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洞天奧旨》~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瘡瘍口渴論

夫口渴之症,未有不是火之作祟也。而瘡瘍口渴,尤是火毒無疑。但火有陽火、陰火,陽火可以外水止之,而陰火不可用外水也。蓋愈飲外火,其渴愈甚。然而瘡瘍之症,口渴甚多,大約陽火居其七,陰火居其三。陽火之口渴必不甚,以陽火之症,內有陰水以濟之也。若陰火口渴,既無內水之滋,惟有內火之爍,故其渴更甚於陽火。

夫火非水不制,何以飲外水而渴甚?豈水不可以制火乎?不知真水可以制邪火,外水非真水也,安得不加橫乎。所以陽火宜用寒涼以少止其口渴,陰火宜用溫補以止其口渴也。而陰症、陽症,何以辨之?大約陽症口渴者,其脈必洪大而數實;陰症口渴者,其脈必細數,即或洪大,按之必無力。然而不可拘也,吾又辨其舌之燥滑也,陽症舌必燥,陰症舌必滑也。

燥用寒涼以瀉火,滑用溫補以解毒,又何疑乎?然更須分已潰未潰而治之。未潰而作渴者,多是火毒之盛;已潰而作渴者,盡是氣血之虛。故未潰之前,可用瀉於補之中,而已潰之後,但可補而不可瀉也。雖古人治法止論已潰未潰,皆用加減八味丸治之大效,然此乃治陰癰之法也。

倘是陽症,其中有肉桂在內,吾恐反濟其火矣。雖六味丸多是補水之味,水足自能制火,然而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山。萬一火盛,水不足以濟之,未必不轉助其焰,而動其禍也。是加減八味丸以治癰疽之初發,尚非法之善也。蓋陰症可用熱劑,而陽症斷不宜遽用熱劑,又在人臨症以變通之耳。

白話文:

關於口渴的症狀,基本上都是因為火熱引起的。尤其對於瘡瘍病人的口渴,更是由火毒所導致毫無疑問。但是,火又可分為陽火和陰火兩種,陽火可以用喝水的方式來緩解,但陰火卻不能藉由喝水解決,因為喝水反而會讓口渴感更嚴重。然而,在瘡瘍病人中,口渴的情況很常見,大概有七成是因為陽火,三成是由於陰火。陽火導致的口渴通常不會太嚴重,因為陽火的病態下,體內仍有陰水可以調節。但若是陰火導致的口渴,由於缺乏體內陰水的滋潤,只有體內的火熱,因此口渴的程度會比陽火更嚴重。

火熱如果不被水抑制,那麼為什麼喝外來的水反而口渴更嚴重呢?難道水無法抑制火熱嗎?其實,真正體內的水可以抑制邪火,但外來的水並非真正的體內水,當然無法有效抑制。所以對於陽火,我們應使用寒涼的食物或藥物來稍微緩解口渴,而陰火則應該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止渴。但如何分辨陰症和陽症呢?一般來說,陽症導致的口渴,脈搏必定洪大且頻率快;而陰症導致的口渴,脈搏必定細弱,即使脈搏看似洪大,但輕按下去就會發現其實無力。

然而,我們也不能只看脈象,還需觀察舌苔的乾燥或滑膩。陽症的舌苔通常乾燥,陰症的舌苔則會較滑膩。

乾燥的舌苔,我們會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滑膩的舌苔則會使用溫補的藥物來解毒,這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然而,我們更需要根據瘡瘍是否已經化膿來治療。未化膿時的口渴,多是由於火毒過盛;而化膿後的口渴,則完全是因為氣血虛弱。所以在未化膿前,我們可以在補養中加入一些清熱的成分,但一旦化膿,就只能補氣血,不能再去清熱了。

雖然古人在治療時,只論及瘡瘍是否已化膿,並都使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效果非常好,但這只是治療陰癰的方法。如果病情屬於陽症,藥方中的肉桂可能會加重火熱。雖然六味丸多數成分能補充體內水分,水份充足自然能抑制火熱,但如果火勢太強,單靠水分可能不足以抑制,反而可能助長火勢,引發災難。

因此,使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瘡瘍初期,並非最好的方法。因為陰症可用熱性藥物治療,但陽症絕對不宜立刻使用熱性藥物,這就需要醫生在診療時靈活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