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箕門癰

箕門癰生在大腿股內衝門穴之下、血海穴之上也。此處屬足太陰脾經,乃濕熱之毒所生。是經多氣少血,宜內托,黃耆柴胡湯,加蒼朮、防己等味治之,外宜敷貼,隨症施治,無難奏功。若不慎疾,一犯房勞,則變為陰毒,便宜溫補法療之耳。若生於箕門穴之上,乃衝門穴也,名曰勇疽,赤腫作硬,八日得潰,可刺。

如膿黃白色者,乃陽疽也,可治。其瘡孔如雞子大者,俗稱魚口,有單有雙,年久不收口,是陽變陰矣,非大補不可。

白話文:

箕門癰的治療

箕門癰生長在大腿股內,衝門穴下方、血海穴上方。這個部位屬於足太陰脾經,是濕熱毒氣入侵所致。脾經氣多血少,治療宜用內托法,以黃耆柴胡湯加蒼朮、防己等藥物。外用藥物敷貼,根據具體情況施治,不難見效。

若不慎延誤病情,過度勞累,則會轉為陰毒,宜用溫補方法治療。

若癰生長在箕門穴上方,則為衝門穴,稱為勇疽,表現為赤腫堅硬,八日後潰爛,可行刺治療。

如果膿液呈黃白色,則為陽疽,可以治療。瘡口如雞蛋大小,俗稱魚口,可單個或多個,久治不愈,這是陽氣轉為陰氣,必須大補才能治療。

蒲柴飲,巫真君傳。治箕門癰、勇疽,神效。

柴胡(二錢),丹皮(三錢),蒼朮(二錢),茯苓(三錢),白朮(五錢),白芍藥(五錢),蒲公英(五錢),天花粉(三錢),遠志(一錢),黃芩(一錢),水煎服,三劑即消。若已潰者,去黃芩,加黃耆五錢、當歸五錢治之,亦神效。

白話文:

蒲柴飲

此方出自巫真君,專治箕門癰、勇疽,功效顯著。

藥方組成:

  • 柴胡:二錢
  • 丹皮:三錢
  • 蒼朮:二錢
  • 茯苓:三錢
  • 白朮:五錢
  • 白芍:五錢
  • 蒲公英:五錢
  • 天花粉:三錢
  • 遠志:一錢
  • 黃芩:一錢

用法:水煎服,連服三劑即可見效。

若癰疽已潰破,則去黃芩,加入黃耆五錢、當歸五錢,繼續煎服,療效依然顯著。

2. 眉疽

眉疽生於眉間,在陽白二穴之分,從眉至額,赤腫焮高。陽白本屬膽經,然膽與肝為表裡,膽病而肝亦病,未有膽藏火毒而不遺害於肝者也。膽經多氣少血,肝經多血少氣,二經有火毒,必爍干氣血,故宜氣血兼治也。堅硬如石者可刺,刺之無膿,黃水自出,痛甚,悶亂吐逆者,陽毒兼陰也,治之漸減者生,甚者死。女子七日即死,男子二十四日死。

又曰:眉疽或生於兩眉左右,或生於眉心,即攻入眼,或下入太陽,屬足太陽膀胱之經,然專屬肝膽為是,最忌無膿吐逆也。

肝膽兩攄湯,巫彭真君傳。治眉疽神效。

龍膽草(二錢),柴胡(一錢),當歸(五錢),金銀花(一兩),炙甘草(二錢),甘菊(二錢),半夏(一錢五分),白芍(五錢),丹皮(三錢),黃葵花(一錢五分),白蒺藜(二錢),水煎服。一生眉疽速治,數劑即消,久則無效矣。

白話文:

眉疽發生在眉間,位於陽白穴的兩邊,從眉頭延伸到額頭,呈現紅色、腫脹、灼熱、隆起。陽白穴原本屬於膽經,但膽經與肝經是表裡相關的,膽臟有病,肝臟也會跟著生病,沒有膽臟蓄積火毒而不影響到肝臟的。膽經氣多血少,肝經血多氣少,這兩條經脈如果有火毒,必然會灼燒氣血,因此治療時,氣血都要兼顧。

眉毛上長出堅硬如石的腫塊,可用針刺治療,針刺後如果沒有膿液流出,只有黃色液體流出,而且疼痛劇烈,出現胸悶、嘔吐的情況,表示陽毒同時侵犯到陰,治療如果漸漸好轉的人可以活命,如果病情嚴重,則會死亡。女子患眉疽如果超過七天,就會死亡;男子患眉疽如果超過二十四天,則會死亡。

另外,眉疽也可能發生在兩眉之間或眉心,一旦侵犯到眼睛或下達太陽穴,就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範圍,不過主要還是與肝膽有關,最怕的是沒有膿液流出且出現嘔吐。

肝膽兩攄湯

,是巫彭真君傳授的藥方,治療眉疽非常有效。

藥方組成

  • 龍膽草(二錢)
  • 柴胡(一錢)
  • 當歸(五錢)
  • 金銀花(一兩)
  • 甘草(炙)(二錢)
  • 甘菊(二錢)
  • 半夏(一錢五分)
  • 白芍(五錢)
  • 丹皮(三錢)
  • 黃葵花(一錢五分)
  • 白蒺藜(二錢)

將這些藥材用清水煎煮服用。只要發作眉疽,服用此方很快就能痊癒,服用幾劑就會消散,拖延時間太久則無效。

3. 蠹疽

蠹疽者,疽生於缺盆之穴也。缺盆屬足陽明胃經也,胃乃多血多氣之腑。缺盆生疽,陽症居多,苟不慎疾,不戒惱怒,不斷房勞,必變陰症,不可信為陽症,而妄用消火敗毒之藥也,俗名歷發疽。十日可刺,刺之有膿者,陽疽也;刺之無膿者,陰疽也,俗稱之曰石疽。言其如石之堅,刺之不應也。

