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茯苓甘草湯

治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方主之。

茯苓(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三兩),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歌曰,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傷寒厥悸優。二桂一甘三姜茯。須知水汗共源流。

蔚按。此承上服五苓散多飲暖水以出汗。人知五苓之用在汗。而不知五苓之證在渴也。五苓證之渴。

為脾不轉輸。非關胃燥。推而言之。不輸於上為渴。不輸於中為水逆。不輸於下為小便不利。雖有煩熱之病。責在水津不能四布。故白朮、桂枝之辛溫不避也。論曰汗出而渴。可知中焦水穀之津發泄而傷脾。脾傷則不能輸津而作渴。故取五苓散布散其水津。若不渴者。中焦之液未傷。只用茯苓甘草湯。取茯苓之利水。俾腎水不沸騰而為汗。

白話文:

茯苓甘草湯

治療傷寒,出汗但口不渴的病人。如果病人出汗且口渴,應服用五苓散。若不出渴,則服用此方。

處方:茯苓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三兩。

用法:以上四味藥材,用四升水煎煮,煮成三升,過濾藥渣,分三次溫服。

歌訣:汗多不渴用此方,也能治傷寒厥氣心悸。二兩桂枝一兩甘草三兩薑,要知道水液汗液同出一源。

按語:此方承接服用五苓散後,大量飲用溫水而導致出汗的病症。人們知道五苓散的作用在於發汗,卻不知道五苓散的病症在於口渴。五苓散適用的口渴症狀,是因為脾臟不能運轉輸布水液,並非胃部乾燥所致。推而廣之,水液不能輸布到上焦則口渴,不能輸布到中焦則水液逆流,不能輸布到下焦則小便不利。即使有發熱的症狀,也是因為水液津液不能遍佈全身所致,所以不避白朮、桂枝的辛溫之性。論述說,出汗且口渴,可以知道中焦水穀的津液外洩,損傷了脾臟。脾臟受損,則不能輸布津液而導致口渴。因此服用五苓散來布散水液。如果不出渴,則中焦的津液未受損傷,只需服用茯苓甘草湯,利用茯苓利水,使腎水不沸騰而致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