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痘治理辨》~ 痘治理辨 (1)

回本書目錄

痘治理辨 (1)

1. 痘治理辨

2. 一、原痘

魏氏曰:痘者,豆也,象其形而名之也。順其形則順,逆其形則逆,以見前人命名之義有在矣。蓋痘之為證,根於精血之初,而成於淫火之後。男女交媾,無欲不行,無火不動。欲因火生,火因欲熾,精行血就,何莫而非火之所為?且二五妙合,精血鎔治,而成藏府、皮毛、筋骨之形。夫形既成,而火即以中乎眾體,無象無臭,人可得而測耶?毒中必發,特俟其時耳。

俟時而發,必假氣血,故痘毒非氣弗領,非血弗載。使氣不盛,則何能逐其毒;血不榮,則何能任其毒?氣血領載之功不前,又烏乎能解?又若痘有稀稠,乃受火有淺深,而其吉凶生死亦皆於此焉分。或遇天行時氣擊動而發者,蓋天地之沴氣與人身之遺毒,同一橐鑰,相感而動,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之義,而又人之真氣與客氣不容並立故也。予常愍其克害生靈,非天之設,非火之罪,誠父母之過也,明者鑑之。

3. 二、預防痘疹

或遇天氣溫熱,恐發痘疹,用犀角、玳瑁二味磨汁服,或用茜草煎汁與消之。未發者令內消;已發者亦能解利,使毒氣不致太盛。

冬月應寒而反溫暖,前人推度,至春陽氣發生,與冬之伏熱相搏,必生痘疹。故於冬月見兒頭髮豎直,飲食似減,此伏熱之兆,便宜預服油劑或升麻湯、三豆飲子、消毒飲子以防之。又云:或有伏熱痘疹未出,四肢微熱,飲食似減,或時額多微熱,宜服生油劑最佳。

《外臺》方云:時行溫暖,便服油劑。

一法:七八月間,收葫蘆蔓,連根留置。十二月三十夜,取蔓絲煎湯浴兒,終身不發痘疹。

一法:取絲瓜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干吃,入硃砂末尤妙。預服之,多者令少,重者令輕。

一說:用硃砂太早,恐瘡入目。

辨曰:人傳有藥預投兒,服則終身不出痘疹,豈理也哉?痘中於有生之初,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得人身之大造化也。人有三佰六十五骨,應期變蒸諸骨十有三次,五藏六府始能濬通;脈絡行運氣血於身。其蒸熱之時,藏府無不振動;變易之際,經絡無不疏通。又或有傷寒、風熱而泄六陽等汗,諸瘡、癰腫、丹毒,一身之間無不發泄。

其痘毒尚不能解,又何藥可以解此毒耶?雖東垣救苦散亦何益於是哉!

白話文:

[二、預防痘疹]

如果遇到天氣溫暖,擔心會引發痘疹,可以使用犀角和玳瑁兩種成分磨成汁服用,或者用茜草煎煮的汁液來消除它。對於還未發病的人,這能使其在體內就消散;已經發病的人,也能夠幫助排毒,讓病毒的影響不會太嚴重。

冬天本該寒冷卻異常溫暖的情況下,前輩們推測,到了春天,陽氣開始生長,和冬天殘留在體內的熱氣相互作用,必定會導致痘疹的出現。因此,在冬天看到孩子頭髮豎立,飲食量似乎減少,這是體內有殘餘熱氣的徵兆,應該預先服用油劑或者升麻湯、三豆飲、消毒飲來預防。另外,如果體內有潛藏的熱氣,痘疹尚未出現,四肢微熱,飲食量減少,或者偶爾額頭有些微熱,適合服用生油劑效果最好。

根據《外臺》方記載: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就應該服用油劑。

有一種方法:在七八月間,收集葫蘆蔓,包括根部一起保留。等到十二月的最後一夜,取出蔓絲煎湯來給孩子洗澡,這樣他一生都不會發痘疹。

另一種方法:取絲瓜靠近蒂部的三寸部分,連皮帶籽燒成灰,保存其活性,磨成粉末,用砂糖拌和,乾吃,加入硃砂粉更佳。提前服用,可以使病情輕微,嚴重的也會減輕。

有一種說法:如果過早使用硃砂,可能會導致瘡進入眼睛。

經過辨析:有人傳說有藥物可以提前服用,就能終身避免痘疹,這可能嗎?痘疹在生命的初期,是悄無聲息的,只有當受到刺激後才會顯現,這是人體的大自然變化之一。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經歷十三次的成長和變化,五臟六腑才能完全疏通;脈絡在身體中運行,血液和氣血才能流通。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臟腑都會受到震動,所有經絡都會得到疏通。甚至可能因感冒、風熱而出汗,各種瘡、膿腫、丹毒,全身上下都可能爆發。

痘疹的毒素尚且無法自行消解,又有什麼藥物可以解這種毒呢?即使東垣的救苦散也未必有效!