更有一頭未已,再生四五頭,子母大小不等,又名歷瘡,其勢雖輕,其毒更重,生至心者死。倘有白膿赤腫,瘡不黑陷,飲食知味者生。治法總不外補以化毒也。

消蠹湯,巫彭真君傳。治蠹疽。

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五錢),人參(一錢),生甘草(三錢),玄參(五錢),青蒿(五錢),天花粉(三錢),葛根(一錢),生地(三錢),水煎一碗服。初起者,二劑即消,斷宜斷欲戒怒,否則禍生不測。

白話文:

【注釋】①蠹疽:一種發生在頸部的潰瘍病。②缺盆:穴位名,在鎖骨上窩中央處。③陽病症狀較明顯、病情較輕的一類疾病。④陰病症狀不明顯、病情較重的一類疾病。⑤歷發疽:指多次復發的蠹疽。⑥石疽:指硬結不易癒合的蠹疽。⑦歷瘡:指複數型的蠹疽。⑧白膿赤腫:指蟲蛀部位出現白色膿液和紅色腫脅的情況。⑨飲食知味者生:指患者能正常進食且口味正常的狀況下可以康復。⑩消蠹湯:治療蠹疽的方劑。⑪金銀花、蒲公英、人參、生甘草、玄參、青蒿、天花粉、葛根、生地:均為中草藥材。

4. 手足指瘡(附脫疽)

手足指生瘡,有生於指尖之旁也,名曰敦疽。有生於手足指上丫者,名曰伏鼠疽。大約高腫而痛,乃陽症:平腫而癢,乃陰症也。陽症必有膿,陰症必無膿也。有膿者,刺之而愈;無膿者,刺之而轉重也。無膿而色紅者生,無膿而色黑者死,正不必黑過節也。有一種黑過節者,生在手足之指上,名曰脫疽,言必須去其指也。

此症多得之膏粱之客,而又用丹石房術之藥,或噙舌下,或納臍中,或塗陰戶,或擦陽器,淫火猖狂,爍干骨髓,日積月累,乃發為此疽。夫腳乃四餘之末,宜毒之所不至,誰知毒所不到之處,而毒聚不散,出於指甲之間,其毒更凶,較尋常之處尤甚十倍也。然則治之法,必以割去其指為上乎?而亦不盡然也。

人身氣血,周流於上下,則毒氣斷不聚結於一處,火毒聚於一處者,亦乘氣血之虧也。脫疽之生,正四餘之末氣血不能周到也,非虛而何?大補氣血,益之瀉毒之品,往往奏功如響,何必割指始能存活乎!諸方既無痛楚之傷,而又獲生全之妙,願人信心用之耳。

消濕散火湯,巫彭真君傳。治敦疽、鼠伏疽陽症,神效。

生甘草(二錢),地榆(二錢),茯苓(三錢),藍汁(二錢,,如無汁,,用青黛二錢代之),馬齒莧(三錢),紅花(二錢),蒲公英(五錢),白朮(三錢),天花粉(三錢),車前子(三錢),薏仁(五錢),水煎汁一碗,服即消,陰疽陽疽俱可治。

白話文:

人體內的氣血,無時無刻在全身循環流動,毒氣便無法聚集在某處。火毒聚集在某處,也是因為氣血不足。脫疽的產生,正是由於氣血無法完全循環到身體末梢所致,這不正是虛證嗎?大力補益氣血,同時輔以瀉毒的藥材,往往能立竿見影,何必一定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呢!這些藥方不僅不會造成傷口疼痛,還能達到完全康復的效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與使用。

消濕散火湯,由巫彭真君所傳。治療陽症的癰疽(毒素聚集在皮膚深處)、鼠伏疽(毒素聚集在皮膚淺層),效果顯著。

生甘草(二錢)、地榆(二錢)、茯苓(三錢)、靛藍汁液(二錢,若無汁液,則可用青黛二錢代替)、馬齒莧(三錢)、紅花(二錢)、蒲公英(五錢)、白朮(三錢)、天花粉(三錢)、車前子(三錢)、薏仁(五錢),加水煎煮後取一碗藥汁服用,就能消炎解毒,無論是陰疽還是陽疽都可以治療。

顧步湯,岐天師傳。治脫疽,腳趾頭忽先發癢,已而作痛,趾甲現黑,第二三日連腳俱青黑者,黑至腳上,過脛即死,急服此方可救。

牛膝(一兩),金釵石斛(一兩),金銀花(三兩),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一兩),水數碗,煎服,一劑而黑色解,二劑而疼痛止,三劑全愈。若已潰爛,多服數劑亦可救。

六丁飲,伯高太師真君傳。治腳趾生疽。

白話文:

顧步湯是岐天師所傳的方子,用來治療脫疽,症狀是腳趾頭突然發癢,接著疼痛,指甲變黑,兩三天後腳也變得青黑色,黑到腳上,超過小腿就會死亡,服用此方可以急救。

方劑:牛膝一兩,金釵石斛一兩,金銀花三兩,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一兩,水煎服。一劑就能消除黑色,兩劑止痛,三劑痊癒。如果已經潰爛,多服幾劑也可以救治。

六丁飲是伯高太師真君所傳的方子,用來治療腳趾長疽。

紫花地丁(一兩),甘菊花(一兩),生甘草(五錢),牛膝(一兩),天花粉(三錢),水煎服,二劑全愈。若已破爛,多服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