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10)
二集 (10)
1. 痘證醫案
務使正氣內充,榮陰外潤,氣血宣行,流動不息,如禾苗之得日暄雨潤,風宣露滋,則勃興有象矣。惟藜藿之兒,中外堅固,及稟氣壯盛,六脈洪大有力,外感有餘者,乃可任疏散焉,非必一於求補之謂。
體弱宜表者,亦用參蘇飲,荊、防、芷、葛,有時亦賴疏解,汗秘熱盛,羌、蘇亦可暫施;牛子、連翹,醫所泛用得當,每資清解;枳殼、木通,豈無藉以通利之時;紫草、紅花,大可用為活血之具;莊黃、川連,秘結者安得不微下以救陰;桂枝、麻黃,寒束者何妨少投以解厄。此固有活法在焉,非精於脈,神於痘者,莫克知也。
蔣公孫女,甫半歲,發熱半日,而即見痘,面色向來㿠白,料其出痘,必皮薄漿清,及至見點,不但稠密無倫,其胸背手足間,如蟢窠蛇皮段者不一,面上之痘,方及三朝,乾枯灰白,背項之痘,紫陷不榮。
要知元氣既弱而且滯,榮血不能從氣以宣行,故面見氣虛,身如血熱,實因氣血不能周流,所以滯而為紫,根窠平塌散漫,實為氣虛所致,乃力進參、耆、上桂、芎、歸、山藥、楂肉、炙草之類,溫補充托,自四朝以至六七朝,峻補毫不少緩,平塌者漸至高聳,枯陷者漸至潤澤,清淡者漸至濃厚,其為蛇皮蟢窠之處,變成水泡,潰爛而痊。
按:潰爛之故,總因加用天蟲、角刺所致,故去之。
有兒年歲出痘,時至四朝,顆粒不起,天庭一片如雲,糊塗灰白,舌有白苔,此痘毒未經傳出,寒伏丹田,宜升提透托,重用參、耆、上桂,加當歸、炙草之類,一劑而起,再劑紅活,三劑後顴骨身體俱有漿來,成膿收靨而愈。
有兒未及一歲,痘甚稠密,顴骨形若蠶種,色似胭脂,咳嗽便溏,精神甚弱,且向生瘡疥,氣血兩虛。用養血透托之藥,三四朝來,紅紫少減,而顴骨已有乾枯者矣,此痘太多而氣血甚少,無以為充灌之用,勢難成漿,毒從何解。
內攻之患,勢所必至,惟力與補助,俾其氣血得繼生於後,痘自不黑靨於表,用參、耆、熟地、山藥、上桂、鹿茸、芎、歸、炙草,極力滋補充托,六七日後,白如錫片者,變黃色而少潤,薄靨貼肉者,漸高聳而成厚痂,顴骨地閣之痘,從未有漿者,至八九日靨如石榴,高厚光彩而愈。
有兒九歲出痘,發熱如烙,口臭,斑紫,腰痛,痘密如蠶種,頂陷而紫,真血熱而兼氣虛也,用熟地、丹皮、生耆、紫茸、連翹、白芷、蟬蛻、川芎、元參、桔梗、甘草,大劑化斑透托,二貼,痘既出齊,更入川連五分,清涼攻托,至四五朝,火勢少減,去川連,用前方加減。六朝血熱稍清,泄瀉又作,純見虛證,乃用保元湯、參歸鹿茸湯,倍人參大補之。
九朝漿半足而水泡居多,如湯泡火燒之狀,因痘細密如蛇皮而無空地,兼稟氣又薄,氣虛血少,不能周灌,所以皮囊連串,清水成泡,乃加白朮、附片,溫脾滲水之品,漸得干靨,如同脫殼,此真血熱真氣虛,峻攻峻補以挽回者也。
白話文:
痘證醫案
要讓正氣充盈,陰液滋潤肌膚,氣血暢通,流動不息,如同禾苗得到陽光雨露,風和日麗,就能茁壯成長。只有那些身體強壯,氣血旺盛,脈象洪大有力,外感邪氣較多的小孩,才可以考慮使用疏散的藥物,不必一定只求補益。
