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

1. 走馬牙疳

走馬牙疳,小兒之病也。小兒多食肥甘,腸胃難化,積而不散,其火上炎,且小兒又是純陽,原多火也,火多必須水解。小兒食既不化,何生水乎?水既不生,則胃火益熾,齒牙又胃之部位也,故火結而成疳矣。牙已生疳,而兒又索食所喜者,必水果居多,本欲得水果以解渴也,誰知胃已有熱,又加水濕,則濕熱相合,而疳病更重矣。走馬牙疳者,言其勢如走馬之急也。

火重則急,火輕則緩。若不早治,則火爍津液,牙齦蝕斷,齒多脫落而死者有矣。治之得法,往在有響應者。大約內服清胃之藥,外用白綠丹,無不神效也。

白話文:

走馬牙疳的病因與治療

走馬牙疳,是孩童常見的疾病。孩童常過度食用肥甘食物,導致腸胃難以消化,食物積聚在體內無法代謝,於是體內火氣上炎。加上孩童本身陽氣旺盛,本來就容易火氣旺盛,而火氣旺盛就需要水來調節。然而,孩童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消化,又怎麼能生出水來呢?由於體內沒有水來降火,胃火便更加旺盛,牙齒又是胃氣所至的部位,因此火氣凝聚在牙齒上,就形成了牙疳。

當孩子牙齒已經生了疳,他們仍然喜歡吃東西,而其中水果佔了大部分。孩子是想用水果解渴,卻不知胃中已經有熱氣,再加上水果的濕氣,濕熱交合,牙疳就會更加嚴重。

「走馬牙疳」這個名字,形容牙疳的發展速度如同疾馳的馬匹一般迅速。

火氣旺盛,則牙疳發展迅速;火氣輕微,則牙疳發展緩慢。若是不及時治療,火氣灼燒津液,牙齦會被腐蝕斷裂,牙齒大量脫落,甚至會導致死亡。

治療得法,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來說,內服清胃的藥物,外用白綠丹,都能夠達到神奇的效果。

清胃消疳湯,岐天師傳。內治走馬牙疳。

石膏(一錢),人參(三分),蘆薈(一錢),黃柏(五分),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生地(一錢),天花粉(一錢),水煎服,數劑必輕。

白綠丹,外治走馬牙疳。

人中白(一錢,煅),銅綠(三分),麝香(一分),蚯蚓(二條,蔥白汁浸,火炙為末),各為細末,敷之立愈。

白話文:

清胃消疳湯,是岐天師傳下來的方子,用來治療走馬牙疳。

藥方:石膏一錢,人參三分,蘆薈一錢,黃柏五分,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生地一錢,天花粉一錢,水煎服,喝幾劑就會好轉。

白綠丹是外用藥,治療走馬牙疳。

藥方:人中白一錢,煅後研成細末;銅綠三分,研成細末;麝香一分,研成細末;蚯蚓兩條,用蔥白汁浸泡後火炙為末,將所有藥材混合,敷在患處即可痊癒。

2. 口疳

口生疳瘡,皮破涎流,重者每每血出,甚而唇吻腮頰俱爛。此乃胃中有熱,又食生冷水果,重添其濕,濕熱相兼,因其生疳而至爛,內生細蟲以蝕皮蝕肉也。夫胃中濕熱,何上發於口?蓋口乃脾之竅也,胃本無竅,而脾乃胃之妻也,況脾胃為表裡,脾之竅即胃之竅也。而胃之經絡,又左右而繞唇口,且熱乃火也,火性上炎,濕借火而上沸,故口上應之也。

治法內服瀉胃之熱,導脾之濕;外用欖核散搽之,可計日而愈矣。

瀉導湯,治口生疳瘡。

石膏(一錢),茯苓(二錢),滑石(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黃柏(一錢),貝母(一錢),水煎服,小兒減半,二劑即用搽藥。

白話文:

小孩嘴巴長了疳瘡,皮膚破裂,口水直流,嚴重的還會出血,甚至嘴唇、嘴巴、臉頰都爛掉。這是因為胃裡有熱氣,又吃了生冷水果,加重了濕氣,濕熱交織,導致疳瘡潰爛,內生細蟲啃食皮膚和肉。胃裡的濕熱為什麼會跑到嘴巴上呢?因為嘴巴是脾的竅穴,胃沒有竅穴,而脾是胃的伴侶,而且脾胃是表裡關係,脾的竅穴就是胃的竅穴。胃的經絡又繞著嘴唇和嘴巴,而熱就像火一樣,火性向上蔓延,濕氣借助火氣向上沸騰,所以嘴巴就出現了這些症狀。

治療方法是內服藥物瀉去胃熱,引導脾濕;外用欖核散塗抹,很快就能痊癒。

瀉導湯可以治療口生疳瘡。

石膏一錢,茯苓二錢,滑石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黃柏一錢,貝母一錢,水煎服,小孩減半,兩劑藥後就可以塗藥。

欖核散,外治口瘡。

橄欖干(一錢),兒茶(一錢),冰片(五釐),白薇(三分),生甘草(三分),百部(三分),各為細末,日日搽之,每日搽五次,數日即愈。

白話文:

欖核散

功效: 外治口瘡。

配方:

