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二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 (8)

1. 古今經驗諸方

七十八、苦參丸,治痘後潰爛成疥。

苦參(一兩),白蒺藜,何首烏,牛蒡子,荊芥穗(各一兩半)

共為末、酒調面為丸,竹葉湯下。

七十九、滅瘢救苦散,治爛痘以此敷面,如誤抓破者,用之敷貼最良。

密陀僧,滑石(各一兩),白芷(半兩)

上為細末,濕則乾擦之,干則好白蜜調敷。

八十、白龍散,治爛痘及抓破者。

用干黃牛糞,在風露中多久者,火煅成灰,取中心白者為末,薄絹囊裹,於瘡上撲之。

八十一、敗草散,治爛痘及不成痂者,用此鋪攤被席。

多年屋上爛茅草,擇淨者,為末擦之。牆上爛草亦佳。以多受風露之氣,故能解痘瘡毒。

八十二、茵陳薰法,治痘瘡瘙癢。

用干茵陳研末搗棗膏和丸,如雞子大,曬乾,烈火燒煙燻之。

八十三、消風化毒散

防風,黃耆,白芍藥,荊芥穗,桂枝,牛蒡子,升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細,加薄荷七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八十四、羌活救苦湯

羌活,白芷,川芎,蔓荊子,防風,桔梗,黃芩,連翹,升麻,大力子,人中黃(各等分)

上銼細,加薄荷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八十五、消毒化斑散

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龍膽草,牛蒡子,連翹,防風,蟬蛻,密蒙花(各等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十片,水一盞半,煎一盞,食後服。

八十六、柴葛桂枝湯

柴胡,葛根,甘草,桂枝,防風,人參,白芍藥(各等分)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古今經驗諸方

七十八、苦參丸:治療痘瘡痊癒後潰爛成疥瘡。

將苦參一兩,白蒺藜、何首烏、牛蒡子、荊芥穗各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成丸藥,以竹葉湯送服。

七十九、滅瘢救苦散:治療痘瘡潰爛,用此藥敷在臉上;若不小心抓破,用此藥敷貼效果最佳。

將密陀僧、滑石各一兩,白芷半兩,研磨成細粉。濕了就擦乾,乾了就用好蜂蜜調和敷上。

八十、白龍散:治療痘瘡潰爛及抓破。

取乾燥的黃牛糞,放在風露中曝曬一段時間,用火煅燒成灰,取其中心白色的部分研磨成粉,用薄絹包裹,輕輕撲在患處。

八十一、敗草散:治療痘瘡潰爛且未結痂者,用此藥鋪在被褥上。

取多年屋頂上腐爛的茅草,挑選乾淨的部分研磨成粉末,擦拭患處。牆上的爛草也同樣有效。因為這些草長期受風露,所以能解痘瘡毒。

八十二、茵陳薰法:治療痘瘡搔癢。

將乾燥的茵陳研磨成粉末,與棗膏混合製成雞蛋大小的丸藥,曬乾後,用烈火燒煙燻患處。

八十三、消風化毒散:

將防風、黃耆、白芍藥、荊芥穗、桂枝、牛蒡子、升麻等量,甘草減半,切碎。加入薄荷七片,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八十四、羌活救苦湯:

將羌活、白芷、川芎、蔓荊子、防風、桔梗、黃芩、連翹、升麻、大力子、人中黃等量,切碎。加入薄荷葉七片,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

八十五、消毒化斑散:

將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龍膽草、牛蒡子、連翹、防風、蟬蛻、密蒙花等量,切碎。加入淡竹葉十片,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飯後服用。

八十六、柴葛桂枝湯:

將柴胡、葛根、甘草、桂枝、防風、人參、白芍藥等量,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