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論 (1)
論 (1)
1. 總論辨疹
疹症俗名麩瘡,或名糠瘡,聞人氏所謂膚疹是也。疹有二端:出於痘前者名奶疹子,出於痘後者名正疹子。痘前之疹屬邪熱,故屢出而不解;痘後之疹屬胎毒,故一出而即盡。何以言之,蓋幼童乃純陽之體,鬱積熏蒸,即為疹症。然何以屢出而不解也,蓋痘毒尚在五內,而此氣止及肌膚,所以真毒未出,不作正疹也。
若既痘之後,臟毒盡解,一遇疹氣流行,感入腑部,而胎毒盡泄無餘矣。此後不復再發,乃為正疹也。其發雖有二端,治療則惟一理,大要四物湯加減,以滋陰退陽為主耳。
古謂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之也,夫胎毒一也。痘出於五臟,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症寒熱備也;疹出於六腑,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其症多實熱而無寒也。為症既異,則治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
白話文:
疹症又稱麩瘡或者糠瘡,就是人們常說的膚疹。疹分兩種:先出現於痘之前的叫奶疹子,後出現於痘之後的叫正疹子。奶疹子是由於邪熱引起的,因此會反覆出現而無法解決;正疹子是由胎毒引起,一旦出現就會立即消失完畢。這是因為小孩身體屬於純陽之體,如果受到鬱積薰蒸就容易引發疹症。然而為什麼奶疹子會反覆出現呢?這主要是因為痘毒還存在於五臟之中,而這種病氣只能到達皮膚表面,真正的毒素沒有排出,就不會成為正疹。
當痘已經完全解除後,臟毒全部排空,遇到疹氣流動時,感染了腑部,胎毒也就全數洩漏完了。從那以後不再發生,纔算是正疹。雖然疹和痘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主要使用「四物湯」進行增減,用來滋養陰液、降低陽氣。
古人認為麻即是疹,疹像麻一樣形成花狀,痘像豆一樣形成顆粒狀,都是根據它們的形象命名的。胎毒是一個概念,痘來自五臟,五臟屬陰,陰主管血液,所以痘具有形態且含有汁液,病症包括冷熱等各種情況;疹來自六腑,六腑屬陽,陽主管氣息,所以疹具有形態但是不含漿液,病症大多呈現實際性高溫而不是寒冷。由於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痘應該內實,可以使用補劑治療;疹則應避免內實,只需採用“解散”即可。
惟初發之時略相似耳,既出之後,痘則補氣以生血,疹宜補陰以制陽。蓋疹熱甚,則陰分受其煎熬,而血多虛耗,故治以清火滋陰為主,而不可少動其氣,若燥焊之劑,首尾當深忌也。世知痘疹所繫之重,而不知疹之殺人尤甚,方書多忽而不備,良可太息矣。
痘疹之原,皆屬於火。大抵疹喜清涼,化斑湯是也;痘喜溫補,調元湯是也。然疹痘雖皆胎毒,與天行正病相類,其實疹子全在發苗之初,但得盡出而毒便解矣。若痘須待苗而秀,秀而實,膿成而後毒解,所以治疹貴慎乎首,治痘貴慎乎尾也。然疹雖喜清涼,而初發之時亦須和暖則易出;痘雖喜溫暖,而成實之時亦畏太溫熱,則反潰爛不收。是痘之後,亦喜清涼也。
白話文:
起初的時候稍微有些相似而已,一旦出現了,那麼天花就應該用補氣的方法來產生血液,麻疹則需要用補陰的方法來控制陽氣。因為麻疹熱得很厲害,就會使陰分受到煎熬,使得血液大多虛弱消耗掉,因此治療方法是以清除火氣滋養陰分為主要目的,不能稍稍地影響到氣,像是乾燥焊接這樣的藥物,在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都應當深深地戒懼。世人知道天花和麻疹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麻疹比天花更會致人死亡,醫學典籍大多忽略了這個問題,真是讓人感到非常惋惜啊!