體弱但需要疏解表邪的小孩,可以用參蘇飲、荊防芷葛等藥物,有時也需要依靠疏解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汗少熱盛,也可以暫時使用羌活、蘇葉;牛蒡子、連翹,醫生常用的清解藥物,經常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枳殼、木通,也有其通利大小便的功效;紫草、紅花,可以活血化瘀;黃連、川連,對於便秘的小孩,可以用少量瀉下藥物來滋陰;桂枝、麻黃,對於寒邪束縛的小孩,可以少量使用來解表。這些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如果不精通脈診,不了解痘疹的變化,就無法掌握。
蔣公的孫女,才半歲,發熱半天,就開始長痘,面色一向蒼白,預料痘疹必定皮薄漿少,但實際長出的痘疹不僅稠密無比,胸背手足之間,還有像蟢窠(一種蟲巢)和蛇皮一樣的疹子,面上痘疹三天就乾枯灰白,背項的痘疹紫陷不榮。
這是因為元氣不足且運行不暢,血液不能隨著氣血運行,所以面色見氣虛,身體卻表現為血熱,實際上是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停滯而呈現紫色,痘疹根部平塌散漫,也是氣虛所致。於是大力使用人參、黃耆、肉桂、川芎、當歸、山藥、山楂肉、炙甘草等溫補藥物,從第四天到六七天,持續不斷地大力補益,平塌的痘疹漸漸高聳,枯陷的痘疹漸漸潤澤,清淡的痘疹漸漸濃厚,原本像蛇皮蟢窠的地方,也變成水泡,潰爛後痊癒。
(註:痘疹潰爛,主要是因為使用了天蟲、角刺等藥物所致,因此要停用。)
有一個小孩長痘,到第四天,痘疹顆粒仍然沒有隆起,額頭一片模糊灰白,舌苔發白,這是痘毒沒有透發出來,寒邪伏於丹田,需要升提透托,大量使用人參、黃耆、肉桂,加當歸、炙甘草等藥物,一劑藥後痘疹開始隆起,再服一劑就紅潤活潑,三劑藥後顴骨和身體都長出膿液,成膿收靨而痊癒。
有一個小孩未滿一歲,痘疹非常稠密,顴骨上的痘疹像蠶豆一樣,顏色像胭脂,咳嗽,大便稀溏,精神很差,並且以前長過瘡疥,氣血兩虛。使用了養血透托的藥物,三四天後,紅紫的顏色有所減輕,但顴骨上的痘疹已經乾枯,這是因為痘疹太多,而氣血太少,無法充盈痘疹,難以成膿,毒邪無從排出。
內陷的病變,必然發生,只有大力補益,使氣血得以生長,痘疹才能不黑陷於表面,使用了人參、黃耆、熟地黃、山藥、肉桂、鹿茸、川芎、當歸、炙甘草,極力滋補和透托,六七天後,像錫片一樣白的痘疹,變成黃色略帶潤澤,薄而貼肉的痘疹,逐漸高聳而形成厚痂,顴骨和地閣的痘疹,之前沒有膿液的,到八九天,痘痂像石榴一樣,高厚光彩而痊癒。
有一個九歲的小孩長痘,發熱像火燒一樣,口臭,長紫斑,腰痛,痘疹稠密如蠶豆,額頭凹陷且呈紫色,這是血熱兼氣虛。使用了熟地黃、丹皮、生黃耆、紫草茸、連翹、白芷、蟬蛻、川芎、元參、桔梗、甘草,大劑量化斑透托,兩劑藥後,痘疹全部長出,又加入川連五分,清熱解毒,到四五天,病情有所好轉,停用川連,再根據病情加減藥物。六天後血熱稍減,又開始腹瀉,純屬虛證,於是使用保元湯、參歸鹿茸湯,加倍人參大補。
九天後痘疹半數成膿,大部分是水泡,像燙傷一樣,因為痘疹細密像蛇皮一樣,沒有空隙,而且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不能充盈痘疹,所以痘疹連成一片,形成清水泡,於是加入白朮、附子等溫脾滲水的藥物,痘疹漸漸乾燥結痂,如同脫殼一般,這是血熱和氣虛並重的證候,需要峻攻峻補才能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