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陰囊破裂漏水瘡,胞漏瘡

陰囊之外,破裂漏水,此非痔漏之漏也,乃楊梅毒氣未散,結於囊中也。然而,楊梅瘡生於身上,既已全愈,何外囊獨留毒乎?蓋服敗毒之藥過多,必傷元氣,則膀胱之氣難化,而毒尚存於囊中矣,所以破裂漏水也。治之法必須補氣以健膀胱,益之分消之藥為妙。斷不可更服祛毒之味,重傷元氣也。

胞漏者,囊中起窠子作癢,乃搔抓破損,而水遂外滴,尚不至破裂而漏水,此乃肝經濕熱,非膀胱受毒也。分消肝經之濕熱,亦易奏功耳。

土茯苓散,家傳。內治陰囊破裂漏瘡。

土茯苓(一兩),白茯苓(三錢),薏仁(五錢),肉桂(三分),金銀花(一兩),人參(二錢),白朮(二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數劑。外用炒黃柏一錢、輕粉三分、兒茶三錢、冰片一分,各為末,摻之即愈。

逐濕湯,治胞漏。

牽牛(一錢),大黃(一錢),木通(一錢),黃柏(一錢),芍藥(五錢),牛蒡子(一錢),茯苓(三錢),茵陳(一錢),水煎服,二劑漸愈,再用前末摻之即痊。

2. 雌雄狐刺瘡

狐刺瘡生於手上,有雄有雌,雄者單而雌者偶。前人謂雄者止生一個,雌者生有五七個,誤也。瘡內生有亂絲,瘡外生有小刺,雌雄無異,正不必過分也。大約生雌雄瘡者,無不疼痛,無非受竹木簽傷,破皮破肉而成之也。治法先用生甘草、枸杞根等物煎湯洗之,後用桑粉丹敷之即愈。

桑粉丹,治雄雌狐刺瘡,神效。

桑條(燒灰存性,三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貝母(一錢),各為末,先以甘草、枸杞各三錢,煎湯一碗,洗瘡口淨,多浸一會,後以此四味研,入米醋少許調稀,入瘡口滿,頻頻換之,待刺去自生肌矣。

3. 水流麻根瘡

麻根瘡生於足後根之下,色亦皮爛,內有肉絲縷縷,狀似麻根,故以麻根名之。足跟本屬足太陽之經,多血少氣。而人又好色者多,節欲者少,必至氣亦傷矣,不止血之不足也。況房事不節則精既耗散,血不更損乎?是氣血兩虧,尤難醫療也。治法必須用十全大補湯補其陰陽,更用腎氣丸以填其精髓,則氣血齊足,而瘡毒易散。

然後用外治末藥敷之,始得奏功。更宜絕欲為妙。否則毒不能去,肌不能生,亦可畏也。

十全大補湯,載後。

腎氣丸

輕粉(三分),生甘草(五分),黃柏(一錢),銅綠(三分),乳香(五分),冰片(一分),黃丹(五分),沒藥(三分),各研絕細末。先用苧麻根一把,苦參二錢,煎湯一碗,洗瘡臭腐,後用此方藥末,摻之而愈。

4. 肥黏瘡

肥黏瘡多生於小兒頭上,俗名肥瘡。頭上乃太陽經也,身感風熱不散,而毒乃浮於頭上,遂生此瘡。初生之時,多黃膿暴出,流黏髮根,與禿瘡無異。然禿瘡乃胎毒,而肥黏非胎毒也。以小兒好餐水果,濕氣留中,一遇風熱,聚而外出,或油手抓頭,或剃刀傳染。初生一二,久則遍頭皆是,蓋濕熱生蟲也。治法先用槐條煎湯洗淨,後用末藥外治,不數日即愈也。

菊粉散,巫真君傳。治肥黏瘡。

菊花(五錢,,燒灰),煙膠(二錢),輕粉(一錢),枯礬(一錢),黃丹(二錢),各為末,濕則干搽,干則用豬油熬熟,搽之神效。

5. 千日瘡

千日瘡生於人之手足上,一名疣瘡,一名瘊子,一名悔氣瘡。狀如魚鱗排集,層疊不已,不痛不癢,生千日自落,故又以千日瘡名之。或用雞脛皮擦之自愈。初生時,艾灸第一個,即落不再生。或用蜘蛛絲,採來纏於根下,不數日亦落也。

齒垢散,治疣子神效。

用人齒上垢,不拘多少,先用手將疣子抓損,後以人齒上垢敷之,日數次,數日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