天花和麻疹的原因都是由於火氣造成的。大概來說,麻疹喜歡冷靜下來,使用「化斑湯」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天花喜歡溫暖地進行補充,使用「調元湯」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然而麻疹和天花雖然都是胎裡帶來的毒素,跟自然界的疾病很像,實際上麻疹是在發芽的初期,只要能夠全部長出來,毒素就能夠解除掉了。如果天花必須要等到幼苗成長、開花結果,形成膿包纔能夠解除毒素,所以治療麻疹最重要的是謹慎處理好最初的階段,而治療天花最重要的是謹慎處理好最後的階段。然而麻疹即使喜歡冷靜下來,但是在最初發生的時候也需要保持溫暖才容易長出來;天花即使喜歡溫暖,但在成為實症的時候也不能過於溫熱,否則反而會造成潰瘍腐爛無法收拾。所以在天花的末期,也是需要冷靜下來的。
故治痘疹者,無過熱,無過寒,溫涼適宜,陰陽自和,是為得之。
疹者,痘之末疾也,惟脾肺二經受症,外應乎手足太陰,合於肌內皮毛,譬天地乖戾不正之氣,故曰疹也。發以春夏為順,秋冬為逆,以其出於脾肺二經,一遇風寒,勢必難出,且多變症,故於秋冬為不宜也。
麻疹,大抵主發肺經之熱毒者,始事也,調理補養病後之元氣者,終事也。其間或兼風,或兼痰,或傷食,並隨病宜加對症之藥。其有變症,即隨病用對症之藥,要之不亂投湯劑,則兒無事也。
王海藏云:癍疹症,前人言首尾俱不可輕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為癍未顯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肺證有表而無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為癍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無一切里症,下之則癍氣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言溫暖不令通風,癍若已出,身熱天暄,何必蓋覆不使之通風乎。
白話文:
所以治療天花和水痘的人,不要讓病人過度燥熱也不要讓他們過分寒冷,保持溫度與冷度適當,使陰陽自然平衡,這就是正確的方法了。
水痘是一種由脾臟和肺部受到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它會影響到人的肌肉、皮膚等部位,就像自然界中的不良氣候一樣。如果在春天和夏天出現這種病症算是正常的,但在秋天和冬天就屬異常了,因為這些季節裡人們容易接觸到風寒,使得病情更加嚴重並且更容易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在秋季和冬季時應該避免患病。
麻疹主要是由於肺部受到病毒侵襲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在開始的時候主要表現為高燒和毒素堆積,而在結束的時候則需要注意恢復身體的能量。在此期間可能會伴隨著一些其他的症狀如風寒、咳嗽或者消化系統問題等等,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添加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有任何變化,也可以隨時使用相應的藥物來處理,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胡亂地服用各種不同的藥品,這樣才能確保孩子的健康安全。
王海藏曾說道:“斑疹症狀,前輩們都認為從頭到尾都不能輕易地下結論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是:首先不能下結論,因為斑點還沒有完全顯示出來,如果現在就採取措施的話就會阻礙疾病的發展,這是因為肺部存在著表面症狀但是內部卻不存在症狀的情況,所以在初期禁止下結論;其次也不能下結論,因為斑點已經完全顯示在外面,而且內部沒有任何基礎,排泄物質也不是很穩定,同時也缺乏所有內部症狀,如果此時再採取措施的話就會導致斑點反彈,所以在晚期也是禁止下結論。”此外他還提到要保持室內的溫暖而不允許空氣流通,但如果已經出現了斑點並且身上感到非常熱的話,那為什麼又要一直捂著被子不讓空氣流通呢?
