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十二

2. 治痘歌括

有引。

治痘節要,諸家論之已詳。大抵臨病應變,因時制宜。其用歸於使人正氣不損,邪氣得釋而已。後世不知古人制方,一以中和為貴,曲學偏見,滯於一隅。喜行溫補者,既昧乎解毒之巧;專用涼瀉者,又失其和中之旨。妄投湯餌,僥倖成功,設遇脈症乖常,時勢差異,惟束手待斃焉耳。

況虛虛實實,令人夭折者,又紛然乎其間哉。予因此懼,乃蒐輯往哲診治之法,及先君經驗之方,匯成歌括,凡百九十四首,序次成書,庶臨病之工,閱而取之,參詳審論,斟酌施治,以收十全之功。幸無得魚而忘筌也。

萬全識

白話文:

【治療痘疹歌訣】

對於治療痘疹的關鍵,前人已經有詳細的討論。基本上,面對疾病應該靈活應變,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治療方式。最終目的不過是讓人體內的正氣不受損傷,邪氣得以消散罷了。然而後世的人們往往忽略了古人在制定藥方時,最重視的是「中和」這個原則,一些人因為知識狹隘,觀點偏頗,拘泥於某種方法。喜歡使用溫補藥物的人,往往忽視了排毒的重要性;而專門使用寒涼藥物的人,又失去了調和體質的本意。胡亂投藥,只是僥倖取得成功,倘若遇到病情反常,或者時機不同,他們就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病人死亡。

更何況,那些讓身體虛弱的人變得更虛弱,讓健康的人受到損害的情況,更是層出不窮。我因此感到害怕,於是收集了前賢的診療方法,以及父親的經驗藥方,整理成詩歌形式的總結,共有194首,按順序編纂成書,希望從事醫療工作的人,能夠閱讀並學習這些經驗,詳細地分析討論,適當地實施治療,以達到全面治癒的效果。希望他們不要得到了魚,卻忘了漁網的存在。

萬全識

3. 治痘總歌括

凡一十九首。

痘疹原因胎毒成,發生須是待天行,

如逢疫癘將成候,預解湯丸最可憑。

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蓄於命門之中。命門者,右腎相火也,為人身生化之本,故毒藏焉。如遇冬令溫和,陽氣暴泄,人則感之,觸動相火,至春夏生長之時,其毒乃發,傳染相似,是謂天行疫癘也。未出痘疹者,但覺冬溫,即當預防,宜服解毒之藥,如辰砂散(八十七)、消毒保嬰丹(十一)、代天宣化丸(十二)皆可用也。頻與之,使瘡疹之毒輕減,自然易出易收,無陷伏、郁遏、留連之患。

其辰砂散、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以解時行疫癘之毒則可,或因父母精血不足者,或其人素有他疾者,或發熱之時,別臟形症發見者,並宜兼而治之,不可徒恃解毒,而竟忘其本也。

如脾胃素弱者,宜以養脾為重,解毒次之,養脾丸(一○六)服三之二,解毒三之一。

如因父母奉養過厚,精血蓄毒,素多胎病者,宜二毒並解,以溯源解毒湯(一百零八)、代天宣化丸(十二)相兼服之。

邑人黃鳳山為陳留丞歸,一子五歲,請預解痘毒法,予曰:令嗣氣色明潤,胎稟壯實,痘出必疏,若更服藥,則益疏矣。乃與代天宣化丸服之,後痘甚疏,不藥而安。

未病先知是上工,能言輕重吉和凶,

不離氣色分清濁,臟腑精微阿睹中。

經云:上工治未病者,或望而知之,或聞而知之,或問而知之,或切脈而知之,是謂神聖工巧。瘡疹之毒,發於五臟而心主之,故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之華在面,吉凶輕重,可望見其氣色之清濁而知之。如青氣見者,此肝之色,肝木生心火,為實邪,宜先瀉肝,羌活湯主之(十)。

