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六 (1)
卷六 (1)
1. 胸乳上發
胸乳上發者,發於彧中、神藏、靈虛等穴也,其穴俱屬足少陰腎經。其症多心懸若飢,飢不欲食,舌乾咽腫,乃心熱而不能下交於腎,以致腎經之氣遏抑於外,故生癰瘍於胸乳之上偏也。有生於左者,有生於右者,甚則左右俱生,皆腎水不能濟心火也。必須大補其水,而佐之內疏心火之藥,則水生而火毒易散也。倘不早治,則毒攻於心,去生便遠矣。
十州散,巫真君傳。治胸乳上生癰。
人參(二錢),熟地(二兩),山茱萸(三錢),生甘草(二錢),遠志(二錢),麥冬(一兩),金銀花(一兩),茯神(三錢),黃連(一錢),蒲公英(四錢),水五碗,煎服八分,連服數劑自散。
白話文:
胸部的乳房上長膿瘡,是因為彧中、神藏、靈虛等穴位發作造成的,這些穴位都屬於足少陰腎經。這種病症通常伴隨著飢餓感,但卻不想吃東西,舌頭乾燥喉嚨腫脹。這是因為心火無法下降到腎臟,導致腎經氣血淤滯在體外,因此在胸部的乳房上形成膿瘡。
這種膿瘡有的長在左邊,有的長在右邊,嚴重時左右兩邊都會長。這都是因為腎水無法滋潤心火所致。治療時必須大力滋補腎水,同時配合疏散心火的藥物,這樣腎水充足,心火毒邪就會容易消散。如果不及時治療,毒邪就會攻入心臟,危及生命。
十州散
,出自巫真君。用來治療胸部乳房上生膿瘡。
組成
人參(二錢)、熟地(二兩)、山茱萸(三錢)、生甘草(二錢)、遠志(二錢)、麥冬(一兩)、金銀花(一兩)、茯神(三錢)、黃連(一錢)、蒲公英(四錢)。
用法
取藥材放入五碗水中煎煮,煎至剩八分,連續服用數劑,膿瘡自會消散。
柑仁散,治婦人裡外吹乳。
柑子核一歲一粒(陰陽瓦焙乾枯,為末),陳酒,熱,送下即蓋被,出汗而愈。
白話文:
治療婦女乳房內部和外部因風寒引起的乳腺炎或疼痛。使用柑橘果實內的種子,每一年齡用一顆(先在陰陽瓦上烘烤至乾枯狀態,再研磨成粉末)。服用時搭配舊釀米酒一起喝下,然後立即蓋好棉被保暖,直到發汗後症狀就會改善。
2. 胸發
胸發者,發於玉堂、膻中、中庭、鳩尾之四穴也。又有發於胸者,名曰井疽。此症初起如豆,肉色不變,必須早治,若不早治,下入於腹,必至死矣。屬任脈之經絡,四穴在心之外郭。凡邪不可犯心,一犯心輒死。夫臟腑邪遠,苟若犯心,尚有下堂之走,豈四穴逼近心君,而反得逍遙無慮乎?自然直入臟中,亦勢之甚便而甚利也。即曰經絡專屬任脈,然任脈名陰脈之海,周流諸陰,循環無已,一有癰毒,則陰不能行。
況未生癰之前,亦因陰脈不行,而火毒乃結聚不散,以致成癰。矧既已生癰,又何望其周流諸陰而無滯耶?自然滯者益滯,而結者益結矣。苟不速為星散,則火毒歸心,死亡頃刻。
白話文:
胸口长疮,通常发于玉堂、膻中、中庭、鳩尾这四个穴位。还有一种胸口长疮,叫做井疽。这种病一开始像豆子一样大小,肉色不变,必须早治,如果不早治,就会蔓延到腹部,最终会导致死亡。这些穴位属于任脉经络,都在心脏的外围。邪气不能入侵心脏,一旦入侵心脏就会致命。即使邪气远离脏腑,如果侵入心脏,尚且还有下沉的余地,更何况这四个穴位靠近心脏,又怎么可以逍遥无虑呢?邪气自然会直接进入脏腑,这是最便捷也是最有利的路径。虽然这些穴位属于任脉,但任脉被称为“阴脉之海”,周流全身阴脉,循环不息。一旦有痈毒,阴气就不能运行。
更重要的是,在长疮之前,也是因为阴气不运行,导致火毒积聚不散,最终形成痈疮。何况已经长疮了,又怎么能期望它周流全身阴脉而不停留呢?自然停留的会更加停留,聚集的会更加聚集。如果不及时治疗,散去火毒,火毒就会侵入心脏,顷刻之间就会死亡。
救心敗邪湯,巫彭真君傳。治正胸生疽。
人參(一兩),茯苓(五錢),麥冬(五錢),熟地(一兩),山藥(一兩),芡實(一兩),甘菊花(五錢),芍藥(五錢),忍冬藤(二兩),遠志(三錢),天花粉(二錢),王不留行(三錢),水數碗,煎一碗,一氣飲之,火毒不結而散矣,二劑必愈。倘已潰爛,必須多服始愈。
白話文:
救心敗邪湯,巫彭真君所傳。治療正胸處生長疽瘡。