總而言之,對於治療天花和水痘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並遵循醫生的指導來進行治療,這樣纔能有效地控制住病情並最終康復。
後人執此二句,不知天令人事通變,致誤者多。大抵以脈為主,浮中沉之診,平舉按之候,察其虛實,定其中外,則可以萬全矣。
癍症與疹不同,此乃天行疫氣,其人大便硬結,熱毒流入胃中,故發癍,不可與疹同治,切不宜發表妄下。若身熱作渴時,白虎湯加大青、玄參,一劑而愈。疹有顆有形,癍隱於皮膚,無跡而且平,此分辨之法也。誤汗誤下,為禍不小。
又有一種胍疹此症兒初生及滿月時,周身發出紅點如粟米之類,其形似疹,其實非疹也。富貴之家,初生一兒,保護之心勝,一見此症,即請醫治之,誤以為疹,或令乳母服藥,或令兒服金石丹砂。不知初生之兒,腸胃未堅,清如露珠,安敢用藥;乳母產後,安敢發表清涼。
白話文:
後代的人拿這兩句話來做標準,卻不知道天地和人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造成很多錯誤。大致上來說,要以把脈作為主要的方法,從表面到深處的診斷,以及輕重程度的不同,觀察是虛還是實,確定是在內部還是在外部,就可以得到完全的效果了。
斑症和疹子不一樣,這是因為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病症,病人的大便很硬,熱毒流進胃裡,所以才會出現斑痕,不能夠把它當作疹子來治療,千萬不要隨意地使用解表或者強制排泄的方式。如果身體感到燥熱並且口乾舌燥的時候,可以用「白虎湯」加上「大青」、「玄參」,喝一次就會好了。疹子是有個性的,但是斑痕藏在皮膚裡面,沒有任何痕跡且平坦,這個就是區分它們的方法。如果胡亂地出汗或者是胡亂地下瀉,對病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另外一種叫做「胍疹」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剛出生的小孩身上,在他們滿月的時候,全身都會長出像小米粒那樣的紅色小點,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是疹子,但實際上並不是疹子。對於那些富裕的家庭而言,一旦看到小孩得這種病,就馬上去找醫生看診,誤認為它是疹子,有的讓奶媽吃藥,有的讓孩子服用礦物質等東西。然而,新生兒的腸胃非常脆弱,就像露水一般清澈透明,怎麼能隨便使用藥品呢?奶媽生產之後,也不能隨便使用解表或是清涼的藥品啊!
若聽俗醫妄治,是陷人於不救之地也。此症乃兒在母胞之內,乳母胎熱,兒為陰血之氣熏蒸已久,及生下忽遇陽風一逼,遂發此瘡,此名胍疹,不須治而自愈。
又有一種騷疹,凡兒未出痘之先,時行瘟疫,其乳母為瘟氣所染,兒食病乳,亦感熱病,周身發出紅點,或疑為疹,或疑為癍,二者皆非也。此是乳中熱毒入兒肌膚之間,然毒氣不出自臟腑,何畏之有,故名騷疹,蓋母病子亦病也。善治者先治其母之病,兒自愈矣。或遠避其母,擇他乳母之無病者乳之,可保無虞。
又有痘疹將收畢數日之後,稍熱一二日,遍身即出紅癍作癢,愈爬愈盛,先出大小不一,如粟米之狀,漸漸長大而成云片。此是收痂後縱欲飲食過傷,又兼風熱而成也,此名為蓋痘疹,勿以為真疹而畏之。果有積食之症,宜用三化湯,再加以防風、黃連,消食而除風熱,以免瀉痢之患。
白話文:
如果聽信庸醫胡亂治療,就會讓人陷入無法輓救的地步。這種病症是因爲孩子還在母親子宮裏的時候,孕婦本身就有熱氣,孩子的陰血被長時間燻蒸,出生後突然遇到陽風一吹,就發出了瘡癤,這就是所謂的胍疹,不用治療自己就能好。
還有一種騷疹,在孩子還沒有長天花之前,流行性傳染病盛行,奶媽也被感染了,孩子吃了生病的奶水也會得熱病,全身出現紅點,有人懷疑這是疹子或者斑塊,其實都不是。這是因爲奶水中含有毒素進入了孩子的肌膚之間,但是這些毒素並不是來自臟器,所以沒有什麼可怕的,因此叫做騷疹,因爲媽媽得了病兒子也就跟著得病了。善於治病的人會首先治好奶媽的病,那麼孩子自然就好了。或者是遠離這個奶媽,選擇沒有疾病的其他奶媽來餵養孩子,就可以保證安全無事。