如赤氣見者,此心本經,為正邪,宜瀉心,導赤散(三十五)主之。如黃紅氣見,口唇燥者,此脾之形色,心火生脾土,為虛邪,宜先瀉脾,瀉黃散主之(一○九)。弄舌者,亦脾熱,以導赤散、瀉黃散合治之。如白色見帶燥,鼻中干,或清涕出者,此肺之色,心火克肺金,宜瀉肺中之火邪,瀉白散(五十四)加黃芩、山梔仁、天花粉、桔梗主之。如黑氣色見者,此腎之真臟色見,水剋火,為賊邪不治。

預知瘡疹吉凶機,氣色都於面部推,

年上山根尤緊要,紅光可喜黯青疑。

五臟皆屬於面,左頰為肝,右頰為肺,額上為心,頦為腎,鼻為脾。又目為肝之竅,鼻為肺之竅,口為脾之竅,耳為腎之竅,舌為心之苗。若未出瘡疹之先,面部諸位明潤者,吉;暗燥者,凶。又相書分山根為命宮,年上管疾厄。若二宮紅黃光晶者,吉;青黑者,凶。故二處尤緊要也。

凡天行痘疹之時,傳染流布,男女大小有未出痘疹者,視其形色情性,可以預言輕重吉凶也。此吾家傳秘訣,賢於命卜遠矣。

蓋五臟精華皆見於面,而臟氣獨盛者,色亦應之。故肝氣盛者色青,心氣盛者色赤,脾氣盛者色黃,肺氣盛者色白,腎氣盛者色黑。但欲明潤,不欲枯槁,吉凶之兆於此決矣。

一、觀其色紅白明潤,與平日同,無改變者,吉;如紅赤而太嬌,㿠白而無採,頓然改變,異於平時者,凶。又如額有青紋,目有赤脈,口有黑氣,耳有塵痕者,大凶之兆也。

二、觀其形精神爽暢,動止便利,言語清亮者,無病也,吉;如精神衰弱,動止遲留,言語低微,異如平時者,凶。又原具壽相者,吉;如有夭相,頭破顱解,項小(不能任元),腳細(不能任身),目無精采,或睛露神,啼聲斷續,笑語無情(不由喜引自笑語也),聰慧太早,肉浮骨軟者,凶之兆也。

三、觀其情性,未發熱時忽生喜心,若與父母愛戀不忍舍者,及聞見怪異言語妄誕者,凶之兆也。

邑令公云閣朱公義男,一子甫周歲,以示全,全曰:笑無情,恐出痘耳。訣云:喜引才方笑。此子不待喜引自笑,謂之無情。笑者心之聲,火之象也。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恐出痘也。朱公惑。次年果痘,頭面腫癢死。

友人胡三溪中年得子,項小聲小,予告之曰:項者,頭之莖,名曰天柱,項不任元,天柱頹矣;聲者,氣之發,聲微不揚,元氣弱也。誠恐出痘不勝毒。果九歲出痘,乍見乍隱,鼻滴血死。

邑人李新芳子,四歲得驚風,予醫愈,乃曰:以吾兒托公。予曰:令嗣胎稟怯弱,精神短少,若調理數年,胃氣充實,出痘無妨。但恐痘太急耳。次年果痘密甚,不成膿死。

邑人周柳溪,止一子,五歲未出痘,癸丑正月廿三日,發熱,請予視之,見面多青黑色,目無神,元氣怯弱。予曰:當亟治。周不喜予言。予曰:邪氣有餘,元氣不足,若不亟治,後發血疱不可為也。彼更請醫張鵬,作外感治,且汗且下,至廿八日,果發血疱卒。

蘄水周蕙長男婦魯氏,新寡,二男二女皆未痘,請予視之,予往見二男、長女面色嬌赤,光太露,額有青紋,惟小女形實氣充,面色明瑩,乃告之曰:若出痘,惟小女吉也。魯以言太直,不聽。半月後長女、二男相繼以痘殞,小女存。

蘄水徐長溪三子,癸丑春出痘,季子先病痘卒,次子又卒,惟長子存。亟延予治之。時未發熱,予觀長溪色憂情苦,予告之曰:令嗣當出痘時,精神爽健,氣色光晶,年壽明潤,印堂黃光,壽相,又順候,其痘必疏,不須醫治,毋疑慮也。頃之果出痘甚疏,未藥愈。

