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肩臑發

肩臑發者,發於肺俞魄戶之間。《靈樞》曰疵疽,俗名之搭肩也。此處屬手足太陽之經,有瘡無串者易治,有串者難治,蓋發於左者多串,發於右亦有。無串而左右同發者,與發於背之正中者,不相上下也。當觀善惡以定吉凶,與發背治法相同,亦須分陰陽而用托裡疏下之法。倘是陰症。以治陰之法治之,不可誤也。要在臨症之時辨別之明,而用藥之斷也。

紅消散,巫彭真君傳。治肩臑生陽癰。

紅內消(三錢),秦艽(二錢),蒼耳子(三錢),紫花地丁(五錢),石韋(二錢),天花粉(三錢),天門冬(三錢),羌活(二錢),炙甘草(三錢),當歸(一兩),水煎服。初發者,二劑即消。已潰者,不可服。

治陰散毒湯,巫公傳。治肩臑生癰已潰陰症。

生黃耆(一兩),當歸(一兩),熟地(二兩),金銀花(三兩),生甘草(三錢),附子(一錢),水煎服,連用數劑。倘口健思食、夜臥能安即生,否則死也。

白話文:

[肩胛部癰腫]

肩胛部的癰腫,通常發生在肺俞和魄戶穴之間。根據《靈樞》中的描述,這種病被稱為疵疽,民間俗稱為搭肩。這個部位屬於手足太陽經的範圍,如果只有單純的瘡而沒有蔓延的線狀腫脹則較易治療,但如果有蔓延的線狀腫脹則較難治療。一般來說,左側的癰腫大多會蔓延,但右側的也會有蔓延的情況。若沒有蔓延且左右兩側同時發生,或者只在背部正中發生的,其病情輕重程度相當。應觀察病情的良惡來判斷病情的輕重,治療方法與背部癰腫相同,同樣要區分陰癥和陽癥,並使用託裡和疏下的方法。若是陰癥,就該用治療陰癥的方法,不可弄錯。在實際診斷的時候,要清楚辨別,並果斷用藥。

【紅消散】,這是巫彭真君所傳的祕方,專治肩胛部生出的陽癰。

配方包括紅內消三錢,秦艽二錢,蒼耳子三錢,紫花地丁五錢,石韋二錢,天花粉三錢,天門冬三錢,羌活二錢,炙甘草三錢,當歸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剛開始發病的,服用兩劑即可消除。若已經潰破,則不可服用。

【治陰散毒湯】,這是巫公所傳的祕方,專治肩胛部生出的癰腫,且已潰破的陰癥。

配方包括生黃耆一兩,當歸一兩,熟地二兩,金銀花三兩,生甘草三錢,附子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幾劑。如果口齒健壯,想吃東西,夜晚能夠安睡,則表示有生機,否則可能就會死亡。

2. 腎俞發

腎俞發者,發於腰之上,命門之旁,乃膀胱之經穴也。然其穴逼近腎堂,雖膀胱之部位,實即腎之部位也。此處斷不可生癰,而癰之生者,無不由於多服金石熱藥,及膏粱厚味,又不忍輕易泄精,遂忍耐而戰,及至精欲下走之時,或提氣縮龜,不使其遽泄,腎精不得出於精管,欲仍回舊宮而腎不受,乃壅於皮膚,變為毒而成癰也。凡癰俱不可輕用攻劑,況腎有補而無泄,更宜用補。

蓋腎得補而氣旺,氣旺則火毒難留而易散也。設於補之中,而益之託里解表之味,誰謂腎癰即不可治哉?惟因色而成癰,覆成癰而犯色,未有不死者矣。至於氣惱,亦須同忌。以肝為腎之子,肝有怒氣,必耗腎水,腎虛復耗,瘡必難痊,然終不及犯色欲之凶,為更烈也。

補腎祛毒散,巫真君傳。治腎俞生癰。

忍冬藤(四兩),熟地(三兩),豨薟(三錢),天花粉(二錢),草烏頭(二錢),肉桂(二錢),水煎汁一碗,空腹服。未破者,二服即消;已潰者,即去黑爛,十服乃愈。

白話文:

