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疳積不治歌

疳極丁奚哺露時,腹膨臍突面黃羸,吐蟲瀉臭頭開解,鶴膝伶仃總莫醫。

白話文:

當小孩在哺乳期時若罹患了嚴重的疳積,他的腹部會腫脹,肚臍突出,臉色呈現病態的黃色且身體瘦弱。有時會從口中吐出蟲子,或是拉肚子排出惡臭的大便,頭髮也可能開始脫落,雙腿瘦得像仙鶴的膝關節一樣,到了這種情況,基本上已經無法醫治了。

2. 傷積總括歌

積因停滯在胸中,乳食虛驚氣所鍾,腹痛面黃晡作熱,尪羸煩渴瀉流通。飲食不化酸腥吐,復以滋煎兩目紅,急用香稜消積劑,莫教日久致頭空。

香稜丸,消積丸,(二方俱見前)

加減流氣飲,治胸膈痞塞,氣不升降,喘急不安,積聚沉滯,發熱,不思飲食,噫氣、吞酸,或秘或利等症。

木香,枳實,蓬朮,陳皮,青皮,檳榔,三稜,蒼朮,草果,大腹皮

大便閉,加大黃。身熱,加柴胡。內熱,加黃連。胃中作痛,加炒益智仁、草豆蔻。腹脹、小便不利,加桑皮、茶葉。嘔吐,加藿香、半夏。傷冷積滯,加乾薑、肉桂、砂仁。

白話文:

積食是因為食物停滯在胸腔中無法消化,可能是飲食過量、虛弱受驚或是氣血運行不順所致。病徵可能包括腹部疼痛、面色萎黃、傍晚時發燒、身體瘦弱、煩躁口渴以及持續的腹瀉。飲食難以消化,可能會嘔吐出酸臭的食物,甚至導致雙眼泛紅。應盡快使用香稜丸來消積,以免病情拖延太久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香稜丸和消積丸都可以用來治療積食(兩種藥方詳見前文)。

加減流氣飲用於治療胸腔阻塞、氣息不暢、呼吸急促、積食難消、發燒、食慾不振、打嗝反酸、便祕或腹瀉等症狀。

所需藥材有:木香、枳實、蓬朮、陳皮、青皮、檳榔、三稜、蒼朮、草果、大腹皮。

如果出現便祕,可加入大黃。如果體溫偏高,可加入柴胡。如果內部有熱,可加入黃連。如果胃部疼痛,可加入炒益智仁和草豆蔻。如果腹部脹氣且小便不通暢,可加入桑皮和茶葉。如果發生嘔吐,可加入藿香和半夏。如果因受寒而產生積食,可加入乾薑、肉桂和砂仁。

3. 脾胃門總括歌

脾屬陰兮胃屬陽,一身牆壁作中央,土生萬物須和暢,一有虧兮雜病干。或吐或膨時泄瀉,或煩或渴不加飧,常吞助胃溫脾藥,生冷休貪便見安。

助胃膏,專治脾胃不正,或吐或瀉,飲食少進,面黃唇白,虛煩作渴之症。

木香,乾薑,炙草(各三錢),山藥,蓮肉(去心),白朮,茯苓(各一兩),肉果,訶子(各四錢),神麯,麥芽(各五錢),人參(二錢),砂仁(二錢),丁皮,白豆蔻(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

人參養胃湯

蒼朮,厚朴,陳皮,炙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加薑、黃米同煎。

嘔吐,加藿香、木香。瀉,加肉果、訶子。腹脹,加枳殼、大腹皮。不思飲食,加益智。

腫脹門總括歌

小兒腫脹脾家濕,臟腑氣虛即或極,或因停積於胃中,或因瘧痢虛而得。疳氣痞塊或血虛,飲食飢飽皆為積,醫人審察盛與衰,分氣補虛不可失。有積當與漸消之,固本正標方是的,陰囊無縫掌無紋,臍突如李面黧黑,唇焦口燥脈不來,有藥莫投徒用力。

分氣飲,治四肢浮腫,氣喘短急。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枳殼,大腹皮,草果,半夏,蘇子,木通,木香

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腹瀉,加肉果。腹痛,加肉桂。胸膈不寬,加砂仁。

上,各加薑、棗、燈芯同煎。

補脾飲,治脾虛受濕,浮腫,及吐瀉痢後,皆服之。

人參,白朮,茯苓,厚朴,陳皮,甘草,木瓜,青皮,木香,乾薑,砂仁,大腹皮

上㕮咀,加薑、棗、燈芯同煎。

白話文:

脾臟屬於陰性,而胃則屬於陽性,它們在身體內就像一道牆,位於中間位置。脾與胃像土壤一樣孕育萬物,必須保持和諧暢通。一旦出現問題,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可能出現嘔吐、脹氣、腹瀉等症狀,或者感到煩躁、口渴,食慾不佳。如果經常服用有助於胃和脾的藥物,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身體就會更健康。

