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三集 (5)

回本書目錄

三集 (5)

1. 麻疹醫案

劉公有傭工於其家者,年近二十,疹後咳嗽頭昏,公請與治。左關尺按之稍大而不斂,緊指無神,右三部亦遲大軟弱,尺更短澀,皆無神力,此陰陽兩虧真氣不足之候,主用熟地八錢,棗皮、枸杞、當歸、紫菀各三錢,白朮八錢,耆、附各六錢,北味半錢,炙草一錢,三劑而愈。

其地又有一男子,疹後咳嗽時昏,身熱困倦,醫襲余前二方,次第用之轉劇,求救於余,診得六脈沉部皆滑,氣口兼數,主清肺飲加減而愈。

粟氏有一男子,年二十出疹,透齊後,忽一時昏倒,身熱汗溢,疹色頗紅潤,但脈沉滑,右寸雖稍弱,而亦時兼滑象,主用生耆、連翹、淡竹、木通、本梔、酒芍、地骨、桑皮、當歸、甘草、柴胡、麥冬,一劑而安,後仍以滋陰清熱藥,或加玉竹、紫菀、川貝、桔梗,調理痊愈。

粟氏出疹者不下十餘人,疹皆紅活,脈不甚滑,亦不甚弱,但右寸常多虛者,予佳其脈氣和平,且喜其身不甚熱,神清能食,不可過表過涼,亦難大補,起手皆用化毒湯一二劑而即愈。其中有一女子,年十八九出疹,獨咽痛氣促不勻,有似乎喘,實中氣大虛,不相接續也,脈甚沉遲虛弱,疹色淡紅,投調元湯而愈。予嘗謂善治痘疹者,雖千百實證中有一虛證,亦能別白也。

吾女有年十五者,脾胃素寒,常服耆、朮、薑、附,疹發時脈無洪滑象,右三部稍緊弱,此元陽不充,氣不送毒之象,乃補助氣血,佐以開提,主補中宣托湯二劑,疹及半透,去荊、防、白芷,稍齊即盡用蜜耆,並去蟬蛻。

忽鼻衄如注,夜加口渴,咳嗽畏寒,脈更遲緊,兩尺更微弱無神,則口渴乃津液不生,腎虛引水自救,鼻衄為氣不統血,咳為中氣不足,肺腎虛寒,畏寒為元陽大虧,重用扶陽益氣湯,一劑豁然,如此調治,然猶日吐冷痰,連服數劑而愈。

幼女六歲,體亦虛弱,發熱時,無浮洪脈象,雖有五至,仍見緊弱無神,又時見澀,知其氣血皆虛,主用酒耆內托散一劑,旋去荊、防、生耆、白芷,重用酒耆一劑,疹已全透,脈較虛弱緊澀,咳而多痰,用益氣化痰湯一劑,脈更緊弱無神,尚有餘熱不盡,連進溫中益氣湯、溫胃化痰湯,數劑而痊。

太學栽之堂弟之女,甫一歲,疹後喘急,嘔吐,乳汁不入,有擬用麻黃湯者,適余偶至求救。診得脈數至一歇,六部皆極遲細微弱無神,余曰此危脈證,敢大膽若此乎?急用蜜耆八錢,白朮兩半,附片一兩,北薑、白蔻、炙草各一錢,固脂、當歸各三錢,次日證仍不減,余於耆、朮、附片各加五錢,留余再宿,證猶不減,再各加重五錢,無能為矣。

其後已如數用之,一旦氣息奄奄,兒輩見其口動,將藥頻進,忽然清醒,再劑全愈,以後身體強健。則知醫貴善任,方貴善守,劑貴重大,乃可起死回生矣。

白話文:

麻疹醫案

一位先生家中二十歲左右的傭工,出疹後咳嗽頭昏,先生求診。檢查脈象,左關、尺脈稍大但無力,右三部脈也遲大軟弱,尺脈更短澀,都缺乏力度,這是陰陽兩虛、真氣不足的表現。於是處方熟地八錢,棗皮、枸杞、當歸、紫菀各三錢,白朮八錢,人參、附子各六錢,北五味子半錢,炙甘草一錢,三劑藥後痊癒。

