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麻仁丸

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此方主之。

麻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尺,去皮。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研作脂。)

白話文:

  • 麻子仁(四百克)

  • 芍藥(二百五十克)

  • 枳實(二百五十克,炙黃)

  • 大黃(五百克,去皮)

  • 厚朴(三十公分,去皮,炙黃)

  • 杏仁(二百克,去皮尖,炒熟,研成膏狀)

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漸加。以知為度。

歌曰,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誇。黃樸一斤丸飲下。緩通脾約是專家。(一本。厚朴亦是一斤。)

白話文:

歌謠說,一升杏子配上二升麻。枳實、芍藥各半斤,療效可誇。黃柏一斤做成丸劑服用。緩解脾約是專家。(又一本古籍說,厚朴也是一斤。)

男元犀按。脾為胃行其津液也。今胃熱而津液枯。脾無所行而為窮約。故取麻仁、杏仁多脂之物以潤燥。大黃、芍藥苦泄之藥以破結。枳實、厚朴順氣之藥以行滯。以蜜為丸者。治在脾而取緩。欲脾不下泄其津液。而小便數已還津液於胃中。而大便難已也。

白話文:

男元犀說:脾臟的功能是將胃液輸送到身體各處。現在胃部有熱,津液枯竭。脾臟失去了輸布津液的功能,因此變得衰弱。因此,取麻仁和杏仁這兩種富含脂質的藥物來滋潤乾燥的腸胃。取大黃和芍藥這兩種苦味瀉下的藥物來攻破結塊。取枳實和厚朴這兩種順氣的藥物來疏通積滯。用蜂蜜做成丸劑,是因為脾臟的病症需要緩慢治療。這樣可以防止脾臟過度瀉下津液,而小便次數增多,將津液還給胃中,而大便困難。

蔚按。古今權量尺寸不同。考之內臺方。麻仁四兩。杏仁六兩。芍藥、枳實各二兩。厚朴三兩。大黃八兩。蜜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十丸。

2. 梔子柏皮湯

治傷寒身發黃發熱。

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二兩)

白話文:

梔子(15 顆),甘草(1 兩),黃柏(2 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歌曰,里郁業經向外驅。身黃髮熱四言規。(身黃髮熱之外無他證。)草須一兩二黃柏。十五枚梔不去皮。

3.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治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此湯主之。

麻黃(二兩,去節。),連翹(二兩),赤小豆(一升),甘草(二兩),生梓白皮(一升,一本一斤,內臺三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大棗(十二枚),生薑(二兩)

白話文:

  • 麻黃:兩兩,去除節段。

  • 連翹:兩兩。

  • 赤小豆:一升。

  • 甘草:兩兩。

  • 生梓白皮:一升,另一版本是一斤,內臺方是三兩。

  • 杏仁:四十枚,去除皮和尖端。

  • 大棗:十二枚。

  • 生薑:兩兩。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歌曰,黃病姜翹二兩麻。一升赤豆梓皮誇。棗須十二能通竅。四十杏仁二草嘉。

蔚按。梔子柏皮湯。治濕熱已發於外。止有身黃髮熱而無內瘀之證。此治瘀熱在裡。迫其濕氣外蒸而為黃也。麻黃能通泄陽氣於至陰之下以發之。加連翹、梓皮之苦寒以清火。赤豆利水以導濕。杏仁利肺氣而達諸藥之氣於皮毛。薑、棗調營衛以行諸藥之氣於肌腠。甘草奠安太陰。

白話文:

蔚按,梔子柏皮湯可以治療濕熱已經發於體外的疾病,患者會症狀包含身體發黃、發熱,但沒有內瘀的證據。這種情況屬於身體內部瘀熱,導致濕氣蒸發到體外,引起黃疸。麻黃可以疏通陽氣,透徹到最陰暗、最裡面的地方,從而使陽氣發散。再加入連翹和梓皮的苦寒,可以清熱。赤豆可以利水,導除濕氣。杏仁可以利肺氣,幫助藥物藥性到達皮毛。生薑和大棗可以調和營衛,使藥物藥性運行於肌膚腠理之間。甘草可以固護太陰。

俾病氣合於太陰而為黃者。仍助太陰之氣。使其外出下出而悉去也。潦水者雨後水行洿地。取其同氣相求。地氣升而為雨。亦取其從下而上之義也。

白話文:

讓病氣與太陰之氣融合,進而變成黃色。然後幫助太陰之氣,讓病氣從外面及下面排出,全部去除。潦水是指雨後積在低窪處的水。取其同類之氣相互吸引。地氣上升而化為雨,取其從下而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