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二集 (1)

回本書目錄

二集 (1)

1. 二集

2. 脈要

楚瞻曰:脈為臟腑,虛實之據,水火氣血之徵。正痘之出,全賴氣煦血濡,更賴真水真火,以為氣血之根,而後煦濡有力,所以報苗時,即宜預為調治,或自先天而資其水火,或從後天而培其氣血,以為灌漿計。苟氣血一衰,充貫自難,毒火無從消化,重則內攻臟腑,輕則變生諸證。

矧有等嬰兒,受質澆漓,有真陰不足之輩,尤多元陽不充之子,極虛之候,每多難出難膿,若徒守古法,始也,惟疏表清裡為事,則表虛者不任約束,任其一湧而出,將氣血充貫不周,定有難漿難靨、癢塌空殼等類;裡虛者中氣愈餒,無力載毒成形,蠶種蛇皮,變百出矣。

繼也,以清解為事,則陽虛者冰伏於中,陰虛者枯涸於表,水火不行,無形之化,氣血難成有質之功。且稟薄之人,一經發熱數日,元氣已傷於中,再加疏表攻托,氣血益耗,痘之少者,猶或不傷性命,痘之多者,終恐絕其生機。

惟於六脈洪滑有力,氣實形壯者,從古法以解肌;六脈沉微無力,氣弱神衰者,以溫補而托裡,俾中氣不餒,斯逐毒有力,起脹灌漿,不謀而至;六脈弦數無力,或豁大無神者,可於壯水之中,佐以補火之藥,使煦濡有情,則痘亦自出自化矣。

脈總六部,不越表裡陰陽。七歲以上,五至為平,七歲以下,六至為平,過則為數而邪氣實,不及為遲而正氣虛。人迎緊,外感也;氣口數,內傷也。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表氣衰也;沉而緊實而滑大,裡熱也;沉而細弱而空散,元氣脫也。痘疹之脈,浮沉俱宜帶洪數,若弱而無力,則為陽證見陰脈,非峻補不可。

至若浮而無根,雀啄、屋漏、魚躍,不治。先師云:阿阿緩若陽春柳,此是脾家居四季。蓋言六部陰陽,皆要有胃氣,胃乃元陽之子,五臟六腑之本耳,故脈靜身涼神寧者生,脈躁身熱心煩者危。況六日以前,毒自內出,陽之候也,其脈宜動;六日以後,毒從外解,陰之候也,其脈宜靜,反是則病,可不加意乎?

白話文:

[脈要]這段文字談的是脈象在中醫診斷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痘疹的治療原則。文中提到,脈象能反映臟腑的虛實情況和水火氣血的狀態。痘疹的發作,需要依靠氣血的溫養滋潤,更需要真水真火作為氣血的根本,這樣溫養滋潤才會有力,因此在痘疹初現的時候,就應提前進行調理,或者從先天角度來調節水火,或者從後天角度來增強氣血,以利於痘疹的成熟。

如果氣血衰弱,那麼痘疹的充盈和貫通就會困難,毒火也就無法被消解,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影響臟腑,較輕的情況也會導致各種併發症。

特別是一些嬰兒,由於體質脆弱,存在真陰不足和元陽不夠的問題,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痘疹的出現和膿包形成往往會很困難。如果只是遵循古法,開始只做疏散表邪和清理內熱,那麼表虛的患者無法承受,一旦痘疹大量湧出,氣血的充盈就會不夠,可能出現漿液難以形成、痘疹萎縮、空殼等情況;裡虛的患者中氣會更加虛弱,無法承載毒火形成形體,可能會出現各種變異。

接下來,如果只是做清熱解毒,那麼陽虛的患者會內部冰冷,陰虛的患者表面乾燥,水火運行不暢,氣血難以形成實質的效果。對於體質薄弱的人,一旦發熱幾天,元氣就會在體內受到傷害,再加以疏散表邪和攻毒託膿,氣血就會更加消耗,即使痘疹不多,也可能傷及性命,痘疹多的話,恐怕會斬斷生存的希望。

