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膝癰

膝之上不能生癰,膝癰者,生於膝之內外也。膝之內外,經穴各別。膝外生癰者,乃陽關、陽陵泉之穴也,是足少陽膽經之部位,名曰托疽。膝內生癰者,乃血海、陰陵泉之穴也,是足太陰脾經之部位也。二經雖分,而多氣少血則彼此同之。總以補血為主,而佐之補氣以敗毒,則血旺而毒易散也。

倘一味瀉火,反傷氣血,何能建功收口乎?蓋膝乃至動之處,又骨節之樞紐也,氣血旺而後能行動,可置氣血於不治乎?吾所以殷殷致戒也。大約腫焮作痛,半月有膿黃白者可治,不痛或出鮮血者死,出膿青黑及長出頭漸多者,或無定處者不治。

全生散,治膝癰不論內外,神效。

白話文:

膝蓋以上不會長癰瘡,膝蓋長癰瘡,只會長在膝蓋內外側。膝蓋內外側的經絡穴位各不相同。膝蓋外側長癰瘡,是陽關、陽陵泉穴位,屬於足少陽膽經的部位,稱為托疽。膝蓋內側長癰瘡,是血海、陰陵泉穴位,屬於足太陰脾經的部位。兩條經絡雖然分開,但氣虛血少的情況卻相同。總的來說,以補血為主,佐以補氣來敗毒,這樣血氣充盈,毒氣就容易消散。

如果一味瀉火,反而會傷及氣血,怎麼能夠治癒呢?因為膝蓋是身體活動的重要部位,也是骨骼關節的樞紐。氣血旺盛才能夠行動,怎麼可以不注重氣血呢?所以我才如此殷切地告誡。一般來說,腫脹疼痛,半個月後有黃白色膿液的,是可以治療的;不痛或流出鮮血的,就會死亡;流出青黑色膿液,或者膿頭越來越多,或者沒有固定位置的,都是不能治癒的。

全生散,專治膝蓋內外側的癰瘡,效果奇佳。

生黃耆(四錢),當歸(一兩),金銀花(一兩),茯苓(三錢),薏仁(五錢),牛膝(三錢),地榆(一錢),白朮(三錢),萆薢(三錢),天南星(一錢),生地黃(五錢),水數碗,煎一碗,空腹服之。不論已潰未潰俱效。倘是陰症,本方加肉桂一錢,去地榆,多加熟地。

白話文:

將黃耆四錢、當歸一兩、金銀花一兩、茯苓三錢、薏仁五錢、牛膝三錢、地榆一錢、白朮三錢、萆薢三錢、天南星一錢、生地黃五錢,用水煎煮,由數碗煎至一碗,空腹服用。不論瘡瘍是否已潰破,皆有效。若是陰症,則將方子中的地榆去除,並加入肉桂一錢,同時將生地黃改用熟地黃。

2. 腋癰(附馬刀挾纓)

腋癰者,發於腋下天池之穴也。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絡,是經多血少氣。此處發生癰疽,令人寒熱大痛,掌熱臂急,面赤,俗名挾癰,以手臂挾癰毒而稱之也。《靈樞》謂:堅赤者,名曰米疽。可淺刺之,使火毒之外泄也。以其火毒之氣不深,在於皮膚之間,故可外刺之而瘥也。

若因循養癰,其勢日大,恐火毒入臟,必至難治。入臟者,入於肝脾之二經也。肝經血滯,脾經氣凝,非補氣血而佐之內疏外托之味,未易奏功耳。若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纓,亦須急治,則毒能消化。否則,年深日久,一發而不可療也。

金錢鼠黏湯,巫彭真君傳。治腋癰、挾癰效甚。

白話文:

腋癰的診治

腋癰,指的是發生在腋窩天池穴的癰疽。天池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絡經,此經脈血多氣少。當此處出現癰疽時,病人會感到寒熱劇痛,手掌發熱,手臂緊繃,面部發紅,俗稱「挾癰」,因為病人會用手臂夾住癰毒部位。

《靈樞》中記載,癰疽初起,表面堅硬發紅,稱為「米疽」,可以淺淺地用針刺破,讓火毒外泄。因為火毒尚淺,只停留在皮膚之間,故可以用外刺的方法治療。

如果延誤治療,任由癰疽發展,火毒勢必會越來越重,甚至可能侵入臟腑,導致難以治癒。火毒入臟,會侵犯肝脾二經。肝經血瘀,脾經氣滯,若不補氣血,並佐以內疏外托的藥物,就難以奏效。

若癰疽堅硬不潰,稱為「馬刀挾纓」,也需及時治療,才能消散毒氣。否則,隨著時間推移,癰疽病情加重,最終將無法醫治。

「金錢鼠黏湯」是巫彭真君傳下的方劑,專治腋癰、挾癰,療效顯著。

黍黏子(一錢),黃連(二錢),當歸(一兩),生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一錢五分),連翹(二錢),紅花(一錢),玄參(三錢),白芍(三錢),金銀花(一兩),水煎服,初起之時,二劑全消,無令其日久潰敗也。若已潰敗,此方不可服,當看陰陽治之。

白話文:

將黍米磨成粉(一錢),黃連(二錢),當歸(一兩),生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一錢五分),連翹(二錢),紅花(一錢),玄參(三錢),白芍(三錢),金銀花(一兩),用水煎服。剛開始發病的時候,服用兩劑即可痊癒,不要拖延時間導致潰爛。如果已經潰爛,就不能服用此方,應根據陰陽虛實進行治療。