還有就是在孩子長完天花幾天之後,稍微發熱一兩天,身上就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並且瘙癢難忍,越抓越多越大,開始的時候大小不一,像小米粒一樣,漸漸地長大變成一片一片的。這可能是由於痊癒後的飲食過度和風吹引起的,被稱爲蓋痘疹,並不是真正的疹子,不要害怕它。如果有積食的症狀,可以使用【三化湯】再加上【防風】和【黃連】,消除食物並去除風熱,避免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麻疹有輕、重、不治三等症:或熱或退、五六日而後出者輕,發透三日而漸沒者輕,紅活滋潤,頭面勻淨而多者輕,頭面不出者輕。紅紫暗燥者重,咽喉腫痛不食者重,冒風沒早者重,移熱大腸變痢者重。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扇口張,目無神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氣喘心前吸者不治,疹後牙疳臭爛者不治。
白話文:
麻疹有不同的程度和類型:有些是病情較輕的,例如發燒幾天之後纔出現皮疹;有些是在三天之內就消退了的也是輕度病症;如果皮疹顏色鮮豔且分佈均勻在臉部及身體上,那麼這也是一種輕微病狀。然而,如果皮疹呈現紫色或者深褐色,並且伴隨著喉嚨疼痛以及沒有進食的情況下,則表示病情已經加重。另外,如果患者暴露於冷風之中,導致皮疹消失的速度加快,或者是感染到其他疾病如腹瀉等等,都代表著病情更加嚴重。最後,如果患者的皮疹呈黑色並變得幹癟,或是呼吸急促、眼睛失去光採、鼻子發青、排泄物呈黑色、心跳加速等等,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徵兆。此外,在麻疹痊癒後若發現口腔裡有腐敗的味道,也可能意味著不能被治癒的情形。
2. 發熱諸症
一疹發熱之初,多似傷寒,惟疹子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其淚汪汪,面浮腫,雙腮赤,噁心乾嘔為異耳。細看兩耳根下,頸項連耳之間,以及背脊之下至腰間,必有三五紅點,此乃疹之報標,但見此侯,即是疹子。便宜謹避風寒,戒葷腥厚味,用藥以表散之,使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而疹毒易出也。
一疹痘之發,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癘氣而發者,故用藥發散,必先明其歲氣。如時令溫暖,以辛涼之藥發之,防風解毒湯;暄熱,以辛寒之藥發之,黃連解毒湯;大寒,以辛溫之藥發之,升麻解毒湯。此因時用藥,不可差誤。若作傷寒,妄施汗下,反伐天和也。又須看人虛實,如大便秘結,煩熱甚而發不出者,以酒大黃微利之。
白話文:
當出現一種症狀開始發燒的時候,大多數看起來像是感冒,只有疹子會伴隨著咳嗽、打噴嚏、鼻子流出清水樣的眼屎、眼睛周圍脅迫感、臉部水腫、兩個腮幫子發紅、感到噁心想吐等不同於感冒的症狀。仔細觀察耳朵後方到脖子與耳朵相接的地方,還有背部下方直到腰部,一定會看到三五個小紅色斑點,這就是疹子的特徵,只要看到了這些症狀,就可以確定是得了疹子了。在這個時候要小心避免受冷或著涼,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使用一些可以幫助身體排泄毒素的草藥來治療,讓皮膚能夠保持良好的透氣性,這樣就能夠更容易地排出病毒。如果疹子是由於胎內就有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那麼這種病通常都是由環境中的傳染源所引發的,所以在使用草藥進行治療之前,必須先瞭解當時的季節氣候情況。