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奧旨》~ 卷二 (3)
卷二 (3)
1. 瘡瘍秘結論
瘡瘍之發,發於火也。火發必犯於心,火即移其熱於大腸,而閉結之病生矣。夫心與小腸為表裡,宜移其熱於小腸,何故移熱於大腸乎?不知大腸雖不與心為表裡,而實與肺為表裡也。心得火毒,未有不轉移於肺者也,刑肺即刑大腸矣。況火毒最烈,肺自難受,自分其焰與大腸,而大腸屬金,最畏者火也,且火又甚酷,其爍金也必甚,則乾燥可立而待矣。
或曰:瘡瘍之火既分陰陽,陽火宜刑大腸矣,若陰火之瘡瘍,宜無犯於大腸,而何以偏多閉結耶?夫陰火者,虛火也。虛火者,半出腎肝。肝腎之火,乃雷火也,雷火最能爍水。試看濃陰大雨之時,一聞雷震,而云收雨止,正爍水之明驗。
故雷火不動即已,動則引心包之火而沸騰,引陽明之火而震盪,火多則水涸,水涸而大腸何能潤澤乎?惟是瘡瘍之陰火,乃邪火也,何腎肝之雷火助之乎?不知邪火出於肝腎,則雷火與邪火相合,竟不能分孰為邪火,孰為雷火矣。但火有陰陽之分,而成閉結則一,治法亦可相同乎?而不可同也。
大約陽火閉結,可用攻以通之;陰火閉結,可用補以潤之也。陽火未潰之前,於攻之中而顧其脫;陽火已潰之後,於補之內即防其通。陰火未潰之前,不妨化毒以潤腸;陰火已潰之後,切戒攻毒以傷胃。蓋老幼之虛實不等,少不謹慎,便至死亡,烏可妄用驅逐峻利之藥哉!
白話文:
瘡瘍的發生,是由體內火氣引發的。當火氣發作時,會首先影響到心臟,隨後火氣將熱量轉移到大腸,從而導致閉結病症的產生。心與小腸在生理上雖互爲表裏,但爲何火氣不直接轉移到小腸,反而轉向大腸呢?其實,雖然大腸與心並非直接關聯,但它實際上與肺部關係密切。當心髒受到火毒侵襲時,火毒往往會轉移到肺部,這也就間接傷害到了大腸。尤其是火毒極爲猛烈,肺部難以承受,因此會將部分火氣分散給大腸。大腸屬於五行中的金,對火最爲畏懼,而且此時的火勢異常強烈,對金的灼燒必然更爲劇烈,於是乾燥的問題便隨之而來。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瘡瘍的火氣可以分爲陰陽,那麼陽火影響大腸似乎合情合理,但陰火引發的瘡瘍,理應不會影響到大腸,爲何實際案例中卻經常出現閉結症狀呢?陰火,實際上指的是虛火,這種虛火多半源自腎和肝。肝腎所生的火,如同雷電之火,最擅長蒸發水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在濃密烏雲帶來暴雨之際,一旦雷聲響起,雲層迅速散開,雨水停止,這正是雷火蒸發水分的明顯證據。
所以,雷火不動則已,一旦發動,就會引發心包的火氣沸騰,帶動陽明經的火氣震盪,火氣過多自然導致水分乾涸,如此一來,大腸怎能保持溼潤呢?對於瘡瘍引發的陰火,它實際上是邪火,爲何會得到來自腎肝的雷火助力呢?實際上,邪火源於肝腎,當雷火與邪火結合後,兩者難以區分,無法明確判斷哪部分是邪火,哪部分是雷火。儘管火氣有陰陽之分,但最終導致閉結的結果是一樣的,治療方法是否可以統一呢?實際上,這是不行的。
一般來說,由陽火引起的閉結,可以通過攻伐的方式予以疏通;而由陰火引起的閉結,則應該採用補益的方法使其潤澤。在陽火尚未潰爛前,治療過程中需兼顧防止病情惡化;陽火潰爛後,在補益的同時要預防過度通暢。對於陰火未潰爛前的情況,可以通過化解毒素來滋潤腸道;陰火潰爛後,則要堅決避免使用攻毒藥物以免傷害脾胃。因爲不同年齡、體質的人虛實狀況不一,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生命危險,因此絕不可隨意使用猛烈的驅逐藥物!
