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杖瘡

杖瘡,受官刑而成瘡也。氣血有餘,易於生合,氣血不足,難於化消。倘受刑少者,血不凝滯,受刑多者,血必穢瘀;受刑輕者,氣不蕭索,受刑重者,氣必敗殘。蓋刑輕刑少,忍痛而斷不叫號,刑重刑多,悲傷而自多涕泣,此氣血所以愈虧也。倘受刑之先,身體原弱而不強,則惡血奔心,往往有死者。

必須活其血而補其氣,敗其毒而消其火,然後外用膏藥貼之,或末藥敷之,不至死亡也。

調中化瘀湯,巫彭真君傳。內治杖瘡神效,服之無性命之憂。

當歸(五錢),生地(五錢),三七根末(三錢),丹皮(二錢),白芍(三錢),生黃耆(三錢),生甘草(一錢),大黃(一錢),枳殼(三分),虛極者加人參(三錢),水一碗,童便一碗,同煎服,二劑瘀血即散,外用末藥、膏藥貼之即愈。

仙花散,外治杖瘡。

鳳仙花葉(搗汁),馬齒莧(搗汁),黃蠟(二兩),蔥白(搗汁),松香(二兩),五倍子(為末,一兩),乳香(二錢),將鳳仙、蔥、莧先搗取汁二碗,將黃松香熬膏,入倍子末,攤膏貼之自愈。

2. 禿瘡

禿瘡,乃是太陽膀胱、督脈二經受濕熱,故生蟲作癢。其實亦因父母生兒之前,不節色欲,或服熱藥浪戰,頻頻泄精,以致胎中受毒,不能即散,而小兒之首受之。毒輕者瘡輕,毒重者瘡重。既生之後,小兒或食煎炒之味,或多餐水果,或多受暑風,而頭上禿瘡因而生蟲,痂高堆起,白屑滿盈,終年累月而不愈矣。瘡輕者,外治即痊;瘡重者,必須內外兼治,庶易愈也。

世人多不急治,所以多累,竟至蟲蝕發盡,成為禿子耳。

蝸蜂丹,外治禿瘡。

蝸牛(十個),黃蜂窠(二錢),生甘草(一錢),白礬(一錢),將蝸牛搗爛,塗禿遍透後,將下三味研為細末,豬油調敷。如用熊油調搽更妙。

清首湯,內治禿瘡。

玄參(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二錢),白芷(一錢),山豆根(五分),紫草(一錢),黃柏(一錢),蔓荊子(一錢),白蒺藜(一錢),半夏(五分),水煎服,四劑後,以前方外治,無後患也。此方以十歲為準,年小減之。

3. 魚臍瘡

魚臍瘡生於肘肚,乃手少陰心經也,此處屬少海、靈道之穴。生於小腿肚者,乃足太陽膀胱經也,此處屬承山、飛揚之穴。上下二處之瘡,其疼痛皆甚。初起一二日,先用灸法,最易解散。心經多氣少血,膀胱經多血少氣。少血者,宜補血以消毒;少氣者,宜補氣以消毒。

然氣血雙補,而佐之消毒之藥,更佐以引經之品,何瘡之不速愈乎?俗名魚臍疔,治法正同耳。

化魚湯,巫彭真君傳。治魚臍瘡疔,不論肘腿俱效。

金銀花(一兩),當歸(五錢),生甘草(二錢),青黛(二錢),地榆(二錢),白礬(一錢),生黃耆(五錢),水煎服。

4. 陰包毒瘡

陰包瘡,生於大腿內臁之上,乃足肝經風熱之毒也。肝本多血少氣之經,若生此瘡,必然疼痛。治法必須補氣以解風熱,則已潰未潰,尤易散也。外用膏藥貼之,更效如神。

黃耆散陰湯,治腿內外股瘡毒疽癤。

黃耆(五錢),柴胡(一錢五分),白芍(五錢),炒梔子(一錢五分),大力子(一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金銀花(一兩),肉桂(三分),薏仁(五錢),半夏(一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