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治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杏仁(五十枚),厚朴(二兩,炙。去皮。),生薑(三兩,切。)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歌曰,下後喘生(桂枝證下之微喘。)及喘家。(素有喘名喘家。)桂枝外更須加。樸加二兩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參太陽病。有在表在外之不同。以皮膚為表。肌腠為外也。太陽表病未解而下之。氣不因下內陷而仍在於表。不能宣發而微喘。用桂枝湯從肌而托之於表。

加厚朴以寬之。杏仁以降之。表解而喘平矣。與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參看。

2. 乾薑附子湯

治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安靜。不渴不嘔。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此方主之。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歌曰,生附一枚一兩姜。晝間煩躁夜安常。脈微無表身無熱。幸藉殘陽未盡亡。蔚按。太陽底面便是少陰。太陽證誤下之。則少陰之陽既虛。又發其汗。則一線之陽難以自主。陽王於晝。陽虛欲援同氣之救助而不可得。故煩躁不得眠。陰王於夜。陽虛必俯首不敢爭。故夜則安靜。

又申之曰。不嘔不渴。脈沉微。無表證。身無大熱。辨其煩躁之絕非外邪。而為少陰陽虛之的證也。證既的則以回陽之薑、附頓服。何疑。

3.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治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

桂枝(三兩),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一升。余如桂枝法。(按內臺云。白水煎。通口服。不必取汗。此說可存。)

歌曰,汗後身疼脈反沉。新加方法軼醫林。方中姜芍還增一。三兩人參義蘊深。

蔚按。此言太陽證發汗後。邪已淨而營虛也。身疼痛證雖似外邪。而血虛不能養營者必痛也。師恐人之誤認為邪。故復申之曰脈沉遲。以脈沉者病不在表。遲者血虛無以榮脈也。方用桂枝湯取其專行營分。加人參以滋補血液生始之源。加生薑以通血脈循行之滯。加芍藥之苦平。

欲領薑、桂之辛。不走於肌腠而作汗。潛行於經脈而定痛也。曰新加者。言邪盛忌用人參。今因邪淨而新加之。注家謂有餘邪者。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