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十一 (5)
卷十一 (5)
1. 粉癭瘤
癭與瘤雖俱生於肌上,而癭生於頸下,瘤則不止生於頸也;癭則不破,瘤則久而破者多矣。癭感沙水之氣,皮寬不急,捶捶然也。古云癭有三種:一血癭,一肉癭,一氣癭。血可破,肉可割,氣可針。其實三種俱宜內消,不宜外治。惟瘤則可外治也,然亦有宜有不宜者。大約粉瘤宜用外治。
蓋粉瘤大而必軟,久則加大,似乎有膿而非膿也,乃是粉漿藏於其內,擠出宛如線香焚後之滓,又受水濕之狀。如已破矣,必擠淨後用生肌藥搽之,不再生,否則仍復長也。初生此瘤,必須治之,如不治,日必大甚,亦被其累。當用艾灸十數壯,即以醋磨雄黃塗紙上,剪如螺獅蓋大,貼灸處,外用膏藥貼,一二日一換,擠出其膿必愈,妙法也。
消癭散,岐天師傳。統治各癭。
海藻(一錢),龍膽草(一錢),昆布(五分),土抓根(二錢),半夏(一錢),小麥面(一撮),甘草(一錢),乾薑(五分),附子(一片),水煎,十劑必散。
化癭丹,仲景夫子傳。治諸癭。
海藻(三錢),桔梗(三錢),生甘草(一錢),陳皮(一錢),半夏(三錢),茯苓(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粉瘤]
雖然癭和瘤都是生在肌肉上的腫塊,但癭是專門生在脖子下方,而瘤則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癭通常不會破裂,但瘤經過一段時間後,則較有可能破裂。癭是由沙水之氣引起的,皮膚鬆弛不緊繃,摸起來軟綿綿的。古人說癭有三種:一種是血癭,一種是肉癭,另一種是氣癭。血癭可以通過破開來治療,肉癭可以手術切除,氣癭則可以針灸治療。實際上,這三種癭都適合從內部消除,不應進行外部治療。只有瘤可以進行外部治療,然而,也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大體來說,粉瘤適合使用外部治療。
因為粉瘤體積大且質地軟,隨著時間推移會變得更大,看起來像有膿但實際上並非膿,而是粉漿藏在其內,擠出時就像線香燃燒後的殘渣,或是受潮濕的樣子。如果已經破裂,必須在清理乾淨後使用促進肉芽生長的藥膏,這樣就不會再長出,否則仍會再次長出。一開始發現這種瘤,就必須治療,如果不治療,它會一天比一天大,讓人困擾。應該使用艾灸十多回,然後用醋調和雄黃塗在紙上,剪成像螺殼大小,貼在灸過的地方,外面再貼上膏藥,每兩三天更換一次,把膿擠出來一定會好,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消癭散」,由岐伯天師傳授。能統治各種癭。
藥方成分為海藻(1錢)、龍膽草(1錢)、昆布(5分)、土抓根(2錢)、半夏(1錢)、小麥麵(少量)、甘草(1錢)、乾薑(5分)、附子(一片)。用水煎煮,服用十劑後癭必定消散。
「化癭丹」,由張仲景夫子傳授。用於治療各種癭。
藥方成分為海藻(3錢)、桔梗(3錢)、生甘草(1錢)、陳皮(1錢)、半夏(3錢)、茯苓(5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筋瘤,骨瘤,石瘤
筋瘤者,乃筋結成於體上也。初起之時,必然細小,按之乃筋也,筋蓄則屈,屈久成瘤而漸大矣。然雖漸大,亦不甚大也。固是筋瘤,亦無大害,竟可以不治置之。若至大時,妄用刀針,往往傷筋,反至死亡,故筋瘤忌割也。必要割去,亦宜於初生之日,以芫花煮細扣線系之,日久自落。
因線系而筋不能長大。或可用利刀割斷,輒用止血生肌之藥敷之,可慶安全。倘初生根大,難用線系,萬不可輕試利刀割斷也。至於骨瘤、石瘤,亦生皮膚之上,按之如有一骨生於其中,或如石之堅,按之不疼者是也。皆不可外治,或用陷腫散內治則可。
陷腫散,《千金方》,岐天師加減。治骨瘤、石瘤。
烏賊魚骨(一錢),白石英(二分),石硫黃(二分),鍾乳(三分),紫石(二分),乾薑(一錢),丹參(八分),琥珀末(一錢),大黃(一錢),附子(三分),朝燕尿(一錢),石礬(一錢),水煎服,十劑全消。
消瘤丹,仲景公傳。可消諸瘤。
白朮(三兩),茯苓(十兩),人參(三兩),陳皮(三錢),生甘草(一兩),薏仁(五兩),芡實(五兩),澤瀉(五兩),半夏(五兩),各為末,米飯為丸,常服自消。
白話文:
【筋瘤,骨瘤,石瘤】
筋瘤,是由於筋肉在身體某部位結聚形成的。剛開始形成時,通常都很小,摸起來就是筋的感覺,筋肉如果長期處於緊縮狀態,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瘤狀物,並且逐漸增大。但是即使增大,也不會變得非常大。既然確認是筋瘤,其實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健康問題,可以選擇不進行治療。但如果等到瘤體已經很大時,隨便使用手術刀或針灸來處理,常常會傷到筋肉,反而可能導致生命危險,因此筋瘤是不宜輕易開刀的。如果真的需要切除,應在瘤體剛生成的時候,用芫花煮成濃稠狀,纏繞在瘤體上,時間久了瘤體自然就會脫落。
