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六 (3)
卷六 (3)
1. 尻發
尻發者,《靈樞》名曰銳疽。其狀赤堅,發於尾閭之間也,此穴乃督脈之經穴。夫尻乃足太陽之部分,夫腎與膀胱為水臟、水腑。腎為陰而主骨,腑為陽,而太陽之氣主於膚表。此處生疽,雖是太陽膀胱之火毒起發於外,亦緣少陰水氣虛耗,不能制之於內也。不能制火而督脈之路乾燥,故火升於尾閭,而水不能由尾閭而上溉,故生銳疽。
銳者,言其火毒之甚猛也,痛最難忍,艱於得膿,正無水之驗也。宜大補腎水,而加托裡之藥,少益之乳香、沒藥,以排膿止痛,庶幾有瘳乎。至於氣惱色欲,尤宜戒絕,苟一犯之,輕則成漏,重則喪亡,可不慎哉!
白話文:
臀部出現紅硬的情況,在《靈樞》中被稱作「銳疽」,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尾椎間的位置,這個穴位屬於督脈的一部分。臀部是足太陽經絡的部分,腎和膀胱分別屬水性器官中的陰性和陽性。腎負責骨骼,膀胱則負責皮膚表面的功能。如果這裡長了瘡,可能是因為太陽膀胱經的熱毒從外部引發出來,也可能是因爲少陰水氣虛弱,無法在內部控制它。 如果無法抑制火氣,督脈就會變得乾燥,因此火氣會上升到尾椎,而且水分也不能通過尾椎向上滋潤,所以就產生了尖利的瘡口。 「銳」字表示火毒非常猛烈,疼痛難耐,很難形成膿包,這也是沒有水份的證明。應該大量補充腎水,並加入一些能夠幫助排出膿液和減緩疼痛的草藥,例如乳香和沒藥等,這樣可能會有所改善。此外,對於情緒激動或過度房事,更應避免,如果不小心觸碰這些禁忌,輕微的話可能導致潰爛,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必須要謹慎對待啊!
制火潤尻散,巫彭真君傳。治尻上銳疽。
金銀花(二兩),玄參(二兩),苦參(五錢),生甘草(三錢),熟地(八錢),山茱萸(三錢),白芥子(三錢),茯苓(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制火潤尻散
這方出自巫彭真君所傳,用來治療臀部上長出的尖銳膿瘡。
配方:
- 金銀花:二兩
- 玄參:二兩
- 苦參:五錢
- 生甘草:三錢
- 熟地:八錢
- 山茱萸:三錢
- 白芥子:三錢
- 茯苓:三錢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藥汁。
2. 手背發(附手心發)
手背發者,發於中渚、液門之二穴也。二穴乃手少陽三焦經之脈,三焦無腑之形,而經脈實有形也,其脈起於關衝,而中渚、液門,即關衝之第二穴與第三穴也。是三焦既無腑,而脈即其府也。此處生疽,即近於腑之謂也,故亦至重。況手少陽又多氣少血之府,無血以化膿,往往陽變為陰。
初起之時,令人憎寒發熱,及變陰時,或作嘔吐,則可危矣。須審五善七惡,以定吉凶,治法詳照篇中之論治之。至發於手心者,乃發於勞宮之間也,其經屬包絡。初發時,紅腫高突,變成一疽,疼痛非常,晝夜無間,俗名擎疽也。多是冤孽相尋,然亦因素有火熱,蘊毒於中,乘機而竊發也。
白話文:
手背生疽
手背上生瘡者,是由於中渚、液門兩個穴位發病。這兩個穴位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三焦沒有具體的臟腑形狀,但它的經脈卻是真實存在的。三焦經脈起源於關衝穴,而中渚、液門分別是關衝穴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穴位。因此,雖然三焦沒有臟腑,但它的經脈就是它的歸屬。
如果這個部位生長疽瘡,就說明病症接近於臟腑,所以非常嚴重。更何況手少陽經脈是氣多血少的部位,缺乏血液化膿,很容易陽氣轉化為陰氣。
初期時,患者會感到怕冷發熱。當轉化為陰氣時,可能會出現嘔吐等症狀,情況就非常危險了。需要根據五善七惡等因素來判斷吉凶,治療方法請參考書中其他章节的論述。
