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長沙方歌括》~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渴。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此方主之。

麻黃(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桂枝(三兩),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小腹滿。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

歌曰,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記要諳。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發熱句中探。(柯韻伯云。心下為火位。水火相射則水氣之變幻不可拘。如上而不下則或噎或喘。下而不上則或渴或利。留於腸胃則小便不利而小腹因滿矣。惟發熱而咳是為水證。)

加減歌曰,若渴去夏取蔞根。三兩加來功亦壯。微利去麻加蕘花。(吳云。此味不常用。以茯苓代之。)熬赤取如雞子樣。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兩苓。能除尿短小腹脹。若喘除麻加杏仁。須去皮尖半升量。

蔚按。此傷寒太陽之表不解而動其里水也。麻、桂從太陽以祛表邪。細辛入少陰而行里水。乾薑散胸前之滿。半夏降上逆之氣。合五味之酸。芍藥之苦。取酸苦湧泄而下行。既欲下行而仍用甘草以緩之者。令藥性不暴。則藥力周到。能入邪氣水飲互結之處而攻之。凡無形之邪氣從肌表出。

有形之水飲從水道出。而邪氣水飲一併廓清矣。喻嘉言云。方名小青龍者。取其翻波逐浪以歸江海。不欲其興云昇天而為淫雨之意。若泥麻黃過散。減去不用。則不成其為龍。將何恃以翻波逐浪乎。

白話文:

小青龍湯

此方治療傷寒初期,表證未解,胸中鬱積水氣,伴隨乾嘔、發熱口渴,可能伴隨咳嗽、腹瀉、吞咽困難、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組成:麻黃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桂枝三兩、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用法:取水一斗,先煮麻黃,煮至減少二升,去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若服藥後輕微腹瀉,則去除麻黃,加入蕘花一個雞蛋大小,煎煮至呈紅色。若口渴,則去除半夏,加入栝蔞根三兩。若吞咽困難,則去除麻黃,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則去除麻黃,加入茯苓四兩。若呼吸困難,則去除麻黃,加入杏仁半升。

歌訣:桂枝、麻黃、乾薑、芍藥、甘草、細辛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記心間。表不解兮心下水,咳嗽發熱句中探。(柯韻伯註:心下為火位,水火相搏,則水氣變化難以預料,水氣上而不下則可能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水氣下而不上則可能口渴或腹瀉,停留在腸胃則可能小便不利而小腹脹滿。唯發熱咳嗽是為水證。)

加減歌訣:若口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效力強。輕微腹瀉去麻黃,加蕘花一個雞蛋樣,煎至紅色。吞咽困難去麻黃,加炮製附子一枚即可。小便不利小腹脹,去麻黃加茯苓四兩。呼吸困難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說明:此方治療傷寒太陽表證未解,而裡證水氣氾濫。麻黃、桂枝出自太陽經,祛除表邪;細辛入少陰經,疏通水氣;乾薑溫散胸腹脹滿;半夏降逆氣;配合五味子的酸味和芍藥的苦味,使藥物下降,並用甘草緩和藥性,使藥力能到達邪氣和水飲凝結的地方,加以攻治。無形的邪氣從肌表排出,有形的水飲從水道排出,從而徹底清除邪氣和水飲。喻嘉言註:方名小青龍,取其如龍翻波逐浪,歸於大海之意,而非升騰於天,形成淫雨。若過量使用麻黃,則減量或不用,否則藥效不全,如同少了龍,如何翻波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