因為綁了線,瘤體中的筋肉無法再繼續增長。或者也可以使用鋒利的刀具切斷,但必須立即塗上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物,這樣才能確保安全。倘若瘤體剛生成時根部就很大,無法用綁線的方式處理,千萬不可輕易嘗試用刀具切斷。至於骨瘤、石瘤,同樣也是生長在皮膚上,摸起來就像有塊硬骨頭在裡面,或者像石頭一樣堅硬,但按壓下去不會感到疼痛。這類瘤體都不適合從外部治療,可以使用「陷腫散」進行內部調理。
「陷腫散」,出自《千金方》,由岐天師加以調整。能用來治療骨瘤、石瘤。
烏賊魚骨(1錢),白石英(2分),石硫磺(2分),鍾乳(3分),紫石(2分),乾薑(1錢),丹參(8分),琥珀末(1錢),大黃(1錢),附子(3分),朝燕尿(1錢),石礬(1錢),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十次後,瘤體就能完全消失。
「消瘤丹」,由張仲景傳授。能消除各種瘤體。
白朮(3兩),茯苓(10兩),人參(3兩),陳皮(3錢),生甘草(1兩),薏仁(5兩),芡實(5兩),澤瀉(5兩),半夏(5兩),分別磨成粉末,用米飯揉成丸狀,持續服用,瘤體就能自行消退。
3. 氣瘤
瘤何名之曰氣?蓋有時小,有時大,乃隨氣之消長也。斷宜內散,不宜外治。既隨氣消長,亦可隨氣治之。其症不痛不紅,皮色與瘤處同也,其贅則軟而不硬,氣旺則小,氣衰反大,氣舒則寬,氣鬱則急。故治法必須補其正氣,開其鬱氣,則氣瘤自散矣。古人有用枳殼扣其外,以艾火在外灸之,似亦近理,然終非妙法也。
不若純用補氣之味,而佐之開鬱散滯之品,即不全消,亦必不添增其火也。
沉香化氣丸,岐天師傳。治氣瘤。
沉香(一兩),木香(二兩),白芍(四兩),白朮(八兩),人參(二兩),黃耆(八兩),枳殼(一兩),檳榔(一兩),茯苓(四兩),香附(二兩),附子(五錢),天花粉(四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服三錢,一料全消。
外治,仲景張公密傳。統治各瘤神效,但不可治日久之瘤也。小瘤根細最效。
水銀(一錢),兒茶(二錢),共研至無星為度,加入冰片二分,再加入麝香五釐,再研,又入硼砂五釐,再研,不見水銀始可用。此藥敷於瘤處,肉瘤、血瘤、粉瘤、氣瘤俱化為水,約三日必消盡。然後服消瘤丹,每用一兩,滾水吞服,不拘時,如筋骨之瘤,內外二法俱不必用,蓋二瘤無害於人,不必治亦不須治也。
白話文:
【氣瘤】
為什麼稱這種瘤為「氣瘤」呢?因為它的大小會隨著人體氣息的盛衰而變化,有時候小,有時候大。治療這種瘤,應該從內部調理,而不是從外部處理。既然它會隨氣息的變化而變化,我們也能通過調節氣息來治療。這種瘤不會痛也不會紅,皮膚顏色和瘤的位置是一樣的,腫塊是柔軟的,不是堅硬的。當人體氣息旺盛時,瘤體會變小;當氣息衰弱時,瘤體反而會變大;當氣息平穩時,瘤體會變得寬緩;當氣息鬱結時,瘤體就會變得緊急。所以,治療方法必須補充人體的正氣,開解鬱結的氣息,這樣氣瘤自然就會消散了。
古時候有人會在瘤體外使用枳殼,並在外面用艾火灸療,這種方法看似合理,但是終究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如單純使用補氣的草藥,輔以開解鬱結、散去滯氣的藥物,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至少也不會增加病情。
「沉香化氣丸」,是由岐天師傳授的,能治療氣瘤。藥方如下:沉香(1兩)、木香(2兩)、白芍(4兩)、白朮(8兩)、人參(2兩)、黃耆(8兩)、枳殼(1兩)、檳榔(1兩)、茯苓(4兩)、香附(2兩)、附子(5錢)、天花粉(4兩),全部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狀。每天服用3錢,一劑就能完全消散。
對於外部治療,仲景張公祕密傳授了一個通用的治療各種瘤的神效方法,但是不能用來治療長期存在的瘤,對小型瘤,尤其是根部細小的瘤最有效。
藥方如下:水銀(1錢)、兒茶(2錢),一起研磨到看不到顆粒為止,再加入冰片2分,再加入麝香5釐,再研磨,再加入硼砂5釐,再研磨,直到看不到水銀才能使用。把這藥敷在瘤上,不管是肉瘤、血瘤、粉瘤、氣瘤,都能化為水,大約三天必定消盡。然後服用消瘤丹,每次用1兩,用滾水吞服,不限時間。像筋骨的瘤,內外兩種方法都不必使用,因為這兩種瘤對人體沒有危害,不必治療也不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