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豬苓湯

治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脈浮發熱者主之。

豬苓(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一兩),滑石(一兩),阿膠(一兩)

白話文:

豬苓(60克),茯苓(60克),澤瀉(60克),滑石(60克),阿膠(60克)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澤膠豬茯滑相連。咳嘔心煩渴不眠。煮好去渣膠後入。育陰利水法兼全。

述,此湯與五苓之用。有天淵之別。五苓散治太陽入本。太陽司寒水。故加桂以溫之。是暖腎以行水也。此湯治陽明少陰結熱。二經兩關津液。惟取滋陰以行水。蓋傷寒表證最忌亡陽。而裡熱又患亡陰。亡陰者。亡腎中之陰與胃之津液也。若過於滲利。則津液反致耗竭。方中阿膠。

白話文:

後人品評這個藥方時說,它與五苓散的用法是大不相同的。五苓散治療太陽經寒水病變,因為太陽經主寒水,所以加桂枝來溫暖太陽經,這是溫暖腎臟來運行水液。《小柴胡湯》治療陽明、少陰經結熱,這兩條經絡是水液交通的關卡,所以只取滋陰來運行水液。傷寒表證最怕沒有陽氣,而裡熱又怕沒有陰液。所謂沒有陰液,就是腎臟中的陰液和胃裡的津液不足。如果用宣散法治病的話,就會導致津液耗竭。此方中的阿膠,

即從利水中育陰。是滋養無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雖渴而里無熱者。不可與也。

2. 蜜煎導方

治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也。大便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內臺方原文。)蜜(七合。)

白話文:

治療陽明病自發汗。如果出汗、小便自利,這是津液內竭的症狀,大便雖然硬結,也不可攻下,必須等待自然想要大便時再用蜂蜜煎熬的導藥來通便。如果用土瓜根和大豬膽汁都可以做為導藥。(《內臺方》原文。蜂蜜七合。)

上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之。稍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著字正韻直略切。黏也。)

白話文:

前一種,用銅器在微火中煎煮。稍稍凝結成像飴糖的形狀。不停攪動避免燒焦。將它做成藥丸的形狀。用手搓捏成挺狀,讓一端尖銳,大小如手指。長約二寸左右。趁熱時趕緊塑形,冷了就變硬了。將它塞入肛門內,用手緊緊按住肛門。想要大便時才把它取出。(著字的正確讀音為直略切,意思是黏著。)

3. 豬膽汁方

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原本。無宿食一句。近本增之。必有所據。)

白話文:

一顆大豬膽。把膽汁瀉出。和少許醋混合。灌入直腸內。過一餐飯的時間,就會排便。能排出宿食和有害物質。非常有效。(原來的版本沒有「宿食」一句,是最近的版本根據可靠來源新增的。)

歌曰,蜜煎熟後樣如飴。溫納肛門法本奇。更有醋調膽汁灌。外通二法審誰宜。

蔚按。津液內竭。便雖硬而不宜攻。取蜜之甘潤。導大腸之氣下行。若熱結於下。取豬為水畜以制火。膽為甲木以制土。引以苦酒之酸收。先收而後放。其力始大。其宿食等有形之物一下。而無形之熱亦盪滌無餘矣。

白話文:

蔚按:津液內盡乾燥,大便雖然堅硬,但不能用攻堅的藥物治療。取蜜的甘甜潤澤,引導大腸的氣向下運行。如果熱結於下焦,取豬作為水畜以制約火,取膽作為甲木以制約土,用苦酒的酸味收斂。先收斂,然後再疏通,收斂的能力才大。這樣,宿食等有形之物排出一後,無形的熱氣也會被盪滌無餘。

按內臺方云。將蜜於銅器內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滴水中堅凝。可用。蘸皂角末捻作挺。以豬膽汁或油潤穀道。內之。少頃欲大便。乃去之。又豬膽汁方。以豬膽汁二枚。以小竹管插入膽口留一截。用油潤。內入穀道中。以手將膽捻之。其汁自內出。一食頃。當大便下。又用土瓜根削如指狀。蘸豬膽汁內入穀道中。亦可用。

4. 茵陳蒿湯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此方主之。又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治療陽明病發熱出汗。這是熱邪過盛。不會出現黃疸。反而只是頭上出汗,身上卻沒有汗。熱氣堵塞頸部,然後向下蔓延。小便不暢,口渴想喝水漿。這是瘀熱在體內引起的,身體一定會發黃。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它。另外,傷寒七、八天後,全身黃得像橘子一樣,小便不利,肚子微脹。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它。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去皮。)

白話文:

茵陳蒿(300克),梔子(14顆),大黃(100克,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煎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色狀。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白話文:

茵陳、桃仁、酒洗大黃。用水一斗。先煮茵陳,煮沸後把藥液減少六升,放入另外兩種藥物煎煮取三升藥液。去除藥渣,分成三份,趁溫熱時服用。服藥後小便就會通利,尿液的顏色狀如皁角汁的顏色,顏色鮮紅。一個晚上過去後,肚子就會減小,黃疸就會隨著小便排出去。

歌曰,二兩大黃十四梔。茵陳六兩早煎宜。身黃尿短腹微滿。解自前陰法最奇。

柯韻伯曰。太陽陽明俱有發黃證。但頭汗出而身無汗。則熱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則熱不得下利。故瘀熱在裡而發黃。(按太陽之發黃。乃太陽之標陽下合太陰之濕氣。陽明之發黃。亦陽明之燥熱內合太陰之濕化。若止病本氣。不合太陰。則不發黃。故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也。

白話文:

柯韻伯說,太陽病和陽明病都有發黃的症狀。但是,如果頭部出汗而身體不出汗,表示熱氣不能向外發散;小便不通暢,表示熱氣不能向下通利。因此,熱氣瘀積在體內而發黃。(註:太陽病發黃是太陽經的表證和陽經下合太陰經的濕氣。陽明病發黃也是陽明經的燥熱內合太陰經的濕氣。如果僅僅是病本氣,不合併太陰經,就不會發黃。所以說,太陰經是發黃的身體。如果小便自己通利,也不會發黃。)

張令韶之說最妙。)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陽之裡。當汗而發之。故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按柯韻伯移此方於太陽篇。亦有見解。然原本系是陽明。聖經必不可擅改。)心胸是太陽之裡陽明之表。當寒以勝之。故用梔子柏皮湯。乃清火法。腸胃是陽明之裡。當瀉之於內。故立本方。

白話文:

張令韶的說法最妙。)然而不同的肌肉部位內臟的不同。肌肉是太陽經的裡,汗出而發病,所以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按柯韻伯將此方移到太陽篇,亦有見解。但原來是陽明的,聖書不可擅自改變。)心胸是太陽經的裡,陽明經的表,當用寒涼法來治療之。所以用梔子柏皮湯,這是清火法。腸胃是陽明經的裡,當從內部瀉出。所以立本方。

是逐穢法。茵陳稟北方之色。經冬不凋。傲霜凌雪。遍受大寒之氣。故能除熱邪留結。率梔子以通水源。大黃以調胃實。令一身內外瘀熱悉從小便而出。腹滿自減。腸胃無傷。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陽明利水之聖劑也。又按仲景治陽明渴飲有三法。太陽篇之五苓散微發汗以散水氣者不與焉。

白話文:

這是逐穢療法。茵陳具有北方的顏色,即使在冬天下也不會凋謝,它傲霜凌雪,所以能夠消除熱邪留結。使用梔子通水源,大黃調胃實,讓身體內外的瘀熱都從小便排出,腹滿自然減少,腸胃也不受傷害。這纔是合引而竭之的療法,它是治療陽明利水聖藥。另外,根據仲景的說法,治療陽明的口渴飲水有三個方法。太陽篇中的五苓散是微微發汗以分散水氣,所以不包括在內。

若大渴煩躁小便自利者。白虎湯加參清火而生津。脈浮發熱小便不利者。豬苓湯滋陰以利水。若小便不利而發黃腹滿者。茵陳湯以泄熱令黃從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竊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氣化之品。通大便。必用承氣之品。以小便由於氣化也。茲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

白話文:

如果。口渴煩躁,小便清長者,根據《白虎湯》加人參清火生津。脈浮發熱,小便不利者。《豬苓湯》滋陰利水。小便不利,發黃,腹滿者,《茵陳湯》泄熱,使黃色從小便排出。病情的治法心中有數了。我私下思考,仲景利小便,一定用氣化之品。通大便,一定用承氣之品。因為小便由於氣化。現在小便不利,為什麼不用二苓呢?

本論云。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小便故也。須知陽明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則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虛。更不可用明矣。此主以推陳致新之茵陳。佐以屈曲下行之梔子。不用枳、樸以承氣。與芒硝之峻利。則大黃但能潤腸泄熱。緩緩而行。

白話文:

傷寒論中說,陽明所致的疾病,出汗多又口渴的,不能服用豬苓湯。因為汗多會使胃中乾燥,豬苓湯會增加排尿,加重胃中乾燥。所以,陽明所致的疾病,出汗多又口渴的,不能使用豬苓湯。如果不出汗但口渴,則津液已經虛耗,更不能使用豬苓湯。金蕎解毒飲主要用茵陳來促進新陳代謝,再用梔子輔助引導藥性向下運行,不用枳實、厚樸來增強承氣湯的作用,也不要用芒硝。這樣大黃就能滋潤腸道、緩解熱症,緩緩發揮作用。

故必一宿而腹始減。黃從小便去。而不由大腸去。仲景立法之奇。匪夷所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