發散為陽收斂陰,始終一氣自流行,

試觀春夏多蕃秀,才到中秋少發榮。

嘗論痘之症,乃人身中一陽之氣,始於發生,終於收斂,流行遞變,以至於盡。譬諸草木,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皆此一陽之氣自為始終者也。故治痘者,先要識得此氣,其來不可御,其序不可紊,盡其裁成輔相之道,以左右民,然後謂之良醫也。所謂道者,明於陰陽,和於術數也。

蓋天食人以五氣,寒熱溫涼平也;地食人以五味,辛甘酸苦鹹也。天有陰陽,故溫熱為陽,而寒涼為陰;地有陰陽,故辛甘為陽,而酸苦鹹為陰。一物之中,亦有陰陽,故氣薄者,陽中之陽,厚者,陽中之陰;味薄者,陰中之陽,厚者,陰中之陰。清陽升浮,發腠理而實四肢;濁陰降沉,走五臟而歸六腑。

所謂明於陰陽者,此也。至於立方之旨,如辛甘發散為陽,則用辛涼甘寒之劑,味雖陽而氣則陰也;酸苦湧泄為陰,則用酸熱苦溫之劑,味雖陰而氣則陽也。氣味相和,陰陽相濟,必使陽毒之氣順其流行之勢,而不失其遞變之序。始於春夏,終於秋冬,所謂和於術數者,此也。

今之醫痘者,辛甘溫熱之群聚,偏於陽而不知濟之以陰;酸苦寒涼之合同,偏於陰而不知濟之以陽。使痘之氣有春無秋,有冬無夏,是皆昧於陰陽之理,不知術數之奧,以夭人命,醫云乎哉!

首尾汗下謂不宜,尋常執著豈通醫,

若分虛實能權變,可奪乾坤造化機。

首尾不可汗下,古人必有所為而發。今徒拘執不可汗下之言,設若遇外感寒邪,腠理閉密,其出不快,其發不透,不與辛甘發散之劑,寧無壅遏之患乎?又如大小便秘結者,不與苦寒泄利之劑,寧無脹滿煩躁乎?但察其虛實,與時權變,可汗即汗,可下即下,中病則已,勿過其制,然後謂之通醫。

邑訓導馬公順,蜀人也,一孫五歲出痘,至八九日膿成將靨,忽腹痛煩哭,大便秘,馬駭甚。予曰:此結糞也,當急下之。馬公曰:痘瘡首尾不可下,今當收靨,中氣要實,敢下耶?予思不急下,加腹脹、氣喘且不救。乃作桂枝湯,暗入酒蒸大黃,煎服,下燥糞,腹痛即止,痘靨而安。馬公知之,謝曰:非子通變,幾誤此孫。

痘瘡無病勿服藥,實實虛虛不可錯,

幾多狂瞽昧經文,壁上安鼠翻成惡。

痘瘡一科,自始至終如無病者,不可服藥。古人云:無病服藥,如壁中安鼠。試確論也。蓋治病之工,只有補瀉二法,果虛則補之可也,若元氣素厚,穀氣素強者,而復補之,則有實實之變。果實而瀉之可也,若元氣素薄,穀氣素弱者,而復瀉之,則有虛虛之變。如此之類,豈不為壁中安鼠者乎?今之業醫者,但思醫不用藥,何以為功而取利也,不論虛實,妄投藥餌,幸而中病則大言以彰其功,一有誤焉,則掩飾其過而推託於命矣。

痘疹傷寒疑似間,古人分證可相參,

莫將汗劑先輕試,發散惟令表裡安。

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症,若痘瘡則五臟之症皆見。如呵欠頓悶,肝症也;乍涼乍熱,手足梢冷,多睡,脾症也;面燥腮赤,咳嗽,噴嚏,肺症也;驚悸,心症也;骩涼耳涼,腎之平症也。如初發熱,疑似之時,不可遽用發汗之劑,如麻黃桂枝湯類。蓋瘡疹表裡俱熱,苟輕發汗則腠理開張,表氣益虛。

