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九 (4)
卷九 (4)
1. 時毒暑癤
身生癤毒,乃夏天感暑熱之氣,而又多飲涼水冷湯,或好食生果寒物,以致氣不流通,血不疏泄,乃生毒癤矣。雖癰疽瘡癤多是相同,而感生瘡癤則少輕也。小兒多生此瘡,然重者身必發寒發熱,作膿而痛,盡是陽瘡。半發於頭上,間發於身體、手足,不若癰疽之症,有七惡之險。內用清暑解火,外用活血生肌膏藥、末藥,審而治之,何難速效哉?
解暑敗毒飲
香薷(二錢),蒲公英(二錢),青蒿(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歸尾(一錢),黃芩(五分),黃連(五分),大黃(八分),天花粉(一錢五分),水煎服。十歲小兒如此,大人增半,小兒五歲者減半,服後用膏藥可也。
白話文:
身體長出癤毒,是夏天感受暑熱之氣,又大量飲用涼水或冷湯,或是喜歡吃生冷水果,導致氣血流通不暢,而生長出癤毒。雖然癰疽瘡癤多屬相同病症,但因暑熱而生長的瘡癤,症狀較輕微。
小孩子容易長這種瘡,但如果嚴重,身體必定發寒發熱,並伴隨膿腫疼痛,屬於陽瘡。這種瘡主要發於頭部,偶爾也發於身體、手腳,不像癰疽那樣有七惡之險。
治療方面,內服清暑解火藥,外用活血生肌膏及藥末,謹慎治療,很快就能見效。
解暑敗毒飲
香薷(二錢)、蒲公英(二錢)、青蒿(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歸尾(一錢)、黃芩(五分)、黃連(五分)、大黃(八分)、天花粉(一錢五分),用水煎服。十歲兒童服用此方,成人劑量增加一半,五歲兒童減半,服藥後可用膏藥。
2. 齒踞
齒踞者,齒齦上長出如雞足踞,長一二寸者有之,初生之時微痛,後則痛漸重矣,往往有觸之而痛難忍者。夫齒之上齦,本屬足陽明胃經也,胃經有毒,故長齒齦也。齒之下齦,又手陽明大腸經也,倘齦下長出,屬大腸經矣。總用芫花二錢,煮絲線系之,二日即落,更用分經之藥以泄其毒,則踞落不再長也。
白話文:
牙齦上長出像雞腳一樣的肉瘤,有的長一兩寸,剛開始長的時候稍微有點痛,後來疼痛越來越重,常常一碰就痛得受不了。牙齒上面的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胃經有毒,所以才會長出肉瘤。牙齒下面的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如果肉瘤長在下面,就屬於大腸經了。可以用兩錢芫花煮絲線系在肉瘤上,兩天就會掉下來。再用針對經絡的藥物來排出毒素,肉瘤就會掉落不再長出來。
3. 白殼瘡
白殼瘡,生於兩手臂居多,或有生於身上者,亦頑癬之類也。如風癬、花癬、牛皮癬、楊梅癬,皆因毛竅受風濕之邪,而皮膚無氣血之潤,毒乃附之而生癬矣。此等之瘡,非一二劑補氣補血可以速愈也,故必須外治為妙。更有一種小兒,食母之濕乳,流落唇吻,積於兩頷間,亦生癬瘡,名曰濕奶癬,與前瘡少異。蓋風、花、牛皮、楊梅癬,多是風燥之瘡,而奶濕瘡實濕症也。
惟瘡皆白殼,無他異耳。故皆以白殼名之。大約白殼瘡,俱用治頑癬方多效,獨濕奶瘡,用粉霜散而效速,不必用頑癬之方耳。
白話文:
白殼瘡通常長在兩隻手臂上,也有可能長在身體其他部位,跟頑癬類似的疾病,像是風癬、花癬、牛皮癬、楊梅癬,都是因為毛孔受到風濕的侵襲,皮膚缺乏氣血滋潤,毒素便附著在上面而生出癬。這類瘡瘍不能單靠一兩劑補氣補血的藥物就能快速治癒,所以必須配合外治方法才能有效。另外還有一種小兒因食用母親的濕乳,流到唇齒之間,積在兩頰,也會生出癬瘡,稱為濕奶癬,跟前面提到的癬瘡差別不大。風、花、牛皮、楊梅癬多是風燥引起的,而奶濕癬則是濕症。
雖然這些瘡都長出白殼,沒有其他明顯的差異,因此統稱為白殼瘡。一般來說,白殼瘡都用治頑癬方效果較佳,只有濕奶癬用粉霜散效果更快,不需要用頑癬方。
頑癬方,岐天師、張真君傳方。載後。治白殼瘡癬。
粉霜散,治濕奶白殼瘡。
羊蹄根(三錢),輕粉(一錢),白礬(一錢),天花粉(二錢),冰片(一分),兒茶(一錢),各為末,醋調搽之,一二次即效。
白話文:
頑癬方,岐天師、張真君傳方。載後。治白殼瘡癬。
頑癬方,是岐天師和張真君傳下來的方子,記載在後面。用來治療白殼瘡癬。
粉霜散,治濕奶白殼瘡。
粉霜散,用來治療濕奶白殼瘡。
藥方:
- 羊蹄根(三錢)
- 輕粉(一錢)
- 白礬(一錢)
- 天花粉(二錢)
- 冰片(一分)
- 兒茶(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患處,一兩次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