例如:如果是春季或者秋季,應該使用辛辣且偏涼性的草藥來治療,比如「防風解毒湯」;如果是夏季或者是冬季,應該使用辛辣且偏寒性的草藥來治療,比如「黃連解毒湯」;如果是冬天特別寒冷的情況下,應該使用辛辣且偏溫性的草藥來治療,比如「升麻解毒湯」。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適當的草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能搞錯。此外,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例如:如果有嚴重的大便不通或是高熱不退並且沒有任何改善的話,可以用少量的酒精來刺激患者的胃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吐利不止,以參、芍之類補之。經云:毋實實,毋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夭人性命也。
一用前藥發散而疹即隨見,則毒盡解矣。若發不出,再用藥發之,如加味麻黃散之類,外以芫荽、酒糟蒸熱擦之,自項下至足為齊。若出現而頭面愈多者為佳,若遲延日久而不能出,則腹脹氣喘,昏眩悶亂煩躁而死矣。
一麻疹發熱之初,輕者以瀉白散合三味消毒散主之,重者以金沸草散主之。兼瀉痢者,合升麻葛根湯,以白芷代升麻用之,無不效者。即十分危症,守而勿失,終必獲濟。每見諸方皆苦寒辛涼發表之劑,不盡對症對經,恐有誅罰太過之失,用者詳之。
白話文:
如果嘔吐和拉肚子不停止,可以用人參、芍藥等來滋補身體。古書上說:“不要讓本來就強壯的人更強壯,也不要讓本來就弱小的人更加衰弱。”這樣會傷害人的生命。
如果使用前面提到的藥物後皮疹立即出現,那麼毒素就會全部解除。但如果皮疹沒有出來,可以再次服用藥物,例如“加味麻黃散”這類藥品,外部也可以用香菜和米渣蒸熟後擦拭全身,從頸部到腳都算範圍內。如果皮疹在臉上的部分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拖延很久仍然無法出現,可能會導致腹部腫脳、呼吸困難、昏迷混亂、焦慮不安甚至死亡。
如果麻疹開始時只是輕微發燒,可以用“瀉白散”加上“三味消毒散”,如果是嚴重的情況,可以用“金沸草散”。如果有同時出現腹瀉的情況,可以把“升麻葛根湯”的升麻換成白朮使用,效果都非常好。即使是十份危險的情況,只要堅持治療,最終一定能夠康復。常常看到各種配方都是苦寒或辛辣清熱的成分,可能不太符合病情或者經絡,所以使用者要仔細考慮。
一發熱六七日之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襲之,或曾有吐痢之症,乃隱伏不出也,急用托裡發表之劑,麻黃湯調檉葉散發之,外用胡荽酒蘸麻刮之。如一向未大便者,毒甚,於埋伏而不出也,以七物升麻丸解之發之,解之再不出者,死症也。
一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止,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宜桔梗湯、消毒散,瀉白散三方合用,納桑白皮,採鮮者多用。熱盛煩渴,加石膏末、知母、黃芩、天花粉。
白話文:
一段發熱六七天後,明明是疹子,卻沒有出現。這可能因為皮膚堅厚,腠理閉塞,也可能因風寒侵襲,或是曾經嘔吐或腹瀉,使得疹子潛藏不出。應急用託裡發表的藥方,如麻黃湯配合檉葉散發,外敷則可用胡荽酒浸泡後刮擦皮膚。如果一直沒有大便,則表示毒素嚴重,疹子潛藏不出,可用七物升麻丸來解毒引發疹子。若使用七物升麻丸後疹子仍不出現,則可能為病入膏肓,為死亡之症。