只有當六脈洪大滑利有力,氣實形壯的情況下,才能按照古法進行解肌治療;六脈沉微無力,氣弱神衰的情況下,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扶助裡氣,讓中氣不致虛弱,這樣纔能有效地排出毒素,痘疹的起漲和灌漿自然就能實現;六脈弦數無力,或者寬大無神的情況下,可以在壯水的同時,輔以補火的藥物,讓溫養滋潤的情況得以改善,痘疹也能自行出現和消失。

總的來說,脈象包括六個部位,但不超出表裡陰陽的範疇。七歲以上的兒童,脈搏每分鐘跳動五次為正常;七歲以下的兒童,脈搏每分鐘跳動六次為正常。超過這個範圍就是脈搏過快,表示邪氣實;低於這個範圍就是脈搏過慢,表示正氣虛。人迎脈緊,表示外感;氣口脈快,表示內傷。脈象浮而快,表示表熱;脈象浮而慢,表示表氣衰;脈象沉而緊實滑大,表示裡熱;脈象沉而細弱空散,表示元氣脫離。痘疹的脈象,無論浮還是沉,都應該帶有洪大和快速的特徵,如果弱而無力,那就是陽證出現陰脈的現象,必須用峻烈的補藥。

至於那些脈象浮而無根,或者出現雀啄、屋漏、魚躍的情況,都是無法治療的。我的老師曾經說過:“脈象緩慢如同春天的柳樹,這是脾臟的特徵。”這是在說,六個部位的陰陽脈象,都需要有胃氣的存在,因為胃是元陽的兒子,是五臟六腑的根本。所以,脈象平靜、身體涼爽、精神安寧的人可以存活,脈象躁動、身體發熱、心情煩躁的人就危險了。況且,在六天之前,毒火從內而出,這是陽性的表現,脈象應該動;六天之後,毒火從外而解,這是陰性的表現,脈象應該靜。如果相反,那就是病情加重,我們怎能不加以注意呢?

3. 雜論

脾為水穀之本,固不可以不補;腎為津液之源,尤不可以不充。土雖為水之防,水能制火之亢,毒火灼燔,腎水且涸,榮氣敗壞,脾土亦傷,故補脾不如救腎,養陰所以退陽。

按:治痘大法,大約陽可生陰,氣能統血,惟陰極虛而陽獨亢者,乃以救陰為主。熱甚者,宜清利之,正所以存陰,豈專行滋補之謂而無泄法哉?

一,大熱安靜,為毒隨熱出,無妨。小熱煩躁,為毒與熱留,可慮。小便欲清長,大便欲堅實。

一,痂不著而壅腫,為榮血之淖溢。按:此為氣虛不能攝毒,以致迫血妄行,宜大補氣。

一,瘡盡裂而皺揭,為衛氣傷殘。

一,便多膿血,為倒靨,宜審形脈調養之,勿過清涼。

一,形色者,氣血之呈;氣血者,形色之本。氣盛則痘窠必圓滿而周正,且氣盛則血亦盛,痘暈亦必光明而紅活。故氣虛則頂陷,氣散則窠塌,然間有氣虛而不塌陷者,乃陰虛而血不化漿,氣離血而空浮於上,是以雖見圓滿而實為空泡,治宜十全大補湯,峻補氣血,從真陰真陽源頭上補來,若拘火載之說,豈空殼之痘可以清涼瀉熱為務乎?

一,血虛則暈淡,血憊則暈枯。按:淡則淡紅灰白之謂,乃氣血虛寒之甚,宜進參、茸、耆、朮、附、桂,何得僅謂血虛?暈枯雖由血憊,亦為熱毒梟炎,宜清毒活血湯之類,所以每多脈躁身熱,氣粗便閉,若昧於清解,則熱熾毒深,腎水灼焦矣。

一,痘以養衛氣為主,經曰:衛氣者,所以溫肉分,充皮毛,實腠理,司開合也。故衛氣強則肉分堅,皮膚厚腠理密而開闔得矣。所以收斂禁束,制其毒而不得肆,乃色蒼而蠟,形緊而實,漿濃而濁,痂厚而堅,自易收結。如衛氣弱則肉脆皮薄,腠理疏而開闔失,所以不勝其毒,而毒得恣其猖狂,乃浮腫瀉泄,鋪紅破漏,無所不至,非借參藥以培補之,飲食以滋養之不可。

