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目銳眥下發

目銳眥下發者,發於瞳子髎左右之穴也。童子髎屬足少陽膽經,下循聽會、上關,上抵於頭角,乃膽經之盡穴也。膽經氣多血少,生癰本難速愈,況逼近於銳眥,未有毒火不上熾於目者,況目乃肝之竅也,膽與肝為表裡,膽病則肝亦病,肝病則目有不病者乎?目病則肝益病矣。膽肝兩病,非陰陽皆病乎?倘是陽非陰,則瘡口必赤腫有膿而痛。

倘不痛而作癢,口中大渴,心中悶亂,瘡口雖破,有血無膿,顏色青黑,瘡作蛀孔狀,血出不止,此陰疽也。陽主生而陰主死,然早治之亦可救也。

二甘散,巫真君傳。治瞳子髎穴生陽疽。

黃連(二錢),龍膽(三錢),葳蕤(二錢),白芍(五錢),天麻(二錢),荊芥(二錢),甘菊花(三錢),甘草(三錢),忍冬(一兩),水煎服,食後服二劑,急治可散。

葳蕤金銀散,巫真君傳。治目銳眥下生陰疽。

葳蕤(二兩),芍藥(二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二兩),人參(五錢),肉桂(一錢),玄參(五錢),麥冬(五錢),車前子(三錢),熟地(一兩),水數碗,煎一碗急服。早治則危可變為生。

白話文:

[眼睛下方突然長出異物]

在眼睛下方突起的,是發生在瞳子髎這個穴位左右的地方。瞳子髎屬於足少陽膽經的一部分,向下經過聽會、上關等位置,向上到達頭角,是膽經的終點。膽經氣血分配不均,氣多血少,所以生成的膿腫不容易快速康復,況且它靠近眼睛,一旦有熱毒,必然會讓眼睛受到影響。再說,眼睛是肝臟的出口,膽和肝互為表裡,膽生病了肝也會跟著受影響,肝生病了,眼睛怎麼可能還健康呢?反之,眼睛生病了,肝也會更糟。膽和肝都生病,這不是陰陽失調是什麼?如果只是陽氣過盛,那麼創口必定會紅腫化膿,並感到疼痛。

如果沒有疼痛只有癢感,口渴嚴重,心煩意亂,創口雖然破裂,卻只有血而無膿,顏色呈現青黑色,創口像蛀蟲咬的一樣,血流不止,這是陰疽的症狀。陽氣代表生命力,陰氣則代表死亡,但若及早治療還是可以挽回的。

「二甘散」,由巫真君傳授,用於治療瞳子髎穴發生的陽疽。

黃連(二錢)、龍膽(三錢)、葳蕤(二錢)、白芍(五錢)、天麻(二錢)、荊芥(二錢)、甘菊花(三錢)、甘草(三錢)、忍冬(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飯後連續服用兩劑,及時治療可以散去病竈。

「葳蕤金銀散」,由巫真君傳授,用於治療眼睛下方出現的陰疽。

葳蕤(二兩)、芍藥(二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二兩)、人參(五錢)、肉桂(一錢)、玄參(五錢)、麥冬(五錢)、車前子(三錢)、熟地(一兩),用水煎煮至剩一碗,立即服用。及早治療,危險的情況也能轉為安全。

2. 頤發

頤發者,發於頰車、大迎之穴也。或發於右邊,或發於左邊,或左右兩邊同發。單發似輕,雙發似重。然而雙發而軟者,雖重而反輕。單發而硬者,雖輕而反重。蓋軟則尚可飲食,硬則牙關緊閉,食物難進也。論頰車、大迎之穴,乃足陽明胃經之穴也。人生以胃氣為本,凡病有胃氣者,俱可望生。