消堅湯,巫彭真君傳。治馬刀挾纓瘡。

當歸(五錢),白芍(五錢),金銀花(五錢),蒲公英(五錢),柴胡(二錢),天花粉(三錢),炙甘草(一錢),全蠍(三個,,研末),桔梗(一錢五分),鼠黏子(一錢五分),水煎汁一碗,調全蠍末服,十劑全消。如尚未破,四服可消。如日久未破,本方加附子三分,連服數劑亦消。

白話文:

巫彭真君傳授的「消堅湯」專治馬刀傷引起的瘡毒。配方包括當歸、白芍、金銀花、蒲公英、柴胡、天花粉、炙甘草、全蠍、桔梗、鼠黏子。將這些藥材煎煮成一碗藥汁,加入研磨成粉的全蠍服用,連續服用十劑,就能夠消腫止痛。如果瘡毒尚未破潰,服用四劑即可消腫。若是已經久治不愈,可以加入附子,連續服用幾劑也能夠消腫。

3. 乳癰

乳腫最大者,名曰乳發;腫而差小者,名曰乳癰;初發之時即有瘡頭,名曰乳疽。以上三症,皆令人憎寒壯熱,噁心作嘔者也。受孕未產而腫痛者,名曰乳吹;已產兒而乳腫痛者,名曰奶吹。三症皆宜急散,遲則必至出膿,轉難愈也。老婦鬱結,乳中有核不消,天陰作痛,名曰乳核。

因循失治,破而內潰,膿水淋漓,日久不愈,名曰乳漏。婦人無子,愛養螟蛉,強將雙乳與兒吮咂,久則成瘡腐爛,乳頭狀似蓮蓬,名曰乳疳。無故雙乳堅硬如石,數月不潰,時常疼痛,名曰乳岩。乳上赤腫,圍圓無頭,名曰乳癤。以上乳症,約有十種,大抵皆陽症也,不比他癰有陰有陽,不必別分陰陽以定治法,但當別先後為虛實耳。蓋乳癰初起多邪實,久經潰爛為正虛。

白話文:

  1. 乳腫最大的,稱為乳發;腫塊稍微小一點的,稱為乳癰;剛開始出現時就出現了瘡頭,稱為乳疽。這三種病症,都會讓人感到畏寒、發熱、噁心、嘔吐。

  2. 懷孕期間或生產後乳房腫痛的,稱為乳吹;生產後乳房腫痛的,稱為奶吹。這三種病症都需要盡快處理,否則會導致化膿,更難治癒。

  3. 老年婦女乳房內積聚結節,久不消失,天氣陰雨時會疼痛,稱為乳核。

  4. 病症拖延未治療,乳房破傷,化膿流液,時間長久未癒合,稱為乳漏。

  5. 女性沒有生育,卻喜歡收養他人子女,強迫讓孩子吸吮她的雙乳,久了會形成瘡口腐爛,乳頭形狀像蓮蓬,稱為乳疳。

  6. 沒有緣由的雙乳變得堅硬如石,數個月不潰瘍,經常疼痛,稱為乳巖。

  7. 乳房上紅腫,圓形且沒有瘡頭,稱為乳癤。以上關於乳房的病症,大概有十種,總體來說都是陽症,不像其他腫塊有陰有陽,不必特別分陰陽來決定治療方法,只需要分辨先後虛實即可。一般來說,乳房初起時多是邪實,經過潰爛後則是正虛。

然補中散邪,實乃萬全之道也。按,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頭屬足厥陰肝經,況生乳癰,則陽明之經未必能多氣多血,厥陰之經未必不少氣血也。不補二經之氣血,乳癰斷不能痊。不可謂是陽而非陰,一味止消火毒,致肌不能生,筋不能續耳。

和乳湯,治乳上生癰,初起發寒熱,先痛後腫。

貝母(三錢),天花粉(三錢),蒲公英(一兩),當歸(一兩),生甘草(二錢),穿山甲(一片,為末),煎服,一劑即消。

白話文:

然而,補中散邪才是最完善的治療方法。乳房屬於足陽明胃經,乳頭屬於足厥陰肝經,更何况生了乳癰,陽明經不一定氣血充足,厥陰經也不一定氣血不足。如果不補益兩經的氣血,乳癰就無法痊癒。不能認為是陽而不陰,只一味消火毒,会导致肌肉无法再生,筋脉无法连接。

和乳湯,用於治療乳房上生瘡,初期出現發寒發熱,先痛后肿。

貝母三錢,天花粉三錢,蒲公英一兩,當歸一兩,生甘草二錢,穿山甲一片,研成粉末,煎服,一劑即可消肿。

消化湯,治乳房作痛生癰。

金銀花(二兩),紫背天葵(五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一兩),生甘草(三錢),通草(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消。

化岩湯,治乳癰已愈,因不慎房事,復行潰爛,變成乳岩,現成無數小瘡口,似管非管,如漏非漏,狀若蜂窠,肉向外生等症。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黃耆(一兩),當歸(一兩),忍冬藤(一兩),茜根(二錢),白芥子(二錢),茯苓(三錢),水煎服,四劑肉生膿盡,十劑全愈。

白話文:

【消化湯】,用於治療乳房疼痛和生長的腫塊。

  • 金銀花(兩兩),紫背天葵(五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一兩),生甘草(三錢),通草(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即可消除症狀。

【化巖湯】,用於治療已經痊癒的乳腺腫瘤,因不慎進行房事而再次破潰,變成了乳腺巖。現存有無數的小傷口,形狀似管卻不是管,像漏卻又不是漏,狀如蜂窩,肉向外生長等症狀。

  •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黃耆(一兩),當歸(一兩),忍冬藤(一兩),茜根(二錢),白芥子(二錢),茯苓(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四劑藥後肉生膿盡,十劑後完全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