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治理辨》~ 痘治附方 (19)
痘治附方 (19)
1. 痘治附方
一百四十五、甘桔湯,治痘疹,咽喉疼痛生瘡。桔梗(二兩,米泔水浸一宿,焙乾用)。甘草(炙,二兩),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後溫服,如肺熱,手撏眉目鼻面,加阿膠半片,炒過,同煎至五分服。
一百四十六、定命硃砂散,治痘疹毒氣不出,或出後乾黑色,服此發出毒氣,瘡當細紅而出也。硃砂(半兩),生龍腦,滴乳,馬牙硝(四味,各研),甘草(炙,各二錢),五味研勻,用臘月新獖豬血半升,同研。取青竹筒二尺,留兩節,開一頭作竅子,注藥在內,黃臘塞竅,油絹裹封,勿令泄氣,埋地中一百五十日,取出水洗,掛風中四十九日,劈開取藥,研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一百四十七、鼠黏子湯,即消毒散加防風,治療相同,主痘出太盛。
一百四十八、班瘡入眼,牛蒡子,人參(各二兩),同研細末,每服二錢,糯米薄粥調下,神效。不可具述。
一百四十九、乾葛雞頭湯,治瘡出不快,既出不正色。取粉乾葛為細末,每服三錢,用雄雞頭一個,搗爛入葛末。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柤,服。其驗如神。
一百五十、人參清膈散,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桑白皮(蜜炙),黃耆(蜜炙),白朮,紫菀(去土),茯苓,石膏,滑石,地骨皮(各七錢半),上銼水煎,食遠溫服。
一百五十一、六味人參麥門冬散,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觀,白朮,甘草,陳皮(去白),厚朴(薑汁炒,各兩半),㕮咀水煎,溫服,無時。
一百五十二、七味人參白朮散,即錢氏白朮散。
一百五十三、敗草散,乃蓋屋或蓋牆多年爛草,取其多經霜雪雨露,感天地陰陽之氣,善解痘毒。不以多少,曬乾或焙乾,為極細末,若瘡汁不幹,黏衣惹席,濕爛不能轉動,可用二三升攤席上,任其睡臥為妙。
白話文:
痘治附方
一百四十五、甘桔湯:治療痘疹,咽喉疼痛長瘡。用桔梗二兩(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曬乾),炙甘草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飯後溫服。如果肺熱,手腳、眉目、鼻面紅腫,可以加半片炒過的阿膠一起煎服。
一百四十六、定命硃砂散:治療痘疹毒氣排不出來,或排出來後乾燥呈黑色。服用此方可以排出毒氣,痘疹就會變成細小的紅色痘痘。用硃砂半兩、生龍腦、滴乳、馬牙硝各研磨成粉(四味藥各等分),炙甘草二錢,五味藥研磨均勻,再和臘月新鮮豬血半升一起研磨。取長約二尺的青竹筒,留兩個竹節,在一端開個小孔,將藥物放入竹筒內,用黃蠟封住小孔,用油布包裹,防止藥氣洩漏,埋在地下150天後取出,用水洗淨,再掛在通風處49天,劈開竹筒取出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新鮮的井水送服。
一百四十七、鼠黏子湯:就是消毒散加上防風,治療方法相同,主要用於痘疹出得太多。
一百四十八、痘疹波及眼睛:用牛蒡子、人參各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稀糯米粥送服,效果很好。具體用法不便詳述。
一百四十九、乾葛雞頭湯:治療痘疹發疹緩慢或顏色不正。取乾葛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個雄雞頭搗爛,加入葛末,加兩杯水煎成一杯,去渣服用,效果神奇。
一百五十、人參清膈散:人參、柴胡、當歸、白芍、知母、蜜炙桑白皮、蜜炙黃耆、白朮、紫菀(去土)、茯苓、石膏、滑石、地骨皮各七錢半,將藥材切碎,水煎服,飯後溫服。
一百五十一、六味人參麥門冬散: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去白)、薑汁炒厚朴各半兩,咀嚼後用水煎服,溫服,隨時可服。
一百五十二、七味人參白朮散:就是錢氏白朮散。
一百五十三、敗草散:使用多年蓋屋或蓋牆的腐爛茅草,因其經過霜雪雨露,吸收天地陰陽之氣,善於解痘毒。用量不限,曬乾或烘乾,研成極細的粉末。如果痘疹膿液不幹,粘衣服沾床單,潮濕腐爛不能翻身,可以用二三升的藥粉攤在席子上,讓患者臥在上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