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四 (3)
卷四 (3)
1. 舍脈從癰論
瘡瘍之脈,未有不緊數洪大者,或浮而弦,或細而數,或澀而緊,或滑而洪,種種不同,必須辨其陰陽。大約細澀者,陰也;緊、數、洪、大、浮、滑,皆陽也。然陰陽之脈,更須分別已、未潰觀之,未潰之時,脈見緊、數、洪、大、浮、滑、弦、實者,乃順之脈也:若見細澀等脈則逆矣。已潰之時,脈見浮、沉、遲、細、軟、弱、澀,乃順之脈也;若見洪大等脈則逆矣。
然而順逆不常,虛實宜別,脈可執而不可盡執也。脈既不可盡執,而癰則可見矣。往往有未潰之前,脈現洪大而得生,已潰之後,脈現細澀而反死。蓋攻補之異也。大約癰瘍各症,未潰宜補以用攻,已潰宜補而不可散,而脈之或洪大,或細澀,可不論也。
鐸又曰:癰瘍有變換之時,脈隨癰瘍之變換而遷改也。故瘡可據之以辨陰陽,而脈不可據之以辨虛實。以可據者可信脈,而不可據者豈可信脈哉。余素信脈者也,但人生癰瘍者,有時脈不可全信,所以從癰瘍而舍脈也,非脈不可信,而全不信。有如此人,亦宜善看癰瘍,參酌於二者之間而已。
白話文:
對於瘡瘍的脈象,通常會呈現出緊、數、洪大的狀態,或者浮而弦,或者細而數,或者澀而緊,或者滑而洪,各種情況都有可能,但是必須辨別其陰陽屬性。一般來說,細和澀的脈象是陰的表現;緊、數、洪、大、浮、滑的脈象則是陽的表現。然而,對於陰陽的脈象,還需要根據瘡瘍是否已經破潰來判斷。在未破潰的時候,如果出現緊、數、洪、大、浮、滑、弦、實的脈象,這是正常的;如果出現細澀等脈象則爲異常。瘡瘍破潰後,如果出現浮、沉、遲、細、軟、弱、澀的脈象,這是正常的;如果出現洪大等脈象,則爲異常。
然而,正常與異常並非一成不變,虛實之分需要特別注意,脈象可以作爲參考,但不能完全依賴。既然不能完全依賴脈象,那麼瘡瘍的狀況就可以顯現出來了。有時在瘡瘍未破潰前,脈象雖然表現出洪大,病人卻能存活;瘡瘍破潰後,脈象雖細澀,病人反而死亡。這主要是因爲治療方式的不同。總的來說,對於瘡瘍的各種症狀,在未破潰時應該補益以進行攻治;破潰後應該補益但不能過度散氣,至於脈象是洪大還是細澀,可以不必過於關注。
再者,瘡瘍有變化的時候,脈象也會隨着瘡瘍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瘡瘍可以用來判斷陰陽,但不能完全依據脈象來判斷虛實。可以依據的可以相信脈象,不能依據的怎麼可以相信脈象呢。我一直以來都相信脈象,只是當人體出現瘡瘍時,有時候脈象並不能完全信賴,因此要從瘡瘍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完全依賴脈象,但這並不意味着脈象完全不可信。對於這種情況,也應該善於觀察瘡瘍,並在兩者之間做出適當的判斷。
2. 舍時從癰論
凡四時之際,多發瘡瘍,非因時而發乎?然瘡瘍之發,多緣於火熱,夏天之時,正火熱時也。瘡瘍生於夏天,謂非火熱之極乎?然夏天瘡瘍是火熱也,若秋冬之時,其火已散,其熱已解,火散熱解,其毒已消,不比春天之郁正熾也。故瘡瘍生於四時,不可與夏天同論,以時有不同也。
是以瘡瘍生於夏日,與生於四時有異。蓋夏日可據時以論症,而四時不可因症以論疴,以夏日有火熱,而四時無火熱也。夫夏日之火熱,隨外而動,四時之火熱,隨內而生,內無火熱,則外之火熱何以引之?苟外不必引,而內之火熱自動者,以內之火熱自甚也。故瘡瘍生於夏日者,內之火熱,因於外之火熱相逼也。
瘡瘍生於四時者,內之火熱,不因於外之火熱相逼也。所以生於四時者,較夏日而更重。舍時從癰,又何疑哉。然則,腫赤煩躁,發熱飲冷,便秘作渴,脈洪數而實,雖在嚴寒之時,皆火熱也。必用苦寒之藥,瀉其陽而救其陰,則火熱自散,烏可因時冷而用熱藥哉。若脈細皮寒,瀉利腸鳴,飲食不入,嘔吐無時,手足逆冷,雖在盛暑之時,皆寒冷也。
