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初集 (7)

回本書目錄

初集 (7)

1. 漿足回水結痂數日內調治法

痘出八九日,膿漿充足,而顏色蒼蠟,上也,若無他證,勿藥可也。若痘出稠密,漿不甚滿,延至此時,飲食減少,痰液多盛,宜養胃開痰之類。

有漿滿時,或為寒所縛,一時痘俱紫黑,如紫葡萄色,急以上桂磨服愈。亦有本虛寒而復感風寒,宜溫補者,或於溫補中少加羌、防。

有寒戰咬牙者,此真氣發外而內虛寒也,宜溫補之。

一,氣血充暢,則毒化為膿,膿之不成有二:毒氣熾盛,則血燥而凝,故不能運化成膿;元氣虛弱,則血寒而縮,亦不能運化成膿。如痘暈紫赤,乾枯焦黑,此毒火內盛而血燥也,宜清毒活血;痘色淡紅灰白塌陷,此氣虛血縮也,宜參、茸補益。

痘至十日十一日之間,膿漿足而色蒼蠟,或發熱蒸蒸,此回水候也。蓋真陽運化其水,自然消爍收靨。倘元氣不足,不能及時回水,當靨不靨,此虛寒證也,必身涼手足冷,須大補氣血以助之收結,宜溫表調中湯選用。亦有發熱蒸蒸,當靨不靨者,或因過於溫補,以助毒火,退其熱則毒自收,宜清表敗毒湯,或用砂糖半酒杯,滾水調服,毒輕者亦效。

痘靨時,有外潰而膿水淋漓者,謂之水靨,用屋上多年敗草燒灰抹上即結痂,蕎麥粉亦好,松花粉及多年黃牛糞燒灰,皆可施用。

當靨時,忽然腹痛,其痛著在中脘,此熱毒凝滯,瘀血作痛也。其痘必先多赤紫,脈必弦滑,宜消毒散血湯,此證亦少。

十二日之間,結痂後,復身熱煩渴,胸腹、手足、頭面俱熱,大便閉,小便赤,脈洪滑數,餘毒盛也,急用大連翹飲,若遲必生痘癰。

若發熱稍緩,頭熱而面不熱,手足心熱,手足背不熱,諸熱皆不甚壯,有休止時,精神困倦,二便清利,又不大煩渴,此虛熱也,宜補中益氣。

若痘不回水,而精神困倦,身涼,飲食減少,溏泄,乃元氣虛寒之極,當大溫補。

痂落還元后,忽然遍身大熱,有紅腫處,痛處,此餘毒欲發癰也,皆因膿漿不滿,結痂浮薄,速收速落者有之。察得形證俱熱,脈洪滑數,急用大連翹飲解毒退熱,如熱不退,連進二三劑,或可內消。已成形者,亦不外此方,外敷三豆丹。若屬虛癰,熱亦必微,脈亦必弱,臨證者最宜斟酌。

此時有忽然頭頂大痛,脈滑數者,餘毒上攻兩目也,急用清毒保目湯二三劑,以解上攻之毒火。

有落痂後,精神困倦,飲食減少,或手足心發熱,或手足涼,或瀉泄,痘之痘盤不高,且又白色,皆內虛之候,宜補中益氣。

有落痂之後,忽然畏寒,畏寒之後,復又身熱,似瘧而實非瘧,所謂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也,急宜補益氣血,不可誤作外感表發。

一,有痘後大渴引飲,必有餘毒餘火隱伏於內,當用清涼之劑,以解胃中毒火,但實證則脈必實。余常見大虛寒之證,渴飲不止,唇口俱爛,面赤目赤,投以附、術,而火頃消,非龍雷發動有盛於熱者乎?尚徒以渴為熱,則殺人矣。故凡業醫者,貴神於脈。

白話文:

漿足回水結痂數日內調治法

痘疹發出八九天,膿液充盈,顏色呈蒼白色,這是正常的,如果沒有其他症狀,不用藥物治療即可。如果痘疹密集,膿液不甚充盈,延至此時,飲食減少,痰液較多,則應採取養胃化痰的治療方法。

