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卷三 (6)
卷三 (6)
1.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胸脅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言。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兩半),龍骨(一兩半),黃芩(一兩半),生薑(一兩半),人參(一兩半),茯苓(一兩半),鉛丹(一兩半),牡蠣(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半夏(一兩半),大棗(六枚)大黃(二兩)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此分兩照宋本玉函經及內臺方。若傷寒論。柴胡則用四兩。半夏二合。)
歌曰,參芩龍牡桂丹鉛。苓夏柴黃薑棗全。棗六餘皆一兩半。大黃二兩後同煎。
內臺方議云。傷寒八九日。邪氣錯雜。表裡未分。而誤下之。則虛其里而傷其表。胸滿而煩者。邪熱客於胸中。驚者。心惡熱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裡虛津液不行也。譫語者。胃熱也。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陽氣內榮於裡,不行於表也。故用柴胡為君。以通表裡之邪而除胸脅滿。
以人參、半夏為臣。輔之。加生薑、大棗而通其津液。加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為佐。加茯苓以利小便而行津液。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加桂枝以行陽氣而解身重錯雜之邪。共為使。以此十一味之劑。共救傷寒壞逆之法也。傷寒論共十二味。一本無黃芩。止十一味也。
白話文: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發八九天後,病情加重,出現胸脅部滿悶、煩躁不安、驚恐、小便不利、胡言亂語、全身沉重無法翻身等症狀。
此方藥物組成:柴胡、龍骨、黃芩、生薑、人參、茯苓、鉛丹、牡蠣、桂枝、半夏、大棗、大黃,各藥用量大致相同(除了大棗六枚、大黃二兩外,其他藥材均為一兩半)。將藥材加水煎煮,取藥汁服用。大黃需後下,再煮沸即可。
歌訣方便記憶藥物組成及用量。
此方治療的機理是:傷寒八九天,邪氣錯雜,表裡未分,又誤用下瀉的方法,導致裡虛表傷。胸悶煩躁是邪熱困於胸中;驚恐是心火旺盛,神志不安;小便不利是裡虛津液運行不暢;胡言亂語是胃熱;全身沉重無法翻身是陽氣內鬱,不能外出。因此,方中以柴胡為主藥,疏通表裡邪氣,消除胸脅滿悶;人參、半夏輔助柴胡;生薑、大棗滋陰潤燥,通利津液;龍骨、牡蠣、鉛丹斂陰鎮驚;茯苓利水通淋;大黃瀉胃熱,止譫語;桂枝行陽氣,解全身沉重、邪氣錯雜。諸藥合用,共同搶救傷寒危重症。 不同版本的方劑,藥物組成略有差異。
2.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治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此方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牡蠣(熬。五兩),龍骨(四兩),蜀漆(三兩,洗去腥。)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一本。蜀漆四兩。)
歌曰,桂枝去芍已名湯。蜀漆還加龍牡藏。五牡四龍三兩漆。能療火劫病驚狂。
張令韶曰。傷寒脈浮。病在陽也。太陽與君火相合而主神。心為陽中之太陽。醫以火迫劫亡陽。亡其君主之陽。非下焦生陽之陽也。心為火迫。則神氣外浮。故如驚狂而不安。桂枝色赤入心。取之以保心氣。佐以龍、牡者。取水族之物以制火邪。取重鎮之品以治浮越也。芍藥苦平。
非亡陽所宜。故去之。蜀漆取通泄陽熱。故先煮之。神氣生於中焦水穀之精。故用甘草、大棗、生薑。以資助中焦之氣也。病在陽復以火劫。此為逆也。故曰救逆。
白話文:
治療傷寒,脈象浮弱,醫生用火攻的方式治療,導致陽氣耗損,病人出現驚恐狂躁、輾轉難眠的情況,可用此方治療。
藥方組成:桂枝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牡蠣(熬製)五兩、龍骨四兩、蜀漆(洗淨去腥味)三兩。
用法: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加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煮至水減至一斗,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另一版本中,蜀漆用量為四兩。)
歌訣:桂枝去芍藥改名湯,蜀漆再加龍牡藏。五牡四龍三兩漆,能治火劫病驚狂。
張令韶註解:傷寒脈象浮弱,病在陽氣,太陽經與心經的陽氣互相配合主導精神意識。心臟屬陽中之陽,醫生用火攻的方式治療,耗損了陽氣,並非下焦的陽氣。心臟受火邪侵擾,則神氣外浮,因此出現驚恐狂躁不安的症狀。桂枝顏色赤紅,入心經,用它來保護心氣。輔以龍骨、牡蠣,取其水族之物來制伏火邪,取其沉重鎮靜的特性來治療浮越的症狀。芍藥味苦性平,不適合陽氣耗損的病人,所以去除。蜀漆能通泄陽熱,所以先煮。神氣來源於中焦水穀精微,所以用甘草、大棗、生薑來滋養中焦之氣。疾病在陽氣,又用火攻,這是逆治,所以叫做「救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