4. 三、痘疹當辟惡氣

仲景云:痘疹未生之間,宜辟惡氣。著人守門,勿令外人說房,恐有觸犯其中。縱得安者,亦必瘢痕。經年黑色,宜燒乳香,最闢諸惡氣。蓋榮衛遇香則行,遇臭則止故也。腋下狐臭氣、房中淫液氣、遠行勞汗氣、溝糞濁惡氣、婦人經候氣、諸血腥臭氣、硫黃蚊煙氣、吹滅燈燭氣、誤燒頭髮氣、柴煙魚骨氣、蔥蒜韭薤氣、煎炒油煙氣、醉酒葷腥氣,麝香臊穢氣,(射酒兒吃發出,兒聞瘡畜入。)已上皆不可犯,令兒變動,蓋親歷驗也。

或曰:田舍小兒犯之,都無變動者。

痘疹正出之時,必資穀氣以養其內,謹避風寒以護其外。若乳哺虧少,邪氣侵襲,為患不淺。能食童子,毋令失飢過飽、觸冒穢汙,房中多掛胡荽,以酒噴之,燒蒼朮、乳檀、降香,使榮衛得香運行甚速,無瘡爛成片、變黑陷伏、臭爛刮痛悶亂之患。

辨曰:世有生人香臭、經水、邪祟而犯之說,甚為不經。但所禁者,煎煿炒油煙,恐傷咽喉,致有不安,然亦無害耳。醫不解理,強以辛燥惡毒發泄中氣之劑投之,痘必隨起隨陷,治者見之不悟己非,反言觸犯,嗚呼!愚哉!予治痘不使內虛,故恆無變易之患,是雖觸冒,庸何傷哉?

又有避風寒、常溫暖之說,此實得治痘之要旨。如痘發之際,不拘四時,要得和暖如春,使其氣血調暢,毒可自釋。慎勿以野處船居者為比,彼則自小風寒經煉,略加遮蔽,則亦和暖矣。

白話文:

【三、痘疹應避免惡劣氣味】

張仲景提到,在痘疹尚未發出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不良氣味。最好有人在門口看守,防止外人進入,以免他們身上可能帶有的異味對病患造成影響。即使病人能夠順利康復,也會留下明顯的疤痕,且這些疤痕一年後可能仍呈現黑色。這時,燃燒乳香是最有效的驅除惡劣氣味的方式。因為人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遇見香氣會活躍,遇見臭氣則會停滯。例如狐臭、性行為後的分泌物氣味、長途跋涉後的汗水氣味、廁所或排水溝的污穢氣味、女性月經來潮時的氣味、各種血液及肉類的腥臭氣味、硫磺和蚊蟲燻殺劑的氣味、熄滅燈火後的煙霧、不小心燒焦的頭髮、燒柴及魚骨的煙氣、大蔥大蒜等辛辣蔬菜的氣味、烹煮食物時的油煙、醉酒及腥味食物的氣息,以及麝香的刺鼻氣味等,以上氣味都應避免,以免導致孩童病情轉變。這是根據實際經驗得出的結論。

有人質疑,鄉下的小孩即使接觸了上述氣味,也未必會有什麼影響。

在痘疹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必須通過飲食來滋養體內,同時在外圍要小心避免風寒的侵襲。如果母乳供應不足,或被邪氣侵擾,後果不堪設想。對於已經可以吃輔食的小孩,應避免讓他們挨餓或吃得太多,也要避免接觸髒污。在房間內多掛些香菜,並用酒噴灑,再燃燒蒼朮、乳香、檀香和降香,讓營養和防禦系統在香氣中快速運作,這樣就不會出現皮膚破爛成片、痘疹變黑沉陷、臭味熏天刮痛及精神混亂等問題。

然而,有人認為人體自然會散發香氣或臭氣,或者女性生理期或鬼神作祟等因素會影響痘疹,這些說法並不合理。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烹煮時產生的油煙,因為這可能會刺激咽喉,讓人感到不舒服,但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危害。有些醫生不懂這些道理,卻強行使用辛辣、燥熱和有毒的藥物來發散體內的氣息,結果痘疹反而越發越嚴重,甚至陷入危急狀態。醫生看到這種情況,卻不明白自己的錯誤,反而怪罪於病人接觸了不良氣味。唉,真是愚蠢!

我治療痘疹時,從不讓病人體力虛弱,所以不會有病情突變的問題。即使偶爾接觸到不良氣味,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此外,還有「避風寒、保持溫暖」的說法,這確實是治療痘疹的重要原則。無論何時,只要痘疹發作,就應保持室內溫暖如春,讓病人的氣血流暢,毒素就能自行排出。切勿將野外或船上的人與此相提並論,因為他們自小就經歷風寒的考驗,只要稍微遮擋一下,就能達到溫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