臟腑陽盛,其氣轉增,但以升麻葛根湯(一)、人參敗毒散(二)、羌活湯(十)、參蘇飲(三)之屬解之,使表裡氣和。

凡痘疹五臟見症,要察何臟之症為甚,即主其臟之毒多。如肝症毒多者,必發水疱,生瘙癢,成目疾,宜預解肝之毒,羌活湯(十)加青皮、柴胡。肺症毒多者,必增喘嗽、煩渴不止,手掐眉目鼻面,宜預解肺之毒,瀉白散(五十四)合甘桔湯(七)加牛蒡子、天花粉。心症毒多者,必伏不起,譫妄,飲水,煩哭,咬牙,宜預解心之毒,導赤散(三十五)加黃連、辰砂。

脾症毒多者,必成灰白色,癢塌吐利,宜預保養脾胃,以解其毒,四君子湯(二十)、調元湯(十八)加白芍藥、防風、連翹。腎不見平症,耳骩俱熱者,死候也。

痘疹主治,解表、和中、解毒三法也。解表兼發散之義,使邪氣盡出於外,不使留伏於中,如防風、白芷、荊芥穗、升麻、葛根、柴胡、桂枝之屬。和中專主脾胃兼助血氣,使裡氣常實,血氣不虧,助養痘瘡而待其成,不致癢塌倒陷,如黃耆、人參、白芍藥、當歸、木香、陳皮之屬。

解毒只瀉火、涼血、清氣,使毒邪有制,不為正害,如山豆根、大力子、紫草、連翹、芩、連、梔子之屬。

痘疹發熱疑似時,傷寒傷食莫辨之,

試將解發真良劑,入口能令解卻疑。

痘瘡發熱與傷寒傷食相似,疑似之間,可以解發之藥服之。若是痘症,則痘子即出,不是痘症,則熱退而解矣。如症似傷寒者,面赤,柴葛敗毒散主之(二,附方);症似傷寒者,面黃,香蘇敗毒散主之(二,附方)。

始終清便自調佳,便溺阻艱事可嗟,

腹脹喘煩多壅遏,急施疏導解留邪。

痘瘡始終要小便長而清,大便疏而潤,謂之裡氣和。若有阻艱,則毒邪留伏於裡,腸胃壅遏,不得運化,但見少有阻澀,須微利之。小便澀者,導赤散(三十五)、連翹湯(八十八);大便硬二三日不更衣者,柴胡飲子(九十九)良,膽導法(五十一)。大小便俱不通,膽導法(五十一)、柴胡飲子(九十九)。如逡巡不早治,以致腹脹喘氣煩躁者,治無及矣。

痘瘡為陽待熱成,微微發熱始和平,

假如大熱身猶火,解毒常教小便清。

痘疹屬陽,非熱不能成就,故治不可盡除其熱。但微發熱,不渴,大小便自調,此肌表瘡本之熱,非裡熱也,謂之表裡無邪,不可妄治。身熱如火,瘡勢稠密,其毒必盛,宜解毒兼利小便,連翹升麻湯(六)、連翹湯(八十八)。

始終能食最為良,平日其人脾胃強,

食少卻防中氣弱,淹留引日變瘡瘍。

痘瘡始終以脾胃為主,故人能飲食者,氣血充實,自然易壯易靨;食少者,起發收靨,不能快易。治痘之工,於食少者必須詳審,若平日能食,今因痘出而食頓減,或咽痛,飢欲食而不能,宜解利咽喉,甘桔湯(七)加牛蒡子。或咽痛,或咽不痛,不飢不欲食,又得大便何如。

大便硬,此賴平日穀氣以為主,雖數日不便無妨,不可妄補以增內熱,亦不可妄解毒以損脾胃;大便一日一行,則內之穀氣有限而氣血易衰,須用和中四君子湯(二十)加炙黃耆、木香、青皮;不可解毒者,脾胃虛也,大便瀉則裡虛,宜急止其瀉,四君子湯(二十)、黃耆建中湯(三十)、理中湯(三十四),並加訶子肉合肉豆蔻丸(四十三),或錢氏異功散(四十四)、益黃散(四十五),甚則用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此二藥太峻,非內虛瀉甚,不可輕用。

