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卷六 (4)
卷六 (4)
1. 理中丸
治霍亂病嘔吐泄利。寒多不飲水者。
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白朮(三兩),乾薑(三兩)
白話文:
人參(120克),甘草(120克),白朮(120克),乾薑(120克)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一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合做成丸劑。每個丸劑大小如雞蛋黃。每次用沸騰的熱水數合沖服一丸,搗碎後溫熱服用。每天三到四次,晚上服用一次。如果腹中尚未感到溫熱,可以酌情增加到三到四丸。不過,仍不及湯劑的效果好。湯劑的做法是將四種藥材按照兩數切好,加入八升水。煮沸後取三升,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如果臍部上方出現突出物,這是腎氣波動的徵兆,應去掉朮,加入四兩桂枝。如果嘔吐嚴重,去掉朮,加入三兩生薑。
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揭衣被。(按與服桂枝同法。可知傷寒不忌食也。)
歌曰,吐利腹疼用理中。丸湯分兩各三同。術薑參草剛柔濟。服後還余啜粥功。
白話文:
在下方劑中多加者:心悸的人,加茯苓二兩;口渴想喝水的人,加朮足前至四兩半;腹中疼痛的人,加人參足前至四兩半;怕冷的人,加乾薑足前至四兩半;肚子脹滿的人,去掉朮,加附子一枚。服用湯劑後,像吃飯時間一樣,喝一升左右的熱粥,讓身體稍微溫暖,不要掀開衣被。(按此方法與服用桂枝湯相同,可知傷寒並非忌食。)
加減歌曰,臍上築者白朮忌。去朮加桂四兩治。吐多白朮亦須除。再加生薑三兩試。若還下多術仍留。輸轉之功君須記。悸者心下水氣凌。茯苓二兩堪為使。渴欲飲水術多加。共投四兩五錢餌。腹中痛者加人參。四兩半兮足前備。寒者方內加乾薑。其數亦與加參類。(足前成四兩半。
白話文:
加減歌上說,在患者肚臍以上築成的藥物可以用白朮,但如果患者吐的多,就不要使用白朮,可以用桂皮四兩代替。如果患者吐的更多,就再加三兩生薑。但是如果腹瀉多就不需要使用白朮,輸轉的功效你必須要記住。如果患者心悸,是由水氣上攻引起的,可以使用茯苓二兩作為輔助藥物。如果患者口渴,想喝水,就要多加白朮,總計四兩五錢。如果患者腹中有疼痛,就增加人參,四兩半就足夠了。如果患者感到寒冷,在藥方中增加乾薑,其用量和人參相同。
)腹滿應將白朮刪。加附一枚無剩義。服如食頃熱粥嘗。戒勿貪涼衣被置。(徐靈胎云。桂枝湯之飲熱粥。欲其助藥力外散。此飲熱粥。欲其助藥力以內溫。)
白話文:
)如果腹部脹滿,應將白朮去除,加入一枚附子,其餘藥物不用更動。服藥後就像剛吃過熱粥一樣,微微感到溫熱。注意不要貪涼,要穿著適當的衣物。(徐靈胎說,桂枝湯服用時喝熱粥,是為了幫助藥力向外發散。而此方服用時喝熱粥,是為了幫助藥力向內溫暖。)
蔚按。論云。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曰霍亂者。嘔吐而利也。頭痛發熱身疼痛者。內霍亂而外傷寒也。熱渴者。以五苓散助脾土以滋水津之四布。寒而不渴者。用理中丸理中焦而交上下之陰陽。蓋以上吐下利。不論寒熱。
白話文:
蔚氏按語:傷寒論上說,霍亂症狀有頭痛、發熱、全身疼痛,並且多喝水的,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霍亂症狀有畏寒、不渴、不喝水的,可以使用理中丸治療。霍亂是以嘔吐和腹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頭痛、發熱、全身疼痛,表示體內有霍亂,體外又有傷寒。發熱、口渴的,可以用五苓散來幫助脾臟運作以滋潤全身的水津。畏寒而不渴的,可以用理中丸來調和中焦,使上下陰陽交接。總之,上吐下瀉的霍亂,不論是寒症還是熱症,都可以用五苓散或理中丸來治療。
治宜專顧其中也。王晉三云。人參、甘草甘以和陰。白朮、乾薑辛以和陽。辛甘相輔以處中。則陰陽自然和順矣。此為溫補第一方。論中言四逆輩。則此湯俱在其中。又治大病瘥後喜唾。善讀書者。於喜唾二字推廣之。凡脾胃虛皆是。便可悟調理之善方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該專門照顧它的中間。王晉三說:人參、甘草的甘味可以調和陰。白朮、乾薑的辛味可以調和陽。辛味和甘味互相輔助,健運脾胃。這樣,陰陽自然和順了。這稱為溫補第一方。論語中提到「四逆」之類的,那麼這個藥方都包括在其中。另外,治療大病痊癒後喜歡咳唾痰。善於讀書的人,會從「喜唾」兩個字推廣開來。凡是脾胃虛弱的,都是這樣。就能領悟到調理的良方。
程郊倩曰。參、朮、炙草。所以固中州。乾薑守中。必假之焰釜薪而騰陽氣。是以谷入於陰。長氣於陽。上輸華蓋。下攝州都。五臟六腑。皆以受氣矣。此理中之旨也。
白話文:
程郊倩說,人參、白朮、炙甘草,是鞏固中州的藥物。乾薑守衛中州,必須藉助火熱的鍋爐,薪火旺盛,才能蒸騰陽氣。因此穀物進入陰位,增長陽氣,上達華蓋,下攝州都,五臟六腑都能夠收到陽氣。這就是理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