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六 (4)
卷六 (4)
1. 腸癰
腸癰者,癰生於大小腸也。其症口渴,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小腹痛,一定而不移,手皆不可按,惡寒,身皮錯,腹皮急如腫。此癰生於大小腸,所同然也,吾何以辨之乎?屈右足者,大腸癰也;屈左足者,小腸癰也。世謂大腸之癰易治,小腸之癰難醫。然而,大腸之癰,可瀉其火從糟粕而出,小腸之癰,可泄其火從溲溺而泄也。
雖然大小腸生癰,亦有不屈足者,蓋生於腸內者,必屈其足,而生於腸外者,皆不屈足也。痛在左而左中不移,小腸生癰也:痛在右而右不移,大腸生癰也,以此辨症,斷斷不爽。惟是腸內生癰,可聽其潰破,而腸外生癰,必不可使之潰破者,以腸外無可出之路,一潰破出膿,膿將何往?毒留在腹,無不死者。故治法必須亟消之,萬不可因循失治,至潰破而始治之,以喪人性命耳。
白話文:
腸癰是指癰疽生長在大小腸上。它的症狀有口渴、小便淋漓不暢、時時出汗、小腹疼痛、疼痛固定不動、用手按壓都無法緩解、惡寒、皮膚發紅、腹壁緊繃如腫脹。這些症狀無論是發生在大腸還是小腸,都是一樣的。那麼,我如何辨別是哪一種呢?如果彎曲右腿,則是大腸癰;如果彎曲左腿,則是小腸癰。俗話說,大腸癰容易治療,小腸癰難以治療。但實際上,大腸癰可以通過瀉火將毒火從糞便中排出,而小腸癰則可以通過利尿將毒火從小便中排出。
雖然大小腸都可能發生癰疽,但也有不彎曲腿的情況。因為如果癰疽發生在腸道內部,患者一定會彎曲腿;如果發生在腸道外部,患者通常不會彎曲腿。如果疼痛位於左側且集中在左側,則是小腸癰;如果疼痛位於右側且集中在右側,則是大腸癰。根據這些症狀可以辨別疾病,絕對不會有錯。
但要注意,如果是腸道內部的癰疽,可以讓它自行潰破;如果是腸道外部的癰疽,則絕對不能讓它潰破。因為腸道外部沒有出口,一旦潰破出膿,膿液將無處可去,只能留在腹中,導致中毒而死亡。因此,治療腸癰的方法必須是迅速消散,千萬不能拖延治療,等到潰破後才開始治療,那將會危及性命。
清腸湯,治大腸生癰,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
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五錢),黃芩(二錢),水煎服,四劑全消。
開胃救亡湯,治大腸生癰,右足不伸,腹痛,便膿血,肛門如刀之割,此腸潰也。
白話文:
清腸湯
治療:大腸生瘡,用手按壓會痛,右腳彎曲無法伸直。
藥方: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五錢)、黃芩(二錢)。
用法:水煎服,連服四劑即可痊癒。
開胃救亡湯
治療:大腸生瘡,右腳無法伸直,腹部疼痛,排便帶膿血,肛門如刀割般疼痛,這是腸道潰爛。
註解:
- 這兩段文字描述的是古代中醫治療大腸生瘡的藥方。
- 藥方中的藥材名稱及用量單位,在現代中醫學中仍有使用,但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才能正確使用。
- "清腸湯"和"開胃救亡湯"只是兩個藥方的名稱,不代表它們一定能治好所有的腸道疾病。
- 中醫藥方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議您咨询专业的醫師。
人參(一兩),金銀花(二兩),山藥(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一兩),玄參(一兩),白朮(一兩),山羊血(研末,一錢),水煎調服,十劑愈。
泄毒至神湯,治小腸生癰,左足不伸,痛不可忍。
金銀花(一兩),茯苓(一兩),薏仁(一兩),生甘草(三錢),車前子(三錢),劉寄奴(三錢),澤瀉(三錢),肉桂(一分),水煎服,六劑愈。
白話文:
人參、金銀花、山藥、生甘草、薏仁、玄參、白朮、山羊血研末,加水煎服,一天一劑,連服十劑即可治癒。這個方子叫做「泄毒至神湯」,專治小腸生瘡腫痛,導致左腳無法伸直的病症。
另外,金銀花、茯苓、薏仁、生甘草、車前子、劉寄奴、澤瀉、肉桂加水煎服,一天一劑,連服六劑即可治癒。
內化丹,治小腸生癰,足不屈而痛在左,不可手按。
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車前子(五錢),生甘草(三錢),茯苓(一兩),薏仁(一兩),水煎服,十劑愈。
