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卷三 (7)
卷三 (7)
1. 桂枝加桂湯
治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此方主之。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按本論云。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而不知原用三兩。更加二兩。即名此湯。非於五兩之外更加也。
歌曰,氣從臍逆號奔豚。汗為燒針啟病源。只取桂枝湯本味。再加二兩桂枝論。
蔚按。少陰上火而下水。太陽病以燒針令其汗。汗多傷心。火衰而水乘之。故發奔豚。用桂枝加桂。使桂枝得盡其量。上能保少陰之火臟。下能溫少陰之水臟。一物而兩扼其要也。核起而赤者。針處被寒。灸以除其外寒。並以助其心火也。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
治療因灸針導致出汗,針灸處受寒,出現紅腫硬塊(核)的症狀,且伴隨奔豚(氣從小腹上衝心)的病症。在腫塊上灸一壯,並服用此方。
藥方組成: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根據《傷寒論》記載,桂枝加桂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桂枝二兩。但要注意的是,原方桂枝用量是三兩,再加二兩,並不是在原方五兩的基礎上再加二兩。
歌訣:氣從肚臍逆上,稱為奔豚,出汗是灸針引起的病根。只用桂枝湯的原方,再加二兩桂枝即可。
註解:少陰經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水,太陽病因灸針導致大量出汗,傷及心陽,心火衰弱,寒水乘虛而上,所以才會出現奔豚症狀。使用桂枝加桂湯,使桂枝用量達到最大效果,上能保護少陰經的心臟之火,下能溫暖少陰經的水臟,一藥而同時解決兩個問題。腫塊紅腫是針灸處受寒,灸法可以去除外寒,並輔助心火。
2.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治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此湯主之。
桂枝(一兩),甘草(二兩),龍骨(二兩),牡蠣(二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歌曰,二甘一桂不雷同。龍牡均行二兩通。火逆下之煩躁起。交通上下取諸中。
蔚按。太陽病因燒針而為火逆者多。今人不用燒針而每有火逆之證者。炮薑、桂、附、荊、防、羌、獨之類逼其逆也。火逆則陽亢於上。若遽下之。則陰陷於下。陽亢於上。不能遇陰而煩。陰陷於下。不得遇陽而躁。故取龍、牡水族之物。抑亢陽以下交於陰。取桂枝辛溫之品。
啟陰氣以上交於陽。最妙在甘草之多。資助中焦。使上下陰陽之氣交通於中土。而煩躁自平也。
白話文: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治療由火逆向下導致的燒針後煩躁症。此方藥效顯著。
藥方組成:桂枝一兩、甘草二兩、龍骨二兩、牡蠣二兩。
用法用量: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半,過濾藥渣,溫服八合,一日三次。
歌訣:二份甘草一份桂枝,龍骨牡蠣各二兩。火逆向下煩躁起,調和上下取其中。
註解:太陽病因燒針而導致火逆的情況較多。現代人雖然不用燒針,但仍常有火逆的症狀,這是因為炮薑、桂枝、附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辛溫燥烈藥材,逼迫陽氣逆上所致。火逆即陽氣亢盛於上,若直接瀉下,則陰氣虛陷於下。陽氣亢盛於上,不能與陰氣交合而煩躁;陰氣虛陷於下,不能與陽氣交合而不安。因此,本方選用龍骨、牡蠣等水族藥材,抑制亢盛的陽氣,使其下降與陰氣相交;選用桂枝辛溫之品,溫煦陰氣,使其上升與陽氣相交。最妙的是甘草用量較多,能滋補中焦,使上下陰陽之氣在中焦得以調和,煩躁症狀自然消除。
3. 抵當湯