[腎俞發病],病發位置在腰部上方,生命之門的側邊,這是膀胱經絡上的穴位。然而這個穴位非常接近腎臟區域,雖然在膀胱的位置上,實際上也是腎臟的區域。這個地方千萬不能長膿包,但若長了膿包,通常都是因為過量服用燥熱藥物,以及過度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再加上不願隨意洩精,於是強忍著,等到精液欲下排時,或是提氣縮小便,阻止它立即洩出,腎臟的精華無法通過精管排出,想要回到原位,但腎臟已經拒絕接受,於是堵塞在皮膚下,轉變成毒素形成膿包。所有膿包都不能輕易使用攻伐藥物,尤其是腎臟只適合補養而不適合瀉下,更應該使用補藥。

因為腎臟得到補養,氣血旺盛,氣血旺盛就能抵抗火毒,使火毒容易散去。如果在補藥中,再加入托裏解表的藥材,誰能說腎臟的膿包就無法治療呢?但如果因性慾導致膿包,再因膿包影響性生活,那就很難活下來了。至於生氣煩惱,也需要一起忌諱。因為肝臟是腎臟的子孫,肝臟有怒氣,必定會消耗腎臟的精華,腎臟本來就虛弱,再被消耗,創傷肯定難以痊癒,然而這還是比不上性慾對腎臟的傷害。

補腎祛毒散,由巫真君傳授的配方,治療腎俞穴長膿包。

成分有:忍冬藤(四兩),熟地(三兩),豨薟草(三錢),天花粉(二錢),草烏頭(二錢),肉桂(二錢),用水煎煮成一碗湯汁,空腹服用。如果膿包還未破裂,服用兩次就會消失;如果已經潰爛,去除黑色壞死組織,服用十次就會痊癒。

3. 腰下發

腰下發者,發於兩腰之下,乃膀胱中膂之腧穴也。初起時,發熱焮痛,百節疼痛,昏沉不知人。蓋膀胱與腎有別,毒發於膀胱,與毒發於腎經,其輕重必異。然膀胱之氣,一遵腎之氣而行,膀胱中膂之腧穴生癰,必腎中先自有火毒也。火之有餘,必水之不足,邪之甚旺,必正之大虧。

水不能濟火,正不能祛邪,恐有倒陷之禍。倘有膿無血,此正足以敵邪,水足以濟火也,無難治療。如無膿出,血水流而不收口者,此無陰之兆也,必大補其精而內托之,始有生機,否則難治。

九靈湯,伯高太師傳。治腰眼生疽疼痛。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白朮(二兩),防己(一錢),紫花地丁(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生地(五錢),丹皮(五錢),生甘草(三錢),水數碗,煎一碗服。一劑輕,四劑全愈。

兩治散,岐伯天師傳。治腰下發癰,昏沉疼痛。

白朮(一兩),杜仲(一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三兩),防己(一錢),豨薟草(三錢),水數碗,煎服。一劑輕,二劑痛止,五六劑全愈。若已潰甚者,多服自愈。

白話文:

【腰下發】

這是指腰部下方的病癥,具體是發生在兩側腰部下方,靠近膀胱和脊柱連接處的腧穴位置。剛開始發病時,會有發熱、紅腫、疼痛的情況,全身關節也會感到疼痛,嚴重時會有頭暈甚至昏迷的症狀。

膀胱和腎臟雖然功能不同,但當毒素在膀胱發作,和在腎經絡中發作,其嚴重程度必然有所不同。然而,膀胱的運作完全依賴腎臟,如果膀胱附近的腧穴長了膿包,這說明腎臟本身可能就存在火毒。

火氣旺盛,往往伴隨著水氣不足,邪氣過盛,則表明身體的正氣已經大量損耗。

如果水氣無法抑制火氣,正氣無法驅逐邪氣,恐怕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膿包中有膿但沒有血,這表示身體有能力對抗邪氣,水氣也能夠抑制火氣,這種情況較易治療。反之,如果膿包沒有膿液,只有血液流出且傷口久久不癒合,這可能是身體陰氣不足的徵兆,必須大力補充精氣,從內部調理,才能恢復生機,否則治療難度會加大。

「九靈湯」是伯高太師所傳,用於治療腰部長瘡疼痛。藥方為: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白朮二兩,防己一錢,紫花地丁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生地五錢,丹皮五錢,生甘草三錢。用水數碗煎煮至一碗,服用後,一劑可減輕病狀,四劑可完全康復。

「兩治散」是岐伯天師所傳,用於治療腰部下方長膿包,伴有頭暈疼痛。藥方為:白朮一兩,杜仲一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三兩,防己一錢,豨薟草三錢。用水數碗煎煮服用,一劑可減輕病狀,二劑可止痛,五六劑可完全康復。如果膿包已經破潰,則需連續服用直到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