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2)

1. 胎窬瘡

胎窬瘡,乃初生小兒背上或有一二孔也,此等小兒,明是臟腑不足,少氣少血,以長皮肉也。倘雖有孔窬,而肉膜遮護,猶有生機,急用氣血峻補湯,大劑與母吞服,兒食其乳,尚有生機。再嚼人參三七之片數,分填於孔窬之內,則氣血壯旺,生皮亦速也。苟孔窬之中無有脂膜,洞見臟腑,數日即死,救之亦無益也。

總補母之氣血,一時填隙,而兒之先天大缺,僅可延數年之日月,不能享百歲之光陰也。

氣血峻補湯,治兒生胎窬瘡。

黃耆(一兩),當歸(一兩),白朮(五錢),川芎(五錢),紅花(五分),益母草(一錢),水煎服二十劑,至月餘後,可服補中益氣湯數十劑。

2. 濕毒瘡

濕毒之瘡,多生於兩足,非在足脛,即在足踝,非在足背,即在足跟,其故何也?蓋濕從下受,而兩足親於地,故先受之也。夫水濕之氣寒冷者多,而一入人身之內,則人氣熏蒸,必變為熱,濕熱相合,內必生蟲,故初起之時微癢者,正蟲之作祟,非止氣血之不和也。治之法,必須去濕為主,而少加殺蟲之味,則愈病甚速,轉不必解其熱也,蓋濕解而熱自散。況生瘡既久,流膿流水,氣血必虛,安在熱存乎。

此除濕之所以神也。

除濕解毒湯,祖傳。治濕毒足瘡。

白朮(五錢),山藥(五錢),薏仁(五錢),金銀花(一兩),肉桂(三分),澤瀉(二錢),烏桕根(一把),水煎服,十劑自愈。如未愈者,再用龍馬丹敷之,妙。

龍馬丹,岐天師傳。統治濕毒瘡。

馬齒莧(二錢),黃柏(五錢),陳年石灰(二錢),輕粉(一錢),地龍糞(三錢),伏龍肝(二錢),黃丹(三錢),赤石脂(三錢),各為細末,蜜調敷之,一二次即愈。

3. 火丹瘡(附赤白遊風)

火丹瘡,遍身俱現紅紫,與發斑相同。然斑隨現隨消,不若火丹,一身盡紅且生瘡也。發斑,熱鬱於內而發於外:火丹,熱鬱於外而趨於內。發於外者,有日散之機;趨於內者,有日深之勢,故發斑輕而火丹重。然而火丹有二種:一赤火丹,一白火丹也。赤色皮乾,白色皮濕,似乎各異。

而熱鬱於皮毛之外,由外而入內,則赤白無異也。大約赤者純是肺經之火熱,若色帶白,乃是脾經之火熱也。故赤者竟解肺經之熱,補水之不足,以散火之有餘,此消丹飲之為妙也。白者解脾經之熱,利水濕之氣,從膀胱而下走,不必又去外逐皮毛。蓋濕氣之盛,在脾而不在肺耳,此桑白分解散之所以妙也。

更有一種赤白遊風,往來不定,小兒最多,此症有似發斑,但發斑有一定之根,而赤白遊風無一定之色,此胃火鬱熱不解,故亦結瘡而不愈。治之法必須清熱,而清熱又必須涼血。蓋血寒則凝滯不行,雖火得血而可止,終不能散火,此清火消丹湯所以妙也。三症分而治之,自有奇驗,正不可混耳。

消丹飲,岐天師傳。治紅紫火丹。

玄參(三兩),升麻(二錢),麥冬(一兩),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丹化為無矣。小兒減藥之半。

桑白分解散,伯高太師傳。治白火丹。

薏仁(二兩),澤瀉(三錢),升麻(一錢),天花粉(三錢),桑白皮(三錢),神麯(三錢),水煎服,小兒減藥之半。

清火消丹湯,岐天師傳。治赤白遊風丹。

生地(一兩),丹皮(三錢),甘草(一錢),玄參(三錢),牛膝(二錢),赤芍(三錢),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二劑消半,四劑全消,小兒減半。赤遊丹又可外治,用積年胞衣所化之水,和金汁塗之即消,神效。

經驗方,外治小兒丹毒,皮膚熱赤。

寒水石(五錢),白土(一分),為末,米醋調塗之。

4. 內丹

內丹者,生赤色於皮毛之內,而外不十分顯出也,點燈照之,若用紗裹硃砂而透明,故以內丹呼之。此等之丹,得於胎熱。其母受胎之後,不忌熱物,信口貪食,或感夏天風熱,或好色浪戰,皆能助火,火邪內攻,胎受其毒,而傳氣於小兒,乃發為丹毒也。此火欲出而不得遽出,隱隱外突於皮毛。

倘發於腰臍而作痛,或大小便閉結不通,皆死症也。苟生於淵液、京門等穴,或左或右,尚非死症,以熱在膽經而不在腎經也。方用荊芥祛風湯,實可救治。然救之亦必須早,蓋內丹不早治,亦必死耳。

荊芥祛風湯,伯高太師傳。治內丹。

荊芥(二錢),甘草(一錢),半夏(五分),麥冬(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數劑愈。

散丹湯,岐天師傳。治火丹。

當歸(三錢),生甘草(一錢),赤芍藥(三錢),大黃(一錢),丹皮(二錢),柴胡(八分),黃芩(一錢),水煎服,二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