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卷二 (7)
卷二 (7)
1. 疳積不治歌
疳極丁奚哺露時,腹膨臍突面黃羸,吐蟲瀉臭頭開解,鶴膝伶仃總莫醫。
白話文:
當孩子嚴重營養不良、腹部脅下腫大且肚臍突出、面色蒼黃瘦弱不堪、嘔吐出寄生蟲以及拉肚子有惡臭味、頭痛難忍的時候,這些症狀已經很難治癒了。而且如果孩子的腿骨變得細長而脆弱,那更是無法治療了。
2. 傷積總括歌
積因停滯在胸中,乳食虛驚氣所鍾,腹痛面黃晡作熱,尪羸煩渴瀉流通。飲食不化酸腥吐,復以滋煎兩目紅,急用香稜消積劑,莫教日久致頭空。
香稜丸,消積丸,(二方俱見前)
加減流氣飲,治胸膈痞塞,氣不升降,喘急不安,積聚沉滯,發熱,不思飲食,噫氣、吞酸,或秘或利等症。
木香,枳實,蓬朮,陳皮,青皮,檳榔,三稜,蒼朮,草果,大腹皮
白話文:
食物堆積在胸中,形成虛驚和氣滯,導致腹痛、面色發黃、午後發熱,身體虛弱、煩渴、腹瀉。飲食不消,嘔吐出酸臭的東西,同時伴有發燒,兩眼發紅,這時必須趕快使用香稜消積劑,不要拖延太久,造成頭部空虛。
香稜丸(消積丸):(配方見上述)
加減流氣飲:主治胸膈痞塞,氣息堵塞,呼吸急促,身體不安,積聚沉滯,發熱,不想進食,打嗝、反酸,或便祕或腹瀉等症狀。
藥材:木香、枳實、蓬朮、陳皮、青皮、檳榔、三稜、蒼朮、草果、大腹皮
大便閉,加大黃。身熱,加柴胡。內熱,加黃連。胃中作痛,加炒益智仁、草豆蔻。腹脹、小便不利,加桑皮、茶葉。嘔吐,加藿香、半夏。傷冷積滯,加乾薑、肉桂、砂仁。
白話文:
如果大便不通,就加點大黃;如果身體發熱,就加點柴胡;如果內熱,就加點黃連;如果胃痛,就加炒益智仁和草豆蔻;如果肚子脹、尿不出來,就加桑皮和茶葉;如果嘔吐,就加藿香和半夏;如果受寒積食,就加乾薑、肉桂和砂仁。
3. 脾胃門總括歌
脾屬陰兮胃屬陽,一身牆壁作中央,土生萬物須和暢,一有虧兮雜病干。或吐或膨時泄瀉,或煩或渴不加飧,常吞助胃溫脾藥,生冷休貪便見安。
助胃膏,專治脾胃不正,或吐或瀉,飲食少進,面黃唇白,虛煩作渴之症。
木香,乾薑,炙草(各三錢),山藥,蓮肉(去心),白朮,茯苓(各一兩),肉果,訶子(各四錢),神麯,麥芽(各五錢),人參(二錢),砂仁(二錢),丁皮,白豆蔻(各一錢)
白話文:
脾臟屬陰而胃屬陽,它們是全身系統的中心,就好比一堵牆。土能生長萬物,必須和諧順暢。一旦發生失衡,就會導致各種疾病。
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煩躁或口渴,都不想吃東西的情況。應該及時服用能夠幫助胃氣和溫補脾臟的藥物。生冷食物不要貪吃,這樣纔能夠很快恢復健康。
助胃膏,專門治療脾胃失調,出現嘔吐或腹瀉、進食不佳、面色發黃、嘴脣發白、心中煩躁、口渴等症狀。
藥材:
- 木香、乾薑、炙草(各三錢)
- 山藥、蓮肉(去心)、白朮、茯苓(各一兩)
- 肉果、訶子(各四錢)
- 神麯、麥芽(各五錢)
- 人參(二錢)
- 砂仁(二錢)
- 丁皮、白豆蔻(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
人參養胃湯
蒼朮,厚朴,陳皮,炙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加薑、黃米同煎。
嘔吐,加藿香、木香。瀉,加肉果、訶子。腹脹,加枳殼、大腹皮。不思飲食,加益智。
腫脹門總括歌
小兒腫脹脾家濕,臟腑氣虛即或極,或因停積於胃中,或因瘧痢虛而得。疳氣痞塊或血虛,飲食飢飽皆為積,醫人審察盛與衰,分氣補虛不可失。有積當與漸消之,固本正標方是的,陰囊無縫掌無紋,臍突如李面黧黑,唇焦口燥脈不來,有藥莫投徒用力。
白話文:
將藥材末用蜂蜜製成丸劑,芡實的份量要大。
人參養胃湯的藥方如下:蒼朮、厚朴、陳皮、炙甘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加入生薑、黃米一起煎煮。
如果患者嘔吐,則加入藿香、木香。如果患者腹瀉,則加入肉果、訶子。如果患者腹脹,則加入枳殼、大腹皮。如果患者不思飲食,則加入益智。
小兒腫脹可能是脾胃濕熱,也可能是臟腑氣虛,或者因為食物積滯在胃中,或者因為瘧疾或痢疾導致虛弱。也可能是疳氣、痞塊或血虛,飲食不節造成積食。醫生需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再根據情況補氣或補虛。如果有積食,則要採取漸漸消化的治療方法,並且要注重補益根本,同時治療表症。如果陰囊沒有縫隙,手掌沒有紋路,肚臍突出像李子一樣,面色黑黃,嘴唇乾燥,口渴,脈象微弱,則不要用藥,以免徒勞無功。
分氣飲,治四肢浮腫,氣喘短急。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枳殼,大腹皮,草果,半夏,蘇子,木通,木香
