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疔瘡

疔瘡之生,膏粱人居其半,皆因營衛過滯,火毒外發也,非獨節候寒溫之失令,肅殺瞬息之違和得之,故所生之處,無一定之部位。其症頗多,古今稱名不一,孫真人分一十五種,李東垣分二十三種,申《啟玄》分三十四種,其實華元化分五種盡之矣。五種者,分五臟也。稱名多者,乃象形而名之也。

名多反無一定治法,不若遵元化五疔為要。大凡疔形色赤者,心疔也;色白者,肺疔也:色青紫者,肝疔也;色黃者,脾疔也,色黑者,腎疔也。以五色辨五臟,以五臟別五疔,以五疔分治療,又何誤乎?雖然各疔之形色病狀,亦不可不細晰之也。如心疔者,俗名火焰疔,生於心臟之俞、募、經、井之端,或生於唇口、手之小指掌中。

初生一點紅黃小泡,振動癢痛非常,左右肢體麻木,重則發寒發熱,心煩意亂,頭暈眼花,睡臥不安,言語昏憒,小便短少,面紅口渴,舌上有珠,此乃發於心經之病也。如肝疔者,俗名紫燕疔,生於肝臟部位、足大趾之端、脅肋之次、筋骨之間,初生便作青紫之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後串筋爛骨,疼痛苦楚,重則眼紅目昧,指甲純青,寒熱交作,頭項皆痛,口苦脅疼,小便艱澀,舌強神昏,睡語驚惕,此乃發於肝經之病也。

如脾疔者,俗名黃鼓疔,生於脾臟之部位,或生於口角腮顴,眼胞上下及太陽正面之處,初生黃泡,光亮明潤,四邊紅赤,纏繞不散,或麻或癢,繃急硬強,其症不食,寒熱交作,重則噁心嘔吐,肢體木痛,煩悶乾噦,此乃發於脾經之病也。

如肺疔者,俗名白刃疔,生於肺之部位經絡,手之大指,初生白泡,頂硬根突,破流脂水,癢痛難熬,易腐易陷,其症發熱咳嗽,重則腮損咽焦,毛聳肌熱,口吐濃痰,鼻掀氣急,此乃發於肺經之病也。

如腎疔者,俗名黑靨疔,多生於腎經部絡,或耳竅,胸腹腰腎偏僻之間,或生於足之小趾湧泉等穴,初生黑斑紫泡,毒串皮膚,漸攻肌肉,頑硬如石,痛入骨髓,其症寒熱不常,日輕夜重,面色䵟黑,重則手足青紫,驚悸沉困,軟陷孔深,目晴透露,此乃發於腎經之病也。

故見色之黑者;即知為腎疔,治腎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見色之黃者,即知為脾疔,治脾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見色之白者,即知為肺疔,治肺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見色之青紫者,即知為肝疔,治肝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見色之紅赤者,即知為心疔,治心而加解毒去火之味,何疔之不易散哉?猶慮五疔之色未可盡據,更將各疔之名開列於後,以便世人之辨症云。

麻子疔,其狀肉起,頭如黍麥之多,色稍黑,四邊微赤,多癢,此亦腎疔也。

石疔,其狀皮肉相堅,色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微痛,忌針砭,亦腎疔也。

白話文:

疔瘡的產生,富貴人家佔了一半,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內火外發所致。這不僅僅是因為季節寒暑失調、氣候驟變引起的,所以疔瘡發生的位置沒有固定的部位。疔瘡的症狀很多,古今的命名也不一致,孫真人分為十五種,李東垣分為二十三種,申叔達的《啟玄經》分為三十四種,其實華元化分為五種就已經涵蓋所有了。這五種,分別對應五臟。名稱眾多,只是根據外觀形狀來命名的。

名稱多反而沒有確定的治療方法,不如遵循華元化的五種疔瘡分類為主。一般來說,疔瘡顏色發紅的是心疔;顏色發白的是肺疔;顏色發青紫的是肝疔;顏色發黃的是脾疔;顏色發黑的是腎疔。根據顏色辨別五臟,再根據五臟區分五種疔瘡,再根據五種疔瘡分別治療,有什麼錯誤呢?雖然各種疔瘡的形狀、顏色和病症,也不能不仔細辨別。

例如心疔,俗稱火焰疔,長在心臟相關的穴位或經絡處,例如唇口、小指掌心等。初期是一個紅黃色的小泡,奇癢難耐,劇烈疼痛,四肢麻木,嚴重者會發冷發熱,心煩意亂,頭暈眼花,睡不安穩,言語不清,小便減少,面紅口渴,舌頭上出現紅點,這是發於心經的疾病。

例如肝疔,俗稱紫燕疔,長在肝臟部位、腳大拇指末端、脅肋附近、筋骨之間。初期出現青紫色的泡,第二天破裂流出水液,三天後可能筋骨腐爛,疼痛難忍,嚴重者會眼紅、視力模糊、指甲變青,寒熱交替,頭頸疼痛,口苦脅痛,小便困難,舌頭僵硬,神志不清,睡覺說夢話,驚恐不安,這是發於肝經的疾病。

例如脾疔,俗稱黃鼓疔,長在脾臟部位,或長在嘴角、腮幫子、顴骨、眼皮上下以及太陽穴附近。初期是黃色的泡,光亮潤澤,周圍發紅,範圍逐漸擴大,或麻或癢,繃緊堅硬,症狀是吃不下東西,寒熱交替,嚴重者會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疼痛,煩悶口乾舌燥,這是發於脾經的疾病。

例如肺疔,俗稱白刃疔,長在肺臟部位的經絡,以及大拇指。初期是白色的泡,頂端堅硬,根部突出,破裂後流出油脂狀液體,奇癢難忍,容易腐爛潰瘍,症狀是發熱咳嗽,嚴重者會腮幫子疼痛、咽喉乾燥、汗毛豎立、身體發熱、吐濃痰、鼻塞氣喘,這是發於肺經的疾病。

例如腎疔,俗稱黑靨疔,多長在腎經的部位或經絡,例如耳廓、胸腹腰腎附近,或腳小指湧泉穴等。初期是黑色或紫色的斑點或泡,毒素擴散到皮膚,逐漸侵犯肌肉,堅硬如石,痛入骨髓,症狀是寒熱不規則,晚上比白天重,面色晦暗發黑,嚴重者手腳青紫,驚悸嗜睡,局部軟陷、潰爛很深,眼睛瞳孔散大,這是發於腎經的疾病。

所以,看到顏色發黑的就知是腎疔,治療腎臟疾病並加入解毒清熱的藥物;看到顏色發黃的就知是脾疔,治療脾臟疾病並加入解毒清熱的藥物;看到顏色發白的就知是肺疔,治療肺臟疾病並加入解毒清熱的藥物;看到顏色發青紫的就知是肝疔,治療肝臟疾病並加入解毒清熱的藥物;看到顏色發紅的就知是心疔,治療心臟疾病並加入解毒清熱的藥物,哪種疔瘡不容易消散呢?

不過,五種疔瘡的顏色也不完全可靠,我會將各種疔瘡的名稱列在後面,方便大家辨別症狀。

麻子疔,其狀肉隆起,如同許多小米粒大小的疙瘩,顏色略黑,周圍微紅,很癢,這也是腎疔。

石疔,其狀皮膚和肌肉都變硬,顏色像黑豆,非常堅硬,針刺不進去,輕微疼痛,忌用針灸,這也是腎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