材料:
- 人參(一兩)
- 茯苓(五錢)
- 麥冬(五錢)
- 熟地(一兩)
- 山藥(一兩)
- 芡實(一兩)
- 甘菊花(五錢)
- 芍藥(五錢)
- 忍冬藤(二兩)
- 遠志(三錢)
- 天花粉(二錢)
- 王不留行(三錢)
做法: 將材料加入數碗水中煎煮,直至剩餘一碗藥湯。一次性將藥湯全部服下。
功效: 此方可化解火毒而不使其凝結。服用兩劑即可痊癒。如果疽瘡已經潰爛,則需要多服此湯才能康復。
3. 額髮
額髮者,發於額上攢竹之穴也。夫曲差、攢竹,雖屬太陽之經,然近於督脈之旁,亦陰陽雙合之處也。初發之時,必然頭痛,憎寒惡熱,項似拔,腰如折,正顯太陽之症。然太陽膀胱與少陰腎經為表裡之臟腑也,發太陽之火,即顧少陰之水,則膀胱不燥,內有滋潤,自易發汗,汗出而火毒隨之而盡散於表矣。
否則,單以托表為事,倘陰虛之人,禁再發其汗乎?吾恐因汗而愈虛,反不肯遽消其火毒耳。
藤葛散,巫彰真君傳。治額上生癰。
忍冬藤(二兩),麻黃(一錢),茯神(三錢),香附子(二錢),白芷(二錢),當歸(一兩),川芎(一兩),蒲公英(五錢),乾葛(三錢),天花粉(三錢),水數碗,煎一碗,食後服。初發者,二劑即散。如陰虛之人,此方不可用,另用轉敗湯。
白話文:
額髮的成因和治療
額髮,是指長在額頭上、攢竹穴附近的頭髮。攢竹穴和曲差穴,雖然屬於太陽經的範圍,但它們靠近督脈,所以也是陰陽相合的地方。
額髮剛開始長的時候,必定會伴隨著頭痛、怕冷發熱、脖子好像被人拔、腰好像要斷掉等太陽經的症狀。但是,太陽膀胱經和少陰腎經是表裡相合的臟腑,出現太陽經的熱症,就會牽動少陰經的水分,這時候膀胱不會乾燥,體內有水分滋潤,自然容易發汗,汗出來以後,熱毒就會跟著散發到體表。
如果單純以發汗來治療,對於陰虛的人來說,可能要禁止再發汗了。我擔心因為發汗而導致陰虛加重,反而不利於火毒的消散。
藤葛散,是巫彰真君傳授的方子,用來治療額頭上長瘡。
組成:
忍冬藤(二兩)、麻黃(一錢)、茯神(三錢)、香附子(二錢)、白芷(二錢)、當歸(一兩)、川芎(一兩)、蒲公英(五錢)、乾葛(三錢)、天花粉(三錢)
用法:
用幾碗水煎成一碗,飯後服用。剛開始長瘡的時候,連服兩劑就會消散。如果是陰虛的人,不能用這個方子,改用轉敗湯。
4. 兩脅雙發
脅發者,發於期門、章門之穴也,古名敗疵。謂是女子之疾,其實男女皆有之。或發於左,或發於右,此足厥陰肝經之部位也,然亦有上至淵腋、輒筋之穴者。雖二穴屬足少陽膽經,然肝膽為表裡,肝病必及膽,故不可舍肝而治膽也。夫膽多氣少血,肝多血少氣,總宜氣血雙補,決不可猛浪用熱劑也。
天下人惱怒居多,一有拂抑,便即動氣,兩脅脹滿,因而成癰。癰生於皮外者,猶癰之輕者也。更有生於脅之內者。夫脅內生癰,古人未談,世多不信,誰知脅痛而手不可按者,肝葉生癰也。肝之生癰,半成於氣惱、半成於憂鬱。憂鬱而得之者,其病緩:氣惱而得之者,其病驟。
白話文:
脅痛發作,通常發生在期門、章門穴位,古稱敗疵,過去認為是女子的病症,其實男女皆有可能。痛感可能出現在左側或右側,這是足厥陰肝經的部位,也有可能蔓延至淵腋、輒筋等穴位。雖然這兩個穴位屬於足少陽膽經,但肝膽相表裡,肝病必會影響膽,因此不能只治膽而忽略肝。膽氣多血少,肝血多氣少,治療時應注重氣血雙補,切忌使用猛烈的熱性藥物。
許多人經常因惱怒而引發脅痛,一旦遇到不如意之事,就容易動氣,導致兩脅脹滿,進而形成癰瘡。癰瘡生長在皮膚外側的,算是輕症。更有甚者,癰瘡會長在脅骨內側。古人很少討論脅骨內側生癰,世人也多不相信,但其實脅痛到手無法按壓的,就是肝臟長癰。肝臟長癰,一半原因是因氣惱,一半原因是因憂鬱。憂鬱所致的病症發展較緩慢,氣惱所致的病症則發展較快。
憂鬱氣惱皆能爍干肝血,肝血既干,則肝血大燥,無血養肝,而憂鬱氣惱之無已。欲不蘊結憤恨而成癰,烏可得乎?但癰生於內,不可見也,而外則可徵。其脅之外,必現紅紫之色,而痛亦必在左而不在右,其舌必現青色。世有脅痛數日輒死者,正因生癰,毒敗而死。治之法,以平肝為主,而佐之瀉火去毒之味,萬勿因循時日,令其內潰而始救之,卒至於無功也。有脅下生疽者,在於京門、帶脈之穴間,痛癢徹心,如針刺之痛,漸潰至臍者死。