助胃膏,專門治療脾胃功能失調,如嘔吐、腹瀉,飲食減少,面色黃、嘴脣白,虛弱且口渴的情況。

木香、乾薑、炙草(各約9克),山藥、蓮肉(去心)、白朮、茯苓(各約30克),肉果、訶子(各約12克),神麯、麥芽(各約15克),人參(約6克),砂仁(約6克),丁皮、白豆蔻(各約3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搓成丸,大小如芡實。

人參養胃湯 蒼朮、厚朴、陳皮、炙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在煎煮時,加入薑和黃米。

如果出現嘔吐,可以添加藿香、木香;腹瀉,可添加肉果、訶子;腹部脹氣,可以添加枳殼、大腹皮;如果對飲食沒有興趣,可以添加益智。

腫脹門總括歌 小孩出現腫脹的情況多由脾臟濕氣所致,臟腑氣虛也可能導致此情況。可能是因為食物在胃中積聚,或是因瘧疾、痢疾後身體虛弱所引起。疳氣、痞塊、貧血,飲食不規律,飢餓或過飽,這些都可能造成積聚。醫生在診斷時需判斷病人的體質強弱,區分應補氣還是補虛,不能忽視。若發現有積聚,應逐步消除,以固本為主,標本兼治纔是正確做法。如果出現無縫的陰囊、手掌無紋路,肚臍突出像李子,面色暗沉,嘴脣乾燥,脈搏微弱,即使有藥也無法治癒,只會徒勞無功。

分氣飲,用於治療四肢水腫,呼吸困難。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枳殼、大腹皮、草果、半夏、蘇子、木通、木香 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添加豬苓、澤瀉;腹瀉,添加肉果;腹痛,添加肉桂;胸口憋悶,添加砂仁。

在煎煮時,加入薑、棗、燈芯。

補脾飲,用於治療脾虛受濕,身體浮腫,以及吐瀉、痢疾後恢復期,均可服用。

人參、白朮、茯苓、厚朴、陳皮、甘草、木瓜、青皮、木香、乾薑、砂仁、大腹皮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薑、棗、燈芯一同煎煮。

4. 自汗盜汗大汗症歌

小兒盜汗不須醫,額汗至胸亦陽虛,更有胸下當臍汗,此汗皆因脾胃虛。傷寒瘧疾皆將愈,汗分四症分明起,蒸蒸振汗不戰慄,若還戰慄汗兼耳。

止汗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火燒,存性,去火毒,研末。每服三錢,溫酒下。

黃耆六一散

黃耆(六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滾水下。

白話文:

【對於兒童晚上盜汗的情況,通常無需特別治療。如果汗只出在額頭到胸部之間,這表示身體的陽氣不足。再者,若汗出在胸部下方接近肚臍的地方,這通常是由於脾胃功能虛弱所致。

在感冒或瘧疾等疾病即將康復時,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汗症,可以清楚地辨別出疾病正在恢復。如果出汗時伴有蒸熱感,但沒有顫抖的情況,或者出汗同時耳朵也感到冰冷,這可能是病情轉好的徵兆。

止汗散,用於治療睡覺時自然出汗的症狀。

使用舊蒲扇,經過火燒後,保留其藥性並去除火毒,然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三錢,用溫酒送服。

黃耆六一散

黃耆(六錢)和甘草(一錢)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細末,用熱水送服。】

5. 腹痛症歌

腹痛多緣乳食積,邪氣正氣相交擊,挾寒挾熱亦其因,面赤壯熱知端的,面青肢冷是因寒,清熱溫涼積消息。

消積丸

丁香(九粒),砂仁(十二個),巴豆(去油淨)

上為細末,面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溫水下。

四順飲,治挾熱腹痛。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虛熱,加甘草。下利,減大黃。胃風邪,加去節麻黃。中風、體強、直眼上視,加獨活。

水煎,溫服。

七氣湯,治氣道壅塞,攻衝作痛。

半夏(五兩,制),人參,辣桂(各二兩),甘草,陳皮,香附

加乾薑、生薑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白話文:

【腹痛症歌】

腹痛大多因為飲食過量或食物積滯,當邪氣與正氣在體內發生衝突時就會引發。有時候寒氣或熱氣夾雜也是造成的原因。如果患者臉色紅潤且高燒不退,那可能是熱性病。若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則可能因為受寒。

【消積丸】

配方:丁香九粒,砂仁十二個,巴豆去油淨。以上材料磨成細粉,用麵粉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二到三丸,用溫水吞服。

【四順飲】,用於治療熱性腹痛。

配方: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想促進小便,就用赤芍藥。若是虛熱,可加入甘草。若有下痢的情況,應減少大黃的份量。若是胃風邪,可以加入去節的麻黃。若是中風、身體僵硬、眼睛直視上方,則應加入獨活。

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七氣湯】,用於治療氣道阻塞,氣衝導致疼痛。

配方:半夏(五兩,已處理),人參,辣桂(各二兩),甘草,陳皮,香附。另加入乾薑、生薑三片,棗三枚,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