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4)

1. 火燒瘡

火燒瘡,遍身燒如黑色者難救,或燒輕而不至身黑者,猶可療也。然而皮焦肉卷,疼痛難熬,有百計千方用之而不驗者,以火毒內攻,而治之不得法也。故治火燒之症,必須內外同治,則火毒易解也。

救焚湯,岐天師傳。內治火燒瘡。

當歸(五錢),丹皮(三錢),生地(五錢),甘草(二錢),苦參(二錢),生蘿蔔(一大個,搗汁),槐花(三錢),黃連(一錢),同煎服,服數劑,外以末藥敷搽自愈。

白話文:

火燒傷嚴重,全身燒成黑色就難以救治,如果燒傷程度較輕,沒有燒到全身發黑,還是可以治療的。但即使是輕微的燒傷,也會造成皮膚焦黑、肉體捲縮,疼痛難忍,即使嘗試各種方法也無效,這是因為火毒侵入體內,治療方法不當所致。所以治療火燒傷,必須內外兼治,才能有效消除火毒。

「救焚湯」是岐黃聖手所傳的治療火燒傷的方子。內服藥方包含當歸、丹皮、生地、甘草、苦參、生蘿蔔汁、槐花、黃連,煎煮服用,服用幾劑後,再用藥末敷抹傷口,自然就能痊癒。

六仙散,岐天師傳。外治火燒如神。

黃葵花(一兩,曬乾,為末),大黃(一兩),滑石(一兩),劉寄奴(三錢),井中苔(五錢,身佩,為末),絲瓜葉(二十片,曬乾,為末),以蜜調敷,不痛且易生合,又不爛也,神效。平日修合,臨時恐不能成。

白話文:

六仙散,是岐黃天師流傳下來的方子,外用治療火燒傷效果神奇。

配方:

  • 黃葵花(一兩,曬乾磨成粉)
  • 大黃(一兩)
  • 滑石(一兩)
  • 劉寄奴(三錢)
  • 井中苔(五錢,磨成粉,隨身佩戴)
  • 絲瓜葉(二十片,曬乾磨成粉)

用法:將以上藥材混合,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效果神奇,能止痛、促進傷口癒合,且不會化膿潰爛。

注意:這個藥方需要事先準備好,臨時製作可能来不及。

2. 湯燙瘡

湯燙瘡,乃百沸湯、滾熱油與滾粥等物,忽然猝傷,因而遭害。遂至一時皮溻內爛成瘡也。此等之瘡,正所謂意外之變,非氣血內損也。輕則害在皮膚,重則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臟腑。害在臟腑者,多至殺人。然內治得法,亦可救也。內用托藥,則火毒不愁內攻,外以蚌津散汁數掃之,即應驗如響。如焮赤潰爛,用歸蠟膏拔毒止痛,尤易生肌。

祛火外消湯,岐天師傳。外治湯燙、油燒等症神驗。

地榆(五錢),白及(三錢),柏葉(三錢),炒梔子(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二劑。傷輕者,藥減半。

白話文:

湯燙瘡的醫治

湯燙瘡,指的是被滾燙的湯水、熱油或滾燙的粥等燙傷,突然造成的傷害。這種情況,導致皮膚表層被燙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內部組織潰爛形成瘡瘍。

這種瘡瘍屬於意外傷害,並非由氣血內部損傷引起。輕微的燙傷只會損害皮膚,嚴重的會傷及肌肉,最嚴重的甚至會傷及內臟器官。傷及內臟的燙傷,往往會危及生命。

但只要內服藥物得當,仍然可以救治。可以內服托藥,防止火毒入侵內部。外用蚌殼汁液反覆塗抹,效果顯著。

如果傷口已經紅腫潰爛,可以用歸蠟膏來拔毒止痛,幫助傷口癒合。

祛火外消湯

這是岐天師傳承下來的秘方,用於治療湯燙、油燒等症狀,效果神奇。

藥方如下:

地榆五錢,白及三錢,柏葉三錢,炒梔子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五錢,生甘草一錢。將以上藥材水煎服用,服用兩劑。傷勢較輕者,可將藥量減半。

蚌津散,外治湯燙、油泡等症。方載後。

二黃散,傳世方

大黃(炒),黃柏(炒),各為細末,以雞子清調之,搽上最妙。《衛生寶鑑》用苦參末,香油調敷,亦效。

毛粉散,繆仲淳傳。治湯火傷神效。

豬毛(煅存性),研細末,加輕粉、白硼砂少許,麻油調和,敷之立效,無瘢痕。

白話文:

蚌津散,用於治療外傷,例如燙傷、油泡等。配方如下:

二黃散,為流傳已久的方劑。

將大黃(炒)、黃柏(炒)各研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傷處效果最佳。《衛生寶鑑》中記載,可以用苦參末與香油調和敷用,也有效。

毛粉散,為繆仲淳所傳。專治湯火傷,效果顯著。

將豬毛(煅燒至性狀穩定)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輕粉、白硼砂,用麻油調和,敷在傷處即可見效,且不會留下疤痕。

