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回本書目錄

1. 卷四

2. 太陽方

3. 柴胡桂枝湯

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此湯

主之。又發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營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柴胡(四兩),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兩),桂枝(一兩半),芍藥(一兩半),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歌曰,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湯入複方全。(生薑、大棗、甘草二方俱有。只取桂枝湯之半。須記之。七方。大、小、輕、重、奇、偶、復。)陽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蔚按。小柴胡湯解見本方。此言傷寒六七日。一經已周。又當太陽主氣之期。其氣不能從胸而出入。結於經脈以及支絡。故取桂枝湯以除發熱惡寒。藉小柴胡湯以達太陽之氣從樞以轉出。

白話文:

柴胡桂枝湯治療傷寒病程在六七天左右,症狀包括發熱、輕微惡寒、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心下痞塞,且外感症狀尚未消失。此方可用於治療這種情況。如果患者發汗過多,導致陽氣虧損、神志不清,則不可使用瀉下藥物,此時可用柴胡桂枝湯調和營衛,以利於津液的流通,待其自行痊癒。

藥方組成:柴胡四兩、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兩、桂枝一兩半、白芍藥一兩半、生薑一兩半、大棗六枚。

用法:以上九味藥材,用水七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後溫服。

歌訣說明:小柴胡湯的藥量取原方的一半煎煮,而桂枝湯則按照完整方劑的劑量加入。生薑、大棗、甘草兩種方劑都含有,只需取桂枝湯的一半用量,需牢記這七種湯劑(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麻黃湯、桂枝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大柴胡湯)的區別。陽明經與少陰經互相影響的疾病,則應主要依靠柴胡湯來治療。

注解:小柴胡湯的功效解說已在小柴胡湯條目中說明。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病程在六七天左右,已經經歷了一周,正值太陽經氣主導的時期,由於氣機不能順暢地出入胸中,停滯於經脈和分支血管,因此使用桂枝湯去除發熱惡寒,藉助小柴胡湯使太陽經的氣機從樞紐關節處轉出。

4. 柴胡桂枝幹薑湯

治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

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此湯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甘草(二兩炙。),栝蔞根(四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歌曰,八柴二草蠣乾薑。芩桂宜三括四嘗。不嘔渴煩頭汗出。少陽樞病要精詳。

張令韶曰。傷寒五六日。厥陰主氣之期也。厥陰之上。中見少陽。已發汗而復下之。則逆其少陽之樞。不得外出,故胸脅滿微結。不得下行。故小便不利。少陽之上。火氣治之。故渴。無樞轉外出之機。故不嘔。但頭汗出者。太陽之津液不能旁達惟上蒸於頭也。少氣欲樞轉而不能。

故有往來寒熱之象也。厥陰內屬心包而主脈絡。故心煩。此病在太陽而涉厥陰之氣。不得少陽之樞以外出。故曰此為未解也。用柴胡、桂枝、黃芩。轉少陽之樞而達太陽之氣。

牡蠣啟厥陰之氣以解胸脅之結。蔞根引水液之上升而止煩渴。汗下後中氣虛矣。故用乾薑、甘草以理中。

白話文:

柴胡桂枝幹薑湯

治療傷寒病五六天,已經發過汗又服用瀉下藥,出現胸脅部脹滿微痛、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上出汗、寒熱往來、心煩等症狀。這是因為病邪尚未完全解除。此方主治此症。

藥物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兩、乾薑二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炙甘草二兩、栝蔞根四兩。

用法: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煮到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第一次服用可能略感煩躁,第二次服用後汗出,症狀就會痊癒。

歌訣:八分柴胡二分草,牡蠣乾薑各二兩。黃芩桂枝三兩用,栝蔞根四兩可嚐量。不嘔口渴煩躁甚,頭汗淋漓病症詳。少陽樞機病在焉,需細細研詳方可治。

張令韶註解:傷寒五六天,是厥陰主氣的時期。厥陰之上,便是少陽。已經發過汗又服用瀉下藥,就逆了少陽的樞機,無法向外排出,所以出現胸脅脹滿微痛。無法向下運行,所以小便不利。少陽之上,是火氣主之,所以口渴。沒有樞機轉動向外的機制,所以不嘔吐。只有頭上出汗,是因為太陽經的津液不能向四周擴散,只向上蒸發到頭部。少陽氣機想要轉動卻不能,所以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厥陰內屬於心包,主宰脈絡,所以心煩。此病在太陽經,卻涉及厥陰之氣,無法藉由少陽樞機向外排出,所以說這是病邪未解。使用柴胡、桂枝、黃芩,來轉動少陽的樞機,使太陽之氣得以疏通。

牡蠣可以啟發厥陰之氣,以解除胸脅部的脹滿。栝蔞根可以引導水液上升,以止煩渴。汗下之後,中氣虛弱,所以用乾薑、甘草來調理脾胃。

5. 半夏瀉心湯

治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此湯。

半夏(半升,洗。),黃芩(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三兩姜參炙草芩。一連痞證嘔多尋。半升半夏棗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蔚按。師於此證。開口即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證俱在者。五六日乃厥陰主氣之期。厥陰之上。中見少陽。太陽之氣欲從少陽之樞以外出。醫者以他藥下之。心下滿而硬痛者為結胸。但滿而不痛者為痞。痞者否也。天氣不降地氣不升之義也。芩、連大苦以降天氣。薑、棗、人參辛甘以升地氣。

所以轉否而為泰也。君以半夏者。因此證起於嘔。取半夏之降逆止嘔如神。亦即小柴胡湯去柴胡加黃連。以生薑易乾薑是也。古人治病。不離其宗如此。

白話文:

半夏瀉心湯

治療傷寒病五六天,出現嘔吐發熱的症狀,符合少陽證(柴胡證),但已經服用其他藥物瀉下,少陽證仍未消失的患者。可以再次服用小柴胡湯,即使之前用藥瀉下,也不算逆治,患者會感到身體微微發熱,然後出汗而痊癒。如果心下(心窩)脹滿且堅硬疼痛,這是結胸症,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但如果只是脹滿不痛,這是痞症,不適合用小柴胡湯,而應該用此方(半夏瀉心湯)。

藥方組成: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用量: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約十公升),煎煮至六升(約六公升),去渣後再煎,取三升(約三公升),溫服一升(約一公升),一日三次。

歌訣:三兩薑參炙甘草黃芩,一兩黃連痞證嘔吐多尋常,半升半夏棗十二枚,去渣再煎遵循古方。

註解:老師在治療此症時,一開始就說明是傷寒五六天,嘔吐發熱,且少陽證仍在的病人。五六天是厥陰主氣的時期,厥陰之上是少陽,太陽的氣想要透過少陽這個樞紐向外排出。醫生用其他藥物瀉下,若心下脹滿且堅硬疼痛為結胸,但只是脹滿不痛則是痞症。痞症指的是否定的狀態,指天氣不降、地氣不升的狀態。黃芩、黃連苦寒以降降天氣,乾薑、大棗、人參辛甘溫以升提地氣。

所以才能轉危為安。方中使用半夏,是因為此症由嘔吐引起,利用半夏的降逆止嘔功效,如同小柴胡湯去柴胡加黃連,用乾薑代替生薑一樣。古人治病,都遵循這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