若向能食,一旦忽減,不咽痛,但腹中滿或痛,此必傷食,以養脾丸(一○六)、木香大安丸(九十)消導之,甚則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以微利之。復食,以四君子湯(二十)合勻氣散(十三)或養脾丸(一百零六)調服之。

最宜安靜號和平,表裡無邪志自寧,

忽然煩擾宜詳審,外怕神亡轉悶昏。

痘瘡以安靜為貴,飲食坐臥如常,此表裡無邪,號曰和平。忽然煩擾不安,多哭,宜審視瘡勢形色,如瘡起發,光壯不渴,大小便調,此瘡正發,毒邪散布氣血,弸急而痛,謂之痛煩,不須施治,待膿成毒化痛止而煩去矣。如瘡正色,問之不痛,但覺心煩不安,此內熱也。

心惡熱謂之熱煩,以導赤散(三十五)加梔子仁、麥門冬,或以牛黃清心丸(三十六),燈心湯下。如瘡紅紫乾燥,壯熱口渴,狂亂昏悶,譫語,如見鬼狀者,退火回生丹(一百零五,附方)。如瘡瘙癢,此欲陷也。瘡乍見乍陷,此有伏也。目閉妄言,謂之神衰,不治。

邑人汪我溪次女,丁卯冬出痘,延長兒邦忠視之,起發灌膿時,昏睡不思食,予謂忠曰:此心血不足,邪火內熏,神昏症也。命以龍腦安神丸與服,有傾蘇,痘亦平。

程希文次子,辛未春出痘,發熱現形時,煩躁譫語,來告予以病症,予授一方,用木通、山梔仁、麥門冬、牛蒡子、連翹、甘草,燈心作引,水煎調辰砂末,連服三劑,病退痘出,如期愈。

癢塌方將倒陷時,急憑妙劑強扶持,

空中痘出無番次,損處多膿功可施。

痘瘡喜厚實堅牢,尖圓飽滿,若頂平皮薄色淡,忽然瘙癢損塌者,此脾胃弱,肌肉虛,欲變倒陷也,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防風、荊芥穗服之,外用茵陳熏法(八十一)。如痘空中原無痘處復出,大小不一,等作三四番出,其破損處復加腫灌成膿,能食,大便調者,可治。若癢不止,皮脫瘡干,或利,或大便秘,悶亂者,此已陷也,不可再治。

陷伏需分實與虛,莫於臨症更躊躇,

死生倏忽如翻掌,幽谷春回慶有餘。

凡痘疹內者不出,謂之伏;外者復入,謂之陷。陷伏之症,有實有虛。如大熱,渴,大小便不通,煩躁譫語,妄有見聞,狂亂腹脹者,此實也。實者,邪氣壅遏,侵蝕正氣,宜內服百祥丸(五十二)、牛李膏(五十三),或宣風散(九十二),棗變百祥丸(一二六)。外用水楊湯(七十五)浴之,得利,瘡出者佳,更以仙聖散(六十二)、加味四聖散(六十四),並加燒人屎調之。

如因吐瀉不止,渴喜飲水,腹脹,手足冷,或寒戰咬牙者,此虛也,虛者,正氣虛弱,不能制伏邪氣,令得反復,宜內服快斑湯(十五)合勻氣散(十三)、奪命丹(十),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外用水楊湯(七十五)浴之。得泄止瘡出者佳,更以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燒人屎調之。

此上二症,並用神應奪命丹(十七,附方),如法施治。瘡不出,反加煩躁昏不知人者,死症也。

大抵看痘之法,其出欲盡,出不盡者,伏也;其發欲透,發不透反平塌者,倒陷也;其收欲淨,膿潰皮破收不乾淨者,倒靨也。陷伏之症,謂之逆症,非衝擊猛峻之劑,安能成起死回生之功哉?時醫欲以尋常之藥治陷伏之病,其猶放雀搏鸇,驅羊敵虎,其勿克也,明矣。輕者奪命丹(十七),甚者神應奪命丹(十七,附方)。

