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

1. 走馬牙疳

走馬牙疳,小兒之病也。小兒多食肥甘,腸胃難化,積而不散,其火上炎,且小兒又是純陽,原多火也,火多必須水解。小兒食既不化,何生水乎?水既不生,則胃火益熾,齒牙又胃之部位也,故火結而成疳矣。牙已生疳,而兒又索食所喜者,必水果居多,本欲得水果以解渴也,誰知胃已有熱,又加水濕,則濕熱相合,而疳病更重矣。走馬牙疳者,言其勢如走馬之急也。

火重則急,火輕則緩。若不早治,則火爍津液,牙齦蝕斷,齒多脫落而死者有矣。治之得法,往在有響應者。大約內服清胃之藥,外用白綠丹,無不神效也。

清胃消疳湯,岐天師傳。內治走馬牙疳。

石膏(一錢),人參(三分),蘆薈(一錢),黃柏(五分),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生地(一錢),天花粉(一錢),水煎服,數劑必輕。

白綠丹,外治走馬牙疳。

人中白(一錢,煅),銅綠(三分),麝香(一分),蚯蚓(二條,蔥白汁浸,火炙為末),各為細末,敷之立愈。

2. 口疳

口生疳瘡,皮破涎流,重者每每血出,甚而唇吻腮頰俱爛。此乃胃中有熱,又食生冷水果,重添其濕,濕熱相兼,因其生疳而至爛,內生細蟲以蝕皮蝕肉也。夫胃中濕熱,何上發於口?蓋口乃脾之竅也,胃本無竅,而脾乃胃之妻也,況脾胃為表裡,脾之竅即胃之竅也。而胃之經絡,又左右而繞唇口,且熱乃火也,火性上炎,濕借火而上沸,故口上應之也。

治法內服瀉胃之熱,導脾之濕;外用欖核散搽之,可計日而愈矣。

瀉導湯,治口生疳瘡。

石膏(一錢),茯苓(二錢),滑石(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黃柏(一錢),貝母(一錢),水煎服,小兒減半,二劑即用搽藥。

欖核散,外治口瘡。

橄欖干(一錢),兒茶(一錢),冰片(五釐),白薇(三分),生甘草(三分),百部(三分),各為細末,日日搽之,每日搽五次,數日即愈。

3. 鼻疳

鼻內生瘡,癢時難忍,欲嚏而不能,欲忍而不得,言語糊塗,聲音閉塞,此鼻疳也。夫鼻之竅乃肺之竅也。肺病而氣難宣,則鼻乃生瘡矣。故鼻疳雖是鼻之病,其實肺之病也。夫肺病宜肺內生癰,乃不生於肺中,而生於鼻之內者,以熱而兼濕也。熱乃火也,濕乃水也,水能制火,故火在肺而不致生癰。

火炎於鼻,而水不能上升,鼻之竅細小,然不能散火也,故成疳而不成癰矣。雖不成癰,而疳之毒亦不易化。去其濕熱,則水下行而火上散,然後以外藥吹之,則氣通而毒消矣。

化散湯,岐天師傳。內治鼻疳。

青黛(二錢),桔梗(二錢),白芷(八分),百部(一錢),茯苓(三錢),木通(一錢),黃芩(二錢),天冬(三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

通氣丹,家傳。外治鼻疳。

兒茶(三錢),蘇葉(一錢),雄黃(一錢),輕粉(五分),冰片(一分),鍋臍煙(五分),細辛(三分),各研為細末,吹入鼻孔中,日三次,數日愈。

綠白散,外治鼻疳,且治腎疳、頭瘡、耳瘡,俱效。

石綠(一錢),白芷(一錢),黃柏(一錢),為末,先以甘草水洗瘡,拭淨敷之,一日即愈。

4. 喉疳

喉疳之瘡,即雙蛾之症也。有陰有陽,陰乃少陰之君火,陽乃少陽之相火也。二症最急,若不早治,一二日間,死生系之,輕緩而重急也。陰火症用八味地黃湯神效,陽火症內服解火之劑,外用吹藥,亦效應如響。總不可緩治之也。

八味地黃湯,仲景張真君方。治陰症喉疳。

熟地(一兩),山藥(四錢),山茱萸(四錢),茯苓(二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附子(一錢),肉桂(一錢),水煎一碗,探冷服,一連數劑全愈。

牛黃至寶丹,岐天師傳。治陽火口疳。

牛黃(一分),膽礬(二分),皂角末(一分),麝香(三釐),冰片(一分),兒茶(五分),百草霜(一錢),共為末,和勻,吹入喉中五釐,必大吐痰而愈,後用煎劑救喉湯

救急湯,岐天師傳。治陰陽二火喉疳。

青黛(二錢),山豆根(二錢),玄參(五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生地(五錢),水煎服數劑,不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