三真湯,仲景張真君傳。治大小腸癰,俱神效。
地榆(一斤),水十碗,煎三碗,再用生甘草二兩、金銀花一兩,同煎一碗服,一劑服完則消,不須兩服也。
救腸敗毒至聖丹,岐天師傳。治大小腸癰。
金銀花(八兩,煎水二碗),當歸(三兩),地榆(一兩),薏仁(五錢),水十餘碗,煎二碗,同金銀花分作二服,上午一服,臨睡一服,二劑愈。腸癰必須內消,而火邪甚急而甚大,非杯水可救,必須大劑始效。然大劑敗毒,恐傷元氣,惟金銀花敗毒而又補陰,故可重用也,若少少用之,反無效矣。
白話文:
內化丹
治療小腸長膿瘡,足不能伸直,疼痛位於左側,不能用手按壓。
用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車前子(五錢)、生甘草(三錢)、茯苓(一兩)、薏仁(一兩),水煎服用,服用十劑即可痊癒。
三真湯
仲景張真君傳授。治療大小腸膿瘡,均有神效。
用地榆(一斤)、水十碗,煎成三碗,再加入生甘草二兩、金銀花一兩,一起煎成一碗服用,一劑服完即可消散,不需要兩劑。
救腸敗毒至聖丹
岐天師傳授。治療大小腸膿瘡。
用金銀花(八兩,煎水二碗)、當歸(三兩)、地榆(一兩)、薏仁(五錢)、水十餘碗,煎成二碗,與金銀花煎液分兩次服用,上午一次,臨睡前一次,兩劑即可痊癒。腸癰必須由內部消散,而火邪非常急迫且嚴重,不是少量湯藥可以治癒的,必須用大劑量纔有效果。但是大劑量祛毒,可能會損傷元氣,只有金銀花既能祛毒又能補陰,所以可以大量使用。如果用量太少,則沒有效果。
花草湯,雷真君傳。治癰疽初起。
生甘草(五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玄參(五錢),天花粉(三錢),白礬(一錢),附子(一片),水煎服,初起者,一劑即消。腫起者,二劑即消。
又方,孫真君方。治背癰初起,兼治各癰。
白礬(一兩),金銀花(三兩),水煎服,一劑即消。
白話文:
「花草湯」是雷真君傳下來的方子,用於治療癰疽初期。
生甘草五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玄參五錢,天花粉三錢,白礬一錢,附子一片,用水煎服。如果是初期,一劑藥就能消腫;如果是腫脹起來的,兩劑就能消腫。
另一個方子是孫真君的方子,用於治療背部癰疽初期,也能治療其他各種癰疽。
白礬一兩,金銀花三兩,用水煎服,一劑就能消腫。
2. 臀癰
臀之上乃足太陽膀胱之所屬也。本經多血少氣,而臀上尤氣之難周到者也,故不生癰則已,一生癰則肉必大疼,以氣少不及運動耳。故初起即宜用補氣以生血,而佐之化毒去火之品,癰自易散。倘不補其氣,而專攻火毒,則氣虛而血耗,火毒雖去,而肌肉內空,轉難收口也。
倘癰少向胯骨之間,近於環跳、承扶之穴者,又足少陽之部位也。足少陽為少血多氣之府,似與足太陽相反,然補中用攻,則二經相同。兼補氣血而佐之化毒去火,未嘗不共建奇功也。
木蓮散癰湯,巫真君傳。治臀癰神效。
生黃耆(五錢),當歸(五錢),木蓮(三個),豨薟(一錢),蒼耳子(一錢),紫花地丁(五錢),生地(三錢),玄參(三錢),牽牛(一錢),柴胡(一錢),赤芍(二錢),水煎服,服二劑即散。如已潰者,此方不可服,照背癰方法治之。
白話文:
臀部以上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範圍。這條經絡常常氣虛血多,而在臀部更是氣血難以到達的地方,因此通常不會長癰瘡,一旦長了癰瘡,必定會伴隨劇烈疼痛,這是因為氣血不足,無法促進血液循環所致。所以,在初期就應該補氣生血,並輔以解毒清熱的藥物,這樣癰瘡自然容易消散。如果只攻火毒,不補氣血,就會導致氣虛血耗,即使火毒消除了,但肌肉內部空虛,也會難以癒合收口。
如果癰瘡長在靠近胯骨中間,接近環跳、承扶穴的位置,這又屬於足少陽經的部位。足少陽經是少血多氣的經絡,似乎與足太陽經相反,但如果補中有攻,兩條經絡的治療方法其實是一樣的。兼補氣血,並輔以解毒清熱,必定能共同發揮奇效。
木蓮散癰湯
(巫真君傳授),治療臀部癰瘡有奇效。
組成
生黃耆(五錢)、當歸(五錢)、木蓮(三個)、豨薟(一錢)、蒼耳子(一錢)、紫花地丁(五錢)、生地(三錢)、玄參(三錢)、牽牛(一錢)、柴胡(一錢)、赤芍(二錢)
用法
水煎服,服用兩劑即可消散。如果已經潰破,則不可服用此方,應參照背部癰瘡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