歸蠟膏,治湯火傷瘡,焮赤潰爛,用此生肌拔熱止痛。

當歸(一兩),黃蠟(一兩),麻油(四兩),以油煎當歸焦黃,去滓,納蠟,攪成膏,出火毒,攤貼最效。出《和劑局方》。

又方

王不留行(焙乾),為末,麻油調敷。或絲瓜葉為末,如前調亦妙。

白話文:

歸蠟膏

功效: 治燙傷、火傷、灼傷,以及發紅潰爛等傷口,能促進傷口癒合,拔除熱毒,止痛。

藥方:

  • 當歸:一兩
  • 黃蠟:一兩
  • 麻油:四兩

製作方法:

  1. 用麻油煎煮當歸至焦黃,去除渣滓。
  2. 加入黃蠟,持續攪拌至膏狀。

使用方法: 將膏藥塗抹於傷口,可有效拔除熱毒,促進癒合。

出處: 《和劑局方》

其他方劑

王不留行方:

  • 王不留行:焙乾,研磨成粉末。
  • 麻油:適量,調和藥粉,敷於傷口。

絲瓜葉方:

  • 絲瓜葉:研磨成粉末。
  • 麻油:適量,調和藥粉,敷於傷口。

3. 含腮瘡

含腮瘡,生於兩頰之上,大人、小兒皆有之。此瘡初生時,如水痘大一小瘡也,日久漸大,蝕破腮頰,故以含腮名之。皆好食肥甘,以至成毒而生瘡也。必須早治之,不可因循時日,日久破透腮頰,反難治療。先以鹽湯時時漱口,次用二金散敷搽,即可愈也。

二金散,世傳方。外治含腮瘡最效。

雞內金(一錢),鬱金(一錢),各為末,先用鹽湯漱淨,次用藥上之,數次即效。

白話文:

含腮瘡的治療

含腮瘡,長在兩頰之上,大人小孩都會得。這種瘡一開始像水痘一樣,小小的,但久了就會慢慢變大,甚至會蝕穿腮頰,所以叫含腮瘡。主要原因是平常愛吃肥甘厚味,導致體內積毒,最終長出瘡來。

一定要及早治療,不能拖延時間。如果拖久了,瘡破穿腮頰,反而更難治癒。

治療方法:

  1. 先用鹽水頻繁漱口。
  2. 之後用二金散敷在患處,就能治癒。

二金散,是民間流傳的方子,專治含腮瘡,效果極佳。

配方:

  • 雞內金(一錢)
  • 鬱金(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先用鹽水漱口清潔患處,再將藥粉敷上去,多次使用就能見效。

4. 皴裂瘡

皴裂瘡,皆營工手藝之輩,赤手空拳,犯風弄水而成者也,不止行船、推車、打魚、染匠始生此瘡。皮破者痛猶輕,紋裂者疼必甚。論理亦可內治,然而辛苦動勞之人,氣血未有不旺者,亦無藉於內治。或帶疾病而勉強行工者,即宜內治,又恐無力買藥,不若外治之便矣。先用地骨皮、白礬煎湯洗之至軟,次用蠟、羊油煉熟,入輕粉一錢,搽之為神。

八珍湯加減,內治皴裂瘡。

當歸(二錢),芍藥(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熟地(三錢),川芎(八分),薏仁(三錢),水煎服,數劑可止。

白話文:

皴裂瘡的治療

皴裂瘡,多半是勞動者赤手空拳,因風寒水濕侵襲而導致的。不只是船夫、搬運工、漁夫、染工,各種勞動者都可能患此病。

皮膚破裂的疼痛尚且輕微,但若只是裂紋卻疼痛難忍。理論上可以內服藥物治療,但辛苦勞動的人,氣血通常比較旺盛,並不需要內服。

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卻仍然勉強工作而患上皴裂瘡,那就需要內服藥物治療了。然而,他們可能沒有能力購買藥物,因此外用治療更為方便。

外治法:

  1. 先用地骨皮、白礬煎湯浸泡患處,直至軟化。
  2. 再用蠟、羊油煉熟,加入輕粉一錢,塗抹患處,效果極佳。

內治法:

可服用八珍湯加減方:

  • 當歸(二錢)、芍藥(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熟地(三錢)、川芎(八分)、薏仁(三錢),水煎服用,數劑即可止痛。

註解:

  • 文中的藥材用量是以錢為單位,1錢約等於3.75克。
  • "輕粉"為古代藥材,現代已不使用,可以考慮用其他外用藥膏替代。
  • "八珍湯"為傳統中藥方劑,可根據患者體質進行加減。

皮礬散,外治皴裂瘡。

地骨皮(五錢),白礬(三錢),煎湯洗之至軟,後用蠟、羊油熬熟一兩,入輕粉一錢,研為末,調勻,搽之即愈。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皮礬散」,可以治療皮膚粗糙開裂。做法是用地骨皮和白礬一起煮水泡洗患處直到變柔軟,然後把蜂蠟或羊油加熱到適宜狀態,加入一些輕粉攪拌均勻,最後塗抹在受損部位即可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