希望這樣的解釋能夠幫到你。
2. 瘡瘍痛癢麻木論
經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實者,邪實也。虛者,正虛也。邪實多是陽症,正虛多是陰疴。凡瘡瘍之生,腫而大痛者,陽邪之大實也;腫而微痛者,陽邪之差實也。小痛而大癢者,陽中之陰大虛也;大痛而微癢者,陽中之陰少虛也。大癢而不痛者,陰大虛而無陽也;微癢而不痛者,陰微虛而無陽也。
更有麻木而不知痛癢,為陰虛而不能通於陽,陽虛而不能運於陰也。論其輕重,似乎痛重於癢與麻木也,而孰知不然。蓋瘡瘍最重者,莫過於癢,其次則在麻木。凡陰癰初發,多起於癢。人見皮膚之癢,手爬搔之為快,往往癢變為痛,遂至敗壞決裂而不可治。蓋痛乃陽毒,而癢乃陰毒也。
夫同是火毒,胡為陰毒烈於陽毒?大約陰癰之生,半成於鬼祟之纏人,祟憑人身,未敢驟侵,先以癢試之,故初發之時,每每作癢,及至人自爬搔,鬼無所畏,乃大肆其侵凌,故大癢而轉變為痛矣。治之法,宜於大癢之時,即用大補之藥,而佐之化毒之品。重劑以治之,則火毒隨手而散,萬不可待其大痛而後治之也。
以陰癰之生,雖成於鬼祟之纏身,然必正氣大虛,邪始得而入之也。設正氣不虛,邪將安入?故救大癢之陰癰,必須大補氣血為主。蓋陽毒可用攻毒之劑,而陰毒必須用補正之藥也。或曰:瘡瘍初起,雖發大癢,而所癢之部位不大。未必皆鬼祟之纏身,何必以補氣補血之大劑治之?然古人云:外大如豆,內大如拳;外大如拳,內大如盤,未必單言背癰也。
吾以為凡生瘡瘍而大癢者,皆當作是想,豈可以所癢之部位甚小而輕視之乎?至於麻木,則非大癢可比,不妨緩緩治之,然亦宜分已未潰也。未潰之先而麻木者,邪毒壅於經絡;已潰之後而麻木者,正氣耗於肌膚,無難審量而用藥也。
白話文:
經典有言:各種疼痛是由於實證,各種癢感源於虛證。實證,指的是邪氣實在;虛證,代表正氣虛弱。邪氣實在多是屬於陽性症狀,正氣虛弱多是陰性疾病。凡是瘡瘍的產生,如果腫脹且劇烈疼痛,這是陽邪的大實證;腫脹但只有輕微疼痛,是陽邪的較輕實證。輕微疼痛卻劇烈癢感,是陽性中的陰性極度虛弱;劇烈疼痛但只有輕微癢感,是陽性中的陰性稍有虛弱。劇烈癢感但沒有疼痛,是陰性極度虛弱且無陽性;輕微癢感也無疼痛,是陰性稍有虛弱且無陽性。
另外,有些人會感到麻木,完全感覺不到痛和癢,這是由於陰虛無法連接到陽,或是陽虛無法運行到陰。就嚴重程度而言,人們通常認為疼痛比癢和麻木更嚴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瘡瘍最嚴重的情況,莫過於癢感,其次是麻木。一般來說,陰癰剛開始發作時,多由癢感開始。當人們感到皮膚癢時,通常會用手抓搔以獲得舒緩,但這樣往往會使癢變成疼痛,最終導致情況惡化,無法治療。因為疼痛是陽毒,而癢感是陰毒。
雖然同樣是火毒,但為什麼陰毒會比陽毒更厲害呢?大致上說,陰癰的產生,多半是因邪靈纏繞人體所致。邪靈附身時,不敢立即侵犯,而是先以癢感來試探,所以剛開始時,常會感到癢。等到人們自己去抓搔,邪靈便無所畏懼,開始肆無忌憚地侵犯,因此癢感會轉變成疼痛。治療的方法,應在劇烈癢感時,立即使用大量補藥,再輔以解毒藥物。重劑量治療,火毒就會隨手消散,千萬不要等到劇烈疼痛才開始治療。
陰癰的產生,雖然是由邪靈纏繞身體所致,但前提是正氣極度虛弱,邪靈才能入侵。如果正氣不虛弱,邪靈如何侵入?所以要救治劇烈癢感的陰癰,必須以大量補氣血為主。因為陽毒可以用攻毒的藥物,而陰毒必須使用補正的藥物。有人會問:瘡瘍剛開始時,即使有劇烈癢感,但範圍不大,不一定都是邪靈纏繞身體,為什麼要用大量補氣血的藥物治療?然而古語有雲:外面像豆子一樣小,裡面可能像拳頭一樣大;外面像拳頭一樣大,裡面可能像盤子一樣大,這未必只是單指背癰。
我認為,所有生瘡瘍且有劇烈癢感的,都應該這樣看待,怎麼能因為癢感範圍很小就輕視它呢?至於麻木,就不是劇烈癢感可以相比的,可以慢慢治療,但也應區分是否已經潰爛。未潰爛前的麻木,是邪毒堵塞經絡;已潰爛後的麻木,是正氣消耗於肌膚,選擇藥物並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