  • 橄欖乾:一錢
  • 儿茶:一錢
  • 冰片:五釐
  • 白薇:三分
  • 生甘草:三分
  • 百部:三分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使用方法: 每日五次,每次取適量藥末塗抹於患處,連續使用數日即可見效。

3. 鼻疳

鼻內生瘡,癢時難忍,欲嚏而不能,欲忍而不得,言語糊塗,聲音閉塞,此鼻疳也。夫鼻之竅乃肺之竅也。肺病而氣難宣,則鼻乃生瘡矣。故鼻疳雖是鼻之病,其實肺之病也。夫肺病宜肺內生癰,乃不生於肺中,而生於鼻之內者,以熱而兼濕也。熱乃火也,濕乃水也,水能制火,故火在肺而不致生癰。

火炎於鼻,而水不能上升,鼻之竅細小,然不能散火也,故成疳而不成癰矣。雖不成癰,而疳之毒亦不易化。去其濕熱,則水下行而火上散,然後以外藥吹之,則氣通而毒消矣。

化散湯,岐天師傳。內治鼻疳。

白話文:

鼻子里面长了疮,痒得受不了,想打喷嚏却打不出来,想忍住却忍不了,说话变得糊涂,声音也变得沙哑,这就是鼻疳。鼻子是肺部的通道,肺部有病气无法宣泄,就会导致鼻子长疮。所以虽然鼻疳是鼻子的病,实际上是肺部的病。肺部有病应该在肺部生疮,为什么不在肺部生出来,反而长在鼻子里呢?因为是热症夹杂着湿症。热是火,湿是水,水可以克火,所以火在肺部却没有生出疮。

火气上炎到了鼻子,而水却不能上升,鼻孔又很小,无法散火,所以就形成了鼻疳而不是疮。虽然没有变成疮,但鼻疳的毒素也不容易消散。去除湿热,水就会下降,火就会散开,然后再用外药吹入鼻孔,就能通气消毒。

化散汤,是岐天师传下来的方子,用来治疗鼻疳。

青黛(二錢),桔梗(二錢),白芷(八分),百部(一錢),茯苓(三錢),木通(一錢),黃芩(二錢),天冬(三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

通氣丹,家傳。外治鼻疳。

白話文:

青黛二錢,桔梗二錢,白芷八分,百部一錢,茯苓三錢,木通一錢,黃芩二錢,天冬三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此方名為通氣丹,為家傳秘方,用於治療鼻疳。

兒茶(三錢),蘇葉(一錢),雄黃(一錢),輕粉(五分),冰片(一分),鍋臍煙(五分),細辛(三分),各研為細末,吹入鼻孔中,日三次,數日愈。

綠白散,外治鼻疳,且治腎疳、頭瘡、耳瘡,俱效。

石綠(一錢),白芷(一錢),黃柏(一錢),為末,先以甘草水洗瘡,拭淨敷之,一日即愈。

白話文:

用兒茶、蘇葉、雄黃、輕粉、冰片、鍋臍煙、細辛各研成細末,每天吹入鼻孔三次,持續幾天即可痊癒。這種藥方叫做綠白散,除了治療鼻疳,也能有效治癒腎疳、頭瘡、耳瘡。另外,可以用石綠、白芷、黃柏研成粉末,先用甘草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再敷上藥粉,一天即可見效。

4. 喉疳

喉疳之瘡,即雙蛾之症也。有陰有陽,陰乃少陰之君火,陽乃少陽之相火也。二症最急,若不早治,一二日間,死生系之,輕緩而重急也。陰火症用八味地黃湯神效,陽火症內服解火之劑,外用吹藥,亦效應如響。總不可緩治之也。

八味地黃湯,仲景張真君方。治陰症喉疳。

熟地(一兩),山藥(四錢),山茱萸(四錢),茯苓(二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附子(一錢),肉桂(一錢),水煎一碗,探冷服,一連數劑全愈。

白話文:

喉嚨潰瘍,也就是俗稱的雙蛾症,分為陰陽兩種。陰性是由少陰君火引起的,陽性則是由少陽相火引起的。這兩種病症都非常緊急,如果不早點治療,一兩天內就會危及生命,輕則緩慢惡化,重則急速致命。陰火症可以用八味地黃湯治療,效果非常顯著。陽火症則需要內服解熱藥,外用吹藥,也一樣效果很好。總之,千萬不可延誤治療。八味地黃湯是張仲景的方子,用來治療陰性喉嚨潰瘍。

牛黃至寶丹,岐天師傳。治陽火口疳。

牛黃(一分),膽礬(二分),皂角末(一分),麝香(三釐),冰片(一分),兒茶(五分),百草霜(一錢),共為末,和勻,吹入喉中五釐,必大吐痰而愈,後用煎劑救喉湯。

救急湯,岐天師傳。治陰陽二火喉疳。

青黛(二錢),山豆根(二錢),玄參(五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生地(五錢),水煎服數劑,不再發。

白話文:

「牛黃至寶丹」是岐黃聖手留下的方子,用來治療陽火口疳。方子包含牛黃、膽礬、皂角末、麝香、冰片、兒茶、百草霜等藥材,研末混合,吹入喉嚨,患者會大量吐痰而痊癒,之後再服用「救喉湯」調理。

「救急湯」也是岐黃聖手傳下的方子,用來治療陰陽二火喉疳。方子包含青黛、山豆根、玄參、麥冬、甘草、天花粉、生地等藥材,水煎服數劑,即可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