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瘡瘍開住論

瘡瘍陽症,其成膿之後,必決竇而出,或刀開其頭,膿血迸流,皆火一泄而即住,必不走開沿爛無底止也。有一等瘡,不大突,焮腫痛疼,或重或輕。輕者麻木而不知,倘生於背上,如山之重:重者宛如刀割刺戳,五七日後,或一頭從上開發,或兩頭開發,或左右上下開發,侵展不住。雖《內經》謂不善調養,乃七情之擾,房勞之變,穢氣所撞,惡氣所襲也。

然而所言亦言其陽症,而非兼指陰症也。大約開發不住,陰症居多,非大補氣血之劑以托於內,非至妙收斂之藥以敷於外,則內必衝突,而外多腐爛也。肌肉腐爛,則氣血倍傷,將來收口,自然艱難。而目前膿血,何以止遏,勢必潰壞而不可救矣。故瘡口不開,則毒必留中,恐有奔心入臟之懼。

然瘡口大開,則毒又沿外,恐有爛膚壞肉之虞。夫奔心入臟與爛膚壞肉相較,似乎少間,誰知爛膚壞肉一發而不住者,皆毒氣奔心之變也。所以用大補以衛其臟腑,兼用收斂以護其肌膚,蓋兩相顧而兩相治也。或曰:專補其內,則氣血流動,何畏腐壞乎?不知火毒正熾,其沖決之勢甚橫而且烈,所到之處,生肉即變為瘀肉矣。

肉既變瘀,安能不開發而外出乎?故必須內補而外敷,則生肉有保守之資,可恃無恐,而火毒內難存留,自然盡發於外,並作一竅而出,斷不至再為開發也。

白話文:

在中醫學裡,對於長了膿包的病情,一旦成熟形成膿包,它會自然而然地破裂,排出膿血,就像體內的火氣得到釋放,病情隨即就會停止惡化,不會再無限制地擴散。但有些情況下,膿包不一定顯得特別突出,但它會紅腫疼痛,這種疼痛程度時輕時重。輕微的可能讓人感覺麻木,毫無知覺,就像背上有座大山般沉重;嚴重的則像是被刀割針刺,痛苦難當。通常在五到七天後,膿包可能會從頂部、兩側或是周圍爆開,且不停止地擴散。

儘管《內經》指出,如果患者未能妥善照料自己,受到情緒波動、過度性行為、污濁之氣的幹擾,或是遭受邪惡之氣的侵襲,病情就會惡化。

但這段描述主要是在講述陽性的病情,並非同時涵蓋陰性的病情。大體而言,不斷擴散的病情,多半是屬於陰性。若不使用補充氣血的藥物內服,以及精妙的收斂藥物外敷,病情內部會更為紊亂,外部則會加速腐爛。肌肉一旦開始腐爛,氣血的損傷將更為嚴重,未來的癒合過程自然會變得困難重重。眼前的膿血該如何止住?若不加以控制,病情勢必會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因此,如果膿包不破,毒素必然會留在體內,有可能引發心臟和臟器的危機。然而,如果膿包爆開得太大,毒素又會沿著外皮擴散,可能造成皮膚和肌肉的腐爛。相比之下,毒素進入心臟和臟器的危機,似乎比皮膚和肌肉腐爛要小一些,但事實上,一旦皮膚和肌肉開始腐爛,且無法阻止,那就是毒素正在侵蝕心臟的預兆。

所以,治療這種病情,我們需要使用補益的藥物保護臟腑,同時使用收斂的藥物保護皮膚,這樣才能雙管齊下,達到治療的效果。有人可能會問:專門補充體內的氣血,氣血流動,怎麼會怕腐爛呢?但要知道,當火毒正盛時,它的爆發力極強,所到之處,健康的肉體會瞬間變成瘀肉。

既然肉體已經瘀化,又怎能阻止它爆開並向外擴散呢?因此,我們必須內補外敷,讓健康的肉體得到保護,才能確保安全,而體內的火毒也難以留存,自然會從外排出來,通過同一個孔洞,一次全部排出,不會再有爆開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