同鄉另有一男子,出疹後咳嗽、時而昏厥,身熱倦怠。他模仿先前兩個處方,服用後病情反而加重,於是求救於我。診其六脈,沉部皆滑,氣口兼數,於是處方清肺飲加減,服用後痊癒。

粟氏家裡有個二十歲的男子,出疹後疹子完全透發,突然昏倒,身熱汗多,疹色紅潤,但脈象沉滑,右寸脈雖略弱,但也時常出現滑象。我處方生薑、連翹、淡竹葉、木通、梔子、酒炒芍藥、地骨皮、桑白皮、當歸、甘草、柴胡、麥冬,一劑藥後病情穩定,之後再用滋陰清熱的藥物,或加入玉竹、紫菀、川貝母、桔梗調理,最終痊癒。

粟氏家裡十幾個人出疹,疹子都紅潤,脈象不甚滑也不甚弱,但右寸脈常較虛弱。我判斷他們的脈氣平和,且體溫不高,精神清爽,食慾良好,不宜過度表散或寒涼,也不宜大補。因此一開始都用化毒湯一、兩劑,就都痊癒了。其中一位十八九歲的女子,獨有咽喉疼痛、呼吸急促不勻,似有喘息,實際上是中氣大虛,氣息不接續,脈象十分沉遲虛弱,疹色淡紅,我用調元湯治療後痊癒。我常說,善於治療痘疹的醫生,即使在成千上萬的實證中遇到一例虛證,也能分辨清楚。

我的十五歲女兒,脾胃素來虛寒,常服用人參、白朮、生薑、附子。出疹時脈象沒有洪滑的表現,右三部脈稍緊弱,這是元陽不足,氣血不能將毒邪外排的表現。於是給她服用補益氣血、兼具宣通作用的補中宣托湯兩劑,疹子發到一半就透發了,之後去掉荊芥、防風、白芷,疹子快透發完時,就只用蜜炙人參,並去掉蟬蛻。

突然鼻出血如注,夜間加重,口渴,咳嗽畏寒,脈象更遲緊,兩尺脈更微弱無力。口渴是津液不足,腎虛導致身體自行引水救急;鼻出血是氣血失調;咳嗽是中氣不足;畏寒是元陽大虧,因此重用扶陽益氣湯一劑,病情立刻好轉。雖然如此調理,但仍然每天吐出冷痰,連服幾劑藥後痊癒。

六歲幼女,體質虛弱,發熱時沒有浮洪脈象,雖然脈搏有五至,但仍然緊弱無力,有時還見澀脈,可知其氣血都虛弱。我用酒炒人參內托散一劑,之後去掉荊芥、防風、生薑、白芷,再用酒炒人參一劑,疹子完全透發了。脈象仍較虛弱緊澀,咳嗽並痰多,用益氣化痰湯一劑,脈象更緊弱無力,還有餘熱未盡,接著服用溫中益氣湯、溫胃化痰湯數劑後痊癒。

太學栽的堂弟女兒,才一歲,出疹後喘息急促,嘔吐,吃不下奶,有人想用麻黃湯治療,我恰好路過,被求救。診其脈象,脈搏數次後停頓一下,六部脈都極其遲細微弱無力,我說這是危急的脈象,怎敢如此大膽用藥?於是急用蜜炙人參八錢,白朮兩半,附片一兩,北薑、白蔻、炙甘草各一錢,肉桂、當歸各三錢。第二天病情沒有減輕,我又加重人參、白朮、附片各五錢,讓她再住一宿,病情還是沒有減輕,我又再次加重各五錢,但我已經無計可施了。

之後按照之前的劑量服用,有一天氣息奄奄,孩子們見她嘴動,就頻頻喂藥,忽然清醒過來,再服一劑藥就痊癒了,之後身體很健康。這說明行醫貴在善於承擔責任,用藥貴在善於堅持,劑量貴在足夠大,才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