膿液充盈時,如果因受寒而被束縛,所有痘疹都變成紫黑色,像紫葡萄一樣,應立即服用研磨的上等桂枝,即可痊癒。也有些患者是體虛畏寒又再次感受風寒,則需要溫補,可以在溫補的藥方中少加羌活、防風。

如有寒戰、咬牙的症狀,這是真氣外泄,內虛寒的表現,應採用溫補的方法治療。

氣血充盈,則毒氣化為膿液,膿液不能形成有兩種情況:毒氣熾盛,則血液乾燥凝固,故不能轉化為膿液;元氣虛弱,則血液寒冷收縮,也不能轉化為膿液。如果痘疹顏色紫紅、乾枯焦黑,這是毒火內盛、血液乾燥所致,應清毒活血;如果痘疹顏色淡紅灰白,凹陷,這是氣虛血縮所致,應服用人參、鹿茸等補益藥物。

痘疹到第十或十一天左右,膿液充足,顏色呈蒼白色,或發熱,這是回水階段。這是真陽之氣運化水液,自然消退結痂的過程。如果元氣不足,不能及時回水,痘疹既不消退也不結痂,這是虛寒的表現,患者必然身體發涼,手腳冰冷,必須大力補益氣血以幫助痘疹收斂結痂,應選用溫補表裡的中藥湯劑。也有些患者發熱,痘疹卻不結痂,可能是因為過度溫補,助長了毒火,應退熱,則毒氣自然收斂,可用清熱解毒的藥方,或用半杯砂糖加滾水調服,毒輕者也可奏效。

痘疹結痂時,如有外潰,膿水淋漓,稱為水靨,可用屋頂上多年生的枯草燒成灰塗抹,即可結痂,蕎麥粉、松花粉及多年生的黃牛糞燒成的灰,也都有同樣效果。

痘疹結痂時,如果突然腹痛,疼痛位於中脘穴(腹部正中,肚臍上方),這是熱毒凝滯,瘀血作痛,痘疹之前必然顏色赤紫,脈象必然弦滑,應服用消毒散血的藥方,這種情況較少見。

十二天左右,結痂後,如果再次出現發熱、煩渴、胸腹、手足、頭面都發熱,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象洪滑數,這是餘毒未清,應立即服用大連翹湯,如果延誤,則會生長痘瘡。

如果發熱稍緩,頭部發熱而面部不熱,手足心發熱,手足背不熱,全身發熱都不很厲害,間歇性發熱,精神倦怠,二便通暢,也不很煩渴,這是虛熱,應服用補中益氣的藥物。

如果痘疹不回水,而精神倦怠,身體發涼,飲食減少,大便稀溏,這是元氣虛寒到了極點,應大力溫補。

痘痂脫落後,如果突然全身發熱,有紅腫疼痛的地方,這是餘毒欲化為癰疽,都是因為膿液不充盈,結痂薄而易脫落所致。觀察到症狀和脈象都顯示為熱證,脈象洪滑數,應立即服用大連翹湯解毒退熱,如果熱度不退,可連續服用二三劑,可能內消。已經成形的癰疽,治療方法也離不開此方,外敷三豆丹。如果屬於虛證引起的癰疽,發熱也必然輕微,脈象也必然虛弱,臨證時應仔細斟酌。

此時如果突然頭頂劇烈疼痛,脈象滑數,是餘毒上攻眼睛,應立即服用清毒保目湯二三劑,以解毒火上攻。

痘痂脫落後,如果精神倦怠,飲食減少,或者手足心發熱,或者手足冰冷,或者腹瀉,痘疹的痘盤不高,而且顏色蒼白,都是內虛的表現,應服用補中益氣的藥物。

痘痂脫落後,如果突然畏寒,畏寒之後,又再次發熱,像瘧疾但又不是瘧疾,這是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應立即補益氣血,不可誤認為外感表證。

痘疹痊癒後,如果非常口渴,必然有餘毒餘火潛伏於內,應服用清熱的藥物,以解胃中之毒火,但如果脈象實證,則應對症下藥。我經常見到元氣大虛寒的患者,口渴不止,嘴唇和口腔都潰爛,面紅目赤,服用附子、人參等藥物,火邪很快消失,這是不是火邪盛過於熱的表現呢?如果僅僅因為口渴就認為是熱證,那將會殺人。所以,凡是從事醫業的人,必須精於脈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