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2)
二集 (2)
1. 譫妄論
《錦囊》謂此證為毒攻於裡,心志昏惑,神識不清,所謂神志俱喪,徒存空殼耳。如目直視,忿怒不平,恍惚不定,是因肝熱;悶亂喘促,手掐眉目鼻面,是發於肺熱;上竄咬牙,叫哭驚悸,睡中呢呢喃喃,或不能言,此為心熱;如目無精光,身縮下墜,恐怖見鬼,神志俱喪,多因腎熱。又晝多譫妄者為陽虛,夜多譫妄者為陰虛。
如眠睡中手足瘛瘲,不思飲食,為脾家證,在初發時恐為熱鬱,必痘出乃已,在行漿時,或因痛極所致,必漿足乃安。若止譫妄而無他證者,則以治痘為主。愚按:痘毒攻裡,必有所因,或虛而不補,熱而不清,表發太過,寒泄過多所致,則所見諸證,安知不因氣虛,不能送毒外出?有再宜補托者,若概以為熱,誠恐將虛作實。
至目無精光,神志俱喪,腎虛而敗者,多有此侯,豈皆為熱?惟脾家一證不言熱,亦知脾漫者,固常有此。夫治痘必察痘形,審脈候,詳氣息,辨虛實,治無所誤,則譫妄自除,何可泥熱以膠治法乎?
白話文:
【譫妄討論】
《錦囊》指出這症狀是由於毒素侵入身體內部,導致心靈混亂,意識模糊,就是說精神和理智都喪失了,只剩下空洞的軀體。例如,直瞪著眼睛看,心中充滿忿怒且情緒起伏不定,這是由於肝臟過熱造成的;感到悶悶不樂,呼吸急促,並且用手抓臉上的眉毛、眼睛、鼻子,這是肺部過熱的表現;突然咬牙切齒,大聲尖叫或哭泣,甚至在睡夢中絮絮叨叨,或者完全無法說話,這是心臟過熱的跡象;如果眼神呆滯無光,身體蜷縮,下墜感強烈,總是害怕看到鬼魂,精神和理智喪失,大多是因為腎臟過熱。
另外,白天出現譫妄的症狀多是由於陽氣不足,晚上出現譫妄則多是由於陰氣不足。
如果在睡覺時四肢抽搐,對食物沒有胃口,這是脾胃功能異常的徵兆。剛開始發病時可能是因為熱氣積聚,必須等到痘子長出來才會好轉。在痘子成熟階段,可能由於疼痛到極點而導致,必須等到痘子癒合才會感到舒適。如果只有譫妄的症狀而沒有其他病徵,應以治療痘子為主。
我認為,毒素侵入身體內部一定有其原因,可能是虛弱未補充營養,或是體內熱氣未消散,或是皮膚過度排汗,或是寒冷引起的過度洩漏。那麼,我們看到的所有症狀,是否可能都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將毒素排出體外?這時,我們可能需要補充營養來提升體力,而不是簡單地認為是體內熱氣過盛。
至於眼神呆滯無光,精神和理智喪失,這可能是由腎臟虛弱引起的,並非全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對於脾胃功能異常的症狀,文中並未提到與熱氣有關,這也表明脾胃虛弱的人經常有這種情況。
在治療痘子時,一定要觀察痘子的形狀,診斷脈搏,詳細觀察呼吸,分辨體質的虛實。只要治療得當,譫妄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我們不能只看到熱氣就將所有病情歸咎於熱氣,這樣會限制治療方法的選擇。
2. 喉痛論
喉之為患,多由火之為害,大約甘草、桔梗、牛子、花粉、揀冬、芥穗、薄荷、元參之類,為火乘於肺治法。蓋脈實洪數者為實熱,宜用清涼之法正治;脈虛細數者為陰虛,宜用假冷之法從治。又有脈微弱遲細,或虛大無神,外證虛寒,反見喉痛,為陰盛格陽於外,此喉癉證也,每用耆、朮、薑、附而效。又附弄舌、吐舌,為脾熱證,輕者導赤散,甚者瀉黃散。
白話文:
[喉痛討論]
喉部發生病痛,大多是由火氣過旺所導致。一般會使用如甘草、桔梗、牛蒡子、天花粉、前胡、芥穗、薄荷、元參等藥物,這是針對肺部受火氣影響的治療方法。如果脈搏強實、洪大且頻率快,這代表是實熱症狀,應採用清涼的療法治病;若是脈搏虛弱、細小且頻率快,這表示是陰虛,適合用看似溫補實際清熱的方法來治療。
另外,有時候脈搏微弱、遲緩、細小,或者雖大但無力,外表呈現虛寒症狀,卻出現喉痛,這是因為體內陰寒太重,把體內的陽氣排斥到外層,這就是所謂的喉癰症,通常使用黃耆、白朮、薑、附子等藥物會有療效。
再來,如果舌頭經常翻動或伸出,這可能是脾臟過熱的徵兆,輕微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導赤散,嚴重時則需使用瀉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