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三集 (4)

回本書目錄

三集 (4)

1. 疹中咳嗽吐利咽痛口渴常法論

麻疹發熱之初,其點未見,而咳嗽咽痛,上氣喘急,面目浮腫,時臥時起,心煩口乾者,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也,宜甘桔湯加連翹、牛子,合人參白虎湯加減主之。若初發熱而吐利者,多由毒火內迫,以迫於上焦則吐,下焦則利,中焦則吐利並多,宜解毒清涼表托,不可收澀。若裡急後重而為滯下者,少加熟莊黃微利之。

是為純熱之候,脈必滑數有力,而熱極傷陰血熱血虛者,脈沉部反兼見澀象,以血虛而枯不能流通也,使屬太少二陰經,吐利不止,可用附、朮、參、耆、四逆、白通者,脈必緊細遲弱無神,或四肢冷逆,困倦嗜臥,形神慘白,此疹家吐利之多由內熱,不可不加察也。有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宜甘桔湯加牛子之類,使屬格陽喉痹,則脈必遲軟澀弱,或虛大空散,或緊細無神,咽常不赤不腫。

不同熱象,有渴欲飲水者,多由邪火外入,心火內炎,是以肺焦胃干也,使屬脾虛津液不生,腎虛廉泉穴秘,則脈雖數疾,必緊弱無力,不同滑數洪大沉緊有力之象,即所飲亦有喜冷、喜熱之分。

故初發熱而渴者,以清涼表托之品,暴發其邪,疹出而熱毒自解;出後渴者,則用花粉、麥冬或兼黃連解毒湯清之,並飲綠豆燈芯炒米湯,以生津解熱而已,切不可飲冷水,以致變證百出,至於危殆。

白話文:

在麻疹發燒初期,疹子還未出現的時候,如果出現咳嗽、喉嚨痛、呼吸困難、臉部與眼睛浮腫、時睡時醒、心情煩躁且口乾舌燥,這通常是由於體內火毒過盛,肺部受影響所致。此時,應服用甘桔湯,加入連翹和牛蒡子,配合人參白虎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

若一開始發燒就伴有嘔吐和腹瀉,這大多是由於體內的火毒壓迫到上、中、下三焦所致。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不可使用收斂性藥物。若病情嚴重,有便祕的情況,可酌情添加熟地黃來緩解。

這是純粹的熱症,脈搏通常會強勁且頻率快。然而,若熱度過高導致陰血受損,脈搏會出現沈澀的現象,這是因為血液因缺乏營養而無法順暢流動。對於這種情況,若嘔吐和腹瀉持續不止,可用附子、白朮、人參等藥物。但若脈搏細弱且四肢冰冷、疲憊嗜睡、面色蒼白,這表明疹子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大多由於內熱,需要仔細辨別。

對於咽喉腫痛,無法正常飲食的患者,可服用甘桔湯加上牛蒡子。但若是屬於格陽喉痹,脈搏會呈現遲緩、軟弱、澀滯或虛大空散,或者緊細無神,咽喉通常不會紅腫。

對於口渴想喝水的患者,多是由於外來的邪火和體內的心火引發肺部和胃部乾燥。但若是脾虛導致津液不足,或腎虛導致廉泉穴閉塞,即使脈搏快速,也會伴隨緊弱無力的特徵,與滑數洪大、沉緊有力的脈象不同。喝水的喜好也會有所不同,有人偏好冷水,有人偏好熱水。

因此,對於一開始發燒就口渴的患者,應使用清涼表託的藥物,迅速驅散邪氣,一旦疹子出現,熱毒自然消退。疹子出現後仍然口渴,則應使用花粉、麥冬,或結合黃連解毒湯來清熱,同時飲用綠豆、燈芯草、炒米湯,以促進津液生成,解熱止渴。千萬不可喝冷水,否則可能會導致各種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