一,凡痘疹不熱不得透,然太過則真元耗爍,有限之血,難抵無涯之火,血愈損而出愈難,故熱甚脈滑,雖不可過用寒涼冰伏,只宜升發,而芩、連、紫草,有時亦不得不用也。

一,安靜能食,勿謂便實可下,瀉泄煩渴,恐是脾氣下陷,腎中津液不得上潮,勿謂證熱而妄投寒涼。

一,起脹時,熱甚脈躁而無漿者,多宜清火退熱,火熱退而漿自行,若氣血虛而作潮熱不止,宜十全大補湯主之。

一,痘後潮熱者,是猶產後氣血大虛,所謂火從虛發,每於午後面赤發熱也,宜保元、十全加減。

一,熱雖微,而其人口渴煩躁,唇舌焦裂,小便赤,大便閉,是毒深而熱亦深,故表不大熱而裡熱甚也。

一,熱雖甚,而其人口不渴,唇舌俱潤,二便調,神清能食,是毒淺而熱亦淺,表熱里和也。

一,表裡俱熱,晝夜不休,種種火證,無論痘疹前後,皆宜加用芩、連,不嫌冰伏。若內無蘊熱,不特芩、連禁用,即生地、丹皮亦宜慎之。

白話文:

[綜合討論]

脾臟是消化吸收的根本,不能不進行滋補;腎臟是體液的源頭,更不能不充滿活力。雖然土(脾)能防禦水(腎),但水(腎)能抑制火的過度旺盛,當毒火熾烈,腎臟的水分將乾涸,身體的營養被破壞,脾臟也會受損,因此補脾不如先拯救腎臟,滋養陰分以抑制陽分的亢進。

根據治療痘疹的大原則,一般來說,陽氣能滋長陰氣,氣能控制血液,只有當陰氣極度虛弱,陽氣單獨亢進的情況下,才以滋補陰氣為主要目標。如果體內熱量過高,應該採用清熱利尿的方法,這是為了保存陰氣,並非只是滋補,無需完全排除排泄的方法。