另一段疹子剛開始發熱時,並未見到疹子出現,持續咳嗽上百次,呼吸急促,臉部浮腫,眼窩腫脹,適合使用桔梗湯、消毒散和瀉白散三種藥方合用,加入桑白皮,選擇鮮品效果更好。如果熱度高且口渴,可以添加石膏粉、知母、黃芩、天花粉來降火解渴。
一發熱之時,遍身汗出者,此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鼻中血出者,此毒從血解也。俱不可遽止之。若汗出太多,血出不止者,此又火甚,逼迫太過,致液妄流,血妄行矣,急以當歸六黃湯加浮小麥以止汗,茅花湯加玄參、百草霜以止血,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為不治之症。
一疹症熱毒,失於表散,不得出而內攻眼角,及目中血出,或大便出血不止者危。緣熱毒未出,內攻五臟,五臟腐傷,以致血出,是二三日間失於發表解散之過也。若將當歸六黃湯與升麻湯並用,亦有可救者。
白話文:
當出現發燒的情況時,全身出汗的人,這是毒素透過汗水排出,皮膚通道打開了,斑點容易出現。鼻子出血的人,這也是毒素透過血液排出。兩種情況都不應立即阻止它們。但如果出汗太多或者出血不停,那可能是因為火氣太大,迫使身體裡的液體和血液亂跑,應該要使用「當歸六黃湯」加上「浮小麥」來止汗,以及「茅花湯」加上「玄參」、「百草霜」來止血,否則會因出汗太多導致元氣耗損,而出血太多也會使精神分散,成為無法救治的病症。如果斑疹症狀是由於沒有適當地通過表面排泄,而是向內部攻擊眼睛角膜或是眼中的血管而出現大量出血,或者是大便出血不斷,那是非常危險的。這是因為熱毒尚未完全排除,已經開始侵蝕五臟六腑,造成出血,這是在前幾天未能有效地進行「表解散」治療所造成的錯誤。然而,如果同時使用「當歸六黃湯」和「升麻湯」,也可能可以輓救一些病人。
一發熱之時或嘔吐,或自利,或滯下者,以火邪內逼,毒氣上行則吐,下行則利,毒至甚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也。吐者,竹茹石膏湯主之;自利者,升麻澤瀉湯主之;滯下者,黃芩芍藥湯加黃連、生地、木通、當歸、人參、枳殼治之,或少加大黃微下之。大抵疹家吐利滯下,宜於疹家求之,不可作尋常吐利滯下治之也。
白話文:
當出現發燒、嘔吐、腹洩或者便祕的情況時,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內部有炎症和毒素的存在所導致的。如果毒素向上移動就會引起嘔吐,向下移動就會造成腹洩,嚴重的話還會引發便祕。對於嘔吐的人可以使用「竹茹石膏湯」來治療;對於腹洩的人可以用「升麻澤瀉湯」進行治療;對於便溏的人可以服用「黃芩芍藥湯」加上「黃連」、「生地」、「木通」、「當歸」、「人參」和「枳殼」等草藥進行調理,也可以稍微加入一些「大黃」幫助排便。總而言之,在出疹子期間出現嘔吐、腹洩和便溏的情況,應該在出疹子的時候去尋找原因,而不是按照平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一發熱之時,未有不口渴思飲水者,蓋疹子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但當以綠豆燈心炒米湯飲之,人參白虎湯佐之。初發熱者,於前發散藥中多加石膏、天花粉,以生津解熱而已。
若恣飲涼水,恐生水蓄之症,故水入於肺,為喘為咳,宜用葶藶以泄肺中之水;水入於脾,為腫為脹為自利,宜用防風、白朮以泄脾中之水;水入於心,為驚為悸,宜用赤茯苓、木通以泄心下之水;水入於肝,為脅痛,宜用芫花以泄肝中之水;水入於胃腎與膀胱,為小便不利,為陰囊腫,宜用車前子、木通以泄膀胱之水。俱當隨其症而治之。
白話文:
發燒的時候,沒有不想喝水的人,因為出疹子完全是火氣,肺部乾燥,心臟內部過度興奮所導致。應該喝綠豆燈芯炒米湯和人參白虎湯來輔助治療。如果剛開始發燒,可以在前面使用的退燒藥物中加入更多的石膏和天花粉,以便產生唾液並降低體溫。