初腫脅不能轉動,面垢,百節骨痛,痛則連心,又名傳心疽。治法亦照治脅癰治之。
化肝消毒湯,岐公傳。治兩脅脹滿,發寒發熱,痛極生癰。
白話文:
憂愁和怒氣都會消耗肝血,肝血枯竭後,肝臟就會變得乾燥,沒有血液滋養,憂愁和怒氣就會無止境地持續下去。如果不消除鬱結的憤恨,就會形成內癰,這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內癰隱藏在體內,看不到,但可以在外觀上找到徵兆。患者的肋骨外側會出現紅紫色,疼痛也必定在左側,右側不會痛,舌頭會呈現青色。有些人肋骨疼痛幾天就去世了,就是因為生了內癰,毒素蔓延而死。治療方法是以平肝為主,輔以瀉火解毒的藥物,千萬不要拖延時間,等到內癰潰爛才開始治療,到時候就無濟於事了。如果肋骨下方生瘡,位於京門穴和帶脈穴之間,疼痛瘙癢深入心臟,像針刺一樣的痛,慢慢潰爛到肚臍,就會死亡。
初期腫脹的肋骨不能轉動,臉色暗淡,全身關節疼痛,疼痛會連到心臟,又稱為傳心疽。治療方法和治療肋骨內癰的方法相同。
「化肝消毒湯」是岐伯傳下來的方劑,可以治療兩肋脹滿,發寒發熱,疼痛到極點而生瘡。
白芍(三兩),當歸(三兩),炒梔子(五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五兩),水煎服,十劑愈。
錦草湯,伯高太師傳。治脅上生癰,並治肝癰。
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炒梔子(三錢),生甘草(五錢),錦地羅(一兩),水煎服,數劑愈。
宣郁化毒湯,岐公傳。治脾郁生脅癰。
白話文:
白芍三兩,當歸三兩,炒梔子五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五兩,用水煎服,十劑即可痊癒。
這是錦草湯,由伯高太師傳授。主要用於治療脅上長癰,以及治療肝癰。
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炒梔子三錢,生甘草五錢,錦地羅一兩,用水煎服,服用幾劑即可痊癒。
這是宣郁化毒湯,由岐公傳授。主要用於治療脾氣鬱結導致脅上長癰。
柴胡(二錢),白芍(一兩),香附(二錢),薄荷(二錢),當歸(一兩),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天花粉(二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一兩),水煎服,十劑愈。
金銀平怒散,伯高真君傳。治脅痛生癰。
金銀花(二兩),白芍(五錢),當歸(一兩),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生甘草(三錢),炒梔子(三錢),丹皮(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痊。
白話文:
柴胡二錢、白芍一兩、香附二錢、薄荷二錢、當歸一兩、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天花粉二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一兩,水煎服用,十劑即可痊癒。此方名為金銀平怒散,出自伯高真君,主治脅痛生癰。金銀花二兩、白芍五錢、當歸一兩、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生甘草三錢、炒梔子三錢、丹皮三錢,水煎服用,一劑即可消腫,二劑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