況原是胃經之病,而胃可自病乎?胃不自病,則頰車、大迎之間斷不生癰。因其胃中之火過盛,而毒不自安於下,乃上騰於面而生瘡。及至生癰生瘡,而腑內之火少息,則胃氣有生髮之機,尚不至殞滅也。否則,火不息而毒益熾,見食則惡,或得食則嘔,皆死兆也。倘腫破無膿,牙關硬如石,艱於進食,瘡口狀似蜂窠,涓涓惟流黃水,則十無一生,以其胃氣之絕也。

連翹野菊散,巫真君傳。治頤生癰初起。

連翹(五錢),野菊(三錢),瓜蔞(二錢),石膏(三錢),地榆(三錢),當歸(五錢),甘草(二錢),玄參(一兩),金銀花(二兩),水煎服。

白話文:

【頤生癰】

頤生癰指的是在臉頰、靠近下顎的部位,也就是頰車和大迎穴位置發生的炎症。它可能只在右側出現,也可能只在左側,或者兩側同時發生。一般認為單側出現的情況較輕,兩側同時出現則較嚴重。但若兩側都出現卻質地柔軟,即使看似嚴重,實際上卻可能較輕;反之,單側出現且堅硬,雖看似輕微,實際上卻可能較嚴重。因為如果炎症質地柔軟,尚可正常進食;若堅硬,則牙關緊閉,食物難以下嚥。

頰車和大迎穴都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人的生命活力源自胃氣,只要有胃氣,大多數疾病都有康復的希望。

這本就是胃經相關的病變,胃怎麼會自己生病呢?胃不會自我病變,那麼頰車、大迎穴之間就不會生成癰。只有當胃中的火氣過旺,毒素無法在下部穩定,才會向上湧到面部形成瘡。一旦生成癰和瘡,腹腔內的火氣稍微減弱,胃氣就有恢復的機會,尚未到達完全消亡的地步。否則,如果火氣不減,毒素反而更旺盛,看到食物就感到噁心,吃東西就嘔吐,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假如腫脹破潰後卻無膿液,牙關堅硬如石,難以進食,瘡口形狀像蜂巢,僅流出黃色的滲出物,這種情況九死一生,因為胃氣已絕。

【連翹野菊散】,由巫真君傳授。用於治療頤生癰的初期階段。

配方如下:連翹五錢,野菊花三錢,瓜蔞二錢,石膏三錢,地榆三錢,當歸五錢,甘草二錢,玄參一兩,金銀花二兩,用水煎煮服用。

3. 唇發

唇發者,唇上生瘡毒也。或生於口角之旁,或生於上下唇之際,不必問其大小,總皆脾胃之火毒也。治宜急而不宜緩,治之早則易散,治之遲則難痊。以毒久熾炎,兩唇腫大,艱於進食,往往有腐爛而亡,故治之必須急也。然急瀉火毒,而不附之健脾益胃之藥,則脾胃損傷,雖散毒而毒轉不散也。

此護吻湯之神,以其散毒消火,而仍不損傷脾胃之氣,故建功特奇。至於繭唇,治法少輕,其形似繭,然亦脾之病也。經云:脾氣開於口,脾之榮在唇。乾燥開裂,白皮皺揭,宛如蠶繭。始起小瘤如豆大,隨消隨生,漸漸腫大,合而為一。原有寸許,或如楊梅,或如芝菌,雖本於七情六氣,總因腎火枯而脾火熾也。

用歸脾養榮治於內,以金銀烙於外,亦易愈也,此症婦人多生之,用四物湯、逍遙散合治為佳,外先以莧茶散搽之,後以生肌散摻之,自瘥。

甑汗方,《準繩》。治唇瘡。

以甑上滴下汗敷之,累效如神。

又方

以白荷花瓣貼之,神效。如開裂出血者,即止。

護吻散,治唇吻生瘡毒。

紫花地丁(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夏枯草(一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歸脾養榮湯,世傳治繭唇。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陳皮,柴胡,甘草,麥冬,升麻,山梔子,桔梗,黃耆,白朮,防風,牡丹皮,黃柏,知母,(婦女加)澤蘭,香附,玄胡索,水煎服。

