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卷一 (5)
卷一 (5)
1. 芍藥甘草湯
治誤汗傷血。厥逆腳攣急主之。
芍藥(四兩),甘草(四兩,炙。)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歌曰,芍甘四兩各相均。兩腳拘攣病在筋。陽旦誤投熱氣爍。苦甘相濟即時伸。
蔚按。芍藥味苦。甘草味甘。苦甘合用。有人參之氣味。所以大補陰血。血得補則筋有所養而舒。安有拘攣之患哉。時醫不知此理。謂為戊己湯。以治腹痛。有時生熟並用。且雲中和之劑。可治百病。凡病人素溏與中虛者。服之無不增劇。誠可痛恨。
白話文:
芍藥甘草湯用於治療因出汗過多而損傷血液,以及手腳冰冷、小腿抽筋等症狀。
藥方:芍藥四兩,炙甘草四兩。將兩種藥材切碎,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半,過濾藥渣,分溫熱兩次服用。
歌訣說明:芍藥和甘草各四兩,用量相等,用於治療因筋脈受損導致的兩腳抽筋。此方適用於因陽氣受損或外感熱邪而導致的疾病,芍藥苦味與甘草甘味相配,能迅速緩解症狀。
註解:芍藥味苦,甘草味甘,兩藥合用,具有類似人參的功效,可以大力滋補陰血。血液得到滋補,筋脈自然得到濡養而舒緩,抽筋的症狀也就消失了。一些醫生不懂這個道理,誤將此方當作戊己湯來治療腹痛,有時甚至生藥和炙藥混用,還誇大其詞說它能治百病,殊不知,對於脾胃虛弱或經常腹瀉的病人,服用此方反而會加重病情,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2. 調胃承氣湯
治汗後惡熱譫言。心煩中滿。脈浮者主之。
大黃(四兩,去皮。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歌曰,調和胃氣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黃四兩足。法中之法妙無窮。
蔚按。此治病在太陽而得陽明之陽盛證也。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火淫於內。治以苦寒。君大黃之苦寒。臣芒硝之鹹寒。而更佐以甘草之甘緩。硝、黃留中以泄熱也。少少溫服。亦取緩調之意。次男元犀按。調胃承氣湯此證用之。可救服桂枝遺熱入胃之誤。太陽之陽盛證用之。
能泄肌熱以作汗。陽明證用之。能調胃氣以解微結。內臺方自注云脈浮者三字。大有意義。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
治療出汗後感到惡寒發熱、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心煩意亂、胃脘脹滿,脈象浮的患者。
藥方組成:大黃(四兩,去皮,用酒洗淨),甘草(二兩,炙烤),芒硝(半升)。
製法:將大黃、甘草研磨成粗末,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過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加熱煮沸,稍微放溫後服用。
歌訣:調和胃氣炙甘草,芒硝半升地道通。甘草二兩大黃四兩足,妙法之中妙無窮。
方義闡述:此方治療的是太陽經病邪入侵,但出現陽明經陽盛的證候。經書記載:「熱邪侵犯內部,用鹹寒藥治療;火邪侵犯內部,用苦寒藥治療。」方中大黃苦寒為君藥,芒硝鹹寒為臣藥,甘草甘緩為佐藥,芒硝和大黃留在體內瀉熱。少量溫服,也是為了緩慢調節之意。另有醫家指出,使用調胃承氣湯,可以治療服用桂枝湯後餘熱未清而入侵胃部的錯誤治療。對於太陽經陽盛證,此方能瀉去肌膚的熱邪而引發汗出;對於陽明證,此方能調和胃氣,解決輕微的胃氣阻滯。古方註釋中提到「脈象浮者」三個字,意義重大。
3. 四逆湯
治下利清穀。三陰厥逆。惡寒。脈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溫經救陽之峻劑也。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歌曰,生附一枚兩半姜。草須二兩少陰方。建功姜附如良將。將將從容藉草匡。
蔚按。四逆湯為少陰正藥。此證用之以招納欲散之陽。太陽用之以溫經。與桂枝湯同用以救里。太陰用之以治寒濕。少陰用之以救元陽。厥陰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乾薑。徹上徹下。開闢群陰。迎陽歸舍。交接十二經。為斬旗奪關之良將。而以甘草主之者。從容籌劃。自有將將之能也。
白話文:
四逆湯
治療下痢清稀如水,四肢冰冷,畏寒,脈象沉細的症狀。此方為溫經救陽的急救藥方。
藥方組成:炙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生附子一枚(去皮切八片)。
用法:將藥材研磨後,加水三升,煮至一升二合,過濾去渣,分溫熱兩次服用。體質強壯者,附子可用一枚,乾薑可用三兩。
歌訣:生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甘草二兩,這是治療少陰病的方劑。乾薑和附子像優秀的將領,能有效治療疾病,甘草則像輔佐的謀士,從容掌控全局。
註解:四逆湯是治療少陰病的有效藥方,用於收斂將要散失的陽氣。在太陽經證候中,用於溫經;與桂枝湯合用,用於救治裡證;在太陰經證候中,用於治療寒濕;在少陰經證候中,用於救治元陽;在厥陰經證候中,用於回陽救逆。
另一種註解:生附子、乾薑能通達全身,溫暖四肢百骸,引導陽氣歸位,溝通十二經脈,猶如勇猛的將士。而甘草則起著統籌全局的作用,使藥力得以協調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