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卷一 (2)
卷一 (2)
1. 桂枝加附子湯
治太陽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
桂枝湯原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歌曰,汗因過發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難。尚有尿難風又惡。桂枝加附一枚安。
男元犀按。太陽之臟即是少陰。太陽病本宜發汗。發之太過而為漏不止。必用附子以固之。重至肢厥。必用四逆輩以救之。若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皆汗出過多脫液。尚喜腎中之真陽未亡。
只用附子大補少陰之氣。得桂枝湯為太陽之專藥。令陰交於陽則漏止。漏止則液不外脫。而諸證俱除矣。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治療太陽病發汗後,汗液持續不斷滲漏,病人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輕微緊繃、難以彎曲伸展的狀況。
此方以桂枝湯原方為基礎,再加入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切成八片)。
將上述六味藥材搗碎,加入七升水煮成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
歌訣說:「汗液過度流失無法止住,四肢緊繃常常難以屈伸,還有小便困難又怕風,用桂枝加附子湯可使之安穩。」
男元犀認為:太陽之臟其實就是少陰,太陽病本來就應該發汗,但發汗太過導致汗液滲漏不止,必須用附子來鞏固。如果嚴重到四肢厥冷,就必須用四逆湯之類的藥來救治。至於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輕微緊繃、難以彎曲伸展,這些都是因為發汗過多,體液流失造成的。幸好腎中的真陽之氣還沒有衰亡。
因此,只要用附子來大補少陰之氣,加上桂枝湯這個治療太陽病的專用藥,讓陰氣和陽氣互相交流,汗液滲漏就會停止。汗液滲漏停止,體液就不會再外洩,各種症狀也就能夠消除了。
2. 桂枝去芍藥湯
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桂枝湯原方。去芍藥。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治同前。更加微寒者。
即前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惡寒止。停後服。
歌曰,桂枝去芍義何居。胸滿陰彌要急除。若見惡寒陽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蔚按。傷寒論大旨。以得陽則生。上節言汗之遂漏。慮其亡陽。此節言下後脈促胸滿。亦恐亡陽。蓋太陽之氣。由至陰而上於胸膈。今因下後而傷胸膈之陽。斯下焦濁陰之氣僭居陽位而為滿。脈亦數中一止而為促。治宜急散陰霾。於桂枝湯去芍藥者。恐其留戀陰邪也。若見惡寒。
為陽虛已極。徒抑其陰無益。必加熟附以壯其陽。方能有濟。喻嘉言、程扶生之解俱誤。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用於治療太陽病後病情向下發展,脈搏急促,胸部滿悶的症狀。
藥方是桂枝湯的原方,去掉芍藥。
將藥材用七升水煮成三升,溫服一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治療的症狀與前者相同,但病情更偏向於畏寒者。
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炮製過的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
將藥材研磨後,用七升水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若畏寒症狀消失,則停藥。
歌訣說:桂枝湯去芍藥的道理是什麼呢?因為胸部滿悶,陰邪充盛,需要緊急去除。如果出現畏寒,說明陽氣衰敗,必須加入附子以增強陽氣。
按語:傷寒論的核心思想,在於獲得陽氣才能生存。上一段論述汗出過多,擔心陽氣耗損;此段論述病情向下發展後脈搏急促、胸部滿悶,同樣擔心陽氣耗損。因為太陽經的氣息,由下焦(至陰)上升到胸膈。現在因為病情向下發展而損傷了胸膈的陽氣,下焦濁陰之氣侵犯陽位而導致胸滿,脈搏也是時數時停而顯得急促。治療應當迅速驅散陰邪,在桂枝湯中去除芍藥,是擔心芍藥會留戀陰邪。如果出現畏寒,說明陽虛已極,單純抑制陰邪無益,必須加入熟附子以增強陽氣,才能奏效。喻嘉言、程扶生的解釋都錯了。
3. 桂枝麻黃各半湯
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過經。)如瘧狀。(與往來寒熱不同。故曰如瘧。)
發熱惡寒。(現出太陽經真面目。)熱多寒少。(太陽以陽為主。熱多是主勝客負。為將解之兆。)其人不嘔。(邪不轉屬少陰。)清便欲自可。(邪不轉屬陽明。)一日二三度發。(瘧之寒熱有定候。此則或二或三。無定候也。太陽之陽氣有權。則邪氣有不能自容之象。),脈微緩者。
(微則邪衰。緩則正復。)為欲愈也(自起句至此為一節。言邪輕欲自解。不藥可愈也。)脈微(上節以微與緩對舉。此節但云微而不云緩者。以邪衰而正亦衰也。)而惡寒者。(上節以發熱惡寒對舉。此節但云惡寒不云發熱。便是大眼目處。且熱多寒少為主勝
