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二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二 (2)

1. 古今經驗諸方

十一、消毒保嬰丹

纏豆藤(或黃豆、綠豆根上纏繞細紅絲者,於八月福生生𪸓日採之,陰乾,聽用一兩五錢),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新升麻(七錢半),山楂肉(一兩),荊芥(連穗,五錢),防風(去蘆,五錢),生地黃(酒浸,焙,一兩),川獨活(五錢),甘草(生,五錢),當歸(酒洗,五錢),赤芍藥(七錢半),黃連(去枝梗,五錢),桔梗(五錢),辰砂(另研,水飛,一兩),牛蒡子(炒,一兩),老絲瓜(隔年經霜者,取連藤蒂五寸,燒存性,二個)

上十七味,各研細末,和勻,用淨沙糖拌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其藥味味預備,須待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灑掃靜室,至成修合,忌婦人並孝服人、貓犬見之,合畢焚香叩齒,日出時,望東吸氣一口吹布藥上,向太陽密咒曰: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今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氣七遍)。

十二、代天宣化丸(即韓氏醫通五瘟丹)

甘草(甲巳年為君土),黃芩(乙庚年為君金),黃柏(丙辛年為君水),山梔(丁壬年為君木),黃連(戊癸年為君金),連翹(佐),山豆根(佐),牛蒡子(佐)

先視其年所屬者為君,次四味為臣,君藥倍用,臣藥減半,佐視臣又減半。共為細末,於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麵糊為丸,辰砂為衣,淡竹葉煎湯下。

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有八九,乃一厄也。時有預服三豆子湯、絲瓜辰砂散者,凡方書所載預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見效者。予竊思痘疹疫癘之毒,因歲運災眚之變,難以藥解,而人事未盡,又不可諉之天數也,於是檢閱上方,乃於韓氏醫通得五瘟丹,以五運為主,喜曰:此解毒神藥也。依方修合,施售與人,但服之者,莫不輕疏,人皆神之。

因命之曰:代天宣化丸。

十三、勻氣散

木香,青皮(各五錢),山楂肉(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甘草湯調服。

十四、活血散(即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紅花湯調下。

十五、快斑湯,治起發遲。

人參(五分),當歸,防風,木通(各一錢),甘草(三分),木香,紫草,蟬蛻(各二分)

上銼細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十六、消毒飲,解痘毒。

牛蒡子,連翹,甘草,綠升麻,山豆根,紫草(各等分)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十七、奪命丹

麻黃(酒蜜炒焦),升麻(各三錢),山豆根,紅花子,大力子,連翹(各二錢半),蟬蛻,紫草,人中黃(各三錢)

上研細末,酒蜜和丸,辰砂為衣,薄荷葉煎湯下。

白話文:

古今經驗諸方

十一、消毒保嬰丹

此方用纏豆藤(或黃豆、綠豆根上纏繞的細紅絲,需在農曆八月初一採集,陰乾)、黑大豆、赤小豆、升麻、山楂肉、荊芥、防風、生地黃、川獨活、甘草、當歸、赤芍藥、黃連、桔梗、辰砂、牛蒡子、老絲瓜(隔年經霜的,取連藤蒂五寸,燒成灰)等十七味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砂糖拌成李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濃煎甘草湯送服。藥材準備和藥丸製作需選擇在春分、秋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或十月十五日進行,需在乾淨的房間內完成,忌諱婦女和服喪者及貓犬靠近。製作完成後焚香叩齒,日出時面向東方吸一口氣,吹到藥丸上,並念咒語:「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今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念七遍)。

十二、代天宣化丸(即韓氏醫通五瘟丹)

此方用甘草、黃芩、黃柏、山梔、黃連、連翹、山豆根、牛蒡子等藥材。根據年份選擇其中一種為君藥(甲巳年用甘草,乙庚年用黃芩,丙辛年用黃柏,丁壬年用山梔,戊癸年用黃連),其餘四味為臣藥,君藥用量加倍,臣藥減半,佐藥再減半。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在冬至日製作,用雪水煮升麻汁調製成糊狀做成藥丸,再以辰砂為外衣,用淡竹葉煎湯送服。此方源於韓氏醫通的五瘟丹,作者在嘉靖甲午年痘毒流行時使用此方,效果顯著,因此改名為代天宣化丸。

十三、勻氣散

此方用木香、青皮、山楂肉三味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甘草湯送服。

十四、活血散(即芎歸湯)

此方用當歸、川芎等量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紅花湯送服。

十五、快斑湯,治起發遲。

此方用人參、當歸、防風、木通、甘草、木香、紫草、蟬蛻等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煎服。

十六、消毒飲,解痘毒。

此方用牛蒡子、連翹、甘草、綠升麻、山豆根、紫草等量藥材。將藥材切成細片,用水煎服。

十七、奪命丹

此方用酒蜜炒焦的麻黃、升麻、山豆根、紅花子、大力子、連翹、蟬蛻、紫草、人中黃等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蜜和成藥丸,以辰砂為外衣,用薄荷葉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