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二十二 (3)
卷之二十二 (3)
1. 古今經驗諸方
附方:神應奪命丹
辰砂(擇牆壁鏡面者,白紗囊盛之,用升麻、麻黃、紫草、連翹四味,同紗囊放沙罐內,入新汲水,以桑柴火煮一晝夜,取出辰砂,研細,仍將煮砂藥汁重紙濾去渣,水飛取末,待乾聽用,二錢),麻黃(不去根節,酒蜜拌,炒焦黑色,八分),蟬蛻(水洗淨,去足翅,三分),紫草(酒洗,五分),紅花子(五分),穿山甲(酒炙拌,五分),真蟾酥(三分)
上藥共研細末,用醋酒拌丸,分作十粒,周歲者半丸,二歲者一丸,服至三丸,熱酒化服,厚蓋取汗,汗出痘隨出也。擇天醫生𪸓日修合。
此方與三酥餅同。
十八、調元湯(即保元湯),痘科良方。氣壯實者不宜。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甘草(一錢)
上銼細,加生薑一片,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十九、四物湯,養血。
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四君子湯,補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上銼細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二十一、葛根解毒湯,痘中止渴良方。
葛粉,天花粉,麥門冬,生地黃,升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細片,取糯米泔水一盞,煎七分,去渣,入茅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二十二、人參麥門冬散,治痘中渴。
麥門冬,葛粉(各二錢),人參,甘草,升麻(各等分),白朮
上銼細片,加糯米一合,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米熟去滓,溫服。
二十三、人參白朮散(又名參苓白朮散),治痘泄渴。
人參,白朮,藿香,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錢),乾薑(二錢)
上銼細,加生薑一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四、人參白虎湯(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人參(一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糯米(一合)
上銼細,水二盞,煎待米熟,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五、陳氏木香散,治虛寒證,純陰無陽者。
木香,大腹皮,人參,肉桂,半夏,青皮(炒),赤茯苓,前胡,訶子肉(煨),炙甘草,丁香(各等分)
上銼細,加姜一錢三分,水一盞,煎。如虛加黃耆等分,糯米一撮,同煎。
二十六、陳氏異功散,治虛寒症,純陰無陽者。
木香,當歸,茯苓(各三錢半),肉桂(二錢),人參,陳皮,肉豆蔻,丁香,半夏(各二錢半),白朮,厚朴,附子(各一錢半)
上銼細,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煎,先服,去附子亦可,若裡虛瀉甚,又不可無附子。量兒歲數加減服之。
四十七、四順清涼飲,治裡熱症,大便結。
當歸,白芍藥,大黃,甘草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白話文:
古今經驗諸方
附方:神應奪命丹
取辰砂(選擇壁面鏡面上的,用白紗布包好),升麻、麻黃、紫草、連翹四味藥,一同用紗布包好放入沙罐中,加入新汲取的水,用桑柴火煮一天一夜。取出辰砂,研磨成細粉。將煮過辰砂的藥汁過濾去渣,水飛法將藥汁製成藥粉,待其乾燥備用(用量二錢)。麻黃(不去根節,用酒和蜜拌勻,炒至焦黑,用量八分),蟬蛻(用水洗淨,去掉足和翅,用量三分),紫草(用酒洗淨,用量五分),紅花子(用量五分),穿山甲(用酒炙烤拌勻,用量五分),真蟾酥(用量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和酒拌勻製成藥丸,分成十粒。周歲的嬰兒服半丸,兩歲的服一丸,最多服用三丸,用熱酒送服,蓋好被子讓其出汗,出汗後痘疹也會隨之而出。擇吉日由醫生配製。
此方與三酥餅功效相同。
十八、調元湯(即保元湯),痘疹良方。氣血旺盛者不宜服用。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一片生薑,水一盞半,煎成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十九、四物湯,養血。
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片,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二十、四君子湯,補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成細末,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二十一、葛根解毒湯,痘疹期間止渴良方。
葛粉、天花粉、麥門冬、生地黃、升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片,用糯米淘米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加入茅根鮮榨汁一合服用。
二十二、人參麥門冬散,治痘疹期間口渴。
麥門冬、葛粉(各二錢),人參、甘草、升麻(各等分),白朮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片,加入糯米一合,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煮,米熟後去渣,溫服。
二十三、人參白朮散(又名參苓白朮散),治痘疹期間腹瀉口渴。
人參、白朮、藿香、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錢),乾薑(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一片生薑,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二十四、人參白虎湯(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人參(一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糯米(一合)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二盞,煎煮至米熟,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二十五、陳氏木香散,治虛寒證,純陰無陽者。
木香、大腹皮、人參、肉桂、半夏、青皮(炒)、赤茯苓、前胡、訶子肉(煨)、炙甘草、丁香(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薑一錢三分,水一盞,煎煮。若體虛可加黃耆等分,糯米少許,一同煎煮。
二十六、陳氏異功散,治虛寒症,純陰無陽者。
木香、當歸、茯苓(各三錢半),肉桂(二錢),人參、陳皮、肉豆蔻、丁香、半夏(各二錢半),白朮、厚朴、附子(各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煎煮,先服用,也可去掉附子。如果內虛瀉下嚴重,則不可去除附子。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
四十七、四順清涼飲,治裡熱症,大便秘結。
當歸、白芍藥、大黃、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片,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