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 (4)
卷之十 (4)
1. 氣類
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者佳。以溫水洗浸去穰白,麩炒令熟用。
厚朴,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體重濁而漸降,陰中陽也。
溫中益氣,厚腸胃,走冷氣,消宿食,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
擇肉厚紫色者佳。削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塗之,慢火上炙,令透,銼用。凡痘瘡脹,非此不除。
烏藥,味辛,氣溫。
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氣。
擇肉白者佳,刮去外粗,去蘆用,乃發表中藥。
巴豆,味辛,氣溫。
此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用。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去殼,擇取肉白者,去皮膜與心,以銀石器慢火炒令黃色,搗爛如膏,又以重紙捶去油,自散如霜,入丸藥中,惟傷食、腹脹、作痛可用。
大腹皮,味辛,氣微溫。
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鴆鳥多棲此樹上,細分開,先以酒挼洗去濁,仍以大豆汁洗之,曬乾用。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氣味俱厚,陽中陰也。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主溫中下氣,治脾胃傷冷,嘔逆胸滿。
擇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湯浸去苦汁,凡六七遍,曬乾,於瓦器內慢火炒過,惟痘瘡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用之。
紫蘇,味辛甘,氣溫。
解肌發表,治心腹脹滿,開胃下食。
用葉惟發表,湯藥用之,手挼令碎。
大棗,味甘,氣平溫。氣厚,陽也。
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
擇肉厚味甘者佳,水洗過,劈去核。凡補藥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搗爛如膏用之。
牽牛子,味苦,氣寒,善走。
主下氣,利大小便,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用者戒之!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過,研取頭末入丸藥內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者,宜用之。非此症,不可妄用也。
烏梅,味酸氣平,陽也。
收肺氣,止下痢,澀腸止泄,去痰止渴。
擇肉多者,以溫水洗去核,令淨用。
杏仁,味甘苦,氣溫。入手太陰經。
主咳逆上氣,下氣定喘,潤心肺,散肺經風咳嗽,消心下急滿痛,散結潤燥。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研如泥用。
粳米,味甘,氣平,微寒。入手太陰、少陰經。
益正氣,止煩渴,止瀉,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杵令精鑿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溫,止渴猶佳。
陳倉米,味甘鹹酸,氣溫。
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取多年倉庚中香黃者佳。凡痘瘡泄渴,甚者可用。此炒熟煮湯飲之。
酒,味苦甘辛,氣大熱,入行藥勢,能行諸經。
凡痘疹解毒藥,須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味甘酸,氣溫。陰中之陽。
白話文:
氣類
選用陳放已久、肉厚、沒有蟲蛀腐爛的藥材最佳。用溫水洗淨,去除白色內膜,再用麥麩炒至熟透後使用。
厚朴味苦辛,性溫,藥性與味道都很厚重,藥體沉重而緩慢下降,屬陰中之陽。溫中益氣,增厚腸胃,驅散寒邪,消滅宿食,治療腹痛、脹滿、積聚的良藥。選用肉厚呈紫色的厚朴最佳。削去粗皮,塗抹上生薑汁,用慢火烘烤至藥材透熟,再切碎使用。凡是痘瘡脹滿,非厚朴不可治癒。
烏藥味辛,性溫。主治中惡(食物中毒)、心腹疼痛、蟲毒、邪祟、宿食不消、流行性疫病,治療一切氣滯之症。選用肉質白色的烏藥最佳,刮去外層粗皮,除去蘆莖後使用,屬於發表的中藥。
巴豆味辛,性溫。此藥性峻烈,如同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易使用。能強力清除五臟六腑的積滯,疏通閉塞,通利水道。去除外殼,選擇肉質白色的巴豆,去除皮膜和內心,用銀器慢火炒至黃色,搗爛成膏狀,再用厚紙壓榨去除油分,使其自行散落如霜狀,再加入丸藥中。僅限於食積、腹脹、疼痛者才可使用。
大腹皮味辛,性微溫。能瀉下一切氣滯,健脾開胃。此藥多生於鴆鳥棲息的樹上,需將其細心地剖開,先用酒揉搓洗去雜質,再用大豆汁清洗,曬乾後使用。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藥性非常熱,藥性與味道都很厚重,屬陽中之陰。歸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主治溫中下氣,治療脾胃寒邪導致的嘔逆、胸悶。選用粒小的吳茱萸,去除枝梗,先用沸水浸泡去除苦味,重複六七次,曬乾,再用瓦器慢火炒過。僅限於痘瘡飲用冷飲傷及脾胃,嘔逆不止者使用。
紫蘇味辛甘,性溫。能解表散寒,治療心腹脹滿,開胃消食。葉子主要用於發表,湯藥中使用,需用手搓碎。
大棗味甘,性溫和平緩。藥性厚重,屬陽。能安中養脾,輔助十二經絡運轉,調和脾胃之氣,補益氣血津液,治療身體虛弱。選擇肉厚味甘的大棗最佳,用水洗淨後,劈開去核。凡是補益藥物都不可缺少大棗,如果製成丸劑,需去除皮核,搗爛成膏狀使用。
牽牛子味苦,性寒,藥性運行迅速。主治瀉下氣滯,通利大小便,若用氣藥引導,則藥力入氣分;若用血藥引導,則藥力入血分。此藥能大量瀉去元氣,使用需謹慎!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切勿使用。選擇黑色的牽牛子炒熟,研磨成細末,加入丸藥中使用。痘疹黑色陷下,大小便不通,煩躁不安者,可以使用。非此症狀,不可亂用。
烏梅味酸,性平,屬陽。能收斂肺氣,止瀉痢,澀腸止泄,清痰止渴。選擇肉厚飽滿的烏梅,用溫水洗淨去核,清潔後使用。
杏仁味甘苦,性溫。入入手太陰經。主治咳嗽逆氣、氣喘,潤肺止咳,散寒止咳,治療胸腹脹滿疼痛,消腫散結潤燥。選擇去除雙仁的杏仁,用湯水浸泡去除尖端,炒至黃色,研磨成泥狀使用。
粳米味甘,性平,微寒。入入手太陰、少陰經。能益氣,止煩渴,止瀉,調和五臟,補益脾胃,其功效無與倫比。將其研磨成精細的米糜粥,經常食用對身體有益。其米湯煮溫後飲用,止渴效果更佳。
陳倉米味甘鹹酸,性溫。能除煩渴,開胃消食,止瀉。選擇多年儲存在倉房中,香氣濃郁顏色金黃的陳倉米最佳。凡是痘瘡導致的口渴,嚴重者可以使用。將其炒熟後煮湯飲用。
酒味苦甘辛,性大熱,能增強藥物療效,通行全身經絡。凡是痘疹解毒藥,都需用酒浸泡清洗,再炒制使用,這樣可以使藥效通達全身。
赤石脂味甘酸,性溫。屬陰中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