含:大黃、黃柏,皆需炒過,磨成細末,再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於患處,效果極佳。《衛生寶鑑》中提到,使用苦參末,以香油調和敷用,同樣有效。

「毛粉散」,繆仲淳傳授的方子,治療湯火傷效果卓著。

藥材為:豬毛,需煅燒保留其性質,磨成細末,加入少量輕粉、白硼砂,用麻油調和,敷於傷口立即生效,且不會留下疤痕。

「歸蠟膏」,適用於治療湯火傷的傷口,紅腫潰爛的情況,能幫助生成肉芽組織,去除熱毒,止痛。

藥材包括:當歸一兩,黃蠟一兩,麻油四兩,先以麻油煎炸當歸至呈焦黃色,濾去渣滓,再加入黃蠟,攪拌成膏狀,待其冷卻後,貼於患處效果最佳。此方出自《和劑局方》。

另外一個方子:

王不留行,需烘乾後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敷用。或者將絲瓜葉磨成粉末,用相同的方法調和,效果同樣出色。

3. 含腮瘡

含腮瘡,生於兩頰之上,大人、小兒皆有之。此瘡初生時,如水痘大一小瘡也,日久漸大,蝕破腮頰,故以含腮名之。皆好食肥甘,以至成毒而生瘡也。必須早治之,不可因循時日,日久破透腮頰,反難治療。先以鹽湯時時漱口,次用二金散敷搽,即可愈也。

二金散,世傳方。外治含腮瘡最效。

雞內金(一錢),鬱金(一錢),各為末,先用鹽湯漱淨,次用藥上之,數次即效。

白話文:

【腮腺炎】

腮腺炎這疾病,會在臉頰兩側出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能得到。這種病初始時,就像一個比水痘稍大的小疙瘩,隨著時間慢慢增大,最終會破壞臉頰的皮膚,因此被稱為腮腺炎。通常這是因為過度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導致身體毒素積累而產生的病癥。必須要及早治療,不能拖延,否則一旦破壞了臉頰的皮膚,治療起來就會變得困難。

首先,要用鹽水頻繁漱口,然後使用二金散來塗抹患處,這樣就可以治好。

「二金散」是一個流傳下來的偏方,對於治療腮腺炎特別有效。

配方為雞內金(約三公克)和鬱金(約三公克),各自磨成粉末。首先用鹽水漱口清潔口腔,然後把藥粉塗抹在患處,多塗幾次就會見效。

4. 皴裂瘡

皴裂瘡,皆營工手藝之輩,赤手空拳,犯風弄水而成者也,不止行船、推車、打魚、染匠始生此瘡。皮破者痛猶輕,紋裂者疼必甚。論理亦可內治,然而辛苦動勞之人,氣血未有不旺者,亦無藉於內治。或帶疾病而勉強行工者,即宜內治,又恐無力買藥,不若外治之便矣。先用地骨皮、白礬煎湯洗之至軟,次用蠟、羊油煉熟,入輕粉一錢,搽之為神。

八珍湯加減,內治皴裂瘡。

當歸(二錢),芍藥(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熟地(三錢),川芎(八分),薏仁(三錢),水煎服,數劑可止。

皮礬散,外治皴裂瘡。

地骨皮(五錢),白礬(三錢),煎湯洗之至軟,後用蠟、羊油熬熟一兩,入輕粉一錢,研為末,調勻,搽之即愈。

白話文:

【皸裂瘡】

皸裂瘡常見於勞工階層,如徒手工作,長期接觸風寒溼氣所引發,不僅限於船員、車伕、漁夫或是染匠纔會有這樣的瘡疾。皮膚破損時疼痛較輕,但若紋路開裂則疼痛感會加劇。

理論上,這種瘡疾可以通過內服藥物治療,但是考慮到勞苦大衆,他們氣血旺盛,不一定需要內服藥物治療。若是帶病堅持工作的人,雖然應該內服藥物,但可能因爲經濟因素無法購買藥物,相比之下,外用治療更爲實際。

治療方法如下:首先使用地骨皮與白礬煎湯來軟化患處,之後用蠟和羊油煉製,加入一錢的輕粉,塗抹患處效果顯著。

八珍湯加減,是用於內治皸裂瘡的處方。

藥材包括當歸二錢、芍藥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熟地三錢、川芎八分、薏仁三錢,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幾劑即可緩解病情。

皮礬散,則是用於外治皸裂瘡的藥方。

使用地骨皮五錢、白礬三錢煎湯清洗患處至軟化,接着用蠟和羊油一兩熬製至熟,再加入一錢的輕粉,研磨成粉末,調勻後塗抹於患處,瘡疾便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