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

1. 先哲格言

疏則無毒,密則有毒,宜涼藥解之,雖數帖亦不妨,庶無害眼之患。

爐灰色白靜者,作寒看;齊湧者、燥者、掀發者作熱看。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氣虛,補氣為主;中黑陷而外白起得遲者,則相兼而治。

凡痘瘡分表裡虛實,吐瀉少食為裡虛;不吐瀉能食為裡實。裡實而補則結癰腫,陷伏倒靨為表虛,灰白者,亦表虛。紅活綻凸為表實,表實而補,則潰爛不結痂。

痘瘡分氣虛血虛,用補藥。氣虛者,人參白朮加解毒藥;血虛者,四物湯中加解毒藥。

調解之法,活血,調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兼而治之。溫如當歸、黃耆、木香輩;涼如前胡、乾葛、升麻輩。佐之以川芎、白芍、枳殼、桔梗、羌活、木通、紫草之屬;則可以調適矣。

黑塌二種,因氣虛而毒氣不能盡出者,酒炒黃耆、紫草、人參輩。黑陷甚,亦用燒人屎。

癢塌者,於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無力。虛癢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如大便不通,以大黃寒冷之藥少與之,下其結糞。

瘡乾者,宜退火,只用輕劑,荊芥、升麻、葛根之類;溫者用瀉,溫乃肌表間熱,宜用風藥,白芷、防風之類。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瓜蔞之類。

顏色正者為上。將欲成就,卻色淡者,宜助血藥,用當歸、川芎、酒洗芍藥之類,或加紅花。將成就之際,卻紫色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升麻、葛根、酒炒芩連及連翹之類。

將靨時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好,但服實表之劑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秘,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

痘疹用藥,固有權度,大小二便不可不通。其大便自所下黃黑,則毒氣已成,不必多與湯劑;若大小二便一或秘焉,則腸胃壅遏,脈絡凝滯,毒氣無從發泄,眼閉聲啞,肌肉黧黑,不旋踵而告變矣。

近時小兒痘瘡,止宗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彼立方之時,為運氣在水運司天,時令又值嚴冬大寒,為寒氣鬱遏,痘瘡不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多矣。

陳氏亦可謂善求病情者矣,大率歸重於太陰一經。蓋以手太陰屬肺,主皮毛;足太陰屬脾,主手足。肺金惡寒而易於外感,脾土惡濕而無物不受。其用丁香、薑、桂,所以治其肺之寒,用附子、半夏,所以治其脾之濕。

使脾與肺果有寒與濕,而兼有虛也,中病則已,何傷之有?今徒見出遲者、身熱者、泄利者、驚悸者、氣急者、渴思飲者,例與木香散、異功散,間有偶中之效,不思一偏之禍,若錢氏方固未嘗廢細辛、丁香、白朮、參、耆輩,率有監製輔佐之藥,但其用寒涼者多,而於補助一法,略示端緒。錢氏意深矣,亦將俟觀者而擴充之。

白話文:

先哲格言

痘瘡的毒性,散開則無毒,聚集則有毒,應使用寒涼藥物治療,即使服用多次也無妨,這樣才能避免危害眼睛。

痘疹顏色判斷:爐灰色的,灰白靜止的,視為寒證;痘疹迅速湧出、乾燥、掀發的,視為熱證。黑色痘疹屬於血熱,應以涼血為主;白色痘疹屬於氣虛,應以補氣為主;痘疹中間發黑凹陷,外圍發白且出現較遲的,則需寒熱並治。

痘瘡的表裡虛實辨證:吐瀉、少食屬於裡虛;不吐瀉、能食屬於裡實。裡實而補則會形成癰腫;痘疹陷下去或倒靨(痘疹凹陷)屬於表虛,灰白色痘疹也屬表虛;痘疹紅潤、活潑、隆起則屬於表實。表實而補則會潰爛而不結痂。

痘瘡氣虛血虛的辨證論治:需用補藥。氣虛者,用人參、白朮加解毒藥;血虛者,用四物湯加解毒藥。

痘瘡的調治方法:應活血、調氣、安表、和中,使用輕清解毒的溫涼藥物並用。溫性的藥物如當歸、黃耆、木香等;涼性的藥物如前胡、葛根、升麻等。再佐以川芎、白芍、枳殼、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等,就可以調和氣血。

痘疹發黑或塌陷兩種情況,是因為氣虛導致毒氣不能完全排出,可用酒炒黃耆、紫草、人參等藥物。如果痘疹發黑凹陷嚴重,也可以使用燒焦的人糞。

痘疹發癢的辨證:根據痘疹的顏色、形態和脈象來判斷虛實。脈有力氣壯屬於實證;脈無力屬於虛證。虛證發癢,用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證發癢,如大便不通,可用少量的大黃等寒涼藥物通便。

痘瘡乾燥者,宜清熱,只用輕劑,如荊芥、升麻、葛根等;痘瘡溫熱者,宜瀉熱,溫熱是肌膚表層的熱,應使用風藥,如白芷、防風等。痘疹向上蔓延,用升麻、葛根;向下蔓延,用檳榔、牛膝,並佐以貝母、忍冬草、白芷、瓜蔞等。

痘疹顏色正常為佳。將要痊癒時,顏色卻變淡的,應使用補血藥,如當歸、川芎、酒洗白芍藥等,或加紅花。將要痊癒時,卻變成紫色的,屬於熱證,應使用涼藥解毒,如升麻、葛根、酒炒黃芩、黃連及連翹等。

痘靨(痘疤)像豆殼一樣,是因為初期喝水太多造成的,痘靨不平整,俗稱倒靨不好,應服用調整表裡虛實的藥物,使大小便通暢,大便不通則通大便,小便不通則通小便。

痘瘡用藥需掌握分寸,大小便都不能不通。大便自行排出黃黑色,表示毒氣已排出,不必再服用太多湯劑;如果大小便不通,則腸胃阻塞,脈絡凝滯,毒氣無法排出,就會出現眼閉、聲啞、肌肉發黑等症狀,很快就會危及生命。

近來治療小兒痘瘡,只遵循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陳氏制定這兩個方劑時,正值水運司天,時令嚴冬大寒,寒氣鬱遏,痘瘡不紅不綻,所以才用辛熱之劑來發散。如今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治的人很多。

陳氏善於探究病情,其治療多注重太陰經。因為手太陰肺經主皮毛,足太陰脾經主四肢。肺金怕寒易受外邪,脾土怕濕而什麼都容易受影響。他用丁香、生薑、桂枝,是治療肺寒;用附子、半夏,是治療脾濕。

如果脾肺真的有寒濕和虛證,對症下藥就可以了,有什麼危害呢?現在只看到痘疹出疹慢、身熱、泄瀉、驚悸、氣急、口渴的人,就一概使用木香散、異功散,偶爾有好的效果,卻不考慮其副作用。錢氏的方劑雖未放棄細辛、丁香、白朮、人參、黃耆等藥,也常輔以監製之藥,但寒涼藥用得較多,在扶正方面,略有提及。錢氏的用意很深,也需要後人觀察研究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