如倒靨之症,氣實者解毒內托散(一二二,附方),氣虛者調元湯(十八)加白芷、桂、防風、當歸主之。服藥之後有三驗法:原瘡復腫以成膿者,一驗也;原瘡已干,別於空中復出一層,起發養膿,但如正痘收靨者,二驗也;不腫不出,只變自利下膿血者,三驗也。有此三驗者,吉;無之者,凶。

四時分治候須明,暑濕風寒不可輕,

異氣莫教相觸犯,致令翻變亂其真。

古人養生或治病者,常順四時之氣,謂之勿伐天和。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起居,各有攸宜。凡痘疹發熱之時,其初發表解肌各有主方,春用羌活湯(十),夏用五苓散(二十八),秋用參蘇飲(三),冬用五積散(八十六)。四時通用人參敗毒散(二)。又如春肝旺,風木主事,調養之法宜四物湯(十九)加防風、黃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風木之勝,又以四君子湯(二十)加白芍藥、桂心以補脾之受制,相間服之。

夏心旺,熱火主事,宜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天水散(九十四)以清熱火主事,宜以調元湯(十八)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肺之不足。秋肺旺,燥金主事,宜瀉白散(五十四)合甘桔湯(七)加牛蒡子、馬兜鈴以散肺中之邪,又以四物湯(十九)去川芎加天、麥門冬、天花粉以潤其燥。

冬腎旺,寒水主事,宜五積散(八十六)以散表之寒,理中湯(三十四)加炙黃耆、木香、丁香以勝里之寒,此四時之治法也。如天有暴風,連日不止,恐有風邪,桂枝葛根湯(五);夏日盛暑,或非時之熱,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冬月嚴寒,或非時之寒,四君子湯(二十)加桂枝、生薑;久雨濕盛,五苓散(二十八)加蒼朮。此四候者,必瘡變色有異症,可依其法治之。

苟無他候,不可妄治,惟謹帷幕,遠風寒,毋令大熱,毋令大寒,但常和暖,更常服蟬蛻膏(一○五),蓋此方能御風邪,避惡氣,透肌快斑疹也。房屋中常燒闢穢香(九十三),勿得間斷。

治痘皆言要補脾,補中有害少人知,

一朝陽盛陰先絕,到此臨危悔卻遲。

痘瘡雖以脾胃為主,但謂不可攻擊以損中和之氣,然亦不可妄補,而使之太過也。若果吐利,飲食少者,四君子湯(二十),聖藥也。苟得食,大便硬,此里本實,復以四君子與之,則為實實,陽勝陰虧,不久而生變矣。況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氣盛血枯者,其貽害豈小哉?吾見世人勻用補藥者,或增煩躁,或成潰爛,往往不悟,良可慨夫。

痘瘡脈候貴和平,胃氣悠長最要清,

弦數浮洪為實候,微沉遲澀是虛因。

痘瘡之脈,中和安平為貴,不可躁疾微小,故曰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又陽病得陰脈者死。夫四時以胃氣為本,胃氣者,弦不弦,石不石也。故弦數浮洪為太過,為實,實者,邪氣實也;沉遲微澀為不及,為虛,虛者,正氣虛也。皆死候之脈,所以人無胃氣則死。

痘逆症逆色脈逆,此候未聞人救得,

但觀色脈有可為,對病真藥須詳細。

治痘之法,色脈為本,病症為標。若痘逆,如陷伏之類;症逆,如煩躁悶亂、腹脹足冷之類;色逆,如氣色昏黯、皮肉黧黑之類;脈逆,如躁疾鼓搏,謂之陽盛陰虛,沉微濡弱謂之陰盛陽虛。四逆俱全,標本同病,表裡皆傷,不可治也。若只痘逆症逆,六脈調勻,五色明潤者,此標病本不病也,急治其標以救其本。對病之藥,良工得之。

