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陰囊破裂漏水瘡,胞漏瘡

陰囊之外,破裂漏水,此非痔漏之漏也,乃楊梅毒氣未散,結於囊中也。然而,楊梅瘡生於身上,既已全愈,何外囊獨留毒乎?蓋服敗毒之藥過多,必傷元氣,則膀胱之氣難化,而毒尚存於囊中矣,所以破裂漏水也。治之法必須補氣以健膀胱,益之分消之藥為妙。斷不可更服祛毒之味,重傷元氣也。

胞漏者,囊中起窠子作癢,乃搔抓破損,而水遂外滴,尚不至破裂而漏水,此乃肝經濕熱,非膀胱受毒也。分消肝經之濕熱,亦易奏功耳。

土茯苓散,家傳。內治陰囊破裂漏瘡。

土茯苓(一兩),白茯苓(三錢),薏仁(五錢),肉桂(三分),金銀花(一兩),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數劑。外用炒黃柏一錢、輕粉三分、兒茶三錢、冰片一分,各為末,摻之即愈。

逐濕湯,治胞漏。

牽牛(一錢),大黃(一錢),木通(一錢),黃柏(一錢),芍藥(五錢),牛蒡子(一錢),茯苓(三錢),茵陳(一錢),水煎服,二劑漸愈,再用前末摻之即痊。

白話文:

【對於陰囊破裂並滲出液體的瘡疾,以及胞漏瘡的處理】

如果在陰囊外部出現破裂並滲出液體的情況,這並不是一般所說的痔漏,而是梅毒的病氣未能完全散去,殘留在陰囊之中所致。雖然梅毒瘡在身體其他部位已經痊癒,但為何獨獨在陰囊留下毒素呢?這可能是因為服用太多排毒藥物,導致身體元氣受損,膀胱功能受到影響,無法有效轉化毒氣,使得毒素仍然殘留在陰囊中,因此才會出現破裂並滲出液體的現象。治療這種情況,應該要補充元氣,強化膀胱機能,同時使用能促進排出體內餘毒的藥物,千萬不能再服用更多排毒的藥物,以免進一步傷害到身體元氣。

胞漏,指的是在陰囊中出現瘙癢的疹子,因抓破後開始滲出液體,但尚未嚴重到破裂並大量滲液的情況。這是由於肝臟系統濕熱過盛所導致,並非膀胱中毒。只要妥善處理肝臟系統的濕熱,就能輕鬆見效。

土茯苓散,是家庭傳承的處方,用來治療陰囊破裂並滲出液體的瘡疾。

所需材料包括:土茯苓(30克)、白茯苓(9克)、薏仁(15克)、肉桂(1克)、金銀花(30克)、人參(6克)、白朮(6克)、車前子(6克)。用水煎煮服用數次。外用部分,則使用炒黃柏(3克)、輕粉(1克)、兒茶(9克)、冰片(0.3克),各自磨成粉末後混合,敷在患部即可痊癒。

逐濕湯,用來治療胞漏。

所需材料包括:牽牛(3克)、大黃(3克)、木通(3克)、黃柏(3克)、芍藥(15克)、牛蒡子(3克)、茯苓(9克)、茵陳(3克)。用水煎煮服用,通常服用兩劑後便會逐漸好轉,再使用前述的粉末敷在患部,即可完全康復。

2. 雌雄狐刺瘡

狐刺瘡生於手上,有雄有雌,雄者單而雌者偶。前人謂雄者止生一個,雌者生有五七個,誤也。瘡內生有亂絲,瘡外生有小刺,雌雄無異,正不必過分也。大約生雌雄瘡者,無不疼痛,無非受竹木簽傷,破皮破肉而成之也。治法先用生甘草、枸杞根等物煎湯洗之,後用桑粉丹敷之即愈。

桑粉丹,治雄雌狐刺瘡,神效。

桑條(燒灰存性,三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貝母(一錢),各為末,先以甘草、枸杞各三錢,煎湯一碗,洗瘡口淨,多浸一會,後以此四味研,入米醋少許調稀,入瘡口滿,頻頻換之,待刺去自生肌矣。

白話文:

【雌雄狐刺瘡】

狐刺瘡出現在手上,有雄有雌之分,雄的單獨出現,雌的則成對出現。前輩們說雄的只會長一個,雌的會長五到七個,這是錯誤的說法。瘡內長有亂絲狀的東西,瘡外長有小刺,不論是雄是雌都一樣,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大約長了雌雄瘡的人,無不感到疼痛,都是因爲受到竹木籤傷,破壞皮膚和肌肉造成的。治療方法是首先使用生甘草、枸杞根等藥材煮成藥湯清洗患處,之後使用桑粉丹塗抹在上面就能痊癒。

【桑粉丹】,治療雄雌狐刺瘡,效果神奇。

所需藥材:燒灰後的桑枝(三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貝母(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首先用甘草、枸杞各三錢煮成一碗藥湯,清洗瘡口直到乾淨,浸泡一段時間後,再將上述四種粉末研細,加入少許米醋調勻,填滿瘡口,頻繁更換,等到刺消失,傷口自然會癒合。

3. 水流麻根瘡

麻根瘡生於足後根之下,色亦皮爛,內有肉絲縷縷,狀似麻根,故以麻根名之。足跟本屬足太陽之經,多血少氣。而人又好色者多,節欲者少,必至氣亦傷矣,不止血之不足也。況房事不節則精既耗散,血不更損乎?是氣血兩虧,尤難醫療也。治法必須用十全大補湯補其陰陽,更用腎氣丸以填其精髓,則氣血齊足,而瘡毒易散。