必用辛熱之劑,散其陰而回其陽,則火熱自解,烏可因時熱而用寒藥哉。誠以夏日不可與春日並斷,而尤不可與秋冬並論也。四時五虛五實之不同,而瘡瘍不可拘也,若泥而執之,則誤之甚矣。
又曰:五實之症,如腫赤煩躁、發熱引冷、便閉作渴、脈洪數者是也。雖生於嚴寒,必用大苦寒之藥,瀉其陽以救陰也。五虛之症,如脈細皮寒、瀉利腸鳴、飲食不入、嘔吐無時、手足逆冷者是也。雖生於盛暑,必用大辛熱之劑,散其陰以回陽也。若寒時治寒,熱時治熱,鮮不誤矣。
白話文:
[對於時令與癰瘡的關係討論]
在四季交替之際,常見到皮膚傷口或感染的情況發生,難道不是因為季節的影響嗎?然而,這些傷口或感染多是由於身體過度的熱氣所導致,而夏季正是熱氣最旺盛的時候。因此,夏季出現的傷口或感染,可說是熱氣達到極致的表現嗎?然而,在夏季的傷口或感染確實是因為過度的熱氣,但到了秋冬時節,身體的熱氣已經散去,熱量也已經緩解,當熱氣和毒素都消失後,就不像春季時那樣的鬱熱。所以,傷口或感染在四季中發生,不能一概而論為夏季的狀況,因為每個季節的特徵都是不同的。
因此,夏季的傷口或感染,與其他季節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夏季的病情可以根據當時的季節來判斷,但在其他季節就不能單純地根據病狀來判斷病情,因為夏季有顯著的熱氣,而其他季節則沒有。夏季的熱氣會隨著外界環境而變動,但其他季節的熱氣卻是由體內自行產生。如果體內沒有過度的熱氣,那麼外界的熱氣又如何影響體內呢?假如外界的熱氣不會對體內造成影響,而體內的熱氣會自動產生,這是因為體內的熱氣本身就非常強烈。所以,夏季出現的傷口或感染,體內的熱氣是由於外界的熱氣所激發的。
而在其他季節出現的傷口或感染,體內的熱氣並非由外界的熱氣所激發。因此,其他季節的傷口或感染,往往比夏季更嚴重。在治療上,我們應當根據病情而非季節來決定治療方式,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即使是在嚴寒的冬季,如果出現紅腫、煩躁、發燒想喝冷水、便祕口渴、脈搏快速且有力等症狀,這都是體內過度熱氣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苦寒的藥物,以減少體內的熱氣,保護體內的陰氣,這樣熱氣自然就會散去,絕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使用溫熱的藥物。
反之,如果脈搏細弱、皮膚冰冷、腹瀉腸鳴、飲食不佳、隨時嘔吐、四肢冰冷,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這些都是體內過度寒冷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以驅散體內的陰氣,恢復體內的陽氣,這樣過度的熱氣自然就會消失,絕不能因為天氣炎熱就使用寒涼的藥物。確實,夏季的情況不能與春季相提並論,更不能與秋季和冬季混為一談。四季中虛實的差異,使得傷口或感染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固執地按照季節來治療,就會造成嚴重的誤診。
再者,所謂「五實」的症狀,例如紅腫煩躁、發燒想喝冷水、便祕口渴、脈搏快速且有力等,即使是在嚴寒的冬季,也必須使用大量苦寒的藥物,以減少體內的陽氣,保護體內的陰氣。而「五虛」的症狀,例如脈搏細弱、皮膚冰冷、腹瀉腸鳴、飲食不佳、隨時嘔吐、四肢冰冷等,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必須使用大量辛辣溫熱的藥物,以驅散體內的陰氣,恢復體內的陽氣。如果只是根據季節來治療,很容易就會造成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