鄖陽撫院孫公,一女七歲,己巳四月七日發熱,全在幕下,見其面赤腮躁,知是痘症。次日,口角旁便見紅點如蚊跡狀,不成顆粒,一逆也;腰痛,腹痛,二逆也;昏睡譫語,三逆也;乾嘔,四逆也。初九日,公見其狀,撫膺大慟,全以色脈無恙,再三慰之,不信,但垂淚曰:爾痘疹書明言不治,何又相誑也?全告曰:此病在經絡,猶可治也。但因中氣久虛,不能驅毒外出耳。

公乃命進藥。予用保元湯以補中氣,加羌活、防風、荊芥、柴胡發散表邪,木香、山楂驅逐里邪,調辰砂末以解毒。初九、初十、十一日連進三劑,十三日午時忽昏暈,目閉、口噤,神色俱變,公與夫人皆哭,全急告曰:此有冒汗來也,汗出痘亦隨出,謂之冒痘。須臾視之,果得大汗而痘盡出矣,復用錢氏異功散加黃耆、白芷調理而愈。

公拱謝曰:不負吾為爾梓痘疹書也。

壬申春,郡人王蒸湘子出痘,請予往治,痘已盡出,問其詳,時有董醫在,答曰:正月廿七日發熱,廿八日現形,自額上起,今三日矣。予思額上初出者重,三五成叢者重,五心俱有者重,鎖項者重,乃逆痘也。及審其症,腹脹大而緊,腸中汩汩有聲,大便如黃金色,乃脾敗,逆症也。

因其一子,托治甚切,設法調治,腹脹不減,腸鳴如故,起發之初,心窩中有一痘戴漿者,隨即破滅,背瘡盡成水疱,目中淚出,兩拳緊握,予甚恐,此脾土敗,肝木勝之候也,蓋肝為水疱,其為變也握,不泣而淚出,肝絕也。未五日而唇瘡乾黑,背瘡盡破,診其脈濡弱沉細,其脈又逆,六日而癢作,搖頭扭項,逆症也,且求粥食且急,病名除中,又逆症也。予思急進保元湯合桂枝湯調獨聖散服之,復見紅點,蒸湘喜曰:此有生意矣。

予曰:若漸出一層小痘則吉,只恐膏之將滅也,必大明而後滅。果紅點復隱,加喘而絕。

怪痘形容有數般,上醫臨症盡須諳,

謾誇君有如神術,縱療何能得保全。

怪痘者,乃逆痘之中最甚者也,形症不一,宜辨之。

—痘子初出時,面胸手足已見紅點,卻不起發,不成膿水,隨即收斂,若加悶亂氣喘者,即死,此內陷症也。若無喘煩之症,名曰試痘。過五七日復發熱出痘者,其痘必重。

—痘子出現,三兩成叢,根腳堅硬成塊者,此名痘母。不治,六七日死。

—痘子將出,身上有紅腫結硬處,似瘤非瘤,似癰非癰,亦名痘母。不治,三五日死。

—痘子初出便成血泡,或水泡,隨即破壞,此名爛痘。不治,二三日死。

—痘子出後,遍身都是空殼,不作膿水者,此名空痘。不治,八九日死。不死者,亦發癰毒難調。

—痘子出現,起發之時,中陷乾黑者,此名鬼痘,宜用胭脂水塗,勿使蔓延。若不急治,當靨不靨,乍起乍塌,多作番次而出,連綿日久而死。

—痘子出現起發時,中間有痛如刀剜者,叫哭不止,此名痘疔。不治,五六日死。

—痘子起發時,枯燥不潤,塌伏不起,皮膚皺揭者,此名干痘。不治,五六日加煩滿喘急而死。

—痘子起發時,皮嫩易破,摸之濕手者,此名濕痘。不治,六七日癢塌而死。

—痘子起發時,瘡色嬌豔,皮肉緋紅者,此名嫩痘。八九日後不能成痂,癢塌死。

—痘子起發養漿之時,瘡頭有孔,漿水漏出者,此名漏瘡。五六日後,癢塌死。

—痘子膿水將成之時,其瘡自破,有孔而深,此名倒陷,不治。

—痘子將靨時,不能成痂,皮脫肉黑者,此名倒靨,不治。

—痘子將靨之初,不能成痂,皮肉潰爛,膿水淋漓者,此名痘癩。能食生,不能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