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卷之九
2. 治痘凡例
凡四十三條。
凡發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二)以發之,是與不是,一發便明。大抵瘡疹只要發盡,不使伏留於中也。
凡初發表,要看天時。如天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泄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之,宜桂枝葛根湯(五)、五積散(八十六)去乾薑主之。如天時太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泄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一)、雙解散(四)主之。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只人參敗毒散(二)甚佳。
凡初發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三十五)、羌活湯(十)、辰砂散(八十七)主之。大便秘者,三黃丸(八)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三十五);渴甚者,葛根解毒湯(二十一);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二十九);腰痛者,人參敗毒散(二);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三十四),或四君子湯(二十)、肉豆蔻丸(四十三)合而服之。
凡痘子出現,疏則毒輕,不可妄治。密則毒甚,卻要磊落,大小分明,不相黏連,略與托裡解毒之劑,快斑湯(十五)、消毒散(十六)主之,使之易發易靨。如出太密,黏連模糊,其毒猶甚,托裡解毒之劑宜多飲之,以防癢塌黑陷之變,更察外症,可治則治,不可治則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潤,此毒輕也,不可妄治。如皮肉昏黑,或赤腫,根苗乾枯青紫成灰白者,此毒甚也,以消毒散(十六)、奪命丹(十七)合服。
凡痘子已出,自放膘之日算起,如當起發,不應有漿,先有戴漿者,如當作漿,不應收靨便有干收者,此皆惡候,治之無功。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潤舌潤,紅鮮如常,其毒則輕。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為毒火太甚,表裡郁遏,急宜解之,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大力子,東垣涼膈散(一四七)更妙。
凡痘已出,頭面要稀疏磊落,頸項上宜少不宜多,胸前要少而疏,如此其毒則輕。如面上模糊一片,未發先腫,纏項稠密,胸前亦密,此毒甚也,慎勿治之。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狀,其後旋加,日多一日,此毒伏於裡,裡氣虛弱不能使之即出,要大補兼解毒,或十可救其二三也。十宣散(三十七)加無價散(七十三)主之。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處未起而手足先起,他處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陽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陽扶陰之劑,四物湯(十九)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如他處俱起而手足起遲,他處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虛弱不能行其氣血,達於手足,宜補脾胃,十全大補湯(三十八)、桂枝芍藥湯(九十)主之。
白話文:
治痘凡例
總計四十三條注意事項。
發熱懷疑是否患痘時,宜服用人參敗毒散一劑試探,是否患痘,服用後即可明瞭。痘瘡治療的大原則是讓痘疹完全發出,不讓毒氣滯留體內。
初期發病,需觀察天氣情況。若天氣寒冷,則毛孔閉塞,氣血運行緩慢,需防止發病緩慢,避免毒氣鬱積,此時應用辛熱藥物助其發散,宜用桂枝葛根湯、五積散(去乾薑)治療。若天氣炎熱,則毛孔開放,氣血充盈,需防止發散過快,避免潰爛,此時應用辛涼藥物疏解,宜用升麻葛根湯、雙解散治療。若天氣不寒不熱,溫和適宜,單用人參敗毒散即可。
初發熱二三日,間或抽搐,宜用導赤散、羌活湯、辰砂散治療。大便秘者,用三黃丸輕瀉;小便澀少者,用導赤散;口渴嚴重者,用葛根解毒湯;腹痛者,用桂枝大黃湯;腰痛者,用人參敗毒散;自行腹瀉者,用黃芩湯;嘔吐腹瀉者,用黃芩加半夏湯;若脾胃虛弱,腹瀉清稀者,用理中湯丸或四君子湯、肉豆蔻丸合服。
痘疹出現後,稀疏則毒性輕,不宜亂治。密集則毒性重,但需痘疹大小分明,不相粘連,此時可配合托裡解毒藥物,如快斑湯、消毒散,使痘疹容易發出和結痂。若痘疹過於密集,粘連模糊,毒性更甚,需多服用托裡解毒藥物,以預防發癢、塌陷變黑等情況,並觀察其他症狀,能治則治,不能治則不治。
痘疹發出後,若皮膚正常,痘疹根部潤澤,則毒性輕,不宜亂治。若皮膚昏黑或紅腫,痘疹根部乾枯、青紫或灰白,則毒性重,宜用消毒散、奪命丹合服。
痘疹已發出,從開始長痘疹算起,應按正常順序起發、長膿、結痂。若應起發卻沒有膿液,或應長膿卻提早結痂,這些都是不良徵兆,治療無效。
痘疹發出時,最重要的是嘴唇和舌頭濕潤紅潤如常,則毒性輕。若嘴唇乾燥裂開,舌頭乾燥起芒刺,則毒火太盛,表裡鬱結,需緊急疏解,可用黃連解毒湯加大力子,或用東垣涼膈散更佳。
痘疹已發出,頭面部應稀疏分明,頸項部宜少不宜多,胸前應稀疏且數量少,如此毒性則輕。若面部痘疹一片模糊,未發先腫,頸項部痘疹密集,胸前也密集,則毒性很重,需謹慎治療。
痘疹初發時,看似稀疏,但日漸增多,則毒氣潛伏於內,氣虛不能使其迅速發出,需大補兼解毒,治愈率約為二三成,可用十宣散加無價散治療。
痘疹初發時,先從手足部發出,其他部位尚未發出,或其他部位已收斂而手足部尚未收斂,則陽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陽扶陰之劑,如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若其他部位都已發出而手足部發出較遲,其他部位都已收斂而手足部尚未收斂,則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達不到手足,宜補脾胃,可用十全大補湯、桂枝芍藥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