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嘔吐瀉泄論 (2)
嘔吐瀉泄論 (2)
1. 渴論
夫腎主五液,其脈絡於肺,繫於舌本,若邪傳腎則開合不司,故乃自利,利則津液下走,腎水乾涸,不能上潤於舌,因大渴也,其治在下焦,宜異功散加減以溫之。
白話文:
渴論
腎臟主管人體五種體液,其經脈與肺臟相通,並連繫於舌根。如果邪氣入侵腎臟,則腎臟的開合功能就會失調,導致小便失禁;小便失禁則體液下泄,腎臟的水分乾涸,不能上輸潤澤舌頭,因此才會感到極度口渴。治療方法應該著眼於下焦(小腹以下),宜用異功散加減,以溫補腎陽。
2. 寒戰咬牙論
戰名為寒,則主寒為多。六日以前,容有毒郁不得宣暢,而作此證,雖非熱候,亦非盡由寒因,其間有熱者,形氣脈證,亦自迥別。若七日以後寒戰者,乃陰凝於陽,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寒戰也,宜以虛寒治之,主參、耆、薑、附以溫陽分。七日以後咬牙者,乃陽陷入陰,陰虛則陽入血道而咬牙,宜參、耆、芎、歸、黑姜。
若二證並見,其為虛寒無疑。然陽氣虛寒,固有寒戰,風火相煽,亦有戰時;肝腎虛寒,固有咬牙,陽明胃熱,亦有咬牙,不若觀痘色之紅白,二便之秘利,所飲之寒熱,脈息之遲數,起發之難易,則寒熱虛實一目瞭然矣。大抵發於痘初,多因熱毒不得盡出,內與正氣相搏,筋脈因而動搖,托苗自愈;發於痘後,多由肝腎兩虛,雖有熱證,亦多假象,如咬牙面赤作渴。至夜為甚者,真陰虛也,宜地黃丸料恣飲之。
至痘色焦黑,不省人事,閉目無魂,譫語狂煩,尋衣摸床,抖牙不已者,氣血將盡,縱毒內攻矣。
白話文:
【對於寒戰咬牙的理解】
如果有人出現寒戰的症狀,這通常意味著他們的身體正在對抗寒冷。在發病六天之內,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體內毒素淤積,無法順利排出,導致這樣的反應。雖然這不是典型的發熱現象,但也不是完全由寒冷引起的。實際上,如果患者體內有熱象,他們的外觀、氣色、脈象和症狀會有顯著的差異。
如果在第七天之後還持續出現寒戰,這可能是因為陰氣過盛,影響了陽氣,使陽氣虛弱,導致陰氣進入氣道,引發寒戰,應該用溫補陽氣的方式來治療,使用人參、黃耆、生薑、附子等藥材來溫暖陽氣。
同樣的,如果在第七天後出現咬牙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陽氣滲入陰氣,導致陰氣虛弱,進而使陽氣進入血道,引起咬牙,應使用人參、黃耆、川芎、當歸和炮薑等藥材。
如果寒戰和咬牙的症狀同時出現,那可以斷定是虛寒的問題。然而,陽氣虛弱和寒冷的狀況確實可能引發寒戰,但風火相煽也可能導致類似的反應;肝腎虛弱和寒冷的狀況確實可能引發咬牙,但陽明胃熱也可能引發相同的反應。因此,觀察痘痘顏色的紅白、大小便的通暢度、飲食的冷熱、脈搏的快慢、起牀活動的困難程度,就能一眼看出是寒是熱,是虛是實。
一般來說,如果這些症狀在痘痘剛開始的時候就出現,多是由於熱毒無法完全排出,體內的正氣與之搏鬥,導致筋脈震顫,只要幫助排毒,症狀就會好轉;如果在痘痘發作後纔出現,多是由於肝腎雙虛,即使有熱症,也往往是假象,比如咬牙、臉紅、口渴,尤其是晚上症狀加重,這是真陰虛的表現,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
至於痘痘顏色焦黑,失去意識,眼神呆滯,胡言亂語,煩躁不安,摸牀抓衣,不停咬牙的情況,這表示氣血將盡,毒氣正在內部肆虐,需要立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