  1. 高燒但平靜,表示毒素隨著熱度排出,無需過度擔心。低燒卻煩躁,表示毒素和熱度留在體內,這需要關注。小便應該清澈且量多,大便應該堅實。
  2. 痘疤不黏著且腫脹,表示血液過剩。這是因為氣力虛弱無法控制毒素,導致血液異常流動,應該大力補氣。
  3. 瘡口全裂且皺縮,表示防禦系統受損。
  4. 大便多含膿血,表示逆向感染,應根據體型脈象調養,不要過度冷凍。
  5. 形狀顏色是氣血的表現;氣血是形狀顏色的基礎。氣血旺盛,痘疤必圓滿且端正,氣血旺盛,血液也會旺盛,痘印也會明亮紅潤。氣血虛弱,痘頂會凹陷,氣血散失,痘坑會塌陷,但偶爾氣血虛弱但痘坑不塌陷,這是因為陰氣虛弱,血液無法轉化為漿液,氣血分離,氣血空飄在上方,所以即使看起來圓滿,實際上是空洞的痘疤,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強烈滋補氣血,從真陰真陽的根源開始滋補,如果只看火載的理論,怎能將空殼的痘疤以清涼排熱為主要目標?
  6. 血液虛弱,痘印會變淡;血液疲乏,痘印會枯萎。這是指淡紅色或灰白色的痘印,這是氣血虛弱且寒冷的嚴重症狀,應該服用人參、鹿茸、黃芪、白朮、附子、肉桂,怎能只說血液虛弱?痘印枯萎雖然是因為血液疲乏,但也可能是熱毒過盛,應該使用清毒活血湯等方法,所以經常會有脈搏急促、身體發熱、呼吸粗重、大便閉塞等症狀,如果不瞭解清熱解毒,那麼熱度過高,毒素過深,腎臟的水分就會被燒乾。
  7. 治療痘疹應以滋養防禦系統為主,經典中提到:防禦系統可以溫暖肌肉,滋潤皮膚,填滿毛孔,控制開關。因此防禦系統強大,肌肉堅韌,皮膚厚實,毛孔細緻,開關自如。所以能收縮束縛,控制毒素,不讓它肆意擴張,痘疤顏色蒼白,形態緊實,漿液濃稠,痘疤堅硬,容易結痂。但如果防禦系統虛弱,肌肉脆弱,皮膚薄弱,毛孔疏鬆,開關失靈,所以無法抵擋毒素,毒素得以肆意擴張,導致浮腫、瀉洩、紅斑破裂,各種情況都會發生,除非使用人參藥物滋補,飲食滋養,否則無法解決問題。
  8. 一般來說,痘疹不發熱就無法透出,但如果過度發熱,真元會消耗,有限的血液難以抵抗無盡的火熱,血液越損失,痘疹就越難透出,因此如果熱度過高,脈搏滑數,雖然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只能使用升發的方法,但黃芩、黃連、紫草等藥物有時也不得不使用。
  9. 如果安靜能吃飯,不要認為大便堅實就可以排泄,如果瀉洩煩渴,可能是脾氣下陷,腎臟的水分無法上升,不要認為是熱症而胡亂使用寒涼藥物。
  10. 在痘疹開始擴張的時候,如果熱度過高,脈搏急促,沒有漿液,大多需要清熱退火,火熱退去,漿液自然會產生,但如果氣血虛弱,持續發熱,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
  11. 痘疹後期發熱,就像產後氣血大虛,所謂的火從虛發,經常在下午臉頰發紅發熱,應該使用保元、十全大補湯加減。
  12. 雖然熱度不高,但如果口渴煩躁,嘴脣舌頭乾燥龜裂,小便赤色,大便閉塞,這是毒素深重,熱度也很深,所以表面不發熱,但內部熱度很嚴重。
  13. 雖然熱度很高,但如果口不渴,嘴脣舌頭濕潤,大小便正常,精神清晰,能吃飯,這是毒素淺薄,熱度也淺薄,表面發熱,內部平和。
  14. 表面和內部都發熱,日夜不停,各種火證,無論痘疹前後,都應該加入黃芩、黃連,不需擔心冰伏。如果內部沒有積聚熱度,不僅黃芩、黃連不能使用,即使生地、牡丹皮也應該謹慎使用。
  15. 痘疹剛開始出現,顏色鮮艷,皮膚自然柔嫩,柔嫩就容易破損,需要防範癢塌。
  16. 如果漿液清澈,雖然已經結痂,但需要防範後期發生膿腫。
  17. 如果頭部和麪部先腫脹,需要防範容易消退和倒陷,這是虛弱和毒素擴張的症狀。這是對於痘疹密集會腫脹的情況而言,必須痘疹先腫脹,然後肉體才會逐漸腫脹,這樣才順利;如果肉體先腫脹,恐怕痘疹不會腫脹了,所以必然會倒陷。
  18. 討論氣血,應該以元氣為主要指揮,氣血為士兵,元氣一旦虧損,氣血的交流就不夠,氣在內部,外部就不牢固,血液載著毒素排出體外,造成外層剝落;氣在外部,內部就不連接,血液載著毒素進入體內,造成內攻。只有聰明的人補益真元,調理氣血。然而氣血旺盛,固然能驅逐毒素,但火毒旺盛,也能傷害正氣,所以治療表面或根本,或者表面和根本一起治療,需要衡量權衡。總之,補氣血,應該以滋補氣力為主,補血為輔,所謂的氣能控制血液。
  19. 在足漿期,如果痘頂有微小的白色疙瘩,這是血液中有熱度,向上沖擊痘頂,無法開化毒素,痘印也會變成紫色,藥物不適合辛辣溫熱。也有氣力衰弱,無法充滿頭頂,疙瘩萎縮呈黃色,痘印也不會鮮紅,這時候需要補氣,不能誤以為是血液熱度高而治療。