手心生疽
手心上生瘡者,是發於勞宮穴附近,屬於包絡經脈。初期時,患處會紅腫高聳,形成一個疽瘡,疼痛難忍,晝夜不停,俗稱擎疽。這多半是因為冤孽相報,但也有可能是體內積存火熱之氣,毒素在機遇下發作。
然火盛由於水衰,不大料滋水,惟小劑滅火,未易救療。用釋擎湯、蕊珠湯重劑煎飲,則未潰者自消,已潰者自生肌而愈。
蕊珠湯,伯高太師傳。治手背生疽。
熟地(一兩),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菊花(一兩),金銀花(一兩),四碗水,煎一碗服,連服四劑。未潰者自消,已潰者亦生肌而愈。
釋擎湯,岐伯天師傳。治手心生擎疽。
玄參(二兩),生地(一兩),金銀花(二兩),當歸(一兩),紫花地丁(五錢),貝母(二錢),水數碗,煎八分服,渣再煎服。一劑輕,二劑痛止。已潰者,再服四劑,未潰者,再服一劑,無不全愈。
白話文:
然而,火氣旺盛是因為腎水不足,不能直接滋養腎水,只能小劑量滅火,不容易治癒。使用釋擎湯、蕊珠湯大劑量煎煮服用,則未潰爛的會自行消退,已潰爛的會自行生肌而癒合。
蕊珠湯,出自伯高太師的傳授。主治手背生疽。
(藥材:)熟地(一兩),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菊花(一兩),金銀花(一兩),水四碗,煎至一碗,連續服用四劑。未潰爛的會自行消退,已潰爛的也會生肌而癒合。
釋擎湯,出自岐伯天師的傳授。主治手心生擎疽。
(藥材:)玄參(兩兩),生地(一兩),金銀花(兩兩),當歸(一兩),紫花地丁(五錢),貝母(兩錢),水數碗,煎至八分量服用,藥渣再煎服。一劑減輕症狀,二劑疼痛停止。已潰爛的,再服用四劑,未潰爛的,再服用一劑,無不全部痊癒。
3. 足背發(附足跟疽、足心發)
足背發者,發於衝陽、陷谷、內庭之間,乃足陽明胃經之穴也。論胃經乃多氣多血之府,疽生胃經,似乎少輕。然衝陽、陷谷、內庭,乃足陽明經穴發仞;之始,其氣血尚未旺也,況穴又在足之下,而尚未升於身之上,府為氣血之多,而經穴中之氣血,未可以多言也。故此處生疽,不可以多氣多血論,而任用敗毒攻火之藥也。
初發之時,令人發熱作嘔,痛癢麻木,俱宜照前論治之。大約於補之中,以行其散之功則得耳。又云:足背者,即足跗也。足跟生疽,又名兔齧,屬足太陽申脈,陰陽二蹻發源之所,皆由臟腑積熱也。又足心發毒者,名穿枚疽,由於腎虛,以補腎為要。
白話文:
腳背上長瘡,是因為衝陽、陷谷、內庭這些穴位發病,這些穴位屬於足陽明胃經。胃經是氣血充盈的地方,瘡長在胃經上,好像不太嚴重。但是衝陽、陷谷、內庭是足陽明經穴的起始點,氣血還沒很旺盛,而且這些穴位位於腳底,還沒上升到身體上,雖然胃經氣血充盈,但穴位裡的氣血卻不多。所以這裡長瘡,不能用氣血充盈的理論來解釋,應該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
一開始長瘡,會發熱、噁心、疼痛、癢、麻木,都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治療。大概需要在補氣的基礎上,加入散寒消腫的藥物才能痊癒。
腳背就是腳踝,腳跟長瘡叫做兔齧,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陰陽二脈發源的地方,都是因為臟腑積熱造成的。
腳心長瘡叫做穿枚疽,是腎虛造成的,需要補腎來治療。
青紫飲,巫彭真君傳。治足背生癰疽,疼痛高突。
牛膝(三錢),青蒿(三錢),紫花地丁(一兩),玄參(五錢),薔薇根(五錢),當歸(五錢),炙甘草(二錢),茯苓(二錢),水三碗,煎一碗,空腹,連服數劑必消。此方初起、已潰俱效。
白話文:
青紫飲
這是巫彭真君所傳的方子,用於治療足背生瘡,疼痛腫脹的情況。
藥材:
- 牛膝:三錢
- 青蒿:三錢
- 紫花地丁:一兩