然後用外治末藥敷之,始得奏功。更宜絕欲為妙。否則毒不能去,肌不能生,亦可畏也。

十全大補湯,載後。

腎氣丸

輕粉(三分),生甘草(五分),黃柏(一錢),銅綠(三分),乳香(五分),冰片(一分),黃丹(五分),沒藥(三分),各研絕細末。先用苧麻根一把,苦參二錢,煎湯一碗,洗瘡臭腐,後用此方藥末,摻之而愈。

白話文:

【病症:腳後根長出類似麻根的瘡】

這種類似麻根的瘡,常發生在腳後跟下方,皮膚會破爛,而且瘡內有像麻根般的肉絲纏繞。由於其形狀與麻根相似,因此被命名為麻根瘡。腳後跟部位屬於足太陽經脈,這部位通常是血液較多,氣則相對較少。然而,人們往往過度縱慾,卻很少節制,這必然導致氣的損耗,不僅僅是血液不足。況且,若性生活無節制,精氣必然耗散,血液也會進一步損失。因此,當氣血雙虧時,治療將變得困難。

治療方法,首先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陰陽,再配合「腎氣丸」以補充精髓,這樣氣血就能得到補足,瘡毒也就容易消散。

之後再使用外敷藥膏進行治療,才能達到療效。此外,最好能完全節制慾望,否則瘡毒無法去除,肌肉也無法恢復,情況將令人擔憂。

「十全大補湯」的配方在後面。

「腎氣丸」的配方如下:

輕粉(3分)、生甘草(5分)、黃柏(1錢)、銅綠(3分)、乳香(5分)、冰片(1分)、黃丹(5分)、沒藥(3分)。所有材料需磨成極細粉末。先取一把薴麻根和2錢的苦參煎成一碗湯,用來清洗瘡口的腐敗物,然後再將上述藥粉撒在瘡口上,即可痊癒。

4. 肥黏瘡

肥黏瘡多生於小兒頭上,俗名肥瘡。頭上乃太陽經也,身感風熱不散,而毒乃浮於頭上,遂生此瘡。初生之時,多黃膿暴出,流黏髮根,與禿瘡無異。然禿瘡乃胎毒,而肥黏非胎毒也。以小兒好餐水果,濕氣留中,一遇風熱,聚而外出,或油手抓頭,或剃刀傳染。初生一二,久則遍頭皆是,蓋濕熱生蟲也。治法先用槐條煎湯洗淨,後用末藥外治,不數日即愈也。

菊粉散,巫真君傳。治肥黏瘡。

黃菊花(五錢,,燒灰),煙膠(二錢),輕粉(一錢),枯礬(一錢),黃丹(二錢),各為末,濕則干搽,干則用豬油熬熟,搽之神效。

白話文:

【肥黏瘡】

這種疾病常出現在小孩的頭上,民間俗稱肥瘡。頭部是太陽經脈所在,如果身體受到風熱無法散去,毒素就會在頭部浮現,從而產生這種瘡。剛開始發病時,會有大量黃色膿液突然冒出,流出並黏在頭髮根部,看起來和禿瘡很相似。然而,禿瘡是因爲先天的毒素,而肥黏瘡並不是由先天毒素引起的。主要是因爲小孩喜歡吃水果,溼氣積留在體內,一旦遇到風熱,溼氣和熱氣聚集在一起,就會從外部表現出來,或是因爲用手抓頭或剃刀傳染。剛開始可能只有一兩個,時間久了整個頭部都可能長滿,這都是溼熱導致生蟲的緣故。治療方法首先用槐樹條煎煮成湯來清潔患處,然後使用藥末進行外部治療,不用幾天就能痊癒。

【菊粉散】,巫真君傳方。用於治療肥黏瘡。

材料包括:黃菊花五錢(燒成灰),煙膠二錢,輕粉一錢,枯礬一錢,黃丹二錢,全部研磨成粉末。如果瘡處溼潤就直接塗抹粉末,如果瘡處乾燥,則需將豬油加熱後與藥粉混合再塗抹,效果神奇。

5. 千日瘡

千日瘡生於人之手足上,一名疣瘡,一名瘊子,一名悔氣瘡。狀如魚鱗排集,層疊不已,不痛不癢,生千日自落,故又以千日瘡名之。或用雞脛皮擦之自愈。初生時,艾灸第一個,即落不再生。或用蜘蛛絲,採來纏於根下,不數日亦落也。

齒垢散,治疣子神效。

用人齒上垢,不拘多少,先用手將疣子抓損,後以人齒上垢敷之,日數次,數日自落。

白話文:

[千日瘡]這種病會出現在人的手或腳上,有時候也被稱為疣瘡、瘊子或是悔氣瘡。它的形狀看起來就像魚鱗一樣,一層疊一層的,不會痛也不會癢,通常在過了大約一千天後就會自然消失,因此被稱為千日瘡。有時候,用雞的腿皮摩擦患部就能自我痊癒。剛開始出現時,如果用艾灸治療第一個,就不會再長出來。或者使用蜘蛛絲纏繞在疣的根部,不用幾天也會自行脫落。

接下來是[齒垢散],這是一種對治療疣子非常有效的藥方。

用牙齒上的牙垢,用量不限,首先把疣子刮破,然後將牙齒上的牙垢塗在上面,每天數次,幾天後疣子就會自動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