莧茶散,外治唇繭。先用烙鐵艾火內燃燒通紅,燙患處五六次,後敷此藥。

莧菜(陰乾,燒灰,三錢),銅青(二錢),枯礬(二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雞內金(二錢),麝香(二分),孩兒茶(二錢),為細末,麻油調搽。明日再用甘草煎湯洗淨,再烙,以平為度,後用生肌散。用烙鐵時,要擇吉日,不犯尻神。燙畢,隨藥搽之,不再生,除根矣。

生肌散

花蕊石(醋煅,二錢),孩兒茶(二錢),雞金(二錢),飛丹(煅,水飛,一錢),乳香(二錢),血竭(二錢),紅絨灰(一錢),黃連(一錢),為細末,加冰片一分,干即摻之。

白話文:

[脣部生瘡]

脣部生瘡,指的是嘴脣上長了瘡毒。這些瘡可能長在嘴角邊,也可能出現在上下脣的交界處,無論瘡的大小,都是由脾胃的火毒引起的。治療應該迅速,不宜拖延。如果治療得早,瘡毒容易散去;若治療遲緩,則難以痊癒。因爲瘡毒長時間熾熱,會使雙脣腫脹,影響進食,甚至有可能潰爛致死,因此治療必須及時。然而,只是一味地急於瀉火毒,而不配以健脾益胃的藥物,可能會損傷脾胃,雖然能暫時散去瘡毒,但瘡毒會再度復發。

護吻湯之所以神奇,是因爲它既能散毒消火,又不會傷害脾胃的元氣,所以效果特別顯著。至於繭脣,治療方法較輕,它的形狀像繭,但也是脾臟的疾病。經文說:脾氣從口開始,脾的榮華在脣上。嘴脣乾燥開裂,白色的皮皺裂剝落,就像蠶繭一樣。起初只是像豆子大小的小瘤,消了又長,逐漸腫大,最後合爲一個。原本只有寸許,可能像楊梅,也可能像靈芝,雖然主要是由於七情六氣的影響,但總歸是因爲腎火衰弱而脾火旺盛。

內服歸脾養榮湯,外用金銀烙,也很容易治癒,這種病症女性較爲常見,用四物湯和逍遙散合治爲佳,先用莧茶散塗擦,然後用生肌散撒上,自然就會好。

甑汗方,《準繩》,用於治療脣瘡。 將甑上滴下的汗液敷在瘡上,屢試屢驗,如同神效。

另一方法, 將白荷花瓣貼在瘡上,效果神奇。如果瘡口開裂出血,即可止住。

護吻散,用於治療脣部生瘡毒。 紫花地丁、麥冬、玄參、夏枯草各一兩,生甘草三錢,用水煎服,一劑可減輕症狀,二劑即可痊癒。

歸脾養榮湯,世代相傳治療繭脣。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陳皮、柴胡、甘草、麥冬、升麻、山梔子、桔梗、黃耆、白朮、防風、牡丹皮、黃柏、知母,(婦女加)澤蘭、香附、玄胡索,用水煎服。

莧茶散,外治繭脣。先用烙鐵在艾火中燒紅,燙患處五六次,然後敷此藥。 莧菜(陰乾,燒灰,三錢)、銅青(二錢)、枯礬(二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雞內金(二錢)、麝香(二分)、孩兒茶(二錢),研磨成細末,用麻油調和塗抹。第二天再用甘草煎湯洗淨,再烙,直到平復爲止,然後用生肌散。使用烙鐵時,要選擇吉日,避免犯尻神。燙完後,隨即塗藥,瘡不再生長,根除病源。

生肌散 花蕊石(醋煅,二錢)、孩兒茶(二錢)、雞金(二錢)、飛丹(煅,水飛,一錢)、乳香(二錢)、血竭(二錢)、紅絨灰(一錢)、黃連(一錢),研磨成細末,加入冰片一分,乾燥時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