- 玄參:五錢
- 薔薇根:五錢
- 當歸:五錢
- 炙甘草:二錢
- 茯苓:二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三碗煎煮至一碗,空腹服用,連續服用數劑,必能消除瘡腫。
功效:
此方無論是瘡腫初起,還是已經潰爛,都有效。
4. 肺癰、肺痿
肺癰者,癰生於肺葉也。其初起之時,胸膈必痛;咳嗽之時,更加痛極,手按之處,更增氣急,其脈緊數,此肺癰將潰也;咽喉之間,先自聞腥臭之氣,隨吐膿血,其脈但數而不緊,此肺癰已潰也。夫未潰者易消,已潰者難療,然治之得法,亦有生者。大約肺之生癰,由於肺中有火,而火成於肺氣之虛也。
治之法,烏可舍補肺而別求方法乎?然肺乃嬌臟,藥食之所不受者也。肺不能直補其氣,補胃土之氣,則肺金之氣自旺。雖火盛則毒生,火盛則毒亦盛,似未可竟置瀉火瀉毒之味。然不補肺氣,則肺金氣怯,而火毒更不易散也。於補氣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法,則正氣無傷,而火毒自難存留也。
白話文:
肺癰是指膿腫生長在肺葉上。初期會感到胸部和橫膈膜疼痛,咳嗽時疼痛加劇,按壓胸部時呼吸急促,脈搏緊而快,這些都是肺癰將要潰爛的徵兆。之後會先聞到喉嚨裡有腥臭味,接著吐出膿血,脈搏變得快速但不再緊,這表示肺癰已經潰爛。未潰爛的肺癰較易治癒,已潰爛的則較難治療,但只要方法得當,也有痊癒的機會。肺癰的產生主要原因是肺部有熱,而熱是由於肺氣虛弱所致。
治療肺癰,當然不能捨棄補肺的方法而另尋他法。但肺臟嬌嫩,藥食不易吸收。無法直接補益肺氣,只能通過補益脾胃之氣,使肺金之氣自然旺盛。雖然熱盛會產生毒素,但熱盛時毒素也會更盛,似乎不能完全捨棄瀉火解毒的藥物。然而若不補肺氣,肺金之氣就會虛弱,火毒更難消散。因此,在補氣的同時,也要採取攻散的方法,這樣既能保護正氣,又能使火毒無法停留。
方用全肺湯內消,不令其毒結,此治未潰前之良法也。用完肺散補胃以益肺,而急救其敗壞,此治已潰後之神方也。至於消風散、太乙膏,皆可同治,然總不若全肺完肺二藥之更神也。
更有久嗽之後,肺管損傷,皮膚黃瘦,毛悴色焦,咽嗌雌啞,自汗盜汗,眠臥不得,口吐稠痰,腥臭難聞,必忍氣須臾,輕輕吐出。倘少重,必大痛不已,氣息奄奄,全無振興之氣,此肺痿生瘡,非同肺癰也。肺癰生於火毒,治宜速;肺痿生於勞傷,治宜緩。火毒宜補中用瀉,勞傷宜補中帶清。
白話文:
治療肺癰,初期可用全肺湯內消,避免毒素積聚,這是尚未潰爛前的最佳方法。如果已經潰爛,則可用完肺散補益脾胃,以增強肺氣,這是急救的良方。消風散和太乙膏也能治療,但效果不如全肺湯和完肺散。
另外,久咳導致肺管受損,會出現皮膚黃瘦、毛髮枯焦、聲音嘶啞、自汗盜汗、難以入睡、吐出濃稠腥臭痰等症狀。這種情況是肺痿生瘡,與肺癰不同。肺癰由火毒引起,治療要迅速;肺痿則由勞傷引起,治療要緩慢。火毒宜補中瀉下,勞傷宜補中清熱。
故治肺癰宜大劑,治肺痿宜小劑。如養肺湯、延生湯最妙,可選擇而用之也。外有生疽於胸之上者,乃紫宮、玉堂之穴也,屬於任脈,不比生於肺內。然陽症易治,陰症亦有死者。治法又不可單治肺經,當合腎與肺共治之。蓋任脈非腎水相滋,則火不肯散,而毒不宜消也。肺癰生於肺之上,多不可救,按,吐痰必疼痛欲死。
胃癰亦不可救,按,但吐痰轉覺少寬,惟重服散火解毒湯可救也。
全肺湯,岐天師傳。治肺癰。
玄參(三兩),生甘草(五錢),金銀花(五兩),天花粉(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麥冬(二兩),水煎服,一劑痛減,再劑內消。
白話文:
因此,治療肺癰宜用大劑量,治療肺痿宜用小劑量。例如「養肺湯」和「延生湯」效果最好,可以選擇使用。身體外部在胸部上方長有惡瘡,乃是紫宮、玉堂穴位,屬於任脈,與生長在肺內不同。但陽症容易治療,陰症也有人死亡。治療方法不可只針對肺經,應同時治療腎和肺。因為任脈若沒有腎水滋養,火熱就不會散去,毒素也不會消散。肺癰長在肺部上方,大多無法救治,注:咳痰必定疼痛劇烈,令人慾死。