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腹瀉,加肉果。腹痛,加肉桂。胸膈不寬,加砂仁。
上,各加薑、棗、燈芯同煎。
補脾飲,治脾虛受濕,浮腫,及吐瀉痢後,皆服之。
白話文:
分氣飲
主治: 四肢浮腫,氣喘短急。
藥材: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枳殼、大腹皮、草果、半夏、蘇子、木通、木香
加減:
- 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
- 腹瀉,加肉果。
- 腹痛,加肉桂。
- 胸膈不寬,加砂仁。
煎服: 上述藥材各適量,加薑、棗、燈芯同煎服。
補脾飲
主治: 脾虛受濕,浮腫,以及吐瀉痢後皆可服用。
人參,白朮,茯苓,厚朴,陳皮,甘草,木瓜,青皮,木香,乾薑,砂仁,大腹皮
上㕮咀,加薑、棗、燈芯同煎。
白話文:
這是一道傳統漢方藥物組合的配方。以下是每種成分及其功效:
- 人參: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茯苓:利尿除濕,安神定志;
- 厚朴:行氣化痰,開胃助消化;
- 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 甘草:調和諸味,緩急止痛;
- 木瓜:舒筋活絡,解毒殺蟲;
- 青皮:疏肝破結,降逆平喘;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
- 幹薑:暖胃驅風,祛寒止痛;
- 砂仁:醒腦提神,開竅通鼻;
- 大腹皮:利水消腫,清熱解暑。
以上各味藥材需切碎後加入生薑、大棗及燈心草一起煮沸,然後再用小火慢熬即可服用。
4. 自汗盜汗大汗症歌
小兒盜汗不須醫,額汗至胸亦陽虛,更有胸下當臍汗,此汗皆因脾胃虛。傷寒瘧疾皆將愈,汗分四症分明起,蒸蒸振汗不戰慄,若還戰慄汗兼耳。
止汗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火燒,存性,去火毒,研末。每服三錢,溫酒下。
黃耆六一散
黃耆(六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滾水下。
白話文:
小孩子盜汗不用治療,額頭到胸前出汗也是陽虛,如果汗出到肚臍以下,則一定是脾胃虛弱。傷寒、瘧疾快要好了也會出汗,汗出分為四種情況:熱氣蒸蒸,全身出汗,不發抖,這是快要好了的徵兆;如果還發抖,伴隨耳朵出汗,則病還沒好。
止汗散,可以治療睡覺時自汗。
將蒲扇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去除火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溫酒送服。
黃耆六一散
黃耆六錢,甘草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滾水沖服。
5. 腹痛症歌
腹痛多緣乳食積,邪氣正氣相交擊,挾寒挾熱亦其因,面赤壯熱知端的,面青肢冷是因寒,清熱溫涼積消息。
消積丸
丁香(九粒),砂仁(十二個),巴豆(去油淨)
上為細末,面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溫水下。
四順飲,治挾熱腹痛。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肚子痛大多是乳食積聚,邪氣和正氣相互交戰,伴隨寒氣或熱氣也是原因。如果臉紅發熱,就知道是熱症;臉色發青,四肢冰冷,就是寒症。治療上要清熱、溫涼,以消積止痛。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虛熱,加甘草。下利,減大黃。胃風邪,加去節麻黃。中風、體強、直眼上視,加獨活。
水煎,溫服。
七氣湯,治氣道壅塞,攻衝作痛。
半夏(五兩,制),人參,辣桂(各二兩),甘草,陳皮,香附
加乾薑、生薑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白話文:
想要促進小便,可以使用赤芍藥。若有虛熱,可以添加甘草;若有下痢,可以減少大黃。若有胃風邪,可以加去節麻黃。若中風、體強、眼球往上看,可以加獨活。將藥材水煎後溫服。
七氣湯可以治療氣道阻塞、胸悶作痛。由半夏(五兩,制)、人參、辣桂(各二兩)、甘草、陳皮、香附,以及乾薑、生薑三片、棗三枚組成,水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