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類編》~ 論 (3)

回本書目錄

論 (3)

1. 發熱諸症

一發熱之時,未有不口渴思飲水者,蓋疹子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但當以綠豆燈心炒米湯飲之,人參白虎湯佐之。初發熱者,於前發散藥中多加石膏、天花粉,以生津解熱而已。

若恣飲涼水,恐生水蓄之症,故水入於肺,為喘為咳,宜用葶藶以泄肺中之水;水入於脾,為腫為脹為自利,宜用防風、白朮以泄脾中之水;水入於心,為驚為悸,宜用赤茯苓、木通以泄心下之水;水入於肝,為脅痛,宜用芫花以泄肝中之水;水入於胃腎與膀胱,為小便不利,為陰囊腫,宜用車前子、木通以泄膀胱之水。俱當隨其症而治之。

或云:凡患疹之人,自初起至收,個個喜飲涼水,切不可禁,但每飲宜少而頻,則毒氣漸解。

一發熱之時,既表之後,切戒風寒冷水瓜桃生果之類,如一犯之,則皮毛閉塞,毒氣難弛,遂變紫黑而死矣。如極渴飲水,只宜少許蔥白湯以滋其津液,又使毛竅中常潤可也。又忌梅李魚酒蜂蜜香鮮之類,恐惹疳蟲上行也。

一朱氏謂凡疹熱六日而出,一定之規也。若醫人無識,用藥太早,耗傷元氣,及至出時,受害多矣。或嗽而變喘,或出一二日即隱;或作大瀉,或合目而喘,此醫人用太早之害也。吾家治法定不在五日內用藥,必待見疹,方用徐徐升表。然用藥亦有次第,凡一劑必作十二三次服之,況疹在皮膚膜外,若一劑作一次服,藥性催之太急,致令煩躁譫語,宜為慎之。武氏曰:此言雖是,若五日內有危急,亦可酌量用藥治之,不可太拘日數。

大抵疹欲出未出之際,不可輕用熱燥之藥,故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術,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大凡出麻疹之時,大忌葷腥生冷,宜避風寒水濕,苟有不謹,最為深患,戒之慎之。

白話文:

發熱諸症

發燒時,總會口渴想喝水,因為疹子是由於純粹的火邪,導致肺燥胃乾、心火旺盛。應該喝綠豆燈心炒米湯,並輔以人參白虎湯。初期發燒,在之前的發散藥中多加石膏、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但是,如果大量喝冷水,恐怕會導致水腫,水入肺則會喘咳,宜用葶藶子來排出肺部的水分;水入脾則會腫脹腹瀉,宜用防風、白朮排出脾部的水分;水入心則會驚悸,宜用赤茯苓、木通排出心下積水;水入肝則會脅痛,宜用芫花排出肝部的水分;水入胃、腎和膀胱則會小便不利、陰囊腫脹,宜用車前子、木通排出膀胱的水分。都要根據症狀治療。

有人說:患疹子的人,從開始到痊癒,都喜歡喝涼水,千萬不要禁止,但每次喝少量多次,毒氣就能逐漸消解。

發燒時,如果表證已解,就要避免風寒、冷水、瓜果等,如果犯了忌諱,就會毛孔閉塞,毒氣難以排出,最後變成紫黑色而死亡。如果非常渴,只能喝少量蔥白湯來滋潤津液,保持毛孔濕潤。還要忌食梅子、李子、魚、酒、蜂蜜、辛辣食物等,以免引起疳蟲上行。

朱氏說:疹子發熱六天後出疹,是固定的規律。如果醫生不懂,用藥太早,會耗傷元氣,等到出疹時,已經受害很深了。或者咳嗽變成喘息,或者出疹一兩天就隱退;或者大瀉,或者閉目喘息,這些都是醫生用藥太早造成的後果。我們家治療的方法,一定不在五天內用藥,必須等到看見疹子,才慢慢地升發解表。但是用藥也有順序,每一劑藥都要服用十二三次,況且疹子在皮膚表面,如果一劑藥只服用一次,藥性催得太急,會導致煩躁胡言亂語,要謹慎。武氏說:雖然如此,但如果五天內出現危急情況,也可以酌量用藥治療,不必拘泥於天數。

總之,疹子將要出而未出時,不可以輕易使用溫燥的藥物,所以即使是寒症也不要用桂枝,即使是虛症也不要用人參、白朮,即使嘔吐帶痰,也不要用半夏、天南星。總之,出麻疹時,最忌諱葷腥生冷,要避免風寒濕邪,如果稍有不慎,後果非常嚴重,一定要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