胃癰也難以救治,注:只是咳痰會感到稍微好轉,唯有服用大量散火的「解毒湯」才能救治。
「全肺湯」,岐天師傳授。治療肺癰。
玄參(三兩)、生甘草(五錢)、金銀花(五兩)、天花粉(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麥冬(二兩),水煎服用,一劑疼痛減輕,再一劑內部消散。
完肺散,岐天師傳。
人參(一兩),玄參(二兩),蒲公英(五錢),金銀花(二兩),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三錢),桔梗(三錢),黃芩(一錢),一劑膿必多,二劑後膿少,十劑膿血止,又六劑全愈。
地羅甘桔玄冬湯,伯高太師傳。治肺癰胸膈作痛,咳嗽尤痛,手按氣急。
玄參(二兩),麥冬(二兩),錦地羅(一兩),生甘草(一兩),桔梗(五錢),貝母(五錢),水煎服,一劑消半,二三劑全愈。
白話文:
完肺散
來源: 岐天師所傳。
配方:
- 人參:一兩
- 玄參:二兩
- 蒲公英:五錢
- 金銀花:二兩
- 天花粉:三錢
- 生甘草:三錢
- 桔梗:三錢
- 黃芩:一錢
功效:
- 一劑服用後,膿液必定增多。
- 二劑服用後,膿液減少。
- 十劑服用後,膿血止住。
- 再服用六劑,便能痊癒。
地羅甘桔玄冬湯
來源: 伯高太師所傳。
主治: 肺癰,胸膈疼痛,咳嗽時疼痛加劇,用手按壓則呼吸急促。
配方:
- 玄參:二兩
- 麥冬:二兩
- 錦地羅:一兩
- 生甘草:一兩
- 桔梗:五錢
- 貝母:五錢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 一劑服用後,症狀減輕一半。
- 二至三劑服用後,便能痊癒。
養肺去痿丹,岐天師傳。治肺痿久嗽,皮膚黃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氣息奄奄。
金銀花(三錢),生甘草(五分),生地(二錢),麥冬(三錢),紫菀(五分),百部(五分),百合(二錢),款冬花(三分),貝母(三分),白薇(三分),水煎服,服二十劑而膈上痛少輕者,便有生機,再服二十劑更輕,服五十劑全愈。
清金消毒湯,岐天師傳。治肺經癰瘍。
白話文:
「養肺去痿丹」是岐黃醫聖傳下來的藥方,用來治療肺痿久咳,皮膚枯黃瘦弱,毛髮乾枯無光,胸膈疼痛,呼吸微弱的症狀。藥方包括金銀花、生甘草、生地、麥冬、紫菀、百部、百合、款冬花、貝母、白薇等藥材,水煎服用。服用二十劑後,胸膈疼痛減輕,便有生機,再服二十劑,症狀更加減輕,服用五十劑即可痊癒。
「清金消毒湯」也是岐黃醫聖傳下來的藥方,用來治療肺經癰瘍。
玄參(一兩),生甘草(一兩),金銀花(八兩),當歸(二兩),麥冬(一兩),白芍(三錢),水煎服,二劑愈。
玄天散,南陽張真君傳。治同前。
玄參(八兩),天門冬(四兩),桔梗(二兩),炙甘草(一兩),水十五碗,煎二碗,再用蒲公英五錢、金銀花五錢,飽食後服之。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化毒生肌。凡人生肺癰者,初起之時,咳而兩脅疼痛者,是即宜速用此方,神效。
白話文:
玄參一兩、生甘草一兩、金銀花八兩、當歸二兩、麥冬一兩、白芍三錢,用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這是南陽張真君傳下的玄天散,治療方法與前文相同。
另外,玄參八兩、天門冬四兩、桔梗二兩、炙甘草一兩,用水十五碗煎至兩碗,再加入蒲公英五錢、金銀花五錢,飯後服用。此方能有效治療初期肺癰,迅速消炎,久病者則可化毒生肌。凡人生肺癰,初期咳嗽伴隨兩側肋骨疼痛者,應立即使用此方,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