如果無節制地喝冷水,恐怕會出現積聚水分的情況,所以水進入肺部,就會引起哮喘或咳嗽,需要用葶藶來排出肺中的水分;水進入脾臟,會造成浮腫、腹脳和自行排便,需要用防風和白朮來排除脾臟中的水分;水進入心臟,會引發驚厥和心跳加速,需要用赤茯苓和木通來清除心臟下方的水分;水進入肝臟,會引起肋骨疼痛,需要用芫花來排除肝臟中的水分;水進入胃、腎和膀胱,會導致尿液不通暢和陰囊腫大,需要用車前子和木通來清空膀胱中的水分。所有這些都應根據病情進行對癥治療。
或云:凡患疹之人,自初起至收,個個喜飲涼水,切不可禁,但每飲宜少而頻,則毒氣漸解。
一發熱之時,既表之後,切戒風寒冷水瓜桃生果之類,如一犯之,則皮毛閉塞,毒氣難弛,遂變紫黑而死矣。如極渴飲水,只宜少許蔥白湯以滋其津液,又使毛竅中常潤可也。又忌梅李魚酒蜂蜜香鮮之類,恐惹疳蟲上行也。
一朱氏謂凡疹熱六日而出,一定之規也。若醫人無識,用藥太早,耗傷元氣,及至出時,受害多矣。或嗽而變喘,或出一二日即隱;或作大瀉,或合目而喘,此醫人用太早之害也。吾家治法定不在五日內用藥,必待見疹,方用徐徐升表。然用藥亦有次第,凡一劑必作十二三次服之,況疹在皮膚膜外,若一劑作一次服,藥性催之太急,致令煩躁譫語,宜為慎之。武氏曰:此言雖是,若五日內有危急,亦可酌量用藥治之,不可太拘日數。
白話文:
有人說:所有患有麻疹的人,在病初起直到痊癒期間,每個人都喜歡喝冷水,千萬不要禁止他們喝水,但是每次喝水要少量多次地喝,這樣毒素會逐漸消散。
當出現高燒的時候,已經表現出來後,絕對不能接觸冷風、冷水、西瓜、桃子等水果和未煮熟的食物,如果一旦吃了這些食物,就會導致毛孔堵塞,毒素無法排出,最後變成紫色或者黑色死亡。如果非常口渴想喝水,只能稍微喝一些蔥白湯來滋養身體中的水分,同時讓汗腺保持濕潤狀態即可。另外還要注意避免吃梅子、李子、魚肉、酒精以及蜂蜜等食品,因為它們可能會引誘寄生蟲向上移動。
有一種觀點認為,所有的麻疹患者在患病第六天就應該開始治療,這是一個固定的法則。但是如果醫生沒有足夠的知識,過早使用藥物,消耗了患者的元氣,等到真正該治療的時候,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例如咳嗽轉化為哮喘,或者是出疹的第一二天就消失不見;或者是發生嚴重腹瀉,或者是眼睛緊閉並且呼吸困難,這是醫生過早使用藥物所帶來的危害。在我們家族裡,治療方法決定了我們不會在第五天之前使用任何藥物,必須等待看到疹子才進行緩慢的升表療程。然而使用藥物也有一定的順序,每一副藥都應分成十幾到二十次服用,因為麻疹主要是在皮膚表面和黏膜之外,如果一次性全部服用完畢,藥效會加速病情惡化,引起焦慮不安甚至胡言亂語的情況,因此一定要謹慎處理。武某表示:這個觀點雖然正確,但如果在第五天前就有危險情況出現,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使用藥物治療,不必完全按照日期限制行事。
大抵疹欲出未出之際,不可輕用熱燥之藥,故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術,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大凡出麻疹之時,大忌葷腥生冷,宜避風寒水濕,苟有不謹,最為深患,戒之慎之。
白話文:
在疹子想要出來但還沒有完全出來的時候,不可以輕易使用過於溫熱和乾燥的藥物,所以即使身體感到寒冷也不要使用桂枝;即使是虛弱的人也不要服用人參或山茱萸;如果出現嘔吐且伴有痰的情況,也不要使用半夏或者天南星。
在發出麻疹的時候,要非常避免食用肉類、魚蝦等腥味食物以及冰冷的食物,同時也要避免接觸到風寒和溼氣。如果不小心疏忽了這些事情,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警惕並慎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