治太陽病熱在下焦。小腹硬滿。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此湯主之。
虻蟲(三十個,去足翅。熬。),水蛭(三十個,熬。),大黃(三兩,酒洗。),桃仁(三十個)
上四味。銼如麻豆。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歌曰,大黃三兩抵當湯。里指任沖不指胱。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張令韶曰。太陽有經與氣之分。亦有外與表之別。桃仁承氣證熱結膀胱。乃太陽肌腠之邪從背膂而下結於膀胱。故曰。外不解者。尚不可攻。肌腠為外也。抵當證瘀熱在裡。乃太陽膚表之邪從胸中而下結於小腹。表氣通於胸。故曰。表證仍在。反不結胸。皮毛為表也。蓋太陽之氣。
從胸而出入太陽之經。循背膂而下絡膀胱。經病外邪從背而入結於膀胱者。詳於桃仁承氣湯方注。而氣病表邪從胸而入。不涉於膀胱。故不曰熱結膀胱。而曰反不結胸。熱在下焦。蓋下焦即胞中衝任二脈之所起也。衝脈起於氣衝。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亦居小腹。故前章曰小腹急結。
此章曰小腹硬滿。急結者急欲下通之象。不必攻之。故曰下者愈。只用桃仁承氣足矣。此曰硬滿。全無下通之勢。故不曰血自下。而曰下血乃愈。言必攻而始下也。非抵當不可。二證之分別如此。又曰。太陽病六七日。正當太陽主氣之期。表證仍在。脈當浮。今微而沉者。氣隨經絡沉而內薄也。
內薄於胸當結胸。今反不結胸者。知表邪從胸而下入於陰分。陰不勝陽故發狂。熱在下焦故小腹硬滿。硬滿而小便自利。便知其不在無形之氣分而在有形之血分也。方用虻蟲、水蛭。一飛一潛。吮血之物也。在上之熱隨經而入。飛者抵之。在下之血為熱所瘀。潛者當之。配桃核之仁。
將軍之威。一鼓而下。抵拒大敵。四物當之。故曰抵當。
白話文:
抵當湯
此方治療太陽病,熱邪停滯在下焦,小腹硬滿,必須瀉血才能痊癒。其原因是太陽經脈瘀熱內阻。此湯專治此症。
藥方:虻蟲(三十個,去足翅,熬製)、水蛭(三十個,熬製)、大黃(三兩,酒洗)、桃仁(三十個)。
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如麻豆大小,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若未見效,可再次服用。
歌訣:大黃三兩抵當方,里指衝任不指胱。虻蟲水蛭桃仁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張令韶註解:太陽病有經絡與氣血之分,也有表裡之別。桃仁承氣湯適用於熱邪結於膀胱,這是太陽經脈的邪氣從背部向下,凝結於膀胱。因此,如果表證未解,不宜攻下,因為肌膚腠理屬表。而抵當湯則針對瘀熱在裡的情況,是太陽經脈的邪氣從胸部向下,凝結於小腹。表氣通於胸部,所以表證仍在,卻沒有胸滿的症狀。太陽之氣從胸部而出入太陽經脈,沿著脊背向下絡於膀胱。經絡病邪從背部入侵,凝結於膀胱的,詳見桃仁承氣湯方注。而氣分病邪從胸部入侵,不涉及膀胱,所以不稱為「熱結膀胱」,而稱為「反不結胸」。熱在下焦,因為下焦是胞宮、衝脈、任脈起始之處。衝脈起於氣衝穴,任脈起於中極穴之下,至恥毛際,都在小腹。所以前文提到小腹急結,而此處則為小腹硬滿。急結者,急需通利之象,不必攻下,故曰下利則愈,只需用桃仁承氣湯即可。而硬滿者,則無下通之勢,所以不說「血自下行」,而說「下血乃愈」,說明必須攻下才能見效,非抵當湯不可。兩種證候的區分就在於此。又說,太陽病六七日,正值太陽經氣盛之時,表證仍在,脈象應當浮,而今卻微弱且沉,這是氣隨經絡下沉而內陷。
內陷於胸部則應當出現胸滿,如今卻沒有胸滿,可知表邪從胸部向下進入陰分,陰不勝陽,所以發狂。熱在下焦,所以小腹硬滿。硬滿而小便自利,便知邪氣不在無形之氣分,而在有形之血分。方中使用虻蟲、水蛭,一飛一潛,都是吮吸血液的藥物。上焦之熱循經而下,飛行的虻蟲可以抵制它;下焦之血因熱邪瘀阻,潛伏的水蛭可以疏通它。再配以桃仁,具有將軍之威,一舉攻下,抵禦強敵,四味藥物合用,故名抵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