客負之兆。若寒多熱少即為客勝主負之兆。況但寒無熱之證乎,此陰陽俱虛。(陰陽認作氣血則誤甚。要知太陽以陽為主。今脈微即露出少陰之沉細象。惡寒即露出少陰之厥冷及背惡寒象。不獨太陽虛。即少陰亦虛也。陰陽指太少言最切。)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自脈微至此句為一節。
提出虛字。便可悟芍藥甘草附子湯之法。又可悟四逆湯及附子湯之法矣。師不出方。即引而不發之道。)面色反有熱色者。(反字是大眼目。言脈微惡寒。面色不宜有熱色。今反見熱色者。以其人陰陽雖曰俱虛。而陽氣尚能鼓鬱熱之氣而見於面色。)未欲解也。(欲字可味。
太陽以陽為主。猶幸陽氣未敗。尚能鼓過經之邪見於面色。獨恨陽氣已虛。不能遂其所欲。令作小汗而解。)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申上未欲解意,辨面色之熱。兼徵之周身作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邪欲出而不能自出。故藉此方以助之。自面有熱色至此。又是一節。
通章以太陽病得之八九日一句為主。言過經之病也。下分三節。節節相承。一層剝起一層。自有注傷寒論以來。千百餘年無有一人道及。今特詳註之。)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一兩),生薑(一兩),甘草(一兩,炙。),麻黃(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宜去皮尖及兩仁者。後仿此。)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渣。溫服六合。
歌曰,桂枝一兩十六銖。甘芍姜麻一兩符。杏廿四枚棗四粒。面呈熱色癢均驅。
蔚按。內臺載此方。即桂枝湯原方分兩。加麻黃三兩。杏仁七十個。白水煎服。取微汗。許宏方議云。桂枝湯治表虛。麻黃湯治表實。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異也。今此二方合而用之。乃解其表不虛不實者也。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
治療太陽病,病程在八九天(經期已過)。症狀像瘧疾(但與一般的往來寒熱不同,所以說「如瘧」)。
發熱惡寒(呈現太陽經的典型症狀)。發熱多而惡寒少(太陽經以陽氣為主,發熱多說明陽氣勝過邪氣,是將要痊癒的徵兆)。病人不嘔吐(邪氣沒有轉入少陰經)。大便通暢,想解便(邪氣沒有轉入陽明經)。一天發作二三次(瘧疾的寒熱發作是有規律的,而這種情況則不定時,或二或三,說明太陽經的陽氣有調節作用,邪氣無法自行消退)。脈象微弱緩慢。
(脈象微弱表示邪氣減弱,脈象緩慢表示正氣恢復),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從「自起句」到這裡為一段,說明邪氣輕微,將要自行消退,不需服藥即可痊癒)。脈象微弱(上一段將微弱和緩慢相對比,而這一節只說微弱,沒說緩慢,是因為邪氣雖衰,但正氣也衰弱)。而且惡寒(上一段將發熱和惡寒相對比,而這一節只說惡寒,沒說發熱,這是關鍵所在。且發熱多惡寒少是陽氣勝過邪氣的徵兆,如果惡寒多發熱少,則是邪氣勝過陽氣的徵兆,更何況是單純惡寒而無發熱的症狀呢),這是陰陽俱虛。(如果把陰陽理解為氣血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太陽經以陽氣為主,現在脈象微弱,就露出了少陰經沉細的徵象;惡寒則露出了少陰經厥冷和背部惡寒的徵象,不僅太陽經虛,少陰經也虛。說陰陽俱虛最為貼切)。不可再發汗、催吐、瀉下。(從「脈微」到這句話為一段,提出虛弱的病症,就可以理解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用法,也可以理解四逆湯和附子湯的用法了。老師不出方劑,這就是引而不發的妙處)。面色卻呈現紅潤的顏色。(「反」字是關鍵,說明脈象微弱惡寒,面色不應該紅潤,現在卻紅潤,是因為雖然陰陽俱虛,但陽氣尚能鼓動邪熱之氣而顯現於面色)。尚未痊癒。(「欲」字值得玩味,太陽經以陽氣為主,幸好陽氣尚未衰敗,尚能鼓動經期過後的邪氣顯現於面色,只是可惜陽氣已虛,不能順利將邪氣排出,而使病情緩解)。因為不能微微出汗,身體一定發癢。(申明尚未痊癒的意思,說明面色紅潤,並以周身發癢為佐證)。應該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邪氣欲出而不能自行排出,所以藉助此方來幫助它排出。從面色紅潤到這裡,又是一段,全篇以「太陽病得之八九日」一句為主,說明經期過後的疾病,下分三段,段段相承,層層遞進,自有注傷寒論以來,千百年來沒有一個人能說到這個地步,現在特別詳細註解)。
桂枝(一兩十六銖)、芍藥(一兩)、生薑(一兩)、炙甘草(一兩)、去節麻黃(一兩)、大棗(四枚)、湯浸杏仁(二十四枚,要去皮尖和兩端仁,以後仿此)。
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成一升八合,去掉藥渣,溫服六合。
歌訣:桂枝一兩十六銖,甘草芍藥薑麻符,杏仁二十四枚棗四粒,面色紅潤癢驅除。
注:內經記載此方,即桂枝湯原方分量,增加麻黃三兩,杏仁七十個,用白水煎服,微微出汗。許宏方議云:桂枝湯治表虛,麻黃湯治表實,兩者都稱解表,卻大相徑庭。現在這兩個方子合用,就能治療表證既不虛也不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