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柴胡加芒硝湯

治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

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後以此湯主之。

柴胡(二兩十六銖),半夏(二十銖),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人參(一兩),大棗(四枚),芒硝(二兩)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去二升。去滓。內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此藥劑之最輕者。以今秤計之。約二兩。分二服。則一服止一兩耳。)

歌曰,小柴分兩照原方。二兩芒硝後入良。誤下熱來日晡所。補兼盪滌有奇長。(此歌照內臺方。宋本玉函經。然當照成氏為妥。)

蔚按。小柴胡湯使太陽之氣從樞外出。解見原方。茲云十三日。經盡一周。既來復於太陽。當解而不能解。又交陽明主氣之期。病氣亦隨經氣而涉之。陽明主胸。少陽主脅。胸脅滿而嘔者。陽明之闔不得少陽之樞以外出也。日晡所者。申酉戌之際也。陽明旺於申酉戌。故應其時而發潮熱。

熱已微利者。陽明之氣雖實。其奈為丸藥所攻而下陷。陷者舉之。用小柴胡湯以解外。解寓升發之義。即所以舉其陷而止其利也。又加芒硝者。取芒硝之鹹寒以直通地道。不用大黃之苦寒以犯中宮。蓋陽明之氣既傷。不宜再傷。師之不用大柴而用小柴。其義深矣。

白話文:

柴胡加芒硝湯

治療傷寒十三天未愈,胸脅部脹滿且嘔吐,每天傍晚發熱,之後略有腹瀉。這是本來的柴胡證,但是用藥攻下卻沒有腹瀉,如今反而腹瀉了,可見醫生用丸藥攻下,方法不對。發熱是實證,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表,之後再用此方主治。

藥方組成:柴胡(二兩十六銖),半夏(二十銖),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人參(一兩),大棗(四枚),芒硝(二兩)。

製法:以上八味藥材,用四升水煎煮至二升,過濾去渣,加入芒硝,再煮沸,分次溫服。(此劑量是最輕的,按現代秤重約二兩,分二次服用,每次服用約一兩。)

歌訣:小柴胡湯劑量按原方,二兩芒硝後下最良。若誤下熱來傍晚發,補氣兼瀉滌療效長。(此歌訣出自內台方和宋本玉函經,但應以成氏方為準。)

按語:小柴胡湯能使太陽經的氣機由樞穴向外疏泄,詳見原方。這裡說十三天,經氣已運行一周,再次回到太陽經,理應痊癒卻未能痊癒,又正值陽明經主氣的時節,病邪也隨著經氣運行而影響到陽明經。陽明經主胸,少陽經主脅,胸脅脹滿嘔吐,是因為陽明經的氣機閉塞,少陽經的氣機無法外泄。傍晚發熱,是指申酉戌時(下午三點到九點),陽明經氣盛於申酉戌時,所以此時發熱。

已經略有腹瀉,是因為陽明經的氣機雖然實,但因丸藥攻下而導致氣機下陷。下陷之氣需要提升,所以用小柴胡湯解表,解表這裡包含提升之意,也就是提升下陷之氣,止住腹瀉。又加入芒硝,是利用芒硝的鹹寒性質直通下焦,不用大黃的苦寒之性傷害中焦,因為陽明經的氣機已經受損,不宜再次受損。醫生不用大柴胡湯而用小柴胡湯,其道理深奧。

2. 桃仁承氣湯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當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此方主之。

桃仁(五十個),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生。),桂枝(二兩),芒硝(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歌曰,五十桃仁四兩黃。桂硝二兩草同行。膀胱熱結如狂證。外解方攻用此湯。

蔚按。張令韶謂太陽有氣有經。其氣從胸而出入。其經挾脊入循膂而內絡膀胱。如病邪從胸脅而入。涉於陽明少陽之分。則為小柴胡湯證。循背膂而入。自入於太陽之腑。

則為桃仁承氣湯證。太陽之腑曰膀胱。在小腹之間。為血海之所。膀胱有津液而無血。而與胞中之血海相連。熱干之。陰不勝陽。則動胞中之血而自下。故其人如狂。然病起外邪。當先解外。必審其小腹急結。乃可攻之。急結者。其血有急欲通之象也。桃得陽春之生氣。其仁微苦而湧泄。

為行血之緩藥。得大黃以推陳致新。得芒硝以清熱消瘀。得甘草以主持於中。俾諸藥遂其左宜右有之勢。桂枝用至二兩者。注家以為兼解外邪。而不知辛能行氣。氣行而血乃行也。(男蔚按。內經曰。血在上喜忘。血在下如狂。)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

治療太陽病沒有痊癒,熱邪結聚在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如同發狂,如果已經出現出血的情況,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外感症狀還沒解除,還不能服用攻下之劑。

必須先治療外感,外感症狀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急劇脹痛,才能服用攻下藥物,此時應該使用這個方子。

處方:桃仁五十個,大黃四兩,生甘草二兩,桂枝二兩,芒硝二兩。

製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半,過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加熱至微沸,然後熄火。

用法:飯前溫服,每次五合,一天服用三次,服用後應有輕微通便的效果。

歌訣:五十桃仁四兩黃,桂枝芒硝二兩草同方,膀胱熱結如狂證,外感已解再用此湯。

注解:張令韶認為太陽經絡有氣有經,其氣從胸部出來進入,其經絡沿著脊柱運行,內絡於膀胱。如果病邪從胸脅進入,涉及到陽明少陽經絡,則屬於小柴胡湯的病症;如果沿著背脊進入,直接進入太陽經的腑臟,則屬於桃仁承氣湯的病症。太陽經的腑臟就是膀胱,位於小腹,是血海所在。膀胱有津液卻沒有血液,但它與胞中的血海相連。如果熱邪乾燥,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就會導致胞中之血下行,因此病人神志恍惚如同發狂。但是,疾病是由外邪引起,應該先治療外感。必須仔細觀察小腹是否急劇脹痛,才能服用攻下藥物。急劇脹痛,說明血液有急於通行的跡象。桃仁因陽春之氣而生長,其味微苦,具有通利泄下的作用,是緩和的行血藥物。配合大黃,能促進新陳代謝,配合芒硝,能清熱消瘀,配合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藥發揮其作用。桂枝用量達二兩,注釋者認為是兼顧治療外邪,但其實是因為辛味藥物能行氣,氣行則血行。(內經記載:血在上則喜忘,血在下則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